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模式5: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林伟贤,杨屯山著.—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 ISBN 978-7-301-21192-2 Ⅰ.①模…Ⅱ.①林…②杨…Ⅲ.①商业模式-研究Ⅳ.①F270②F7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10820号 出版发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 价:39.90元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序 第一章 低碳时代的大幕徐徐开启 中国钢铁工业占 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2%左右,因此钢铁企业承担节能减排任务 责无旁贷,并肩负巨大的减排压力; 欧盟提出“碳足迹税”,将对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和排放量进行标 识追踪,与之相对应新贸易壁垒就是,对超过排放量的纺织服装产品 将课以重税。 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节能方面的瓶颈。 70%以上的中国中小企业认为:目前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 放”的主要瓶颈,一是资金缺乏,包括市场融资困难和政府的支持力度 果还能在出力的同 时获取一定的益处,那就是个富有智慧的人。无数案例证明,只有顺 应潮流,才能成为时代的宠儿。 可见,无论是哪个层次,都需要一种新的理念:低碳理念;无论 什么地位的人,都需要一种新的态度:低碳态度;无论是国家、企 业、个人,都需要一个新的模式:低碳商业模式。 依靠低碳商业模式成功的企业案例有很多: 蒙牛通过全新的模式把牛粪这一污染源变成一个黄金产业链; 沃尔玛通过打造绿色产业链的众多举措,不仅每年节约数亿美元10 积分 | 162 页 | 4.44 MB | 5 月前3
2024重新思考关于AI的能源使用报告-ITIF模型的研究人员 提供了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详细摘要 他们的工作 , 指出为什么外部研究人员的估计是错误的。 实际排放量比先前研究的估计值小 88 倍。17 不幸的是 , 大众媒体很少注意纠正 记录或注意新的发现 , 所以最初的印象 住在。 研究人员在随后的几年中发表了多项研究 估算训练许多知名 AI 模型所需的能量 作为他们的碳排放量。如表 1,虽然更大的模型 通常需要比较小的能源使用更多的能源 , 倍 能量训练。18 最后 , 用于为数据中心供电的能源组合 开发人员训练 AI 模型会影响其碳排放。对于 例如 , BLOOM 的开发人员使用法国的数据中心 核能 , 减少了碳足迹。19 尽管有了新的研究 , 但批评人工智能的团体一再引用 最初的不正确研究他们要求决策者减少 对大规模计算资源的投资。例如 , 美国 公民自由联盟 ( ACLU ) 致信科学和 2021 年 10 月的技术政策 (OSTP) 最后 , Meta 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指出 , 确切的分解 训练与推理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用例中有所不同。对于 LLM , 他们 估计推断与 65% 的碳有关 足迹 , 但对于参数必须为的推荐模型 根据新数据经常更新 , 他们估计平均分裂 在训练和推理之间。35 多个因素影响推理过程中使用的能量 , 包括任务类型和 AI 模型。如表 2,能源 推理的要求可能因任务而异。例如 , 使用 AI 模型对文本进行分类通常计算强度较低10 积分 | 22 页 | 536.52 KB | 5 月前3
国内外40家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技 术路线。 cnpowder.com.cn 福公众号·粉体网 E中国粉体网担休大教服有究 》 由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相对偏低,且过 硬、过脆,自前逐渐转向固液混合电解质:聚合物电 化学窗较窄,离子导电率更低,现在转向了固液 合电解质。卤化物电解质尽管有性能潜力,但目前还 处在实验验证阶段,所以国外基本上都选择硫化物全 固态电池。 Cnpowder.com.cn 嗨公众号粉体网 嗨公众号粉体网 三中国粉体网相体大欧摄研究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优势在于,一是离子电导率最高, 是材料比较软,固固结合的时候等静压可以使其 较好地结合。但是硫化物电解质也存在很多问题,空 气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都相对较差,还有很多问题需 要解决。 Ccnpowdef.com.cr 公众号粉体网 E中国粉体网扫体大致据研究 》 全球固态电池产业主要分布在中国本、韩国、欧 州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从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布局来 产学研孵化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 有40余年固态电池产业研究经验,在多个固态锂电技 术领域实现“首次”突破。公司由中国工程院院土陈 立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教授级高 公众云粉你放 三中国粉体网丨相体大改据研究 》 级工程师俞会根共司发起创办,汇聚了电池材料、电 芯系统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目前公司已成功获评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高能量密度10 积分 | 62 页 | 5.38 MB | 5 月前3
2024年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上海交通大学 ESG研究院介绍 目录 CONTENTS 前 言 01 核心发现与洞察 03 第一章: 破解碳中和四大挑战,亟待用能企业能源转型 05 第二章: 技术为基,构建全生命周期“能源新质生产力” 10 第三章: 经济为翼,能源转型打造全新商业竞争力 26 第四章: 用能企业转型的未来 38 1 前言: 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历史使命, 将从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逐步向能源产消一体化转型,实现自给自足与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 最后,在此过程中,微电网作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用能企业的能源基础 设施形态。 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能源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实现转型的有力方式。从优化能源效率和调整能 源结构两方面入手进行整体规划,从看清楚、给办法、能落地和可持续等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建 设运营,达到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最优。而这则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 转型的浪潮中把握机遇,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尹正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 中国及东亚区总裁 2 前言: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主席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 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上海交通大学ESG 研究院成立的宗旨,就是通过构建开源的数据平台,开放的研究组织,集合安泰经济与管理学 院、智慧能源创新10 积分 | 46 页 | 8.66 MB | 5 月前3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Table_Summary]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 2025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行业 专题报告 2025/3/6 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研究员:喻楷文 导读: 本文为新基建、新能源研究系列。 我们在 2021 年提出“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 20 年前没买房”。 新能源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和锂电,下半场是智能化, 储能、氢能和智能驾驶。 为什么 11000GW。在这六年的时间内,太阳能将占新增可再生能源装 机容量的 80%。 图表:2019 至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情况 资料来源:IEA,泽平宏观 国内方面,能源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2024 年底,全国可再生能 源新增装机 300GW 以上,占新增装机的 85%以上,风电光伏总装机 1350GW,提前 6 年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庄严承诺—— “到 2030 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强化局部能源自给,保障孤岛供电稳定与安全可靠。 但当前储能技术受高成本、寿命短等问题掣肘,成为可再生能源发 展瓶颈,亟待突破,以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推动能源可持续转型,否则 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在储能环节陷入困境,难以迈向新的台阶。 2 储能新趋势之一:长时储能是下一个风口 如何定义长时储能? 