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足迹管理体系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联合 14 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的实施方案》,编绘并推动落实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 和“施工图”,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迎来良好开局。 为系统总结 2024 年以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向社会各界 分享碳足迹工作实践和经验,生态环境部组织撰写了本报告,重点从建立健 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任务要求,开展顶层谋篇布局,对碳足迹工作提出新部署 和新任务。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部署相关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 理体系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 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加大绿色产品供给、积极扩大绿色消费、 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推动规则衔接互认等方面对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进 相关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为碳足迹工作提供保障。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迎来良好开局。 (一)编绘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任务书”和“施工图” 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2024 年 5 月,生态环 境部联合 14 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抓规 则标准和因子数据“两大基石”,鼓励地方试点和政策创新、重点行业企业 先行先试,指导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分级管理、信息披露“三项制度”,20 积分 | 27 页 | 2.11 MB | 4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Month Year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 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2025年6月 伴随工业4.0的蓬勃发展和生成式AI领 域的技术颠覆,全球智能制造和工业自 动化行业变革提速。麦肯锡从自动化延 展性、自我组织、数据分析、数字化技术 栈、数字化工人、生态融合和商业模式 七个维度分析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我们认为,到2030年,中国、日韩和西欧 等先进制造市场有望率先实现自动化革 种颠覆性技术、新业务模式、云的广泛 使用以及具备集中性和高适应性平台的 半开放生态系统,打造由高阶数据分析 和软件驱动、AI高度赋能的生产环境。 届时,高价值且可延展的自动化技术将 全面应用于端到端业务流程,智能工厂 具备完全集成的IT/OT技术栈,无处不 在的高阶数据分析成为新常态,基于标 准化解决方案的半开放式平台生态应用 普遍,数字化集成和AI赋能的人机结合 运营模式全面实现,大幅提升制造行业 创新技术令更多自动化、智能化场景成 为可能。制造业企业应全面拥抱“开放、 智能、融合”的智能制造软硬件平台, 选择开放融合的合作伙伴,抓住工业自 动化行业技术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机 会。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1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2 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也需要因时而变, 从四个方面内外兼修,实现成功变革。 首先战略先行、整体规划,重视新技术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2025 年 4 月 19 日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 前 言 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在碳市场和 碳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双碳” 目标的提出,彰显了 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坚定决心与大国担当,而碳市场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 心战场。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以市场机制为核心、多层次金融工具为支 撑、 (一)进一步强化碳金融的市场功能定位..........................................................................36 (二)构建多元化碳金融生态产品,激发市场创新活力..................................................36 (三)进一步完善碳定价形成机制,接轨国际标准 ........... 高、流动性不足等问题。 区域特色上,各地依托禀赋探索差异化路径:广东借力粤港澳大湾区推动跨 境规则衔接,重庆以碳汇扶贫激活生态资源价值,深圳通过科技赋能个人碳普惠, 天津以碳市场倒逼工业升级,北京强化政策协同降低单位 GDP 碳排放,上海依 托国际金融中心布局衍生品清算机制,形成了“跨境联动、生态转化、科技驱动、 工业转型”多元模式。然而,试点仍面临多重挑战:市场分割导致碳价差异显著 (北京碳价为湖北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9 5. 洛克美森智慧零碳工厂项目……………………………………………………………… 11 6. 锦美“零碳氢瓷”示范项目……………………………………………………………… 13 7. 