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航行系统白皮书 中电科35 目 录 引 言 1 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 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 建设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等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崭露头 角,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劲新动能。伴随应用市 场的多元化拓展以及市场主体的持续丰富,在技术创新的有力推动下,趋向于产 域大规模开放后,应对地空一体、军民地一体运行挑战的体系性解决思路。从空 域管理、飞行服务、安全监管与秩序保障等体系运行的核心问题入手,保障低空 安全智慧飞行。 本书聚焦建设低空航行系统实现安全智慧飞行所需的六大能力,即“灵活精 细的低空空域管理、高效智能的飞行服务、开放融合的通导监保障、空地 / 空空 协同的自主飞行、军民地协同的安全监管、泛在可信的数据与信息服务”,规划 了系统构成 了系统构成中航空器、起降场、通信、导航、监视、空域管理、飞行服务、安全 监管、信息服务(含气象)等的发展目标及演进路线。可为行业伙伴构建低空 飞行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借鉴,为地方府高效保障低空飞行活动提供关键支撑,为 国家统筹全局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引 言 INTRODUCTION 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2021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 划纲要》;202310 积分 | 40 页 | 5.28 MB | 5 月前3
低空经济系列研究:基础设施篇:筑牢飞行安全根基,低空经济基建先行80亿)、广东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期工程(5.18亿)、四川“智慧巴中”低空数字综合应用系统建设(1.20亿)、天津北辰低空空域信息网系统工程(1.06亿)等。 低空经济基建先行,全方位保障低空飞行安全。低空经济中的低空飞行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和高复杂度等特性,传统基础设施 并不能完全满足低空飞行需求,本文我们主要对低空经济发展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梳理,可以将低空基础设施大致分为三类: 江苏、安徽 等地方企业凭借较强的区域资源禀赋与经验优势,中标多个低空重大规划,县市级别项目单价普遍在百十万级别,个别项目超过千万。 2)重点布局低空智联网,为低空活动安全运行提供服务与秩序保障。低空智联网是保障低空经济活动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低空飞 行量抬升、复杂性对系统承载力与技术创新均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在传统民航领域拥有较深经验、具备前瞻性低空 运行理念与成熟整体解决方案的空管 投资建议: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当前政策推动低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地方积极布局的背景 下,我们认为低空基础设施、低空场景应用、低空飞行器研制等领域均将受益于低空经济的发展。低空基础设施作为保障低空飞行安 全的关键底座,毋庸置疑需要先行建设,当前政策端积极支持低空基建,产业端处于实质落地阶段。短期来看我们建议关注全国“两 会”行情催化,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根据赛迪顾问统10 积分 | 40 页 | 3.29 MB | 5 月前3
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1.0 交通运输局......18 7 场景应用子体系 ......................................................................20 8 配套与保障子体系 .................................................................. 21 六、 框架图 ................. 擎。低空经济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 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广泛体 现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 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低空空域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 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 发展低空经济对于激活立体空间资源、提供高效公共服务、改变生产生活方 门、科研技术机构、相关企业查阅参考。 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是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是 对今后一段时期相关领域标准化政策制度建设、标准制修订、标准国际化活 动、标准实施监督及支撑保障工作的宏观布局,是统筹低空经济各板块标准 工作的基本依据。开展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相关标准协调衔 接和融合发展,对于实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市低空经 济标准体系定位0 积分 | 25 页 | 1.14 MB | 5 月前3
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2025(发布版)28 4.3 基础设施网络化与智能化升级的政策启示 ..................................................... 28 4.4 技术基建安全底座与制度保障的政策启示 ..................................................... 29 1 摘 要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 写入中央文件,凸显其国家战略价值。《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政策 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低空经济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发展低空经济 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话语权、保障 国家空域安全、服务民生需求的战略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最新发布的《2025 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研 究报告》构建了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对我国 58 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 府牵引完善市场化支持,全面提升产业协同生态效能;其次,建立技术创新与市 场拓展双轮驱动机制,通过应用场景反哺研发创新;再次,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 与智能化升级,构建"核心枢纽+基层站点"的立体化服务网络;最后,健全政策 法规保障低空经济技术基建的安全底座,以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为中心优化空域 动态管理机制。这些建议将为各级政府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将 有力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2 1. 研究背景0 积分 | 32 页 | 1.17 MB | 5 月前3
