无人机知识体系(上)确认,并要求进行下一步操作。 而大多数航模的自动控制只能实现失控后自动返航。 (4)人机界面 航空模型由飞行平台、动力系统、视距内遥控系统组成,主要是为了大众的观赏性,追求的是外表的 像真或是飞行优雅等,科技含量并不高。无人机比航模要复杂。无人机系统由飞行平台、动力系统、飞控 导航系统、链路系统、任务系统、地面站等组成。主要是为了完成特定任务,追求的是系统的任务完成能 力,科技含量高。 目前来看,大部分人主要还是从人机界面来区分航模和无人机的。如果看到一个带天线的游戏手柄状 东西,那多数是航模,如果前有液晶显示器侧有摇杆鼠标,那八成就是无人机了。 部分高档的航空模型和低档的无人机在飞行平台、动力系统部分并无太大区别。 第 7 页 广州中海达天恒科技有限公司 (5)用途任务 无人机有任 其中 Y 代表升力,CY叫做升力系数,没有单位,它的大小与迎角和翼型等因素有关,数值用实验法求 出,ρ 代表空气密度,S 代表机翼面积,V 代表机翼同气流的相对速度。 必须指出,伯努利定理和以上计算升力的公式,只有对完全没有粘性的流体来说才比较准确。事实上, 空气也是由粘性的,由于粘性的作用,机翼的升力会受到影响,飞机飞行不仅会产生升力,而且会产生阻 力。升力系数曲线一般如图所示。 第 4010 积分 | 92 页 | 15.88 MB | 5 月前3
【应用案例】工业级无人机电力行业应用通用方案(35页WORD)月,国家电网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攻坚突破 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推动构建能源互联网产业链,打 造互利共赢能源新生态,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各环节效率。2021 年智能电网 3 建设再次被纳入“十四五”规划,提出应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 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两网”建设及融合进一步 赋能智能运维行业发展。从“两网”发展目标看,坚强智能电网着力打造的是安 全 全、高效的坚强网架及现代化的配电网,为信息的互联交互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泛在物联网通过运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核心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 的信息互通,大幅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及自动获取能力。“两网”的融合为新型智 能巡检手段(如输电线路可视化监拍图像智能分析技术)奠定了必要的设备和 系统基础,有望推动智能运检的应用渗透率提升,带动电力智能运维行业快速 发展。 1.1.2. 智能电网建设现状及意义 智能运维是“状态检修”策略的具体表现形式。伴随着电力系统的日益复杂, 坚强智能电网与电力物联网建设目标的持续推进,我国电力系统向高度信息化、 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对电力运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迫切需要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互结合在电网中应用,以 实现在线监测、状态诊断、智能巡检等目标。在此背景下电力系统智能运维应 运而生,智能运维在“状态检修”策略的理念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0 积分 | 50 页 | 1.78 MB | 5 月前3
无人机知识体系-(中)............ 70 2.5 动力系统........................................................................................................................................... 70 2.5.1 动力系统组成................... 广州中海达天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类是像大疆、GoPro 这样的整机制造商;另一类则是为无人机提供硬、软件的上游制造商,包括芯 片、飞控、电池、传感器、GPS、陀螺仪、动力系统、数据系统等等。 硬件方面,芯片是核心零部件,它直接决定了无人机的操控性能、通信能力和处理图像信息的能力。 无人机主控芯片厂家有:高通(Qualcomm)、Intel(英特尔)、ST(意法半导体)、TI(德州仪 翼型的最大厚度是指上弧线同下弧线之间内切圆的最大直径,一般来说,厚度越大,阻力也越大。 目前,常用的飞机翼型有:平凸型,双凸型,S 型,对称型等。 图 17 机翼翼型 对称翼型的中弧线和翼弦重合,上弧线和下弧线对称。这种翼型阻力系数比较小,但升阻比也小,零 度迎角时不产生升力,飞机在正飞和到飞时的机头俯仰变化不大。一般用在线操纵或遥控特技模型飞机上。 图 18 飞机倒飞与正飞 双凸翼型的上弧线和下弧线都向外凸,但上弧线10 积分 | 159 页 | 17.60 MB | 5 月前3
某储能电站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7页 WORD)1.5 电气设计 9 1.6 土建工程 11 1.7 投资估算 12 1.8 效益分析 12 2 电力系统部分 13 2.1 系统现状 13 2.2 工程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14 2.3 接入系统方案 14 2.4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7〕1701 号) (2) GB/T 36547-2018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3) GB/T36558-201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4) Q/GDW 11725-2017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5) Q/GDW 10769-2017 《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导则》 大容量电池储能为新能源并网安全运行提供有 效技术手段。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 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电池储能系统在新 能源并网中的 应用,国外已经开展了一定的研究。科技部是把储能作为战略 必争领域,列为科技部发展重点领域的重点 解决方向,先进储能技术成为研 究热点。 全球储能项目在电力系统的装机总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8%。围绕具备较 好储能条件的电网区域进行储0 积分 | 88 页 | 2.55 MB | 18 天前3
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智慧电力一体化监管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4.8.10 气象环境信息...............................................................................877 5 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主网部分】...............................................880 5.1 智能引擎...................... 8.8.9 气象环境信息.............................................................................1359 9 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配网部分】.............................................1362 9.1 智能引擎....................... a)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由网、省、地(县、配)各级 主站系统和厂站系统共同组成,每级主站/厂站系统划分为基 础资源平台(BRP)、运行控制系统(OCS)、运行管理系统 (OMS)、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或变电运行驾驶舱 (SOC)、镜像测试培训系统(MTT)五大部分。 b) 系统遵循 SOA 架构体系,基于统一的 ICT 基础设施,在统一 的模型及服务接口标准基础上,构建一体化支撑平台及运行服20 积分 | 1383 页 | 7.42 MB | 4 月前3