广州沥滘生态化地埋式净水厂示范项目………………………………………………… 15 二、零碳园区 8. 南露天矿山智慧园区综合示范项目……………………………………………………… 19 9. 朗新集团绿色智慧产 式体验。样板间设有商业楼宇、工业用户、生态公园和美丽乡村四个场景,展示了多样化的用 户侧需求解决方案。“商业楼宇”场景提供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的绿电产出与消纳、节能降耗、 需求响应、智慧用能等解决方案。“工业用户”场景提供帮助工业用能大户绿电接入与消纳、 提高用电可靠性、节约能源、减少用能支出等解决方案。“美丽乡村”场景结合乡村振兴发展 要求,提供了清洁供暖、植物工厂、厨余垃圾处理、生物质发电等解决方案。“生态公园”场 景面 商业楼宇推广形态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10.80% 若光伏电价提升 10%,V2G 与储能峰谷价差提高 10%,可调负荷削峰响应次数提升 10%,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可达 16.39%。 2. 生态公园推广形态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9.70% 若光、风电价提升 10%,储能峰谷价差提高 10%,可调负荷削峰响应次数提升 10%,资本 金内部收益率可达 19.37%。 3. 工业用户推广形态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工业设计在石油行业的信创共研与实践n e C A x 解 决 方 案 提 供 商 制裁之下,国产CAD的突围之路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产 业 带 动 性 1. 二次开发生态体系 2. 适配生态体系 1. 信创典型案例 2. 行业标杆引领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俄罗斯遭制裁 研发设计类软件断供 2022年3月4日,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设计和工程软件 提供多维度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助力大体量工程项目 “悟空”计划:高端三维CAD图形平台 三维正向设计 助力提质增效 单一数据源 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可追溯性 有效协同 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高扩展性 助力二次开发生态 数据轻量化显示 大型工程设计更流畅 丰富的辅助开发库 降低开发难度 单一数据源 多个领域,同一平台 正向设计、协同设计 高可扩屐性 千万构件级大装配工程 首个目标行业-BIM 基于中望成熟稳定的三维内核技术 中望Cloud 2D:云原生设计仿真一体化协同平台 在线审批 图纸批注与用户交互 图纸浏览 多端图纸浏览、模型数据可视化 协同管理 用户管理、图纸管理、权限管理 高扩展性 多种API接口支持云生态拓展 动态部署、高度分布式云原生架构 SDK二次开发能力 多终端、多人协同 数据迁移、便捷上“云” 无需安装,随时随地看图 核 心 技 术 图纸并行读取和并发生成,支持R2~2018格式20 积分 | 31 页 | 7.63 MB | 4 月前3
雪迪龙、海康威视等智慧环保标杆案例集成商 底层技术提供 商 聚光科技、先河环保、 雪迪龙等 三川智慧、新天科技 华为,提供芯片搭建生态,例如边缘 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 EC-IOT ) 窄带蜂窝物联网技术( NB-IOT )等 北控、首创、碧水源等 云服务 通讯 服务 阿里云 ET 环境大脑,提供平台搭建 生态 工程 总包 施耐德、西门子等 …… …… 软件系统集成 商 首创系、和达科技、武汉中地、 环保大数据是其中的核心资源 11 生态环境大数据和智慧环保信息化应用企业,可提供的所有方案 解决方案 政府 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系统解决方 案 生态环境大数据 环境数据中心 生态环境大数据 生态环境智慧决策 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及 决策支持系统 水环境数据分析一张 图系统 水环境预警处置及应 交管控系统 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 统 环境噪声地图管理系 统 生态环境监测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抽查系统 环境监管支持监督平 台 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 污染源信息动态管理 系统 生态环境智能监管 综合门户及政务办公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 估系统 建设项目审批一体化 系统 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系统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 理系统 危险废物动态监管系 统 环境应急管理系统 企业 智慧生态化园区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污染源排放全过程监 控系统 VOCs 在线监控系统10 积分 | 44 页 | 9.37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落地抓手缺位——究其 根源,既有系统性知识图谱的缺失,亦缺乏全景式行业洞察与可复用 的方法论支撑。为此,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联合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凝聚产业生态合力,组织 30 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系统梳理 2024 年前后国内外双碳发展态势, 跟踪政策动向与技术创新方向,提炼规律性认知,构建兼具理论深度 与实践价值的体系化框架,为产业界提供可参考的行动坐标。 ...... 38 (五) ESG 披露由选答题变必答题,重塑企业可持续发展范式................................... 39 (六) 碳普惠机制创新,从行为量化到生态共建的全民低碳实践 ............................... 41 三、 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技术产业蓄势待发 ............................. 