2024年中国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41页- 36Kr 2024-9低空经济有望在缓解交通压力、助力降本增效、 提升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 图示:低空经济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 作业类 安全类 出行类 高效交通:缓解一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为 部分特殊城市补充现有较单一出行方式。根据测算, 对于一段驾车需74分钟的40公里的通勤,空中飞行时 间仅为10分钟,其平均速度相比地面交通快5倍。 安全保障:应急救援场景下,无人机可提供应急照 明和通 另外,低空旅游的推广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新奇体验。 主要应用场景 • 在政策支持及技术进步助推下,低空经济正广泛应用于出行类、作业类、安全 类场景中,有望在缓解交通压力、助力降本增效、提升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日 益重要的作用。出行类场景方面,一是有利于满足高效交通出行需求,缓解一 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对于未建机场以及存在跨山跨海等特殊场景的城 市,能够有效补充现有较单一出行方式;二是提供出行新思路,给消费者带来 2022年 2023年 2024E 2025E 2026E 市场规模(亿元) 增速 易 • 低空经济远期规模有望超万亿元。低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相关基础设施 建设,以及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保障及综合服务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同时能 够为交通、物流、农业、工业、文旅等行业创新注入强大动力,进而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 同比高增3310 积分 | 41 页 | 1.99 MB | 5 月前3
2024年低空智联算力网应用实践研究报告于市场需求导向的商业运营,通过精准定位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来 设计并提供多样化的飞行服务产品组合,制定灵活的价格策略与服务 套餐,以实现运营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是与公共服务相结合的运 营模式,在应急救援、公共事业保障等领域,与政府部门、公益组织 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在突发事件应对、基础设施维 护监测等方面发挥低空飞行的独特优势,提升社会整体应急响应能力 与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运营过程中还涉及飞行计划的制定与审批、飞行资源的调 配与管理、飞行服务质量的监控与提升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 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低空飞行运营的复杂而有序的运作体系, 其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低空经济在市场中的竞争 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3. 配套服务保障 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是低空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石。通用机场的 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包括小型固定翼机场、直升机起降点等多种类 型,为航空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起降场地、燃油补给、设备维护、候 低空智联算力网应用实践研究报告 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航空器维修保养服务专注于保障航空器的持续适航性与运行可 靠性。专业的航空器维修保养机构通过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标准与流 程,及时发现并排除航空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与故障 问题,确保航空器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有效延长航空器的使用 寿命,降低航空器的运营成本与安全风险,为低空飞行运营企业提供 坚实的技术后盾与保障支持。 4. 关联延伸产业10 积分 | 39 页 | 6.24 MB | 5 月前3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及薪酬趋势研究报告 锐仕方达 2024资运输、城市末端配送、救援勘察、 地理测绘、电力巡线、国防军事、 警务安防等 行业应用 < 200kg 10~30min 10 产业构成及特性 低空经济产业由低空基础设施、低空生产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以及低空飞行保障四个核心板块组成。低空经济 具有产业链条长,价值潜力大等特性,其中上游和中游环节占据了整个产业链价值的 80% 左右。 上游:涵盖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能源与动力系统、航电系统及地面基础设施等,其中能源与动力系统、 20%,机体原材料、零部件等环节占比为 30%-40%。 中游: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主要为无人机、航空器、高端装备及配套产品的生产制造。 下游:聚焦于运行与保障环节、关键检测环节、产业融合。运行与保障环节确保飞行器的安全运行,避免空中 交通发生冲突,保障了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产业融合将中游生产的无人机、航空器等产品 及服务应用于各个场景中进行运营,如低空旅游、低空农业、低空物流、医疗救护、航空摄影、空中巡查等。 年,建成 500 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 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 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 1 万亿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 协调的发展格局。 