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固态输送,氢储能不受输配电网络的限制,能够实现跨区域调峰。而电 化学储能电站则受限于电网和运输条件,难以实现跨区域调峰。特别是 在远海风能开发方面,随着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发展,海上电力的输送和 消纳成为挑战。利用海上风电制氢,可以有效解决海上风电大规模并网 消纳难和深远海电力输送成本高的问题。 氢可以说是能源的终极形态,电解水制氢,几乎取之不尽;与氧 反应就能产生电能,只生成水,真零碳排放。但氢储运环节面临的挑战 超前布局氢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积极鼓励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 拓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应用场景。针对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富 集且本地消纳能力较低的地区,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 第二个转折点:当海上风电制氢和固态储氢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运用, 氢能有望在钢铁、水泥等工业领域以及绿色甲醇等产品的生产中发挥关 键作用。预计到 2035 年,氢能产能将达到 5 万亿人民币,成为能源行业 中的重要力量。10 积分 | 16 页 | 4.38 MB | 5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内唯一一家提供海上风电勘察设计、建造、安装及运行维护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同时投资运营 分布式能源、氢能、锂电、LNG 综合利用、储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 并提供低碳技术服务的专业公司。 综合能源服务分公司紧密围绕公司发展定位,致力于为集团公司提供一体化专业“减碳” 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陆地及海上减碳场景开发、项目策划、建设及运营技术服务,以及陆地及 海上风光等新能源项目开发 绿电替代、100% 智慧化管理。未来 25 年,“零碳园区”可减少碳排放 量超过 8000 吨。现该园区已通过船级社“碳中和”评价。 基于该零碳园区经验,已在中国海油办公园区、工厂、大厦、加油(气)站、海上平台等 典型场景开展推广应用,并有优秀项目建成投运。 BIPV 光伏车棚 风光树路牌 储能系统 9 碳中和·零碳中国 10 零碳案例篇 申报单位 ◆ 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托舟山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探索氢能的广泛应用,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具有氢能发 展的良好市场。同时,实现海岛电网安全、绿色、经济、高效稳定运行,推动海岛清洁能源替代, 为能源企业进一步开发未来海上风电资源创造条件。 海岛电信基站供电稳定运行 海岛电信基站供电稳定运行 氨氢燃料电池发电设备 49 碳中和·零碳中国 50 零碳技术及解决方案篇 Ⅱ . 零碳技术及解决方案篇 51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75.2GW,约占全球总装机 114.5GW 的 65.67%, 前三家分别是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我国陆上风机的单机容量已达 15MW,叶片长度约 131m、轮毂中心高度约 180m,海上风机的认证单机容量已达 25MW,叶片长度超过 150m。在光伏领域,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 布的《2024 年可再生能源容量统计报告(Renewable CapacityStatistics 年末新型储能规模的 2.6 倍。2024 年 6 月,水电水 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 2023 年度》显示,2023 年,我国陆上风电项目平均单位造价约 4500 元/kW、海上风电项目平均单位造价 在9500~14000元/kW区间、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平均单位造价约为3900元/kW, 我国新能源场站建设成本全球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光伏风电储能企业继续夯实全球生产链布局优势。积极应对欧美碳关税 企业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大容量陆上风机、海上风机、风机核心部件、光伏 TOPCon 电池组件、光伏 BC 电池组件、钙钛矿电池组件、新型动力电池、储能、 固态电池等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迈入快车道。一是陆海风机容量和技术不断突破, 国内风机第一梯队基本实现 10MW 陆上风机批量供货,三一重能等 15-16MW 陆 上风机进入示范阶段,金风科技、东方风电、明阳智能、电气风电等纷纷进入 18- 25MW 海上风机示范阶段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导建立,对标国际突出“自愿” 属 性和市场主体作用,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维护市场诚信、公平、透明,助 力实现“双碳”目标。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 24 图 5 我国迈向“深蓝远海”的海上风电项目 2025 年 3 月 6 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以下简称“自愿碳市场”) 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这是我国自愿碳市场建设取得的重要 实质进展,对推动和激励 878 吨印度尼西亚江蓠养殖碳汇开发 至福建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并上线销售。这是我国首次通过跨国非政府组织 签订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开发跨国碳普惠海藻碳汇。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积极参与英国标志性海上风电项目以及大型公司银团贷 款,为英国市场上可持续发展类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产 品创新,如启动绿色存款产品研发,将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向多币种存款产品延伸。 上海宝碳以香港宝碳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2024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体系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大趋势广东省为促进新型储能发展,出台了包括促进其进入电力市场交易、新能源配建储能等多种措施。 2023年,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发布文件推进新能源发电配建新型储能。按照分类实施的原则,2022年以后 新增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不低于 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1小时配置新型储能50。 在推进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方面,2023年,广东省 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 59(以下简称“1044 号文”)。 