国务院统筹 引领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央 地联动形成政策矩阵,围绕双碳战略纵深推进,构建起多维立体的政策框架。立 足经济社会系统性绿色变革,通过健全碳排放双控制度、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绿色 转型等创新机制,加速构建资源集约型空间格局、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革新 清洁化生产模式和倡导简约适度生活方式,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 更广维度迈进。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 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5 第二编 生态环境部文件.............................................................................................. 目,大力实施城市 更新,加大城市更新领域投资,加快释放带动就业效果。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增加以 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吸纳更多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务工。深入挖掘交通、水利、 农业农村、林草生态、灾后重建等领域重点工程项目用工潜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施 以工代赈方式,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 (四)围绕保障重点民生服务促进就业。壮大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建立养老服务师职 业资格等制度,拓宽 同样出彩”,大力宣传劳动者就业 创业典型事迹,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9 — 第二编 生态环境部文件 2.1 关于做好 2025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 为统筹做好 2025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作,保障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 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计算格局写下新的注脚。 美国凭借其深厚的芯片技术积淀与算法创新能力,构建了量子计算领 域的"技术护城河"。从IBM的量子体积突破到谷歌的纠错算法迭代,美国企 业依托顶尖人才池、资本聚合效应和开放的创新生态,持续巩固硬件与软 件的双重优势。然而,技术壁垒并非不可逾越的高墙。中国以举国体制为 支撑,在量子网络、超导、离子阱技术等领域实现差异化突围,未来更可 以以庞大的数据资源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开辟了一条"量子-智能"协同 府的战略定力。在此背景下,美国试图通过《国家量子倡议法案》2.0版, 将量子优势转化为军事与安全领域的战略筹码,而中国则有条不紊,井然 有序推进产业生态自主化。 作为光子盒研究院院长,我始终坚信:量子计算的终极价值不在于零 和博弈中的技术霸权,而在于其对人类认知边界的突破。本报告将从技术 路线、产业生态、地缘政治三维视角,解析2025年量子计算发展的十大趋 势展望、三大矛盾与两类范式革命。我们试图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当 科研、生命科学等多个重点行业的潜在变革性应用,为行业赋能提 供战略参考。 05 地区与政策差异化分析:本研究从全球视角出发,开展了区域比较 分析,重点评估全球各主要科技国家和地区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政策 扶持、创新生态、人才集聚及技术商业化等能力。基于差异化定位, 揭示了区域之间的竞争优势与互补性,为全球量子科技协同发展提 供洞见支持。 本研究报告基于系统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论,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专家洞见提炼、产业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科研、生命科学等多个重点行业的潜在变革性应用,为行业赋能提 供战略参考。 05 地区与政策差异化分析:本研究从全球视角出发,开展了区域比较 分析,重点评估全球各主要科技国家和地区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政策 扶持、创新生态、人才集聚及技术商业化等能力。基于差异化定位, 揭示了区域之间的竞争优势与互补性,为全球量子科技协同发展提 供洞见支持。 本研究报告基于系统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论,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专家洞见提炼、产业 QUANTUMCHINA | 2025.2 量子精密测量下游应用市场规模预测 第一章 2024产业发展概览 19 北美量子科技产业发展 概况 02 政策:政策先行,生态构建 投融资:资本活跃,优势尽显 产业规模:规模领先,增长稳健 生态现状:创新协同,链条完备 典型企业分析:科技巨头占比较高 02 北美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概况 目录 01 02 03 04 05 第二章 北美量子产业发展概况 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量子初创公司避免过早因资金链断裂而夭折,同时也满足了美 国政府发展量子科技产业、保持自身量子技术领先的诉求。 在这些政策和项目的助力下,美国的量子科技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紧密 的生态系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量子技 术研发与创新。科研人员得以在充足的资源支持下,专注于攻克量子计算、量子安 全、量子传感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不断推动量子技术向实用化、产业化迈进。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共 35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