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证券-国联低空经济系列研究—空中交通管理篇:飞行保障体系加速搭建,低空基建蓄势待发城市低空交通管理(UAM):保障低空经济运行的关键 我国空域管理由中央空管委领导,军航、民航各形成多级管理,实际运行 需多个管制单位审批。这一机制下,空中交通管理形成了三种模式:民航 公共运输 :划设管制区;通用航空:划设临时空域;无人机:划定适飞空 域。三种模式都无法适应 eVTOL 的应用场景和大规模推广,城市低空交通 管理(UAM)急需搭建。全球范围来看,UAM 处于探索期,我国在民航、通 航、无人机的空中交通管理经验有望加速 小型无人机的 W 类空域。国务院、中 央军委《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于 2024 年 1 月 1 日生效,进一步细化 了无人机空域管理。上述两份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通用航空飞 行管制条例》等文件是当前低空空域划设的主要依据。非管制空域简化了运行流程、 降低了对机载设备的要求,是空域改革的重大突破、将极大改善低空经济的空域资 源供给,是低空经济规模化的前置条件。 图表2:管制/非管制空域界定 图表3:各类空域 ATC、通信、监听要求 管制 空域 A 6000m-20000m B 民用机场上空 600m/3600m/6000m C 通用机场(有塔台)上空 600m D ≥20000m A、B、C、G 以外,按需划为 D/E E 非管制 空域 G B、C、W 以外,真高 300m 以下 ≤6000m,且对民航无影响0 积分 | 14 页 | 1.52 MB | 5 月前3
低空经济系列研究:基础设施篇:筑牢飞行安全根基,低空经济基建先行并不能完全满足低空飞行需求,本文我们主要对低空经济发展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梳理,可以将低空基础设施大致分为三类: 1)起降场地构成低空飞行底层支撑,低空基建规划至关重要。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到2035年通用机场及各类起降平台总投入 资金约1.8万亿元。以起降场地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提前规划,从上市公司中标情况来看,设计规划类央企或广东、江苏、安徽 等地方企业凭借较强的区域资源禀赋与经验优势,中标多个 资料来源:各部门官网,新华社,央广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自2024年初“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不断强化低空经济相关政策,随后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 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支持低空发展。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7月底习主席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做好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工作,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11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 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 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 施。 3月5日,“低空经济”首次 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3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 财政部、民航局四部门联合 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 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提出到2030年,我 国将形成通用航空产业万亿 级市场规模。 11月,珠海航展首次 设立低空经济展馆。 11月27日,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厅《有效降低全社会 物流成本行动方案》10 积分 | 40 页 | 3.29 MB | 5 月前3
2024低空+旅游重塑出行体验新质生产力打开蓝海市场展,各省市积极响应、提供培育低空产业成长的土壤。预计2030年,低空经济行业规模将突破20000亿元(8年CAGR 22%)。 ➢ “低空+旅游”重塑出行体验,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2000亿元。低空旅游是“通用航空+传统旅游”融合衍生出的新型旅游方式,目 前应用集中在:1)景区的载人航空项目,成熟产品涵盖直升机、热气球、滑翔伞等,eVTOL产品仍待大规模商业化;2)景区的服务 运营,改善游客体验,提升复游 成熟度较高,代表企业有中航直升机等;4)传统的固定翼 飞机,如中航通飞等。 低空空域的划分 低空飞行活动与通用航空关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罗兰贝格,前途科技,方正证券研究所 低空飞行产品及参数示意 军用航 空活动 民用航 空活动 警用航 空活动 海关航 空活动 通用 航空 低空飞 行活动 国家航 空器飞 行活动 民用航 空器飞 行活动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下游应用场景庞大、待发掘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方正证券研究所 低空经济:2021年起利好政策持续发布,助力行业发展 5 ➢ 2009-2020年,“低空经济”概念提出并实现初步发展。2009年,李卫民副教授在“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究”课题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低空经济”的 术语。2010年以来,国家为推动低空经济先后颁布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行业发展均保持积极的支持态度。 ➢ 2021年至今,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0 积分 | 28 页 | 2.24 MB | 5 月前3
