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沿和工程开发前沿,以期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工程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度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项目依托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及中国工程院《工程》系列期刊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专家研判为核心,遵从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数据挖掘与专家论证相佐证、 工程研究前沿与工程开发前沿并重的原则,凝练获得 92 个工程研究前沿和 92 个工程开发前沿,并重点解 读 29 个工程研究前沿和 29 基于基础数据集,利用共被引方法对高影响力论文进行聚类分析,获得每个领域的前沿聚类主题,每 个聚类主题由一定数量的核心论文组成。其中,2018—2023 年出版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按照核心论文 数量、总被引频次、平均出版年、常被引论文占比依次筛选,每个领域获得 35 个不相似的文献聚类主题; 2022—2023 年出版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按照核心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常被引论文占比依次筛选, 每个领域获得 25 个不相似的 专利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在数据对接阶段,基于Derwent Innovation专利数据库,采用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DWPI)手工代码、 《国 表 1.3 各领域文献聚类结果 序号 领域 聚类主题 / 个 核心论文 / 篇 备选研究热点 / 个 1 机械与运载工程 12 459 49 999 100 2 信息与电子工程 22 820 100 842 71 3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 30 028 122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德勤:2025年趋势追踪报告-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利用商业生态系统优势 11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发挥积极资产组合管理的作用 18 趋势4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利用公益性地学数据 25 趋势 5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利用新一代ERP解锁未来的优势 32 2025年趋势追踪 趋势6 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 数据驱动的优势 39 趋势 7生成式AI对矿业及金属行业劳动力的影响: 发展有效的再培训策略 举例而言,欲在当前这复杂多变的市场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可能需要采取低成本、 高效率且智能化的运营策略。同时,为确保自然价值在企业中得到充分重视并将这一理念 融入企业运营管理中,企业可能需要借助下一代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简化其核心业务流程, 并构建一个能够适时调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的资产组合。此外,还需培育一支活力满 满、精通未来技能的员工队伍。 为此,矿业及金属行业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文化胜任力,以引领背景多元且富有使命感的员 2025年趋势追踪 3 引言 趋势 1: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趋势 2: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趋势 4: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趋势5: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趋势 6: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 趋势 7:生成式AI对矿业及金属行业劳动力的 影响 趋势 8:推进净零排放进程 趋势 9:使ESG策略更加以价值为导向 趋势 10:创造自然竞争优势10 积分 | 80 页 | 18.85 MB | 5 月前3
工业设计在石油行业的信创共研与实践C A x 解 决 方 案 提 供 商 制裁之下,国产CAD的突围之路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产 业 带 动 性 1. 二次开发生态体系 2. 适配生态体系 1. 信创典型案例 2. 行业标杆引领 技 术 先 进 性 1. 自主核心技术 2. 功能性能亮点 俄罗斯遭制裁 研发设计类软件断供 2022年3月4日,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设计和工程软件 “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 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工业软件、农作物种子、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 坚,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方 案 提 供 商 急 迫 性 工业软件是国家“最紧急、最紧迫”的 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优 先 性 工业软件必将是国家优先、重点发 展的领域 历 史 性 定 位 工业软件与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农作 物种子等其他基础性关键核心技术并列 C A D 国 产 化 企 业 自 主 安 全 的 必 然 选 择 可 信 赖 的 A l20 积分 | 31 页 | 7.63 MB | 4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2025/02 全球量子计算产业 发展展望 2025/02 量子科技年度系列报告 2025 当人类文明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量子计算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科 学畅想,而是成为重塑全球科技版图的核心变量。