1044 号文将绿证的核发范围从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扩大至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 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 生能源发电项目,增加了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强化了绿证角色和地位,明确了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 落基山研究所 •绿证供给方面:在细则修订稿以及部分省份文件的影响下,市场主体往往会参考绿证价格来设置绿电的环境价 值。2023年8月1044号文印发后,绿证的核发范围在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的基础上增加了海上风电、分 布式光伏、生物质等所有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按2023年末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水平估算,仅风 电和光伏领域,可核发绿证的装机量就从7.6亿千瓦增加至10.5亿千瓦。政策的迭代使市场预期未来绿证供给10 积分 | 54 页 | 1.78 MB | 5 月前3
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电子信息、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等量大、面广、出口多的重点产品碳足 迹国家、行业标准立项和团体标准编制发布,开展船舶制造、交通运输、畜产 品等碳足迹核算标准研制,完成典型船舶产品核算方法检验。组织相关行业企 业开展海上油气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等企业标准研制。截至 2024 年底,6 项 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发布,67 项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立项研制,100 余项 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20 积分 | 27 页 | 2.11 MB | 4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发电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③ 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升;④ 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集成技 术研究。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海洋漂浮式光伏与海水淡化、养殖和制氢等产业结合,与海洋风力发 电装置结合建设大规模海上发电站或能源岛。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浮式平台的轻量化和智能化、功能 一体化设计和环境友好型设计等。 (3)基于深度图像的场景解析 基于深度图像的场景解析主要是指基于深度图像及其对应的 RGB 活性,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光伏项目主要集中于陆地,但陆地光伏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我国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缺, 海洋漂浮式光伏具有不占用土地资源,容量空间巨大,可与海上风电、储能、海产养殖等产业相结合的特点, 对克服陆地光伏的问题极具优势,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光伏电站的发展趋势。 为了在恶劣多变的海洋环境下生存,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设计、水动力响应和结构响应以 “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工程研究前沿主要国家间的合作网络 共生,与海洋渔业、海水淡化、海上风电等其他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该方 向的发展趋势。 三是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提升研究。研究人员对海洋环境下光伏组件的生存性和发电效率 进行实验测试、评估和优化。通过水冷却、光跟踪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在海上的发电效率是该方 向的发展趋势。 四是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集成技术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华福证券:烯烃行业景气度低,关注AI构建能源转型体系机构 欧洲海洋能源警告称,尽管过去 10 年,欧洲海洋可再生能源项目取得显著进展,但 去年部署的波浪能和潮汐能项目数量已经降至 10 年来最低,这将威胁欧洲海洋能源 部署目标的完成。根据欧盟《海上可再生能源战略》,到 2025 年,欧盟计划实现 100 兆瓦海洋能源装机容量,到 2030 年实现 1 吉瓦海洋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但去年仅新 增了 67 千瓦的波浪能和潮汐能发电装机容量,这是0 积分 | 29 页 | 3.02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AR5之前每两年进行一轮分配,AR5之后为进一步响应 “净零战略”,CfD分配轮次更改为每年举行一次。至 2024年9月,已组织六轮差价合约分配。最新公布的 第六轮差价合约拍卖分配结果显示,包含海上风电、 陆上风电、太阳能和潮汐能在内的131个项目中标,容 量超过2023年的两倍,达到9.6吉瓦,已达成协议的项 目价格远低于拍卖价格的上限 67,68 。为助力英国2030 年清洁能源行动计划 英国的差价合约政策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价 格确定性以促进长期投资,并通过引入拍卖竞争机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 19 制,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提升发电效率降低成本,有 效支撑了以海上风电项目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同 时,双向性的合约机制可以减少政府能源支持政策 支出,在2022/2023年冬季,批发电价飙升,差价合 约机制的支付机制为政府资金池回流资金 70。差价合 约 月,江苏省间绿电成交量达成47亿千瓦时 209,并提 出扩大与山西、新疆等地绿电交易规模,拓展西北、 东北等省间绿电交易通道 210。 在与经营主体的交流中,有企业提及,江苏省内 布局较多海上风电、分布式发电等资源,相对于北 京、上海,绿电供需压力有一定缓解。跨区跨省交易 亦是江苏电力用户采购绿电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据其 他企业透露,相较于往年,用户对于多年期跨区跨省 交易的意向有所下降,背后原因有二:省外电源落地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长久以来,为降低度电成本,提升项目效益,诸多研发人员在 材料迭代、结构创新等多个方向上寻求突破。以风电技术为 例,据Irena统计,在2010~2023年间,陆上风电全球平均度 电成本已下降70%,实现平价上网,但海上风电距离平价却仍 有差距2。要进一步挖掘清洁电力降本潜力,“数智化”有望 成为新的突破口。例如,基于对各个组件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 析,实时掌握风机的工况和发电性能,并结合风机的运行状态 和外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共 12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