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钢铁行业分析2025 年钢铁行业分析 2024 年,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小幅下降,钢铁行业下游需求疲弱,供给端相对处于 过剩态势,原燃料价格虽有下降,但成本端降幅不及钢材价格降幅,钢铁行业整体盈 利水平持续下行。受供需关系影响,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均呈现波动下行态势;房地产 投资持续下滑,但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对用钢需求提供重要支撑,钢铁产品结构持续调 整。 预计 2025 年中国钢铁行业将延续供需双弱的格局,钢材价格预计维持震荡走势, 步出清,钢铁行业将转向 高质量发展,行业竞争格局有望得到明显改善。 联合资信 工商评级四部 |钢铁行业组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一、 行业运行情况 2024年,中国钢铁行业供需双弱,行业景气度仍处于探底阶段。行业供给过 剩依然严重,产品价格下行,钢铁行业整体盈利趋弱。 钢铁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具有典型的强周期属性。钢铁行业的供给受 下游有效需求不足及春节后需求启 动延缓等因素影响,粗钢产量低于上年同期值;5-6月,随着国内房地产利好政策 效应的不断释放,钢材边际需求改善,粗钢产量同比小幅增长;7-9月,随着气温 升高,钢铁行业转入消费淡季,叠加热轧带肋钢筋新国标发布以及钢厂检修等因 素,粗钢产量同比下降;进入四季度,随着市场需求阶段性回升以及对三季度粗钢 产量下降的修复,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其中,12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60 积分 | 9 页 | 1.98 MB | 5 月前3
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报告(2023)0 积分 | 51 页 | 84.13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全球首例 氢冶 金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发布“6+6+5”低碳钢、绿钢及近零碳排钢产品 10 矩阵,集成节能、减污、降碳、循环与协同管理能力,构建覆盖生产全链的绿色 解决方案,为钢铁行业提供可复制的低碳转型路径,同时通过技术标准输出、产 业链 协同及跨领域联盟共建,赋能上下游超百家企业,树立“内生转型驱动外 生赋能”的产研融合典范。TCL 集团依托深厚制造基因,战略孵化成立格创东智 策手段,激励电力设备制造商和 用户采纳节能降碳技术。 2. 钢铁行业 我国钢铁业以长流程为主的生产工艺,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 了行业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减碳困难。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15%以 上,仅次于电力行业。随着碳主题贸易规则和供应链碳中和要求不断提高,绿色低 碳发展已成为全球钢铁行业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工艺流程变革。摆脱传统工艺流程和装备的束缚,寻求关键技术变革性创新。 推动电炉短流程、研发氢冶金等颠覆性技术应用是钢铁行业落实双碳工作的重要 抓手。在电炉短流程技术应用方面,中国全废钢电炉流程所占比例与世界先进水 平有一定差距,但是电炉钢碳排放较传统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具有明显低碳优 势。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在积极推广短流程炼钢,发展新型电炉装备,加快推动 有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在实施先进冶炼技术方 面,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钢铁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其中氢冶金技术研究是关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万亿蓝海 新从旧来——2025年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万亿蓝海,新从旧来——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 14 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重点行业。 以钢铁行业为例,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78家钢铁企业3.9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 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超低排放改造使中国钢铁业向低能耗、低污染绿色制造转型取得突破性进步。下一 步,钢铁行业将纳入全国碳市场,会进一步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程,力争2025年80%以上的 钢铁产能完成改造,带动新一轮的设备投资需求。 从产业自身来看,在碳中和背景下,低碳减排已成为冶金行业的发展的关键目标。这推动氢冶金 替代高碳排放的传统工艺,促进冶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与此同时,行业自动化、信息化也在加 速,从而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企业实践:新引擎、新模式、新价值呼唤新质服务体系与生态构建 19 行业洞察:转型新纪元 探索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双轨路径 19 3.1.1痛点分析:提升能效、降低能耗 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干预。通过智能化技术,企业能够依据生产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自动调 节生产设置,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流程的优化。 3.1.2场景案例:重点钢企——全球首个无人值守智能车间 作为钢铁行业的领先试点项目,某钢铁头部企业亟需通过前沿技术在车间生产的性能、灵活性、可追 溯性、数字化等方面实现创新升级。同时,钢铁产业仍面临产能过剩、降本增效、节能减排、创新发展能 力不足等严峻挑战,叠10 积分 | 44 页 | 6.29 MB | 5 月前3