各省市低空政策汇编2025 年 5 月版 构 建 地 球 上 第 三 种 交 通 生 态 编写说明 2016 年和 2023 年,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先后被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 发 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3 年底以来各地争先恐后出台了 一系列 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 确定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推动在全市开展低空应急通讯 、消防灭火 、巡查投送 、医疗救护等领域应用示范, 推进 救 援航空器的常态化备勤、救援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加快构建先进的航空救援指挥体系和物资储备体系,实现 快速响应 。加快推进房山通用航空装备应急救援创新应用试点, 打造城市航空应急救援运行基地。 2. 航空物流: 在延庆 、平谷 、密云 、房山等有条件的区推动常态化低空物流配送应用, 并拓展到京津冀重 点 地区 。开发干支末航空物流配送航线, 提升低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低空安全监管服务;构筑低空制造产业链竞争力;加速低空基础设施和服 务保障; 培育低空全场景示范应用。 应用场景: 1. 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结合房山区航空应急救援发展需求, 加快推进房山通用航空装备应急救援 创 新应用试点建设 。打造城市航空应急救援运行基地, 构建先进的航空救援指挥体系和物资储备体系。 2. 开展“平 、急 、战”航空物流配送示范应用 。聚焦支线 、末端物流配送需求,0 积分 | 169 页 | 1.24 MB | 5 月前3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基础共性、B 关键技术、 C 行业应用等 3 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 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 2 所示。 6 图 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具体而言,A 基础共性标准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 检测、评价、人员能力等 6 大类,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 构图的最底层,主要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解决智能 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是 B 关键技术标准和 C 行业应用标 个部分,如图 3 所示。 8 图 3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图 9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共性标准 主要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人员能力 等 6 个部分,如图 4 所示。主要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 解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 图 4 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 1. 通用标准 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场景等 3 个部分。术语 定义标准主要包括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的术语、词汇、 升方法、场景化解决方案通用要求等标准。 6. 人员能力标准 主要包括智能制造人员能力要求、能力评价等 2 个部分。 能力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知识储备、技术能力和实践 经验等要求标准。能力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不同职业从业人员 评价、评估师评价等标准。 下一步建设重点 通用标准。推动场景建设参考指引等标准研制。 评价标准。推动精益制造、趋零库存等能力提升方法,场景化解决方案通用要求等 标准研制。0 积分 | 36 页 | 2.58 MB | 5 月前3
2025具身机器人行业未来展望报告劣势:数据少、泛化性差;通过机器本体和人采集, 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 国内外厂商 大模型进展 04 Partone 16 银河通用抓取基础大模型 GraspVLA 04 17 资料来源:银河通用公众号,浙商证券产业研究院 2025年1月,银河通用发布抓取基础大模型GraspVLA。GraspLVA的训练包括预训练及后训练。其中预训练完全基于合成大数据,训练数据 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 ,维持高泛化性的同时形成符合产品需求的专业技能。 Figure AI 人形机器人VLA通用大模型 04 18 资料来源:银河通用官网,浙商证券产业研究院 2025年2月,Figure AI发布了人形机器人VLA通用大模型。为了解决视觉语言模型“通用、但不快速”,和机器人视觉运动策略“快速、但不 通用”的矛盾,Figure通过建立一套互补的系统进行权衡。两套系统通过端到端训练以进行通信。其中, 连续机器人动作。 智元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GO-1 04 19 资料来源:智元机器人官网,浙商证券产业研究院 3月10日,智元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提出了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 (ViLLA) 架构,该架构由VLM+ MoE组成,其中VLM借助海量互联网图文数据获得通用场景感知和语言理解能力,MoE中的Latent0 积分 | 31 页 | 3.33 MB | 4 月前3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及薪酬趋势研究报告 锐仕方达 2024此后十余年间,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低空经济概念定义和产业构成等进行全方位阐述。随着低空飞行技 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规范化监管成为关键。 直到 2021 年起,我国低空经济才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传统通用航空、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在 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下实现较快发展。