2024年,谷歌"Willow" 量子处理器与中国"祖冲之三号"芯片的相继问世,标志着量子计算正式进 入中美双极竞速的新纪元。2025年,这场关乎未来技术主权的博弈将迎来 历史性转折—— 来情 况,不够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参考。 2 研究方法 01 多源数据收集与验证:本研究采用横跨多维度、多渠道的精细化数 据采集策略,涵盖量子科技领域的多元数据源,包括全球量子产业 链中的核心企业公开数据、领先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成果、政策法 规解读、行业市场洞察及学术文献等。为确保数据的广泛代表性与 严谨性,我们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多轮验证与交叉比对,构建高质量 的实证数据集,以支持后续分析工作的科学性与精确性。 对投融资活动、市场规模及产业链分布进行量化分析,力求精准刻 画量子科技行业的发展路径及关键驱动因素。 04 产业价值链及场景化洞察:研究采用端到端价值链分析方法,全面 梳理量子科技在产业链各环节中的核心要素,从上游关键技术与核 心组件研发,到中下游应用场景开发及市场拓展。系统探讨了量子 技术在卫星通信、无源导航、金融、化工、材料、能源电力、基础 科研、生命科学等多个重点行业的潜在变革性应用,为行业赋能提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雪迪龙、海康威视等智慧环保标杆案例环保数据与投资领域: 舆情监测、量化投资与金融风控… • 环保数据与消费品领域:用户画像、精准营销… • 环保数据与医疗领域:健康管理… • 环保数据与安全领域:犯罪预测、智能预警… 10 环保大数据是其中的核心资源 11 生态环境大数据和智慧环保信息化应用企业,可提供的所有方案 解决方案 政府 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系统解决方 案 生态环境大数据 环境数据中心 生态环境大数据 生态环境智慧决策 较高市场份额;先河环保主要在空气网格化监测系统、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具有市场优势;雪迪龙主营产 品以气体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过程分析系统为主。 13 盈利模式 • 环境监测系统集成的盈利模式 – 少数具有核心监测仪器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以销售自制的设备及系统取得收入;行业中的大部 分企业以代理或集成其他厂家的仪器为主,并获取销售设备与采购的差价或提供系统集成服务获得 收入 •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盈利模式 渐从环境监测装备制 造商到环境数据服 务提供商再到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进行转变,抢抓市场,推动了业绩的大幅提升。 23 力合科技 • 是一家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以自主研发生产的环境检测仪器为核心,采用自动化控制与系统集 成技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服务; • 2017 年营收 3.7 亿元,增长 37% ,净利润 7760 万元,增长 102% ,应收账款 1.610 积分 | 44 页 | 9.37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2025年中国源网侧储能新增装机预测(G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用户侧储能是指用户关口表后(如家庭、工厂、商场等)安装的储能系统,通过储存低谷时段的 电能并在高峰时段释放,帮助用户优化用电成本、保障供电稳定性。其核心功能包括峰谷电价套利、 降低基本电费、参与需求响应等,主要分为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家庭)储能两种类型。而中国因居民 2.3用户侧储能 2023年工商业储能发展最热地区为浙江省,广东和江苏省紧随其后。但江苏省却在2024年一骑 领先优势,在我国招标及投运新型储能项目中占据85%以上的比例,故而本章按照锂电储能及非锂储 能展开描述,且篇幅以锂电储能为主。 储能系统集成技术需要解决储能电芯容量一致性和电力电子设备功率一致性等核心问题,其价值 体现在集成后的系统级产品上,对储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储能应用的发展,其应用场景及产品 形态也愈发多样化。从应用场景来看,当前储能产品主要应用在三大场景: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 安全性上优势突出。在实际项目应用中,组串式储能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能源产生和消耗模式进行精 准配置,适用于零碳园区、新能源配储、台区储能等多种应用场景,但当前其仍面临较高的投资和运 维成本。交直流一体方案通过将以电池单元为核心的直流系统与PCS为核心的交流系统在结构上和应 用上进行一体融合,实现了结构的更优更简。高压级联储能系统采用级联式的拓扑结构,直接输出高 压电能,无需通过变压器,大幅提升系统效率。 随着技术发展及市场需求的扩大,未来将呈现出以下几大发展趋势: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机结合,一系列具备工业文本生成、知识问答、理解计算、代 码生成及多模态处理等核心能力的工业大模型不断涌现,进一 步助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二)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概念由 GE 公司于 2012 年首次提出。GE 将工业 互联网定义为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 起来的网络,核心要素包括智能设备、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以 及人与设备的交互接口。2016 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 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 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变革。 放眼全球,各工业大国均出台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顶层战 略,加快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强化工业核心竞 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夺取发展主动权。美国高度重视发展 制造业,多年来持续并强化布局先进制造业,坚持市场化原则, 依托其行业巨头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和发达成熟的市场机制发展 工业互联网,自 GE 业软件的快速研发。