信通院:“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2025预测模型,对晶圆工期进行预测,并在其中一个车间内进行验证和调 控,使得该车间晶圆的生产批次(LOT)平均偏差改善了 18%。 3、钢铁:聚焦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钢铁行业是流程型行业,生产过程复杂、工艺门槛高、大型高温 高压设备集中。由于钢铁行业普遍存在高温、热辐射、粉尘等危险环 境,在大量的生产操作、物流配送场景中,传统机器人已经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如上下料机器人、测温取样机器人、冲击拉伸机器人、打 3来源:《智能车间的大数据应用》(作者:张洁,吕佑龙,鲍劲松,汪俊亮) 21 图 8 苏州沙钢生产过程智能检测中心 “移动机器人+识别类模型+自主导航模型”实现高温生产设备的 安全检查正处于应用推广阶段,占比约为 23%。钢铁行业的冶炼、精 炼、连铸和轧制产线中分布了大量的高炉、连铸机、烧结机、焦炉等 大型高温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借助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全天候、全 方位的生产设备检测。如柳钢的“飞流”是炼铁厂自主研发的一只智0 积分 | 37 页 | 2.06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位名录的企业中,存在掺烧(含 100%使用)自产二次能源的化石燃料发电设施的自备电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13 — 厂,应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 二、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为 3110、3120 的高炉—转炉 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不包括独立电炉短流程钢铁生产企业和独立钢压延加工企业。高炉 —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中, 月刊 — 14 — 2.发电行业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 电设施》(环办气候函〔2022〕485 号) 3.钢铁行业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钢铁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钢 铁行业》(环办气候函〔2025〕27 号) 4.水泥行业 《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采矿行业绿色化转型 9.深入推进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支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安装和并网运行,推 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加快实现“人防+技防”。 (七)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冶金行业绿色化转型 10.实施推广钢铁行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指南,遴选一批以绿色低碳为特色的平台应 用典型案例,培育一批基于平台的绿色低碳系统解决方案。持续高质量推动超低排放改造 和综合治理,助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石化行业绿色化转型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零排放政策进展、发展重卡挑战及建议报告s-emissions EDF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 1.3 中国政策发展 国家层面,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涉及零排放重型卡车的政策。例如: • 生态环境部联合多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中规定,重点区域内 的钢铁企业,除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外,在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原则 上重型载货车应停止运输;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也发布了水泥和焦化行业的超低排放意见。10 积分 | 12 页 | 2.27 MB | 5 月前3
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2025≤30ms ≥99.99% 智 能 理 货 视频回传 5G AI 摄 像 头 上行:≥ 4Mbps/每 路,1080p; 下 行 : ≥100Kbps/ 每路 ≤150ms ≥99% (四)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可细分为面向炼铁、炼钢、轧钢、连铸等环节,主要包 括智慧料场、皮带智能检测、无人行车、焦化四大车联锁、钢包实时 跟踪、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带钢出口表面质量检查、钢卷物料盘点、 能源设施智0 积分 | 44 页 | 1.04 MB | 5 月前3
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控制路线 图研究执行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水泥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 图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电力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 图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钢铁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 图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煤化工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 图研究》 《山西省“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研究》 《“十四五”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研究》 能职能,减排空间有限 能源资源禀赋不足 碳排放监测、统计数据体系待完善 低碳规划与其他政策规划缺乏协调 双碳意识不强 绿色低碳发展 路径 以“双碳”目标为导向,以减污降 碳协同为抓手,以钢铁行业为突出 重点,从总体规划、低碳管理、产 业提质、节能减排、基建改造五大 方面,围绕减碳、代碳、吸碳、固 碳四类具体途径,设计了绿色低碳 发展路径 以“双碳”战略为指导,结合自身 发展目标,构建了涵盖碳达峰、碳0 积分 | 42 页 | 2.85 MB | 5 月前3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性,在选取适用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等国家标准基础上,确 保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协调配套,提出细分行业拟制定标 准的重点研制方向,加快推动细分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 设。 27 图 12 行业应用标准子体系 1. 钢铁 针对钢铁行业流程长、工序界面多、生产体系复杂、单 /多基地管控模式多样等特点,围绕铁钢轧大工序边侧智能 工厂、单基地及企业多基地协同管控等,制定质量、物流、 能源环保、安全、设备等分层集成优化管控等规范或规程类0 积分 | 36 页 | 2.58 MB | 5 月前3
共 24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