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 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 图 1.1 发布第 107 号法规,规定 商用小型无人机运营规则 2018 年 欧盟修订《第 2018/1139 号法 规》,将欧盟管理权限扩展至 所有无人机 2019 年 欧洲航空安全局发布了两部 无人机通用条例,进一步规范 欧洲无人机标准和运行要求 多国开始试行空中出租车 亚马逊在部分地区使用 Prime Air 无人机送货 2020 年 FAA 发布远程标 识 法规,要求大多数无人机在飞 行时能够广播身份和位置信 号)明确指出:各 类低空空域的垂直范围原则上处于真高 1000 米以下,可依据不同地区的特性与实际需求,对低空空域高度范 围予以具体划定,在报批之后严格予以执行。 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8 号)提出:需及时对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加以总结与推广,达成真高 3000 米以下监视空域与报告空域的无缝对接。 综合上述文件内容以及行业普10 积分 | 62 页 | 3.47 MB | 5 月前3
低空经济专题系列报告三-政策篇-:各地政策密集颁布,低空发展路渐清晰常为期三年,截止到2026/2027年。 一、《行动方案》紧锣密鼓,绘制低空发展蓝 图 目前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有22个行政区已发布《行动方案》,产业发展主要围绕产业规模、头部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链组成、起降场、通用机场、航线 开拓、飞行量、应用场景开发、飞行测试基地等方面。综合来看,以广东为代表的大湾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以及江西、山东是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各方面 的计划目标相对较高。据统计,已发布的2 中合计规划的产业规模达到1.71万亿元,头部核心企业近百家,产业链企业8000多家,起降场7380个。 城市 发布时间 文件名称 截止 时间 产业规模 头部核心 企业 产业链企 业 起降场 通用机场 航线(无 人机) 航线(短 途载人) 应用场 景 有人/通航 飞行航时 无人机飞 行航时 试飞测试 基地 单位 亿元 个 个 个 个 条 条 个 万小时/年 万小时/ 年 资料来源:各地政府文件,金元证券研究所整理 重点省级行政区《行动方案》规划: 1.1、各地《行动方案》绘制低空发展蓝图——省级文件 城市 发布时间 文件名称 截止 时间 产业 规模 头部核心 企业 产业链企 业 起降场 通用机场航线(无 人机) 航线(短 途载人) 应用场 景 飞行量 (无人机) 有人/通航 飞行航时 无人机飞 行航时 试飞测试 基地 单位 亿元 个 个 个 个 条 条 个 架次/年10 积分 | 23 页 | 839.39 KB | 5 月前3
工业大模型应用报告朝着更高的智能水平和适应性 发展。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发布了 ChatGPT,引发了行业热潮,直至今日,业 界普遍认为,大模型时代已经到来,也象征着人工智能开启了迈向通用人工智能 (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新阶段。在大模型出现之前,人工智能通常需 要针对特定的任务和场景设计专门的算法,这种方法虽然在特定领域有效,但人们对 无法满足这些更广泛的需求。大模型能够跨越传统人工智能的局限性,理解和推理的 能力有了极大的飞跃,同时也提高了复用的效率,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人类社会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新阶段。 通用性和复用性是大模型的关键价值。2017 年,Google Brain(谷歌大脑)团队在 其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创造性地提出 Transformer P) 领域。Transformer 架构的出现,为后续的大模型如 ChatGPT 等奠定了技术基础。 ChatGPT、Bert 等大模型通过海量数据和庞大的计算资源支持,使得模型具备了强大的 通用性和复用性。大模型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 领域的各种任务,能够为各种应用和开发人员提供共享的基础架构,并进一步通过微 调、零样本学习等方式,直接在一系列下游任务上使用,取得一定的性能表现,支持0 积分 | 34 页 | 4.98 MB | 5 月前3
2025年整机柜服务器产业研究报告用户需求分析 ..................................................................................... 23 2.1.2 通用行业头部用户及互联网领先用户需求分析 ............................................................................. 27 4 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间CAGR达17.7%。 受人工智能产业促进,全球算力稳步增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截至到2022年底,全球算力总规模 达到650 EFLOPS。其中,通用算力规模为498 EFLOPS,智能算力规模为142 EFLOPS,超算算力规模为10 EFLOPS。 智能算力规模与21年相比增加了25.7%,规模占比达到21.9%。 国内总体算力设施方 EFLOPS,增速超过70%。预计到2026年,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全行业的渗透率将超过20%。 据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9%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3075 亿元人民币。智能算力超过通用算力成为我国算力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截至 2023年6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占整体算力规模的比例提高到25.4%,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45%,较整体算力 规模增速高0 积分 | 63 页 | 4.83 MB | 4 月前3
共 25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