2018 年 《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 设总体方案》 明确了飞行服务体系由全国低空飞行服务国家信息管理系 统、区域低空飞行服务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飞行服务站三部 分构成。 2019 年 《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 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10 积分 | 62 页 | 3.47 MB | 5 月前3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能建 2025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 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 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上游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包括空管系统、飞行基地等软硬件设施, 为低空经 济 发展提供保障; 中游为低空制造, 包括无人机、 eVTOL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直升机、传统 固 定翼飞机等低空飞行器的设计、研发、生产, 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的重要支撑; 下游为低空运营及飞行服务, 未来经济新增长引擎之一。 2024 年 3 月 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 方案 ( 2024-2030 年) 》 提出到 2030 年, 基本建立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 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 + 电动垂直起 降 ”客运网络、“干 - 支 - 末 ”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 全高效运行, 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 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 有望突破 2 万亿 元 有望突破 万亿元 2024 年 2 月 28 日国新办发布会提 及 据工信部旗下赛迪顾问测算 城市低空航路航线是城市空中交通 ( UAM )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于保障城市低空无人机运行安全、有序和高效至关重要。 •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 我国已有 9 个地区完成城市低空载人航线首飞, 其中 7 个城 市直 接采用 eVTOL 进行航线飞行, 2 个城市采用直升机飞行。20 积分 | 17 页 | 1.08 MB | 4 月前3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框架报告(2024)释放消费潜力。”文章明确,当此之际,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完善地方性法规,聚焦解决空域开放和地 面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推动尽快建立健全低空领域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行业标准体系,切实保障低空 经济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是一个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可以理解为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 . 以载人、载货及其 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 目前在部分领 6 数字低空的整体架构:物理设施、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应用构建 ■ 低空物理设施层的概念:保障各类低空飞行活动的物理实体,包括无人机系统、配套的数据存储系统、地面控制中心 等 设施。 √ 无人机系统:执行各种任务和服务; √ 能源供应系统:保障设备持续运行; √ 数据存储系统:存储从传感器和其他设备采集到的数据; √ 地面控制中心:监控和控制低空飞行器的地面设施; ■ 低空物理设施的关键技术:飞行控制技术、动力供应技术、飞行器智能化技术、运维保障技术。 ■ 基础设施层的关键技术: 低空通信关键技术、低空导航定位关键技术、低空感知探测关键技术、低空气象监测关键技 术、低空算力网络关键技术。 √ 低空通信关键技术: 5 G 低空专网、网络切片及边缘计算技术、端到端 SLA 保障技术; √ 低空导航定位关键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惯性导航技术、视觉导航定位技术、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技术;20 积分 | 49 页 | 8.69 MB | 4 月前3
驾乘低空经济新风,畅享新质出行体验 航空学会 2025赛道将为行业带来巨大规模效应和降本抓手。用户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与 产业链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将不断突破产品性能边界,碳纤维机身、固态电池等领先技术将在 eVTOL 行业迎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契机。同时,端到端的数据安全合规与保障在后期商业化运营中对保障飞 行安全和用户隐私也异常重要。另外,eVTOL 飞行器对低空大气环境影响剧烈,合理的机型选择和飞行 计划安排对未来商业化运行密度和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专家寄语 时代潮涌: 式架构转变,从而更好地将车辆控制功能集 中到少数几个高性能计算平台上,提高了数 据处理效率和系统协同工作能力,为智能化 时代下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复杂场景应用 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持和数据传输保障。另外, 电动化浪潮在供应链端带来关键零部件的技 术成熟和成本降低,车企可在不大幅提高售 价甚至降价的情况下为车辆配置更多智能化 设备与功能。销量的提升反过来进一步促进 了技术迭代与软硬件的持续降本。终端消费 安全性:eVTOL不能对机上和地面的生命安 全造成威胁。不同于传统飞行器的运行环境 较为偏远,与大众的日常生活隔离,eVTOL将 在城市人口稠密区域运行,飞行器除了需对 机上人员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之外,也需要保 证整体运行环境的安全。 乘坐体验:eV TOL需要具备优于直升机和 小型固定翼飞机的乘坐体验,飞行更稳定、 舱内噪音低,同时eVTOL的起降不能对地面 社区造成噪声污染。0 积分 | 48 页 | 5.66 MB | 5 月前3
共 15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