智慧能源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110页 WORD)智慧能源-监控平台 ① 能源监测 对各种能源系统供应、消耗(水、电、气等等)进行在线能源监 测,实时掌控能耗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提供大数据基础。通过能 源流程图(包括电力系统运行图、煤气管网运行图、水系统运行图、 热力系统运行图、冷风系统运行图、氧氮氩气体系统运行图等)监 9 控画面、趋势、报警等方式实时监控能源生产运行状态。 ② 巡检维护 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全方面诊断设备"健康"状态,及时 地实现电网的智能监测、分析和决策控制,支持新型能源发电和灵 活优质用电,节能高效,具有高自动化水平,并有一定自愈、互动 功能的安全可靠、高效率电网。以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 17 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法典、输电、变电、配 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 流、业务流”的高度融合,打造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进治 理方式,营造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 子站都不进行后台控制,无论本能源子站的控制方式是后台控制或 89 非后台控制方式。另外,每个能源子站可以有自己的权重值。 8、数据分析功能 在全网平衡软件中,用户可以对热网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分析 的方面包括热力系统供热负荷、换热器传热系数、热单耗分析、二 次网平米流量分析等。 9、历史数据快照功能 在全网平衡软件中,用户可以获得历史数据的快照,所谓的历史 数据快照是指过去某一时刻,全网平衡采集的所有数据,在获得了10 积分 | 113 页 | 15.40 MB | 18 小时前3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全面解析减 7 轻,显著提高 7 了燃油效率和续航力。 在生产技术层面,制造过程采用先进的 CNC 加工、3D 打印以及自动装配 技 术,这些都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电子飞控系统和动力系统的技术 成 熟使得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技术发展也强调了生 产 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比如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减轻对环境的影 响。 同时,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 载能力,研究人员不断推出 能量密度更高、充放电速率更快的锂聚合物电池、锂硫电池和固态电池。这些新 型电池不仅减轻了飞行器的总重量,还保证了在低空飞行中长时间的稳定供电。 电机作为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另一个关键组成,也在设计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 步。电调(ESC)技术的融入使得电机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整功率输出,实现了对 飞行控制系统的精细响应。而在能源效率方面,无刷直流电机(BLDC)因其较20 积分 | 45 页 | 71.04 KB | 4 月前3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2017)率、全厂汽耗率、全厂供电煤耗、全厂发电煤耗、全厂厂用电率、全厂补水 率、全厂锅炉效率等。对于供热机组,计算指标还包括:全厂供热量、供全厂 热煤耗等。 4.1.4. 耗差分析 耗差分析模块针对热力系统设计、设备状况、运行环境(负荷和背压)、 运行方式及控制水平五大类原因造成的煤耗偏差做出精确分析。耗差分析包括 可控耗差和不可控耗差指标计算。可控耗差包括: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 再热汽温度、 助决策三 个部分。 (1)设备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 计算全厂主要设备、辅助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应包括计划停运系数、非计 划停运系数、强迫停运系数、可用系数、运行系数、机组降低出力系数、等效 可用系数、利用系数、出力系数、强迫停运率、非计划停运率、等效强迫停运 率、强迫停运发生率、平均计划停运间隔时间、平均非计划停运间隔时间、平 均计划停运小时、平均非计划停运小时、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 信等方式远程通知。报警处理是实时在线地对过程事件进行处理,并触发报警 信息。模拟量越限短信息预警;开关量状态变化短信息预警;授权用户短信息 群发功能;用户管理。 4.1.15. 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热力系统是一个多变量耦合系统,运行参数间相互关联和影响,系统间的 任何故障或异常都会在多个参数上体现出来。利用信号分析、模型知识及诊断 知识库,可以早期发现系统故障,及时提示并处理,避免引起事故。 可10 积分 | 73 页 | 627.50 KB | 6 月前3
智慧机房项目解决方案越不 能满足要求,从而引出专用时钟设备和定时信号供给的问题。 为了统一内部时钟,此前我国电力系统不得不把美国的 GPS (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主要的授时手段,通过 GPS 的民用频道向电 力系统的电力自动化设备、微机监控系统、安全自动保护设备、故 障及事件记录等智能设备提供授时信号,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同步”运 行。 这一做法存在着巨大的隐患。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国家能 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一旦发生紧急事态,GPS10 积分 | 158 页 | 3.75 MB | 6 月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年):电力、交通、建筑等部门已经基本实现净零排放,为工业领域突破关键技术 瓶颈争取时间。工业部门将依托 CCUS 等技术对难减排环节进行兜底,稳步推进全行业深度碳中和。通过 碳中和技术创新、供给需求侧调控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到 2060 年将减 少至 4.5 亿 吨, 较 2025 年下降 95% 左右。2025—2060 年中国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累计投资额将达到 42 煤炭作为工业生产能源主体导致了大量的 CO2 排放。这需要未来加速非化石能源 的 研发与创新,如太阳能、风能、绿氢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以逐步替代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随着工 业电 气化步伐的加速推进,电力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实现技术创新与清洁化转型,以匹配工 业行业 不断攀升的电力需求、确保高品质的供电服务,并助力减碳目标的达成。此外,需通过市场机制促 进资源优 化配置,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② 蒸汽动力系统优化 开展石化企业蒸汽动力系统诊断与优化,考虑 全厂实际情况的蒸汽平衡配置优化,提高蒸汽利用 效率。炼油过程中, 许多工艺步骤会产生高温或 低 温的废热, 通过优化蒸汽动力系统的运行, 可 充分 回收和利用低品位蒸汽能量。 ③ 热泵技术 在石化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着丰富的余热资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18 天前3
共 41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