应用层聚焦数据科学与工业机理的深度融 合,形成各类工业软件,为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业务 环节提供数字化服务。 (四)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网络、平台、安全作为传统工业互联网三大核心,重点服 务于工业数据互联互通的需求。随着数字技术与工业体系深度 融合,工业互联网产业边界向传统工业技术服务业渗透,传统 装备、自动化、工业软件产业加速升级,智能装备、新型工业 软件等新兴产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东营原油终端处理厂前区零碳建设工程,未来可实现 模块化推广。 零碳创新点 为助力集团公司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跨越,打造 系统内首个“冷热电耦合”的综合能源零碳园区, 实现全天候绿电供应的技术核心是将供暖电气化,把 PVT+ 水环热泵耦合到空气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智慧化平台的精细化分时分区控制热泵耦合系 统,完美解实现了清洁供暖,将光伏绿电供应热泵系统,打造出系统内首个绿色热能的零碳园区。 风光树路牌 储能系统 9 碳中和·零碳中国 10 零碳案例篇 申报单位 ◆ 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港华能源是香港中华煤气集团核心成员、港华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业务品牌,定位领先的 能源互联网聚合服务商,以综能化、去碳化、数智化为战略核心,开展区域性的综合能源管理 和服务,包括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多能联供等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 及能效管理、碳管理、绿电交易 新建的水面分布式光伏电站 技术改造后的中央空调系统 11 碳中和·零碳中国 12 零碳案例篇 申报单位 ◆ 洛克美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洛克美森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创 新型的中外合资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板块主营综合能效服务、供冷供热供电多能服务、分布 式能源服务三大业务领域,专注于建设能源综合体、开展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综合能效服务、 冷热电多能供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一) 工业绿色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破局的关键引擎 ....................................................... 58 (二) 绿色低碳成为区域经济竞速的核心赛道 ............................................................... 59 (三)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效应倍增 ..... 4 一、综述:碳达峰碳中和在探索中砥砺前行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承压,迈入深度调整与结构性变革交织的新周期。可持 续发展理念加速重构全球治理体系,气候行动跃升为多边议程的核心命题。传统 能源系统面临供需矛盾加剧与气候危机持续升级的双重挑战,绿色低碳转型成为 国际共识性突围方向。本章通过全景扫描全球双碳政策演进、技术迭代、产业重 构及市场博弈,聚焦前沿热点并剖析底层逻辑,为应对变局提供系统性洞察。 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数据收 集完整、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明显的锂电 池、光伏产品、钢铁、纺织品、电子电 器、轮胎、水泥、电解铝、尿素、磷铵、 木制品等产品。 重点行业政策走深走实,广泛赋能核心领域深度脱碳。在能源电力领域,《关 4 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绿色电力 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等一批政策提升电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年的研究与实践,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未 来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 数”六大核心要素,并详细解析相关的 业务需求、关键数字技术与场景案例。 此外我们还针对新能源运营、储能、 电网、园区和碳管理这五类重点场景, 深入阐述智能物联系统在其中的支撑 作用。 本报告结尾我们再次强调未来新型电 力系统中3T(OT、IT、ET)的核心驱动 力,以及标准、安全、人才和生态对于 未来电力系统数智化转型的重要作用。 大势所趋——国家数字化战略下的新型能源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 1.1 新型能源体系形态高度复杂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保障能源 安全的必然选择。在全球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中,构建以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至关重要。要实现碳 达峰、碳中和目标,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势在必 行。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应 用,以及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兴起,能 高度复杂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更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保障 其有效运营。长久以来,数字化工具主要作为能源管理的辅助 工具,但随着能源系统的规模扩大和复杂性提升,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为能源体系运转的核心引擎。例 如,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能源预测、能耗优化、智能电网管理或 储能系统管理,以其快速响应、精准预测、情景优化的能力, 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助力打破能 源清洁、经济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共 41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