从全球视角来看,美国能源部将其定义为额定功率能够持续运行 (放电)10 小时以上,且使用寿命处于 15 年至10 积分 | 16 页 | 4.38 MB | 5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2024 全球工程前沿 Engineering Fronts 工程是人类借助科学技术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工程前沿指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对工程科 技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方向,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引。根据前沿所处的创新阶段, 工程前沿可分为侧重理论探索的工程研究前沿和侧重实践应用的工程开发前沿。 2024 年度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采用专家与数据多轮交互、迭代遴选研判的方法,通过专家研判与数据分 、系泊系统、锚固系统、海底电缆等。 这种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利用水域面积,避免占用陆地资源,并且可以利用水的冷却作用提高光伏发 电效率。但是海洋环境恶劣,对漂浮式光伏结构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漂浮太阳能发电系统 需要进行优化升级。 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 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设计优化;② 海洋漂浮式光伏 发电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估;③ 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升;④ kinematic,RTK)定位和 PPP-RTK 是当前最高技术水平。尽管与 传统单一卫星定位系统相比,多频 GNSS 具有定位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覆盖广的优势,但面对未 来更为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需要结合新的技术和需求发展,在关键的低轨星座、增强受限、低成本终端、 智慧交通等领域完成能力提升。 目前该领域的主要技术方向包括低轨星座增强、地基增强设施受限、低成本应用终端和室内外无缝服 务等场景下的高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编写单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建设专家委员会 2025 年 4 月 1 前 言 推进煤矿智能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及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是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 展的必由之路。2020 年 2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 矿安全监察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 大模型、中科慧拓研发了愚公 YUKON 矿山大模型等,为提升矿井生产 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决策模型支撑。 8 第二章 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提质加速,初步实现了煤矿企业减 人、提效、增安的智能化建设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有 1806 个 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其中采煤工作面 1035 个、掘进工作面 771 个), 建成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达 备为核心、工业互联网为平台、人工智能为先锋”的发展思路积极稳 妥推进,首批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示范牵引和辐 射带动作用明显,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煤矿智能化建设 新方案新样板新模式,显著提高了煤炭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为 2020 年以来的煤炭高质量增产保供、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 安全发挥了基础性、根本性的支撑作用。 1.煤矿智能化顶层设计和专业分工进一步优化细化。煤矿智能化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二、推进实施岗位开发计划的重点方向 (一)挖掘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就业潜力。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 案,研究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落实“两重”、“两新”政策,稳住制造业就业规模。 持续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智能装备、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就业新空间。加大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 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 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6 — 企业等培育力度,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增强新兴技术创造就业效 应。 (二)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新渠道。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发展新能源、循 环利用、节能环保、节水减污等产业,扩大绿色低碳复合型人才需求。加快文旅与科技及 相关产业融合,培育文化创意、电竞娱乐、冰雪经济、演艺、赛事等业态,结合落实过境 业资格等制度,拓宽银发经济岗位需求。聚焦群众防病就医需要,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吸纳各类卫生健康人才。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多种 模式托育服务,更多吸纳就业。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快修订相关职业标准,加强 品牌培育,实施巾帼家政数字化服务项目,扩大家政服务从业规模。加强康养托育领域人 力资源服务,推动相关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推进精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司、罗克韦尔自动 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陕西能碳宝科技有限公司、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湖州新 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上海智洋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谊集 团、鲲鹏智慧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 司、罗克佳华 产品碳足迹倒逼制造业向新能源富集区转移 ......................................................... 9 (六) 巨头积极打造绿色低碳服务能力,谋求形成新优势 .............................................. 10 (七) 我国新能源企业产能先进峥嵘初现,海外发展瞩目 ................... (八) 强化区域碳中和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双碳实施 ....................................................... 57 四、 展望:绿色低碳成为发展引擎和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 ................................................... 58 (一) 工业绿色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破局的关键引擎 ..........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5. 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与虚拟电厂融合创新与思考©SPI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 创新 融合,真信 真干 真成 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与虚拟电厂融合创新与思考 国家电投集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 国新毅 2024 年 07 月 ©SPI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 创新 融合,真信 真干 真成 ©SPIC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 创新 融合,真信 All Rights Reserved. 绿色 创新 融合,真信 真干 真成 7 (二)用户侧融合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14 “源侧” “网侧” “荷侧”/”用户侧” 大电网 传 统 模 式 新 型 模 式 用户 电厂 新能源占比 逐步提高 新能源车/换电重卡 氢能大巴 绿 电 分布式智能电网 •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 智能微网 • 增量配电网 充换电站/加氢站 绿氨/绿色甲醇等化工燃料 维度单一且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 充分释放能源时空价值、协同价值和品类价 值,实现能源业务经营质的提升。 价值释放 价值释放 • 单一主体,业务特性相对简单明确。 • 网络体系,具有多主体、多设施、多技术、 多品类、多模式、多目标等特性,业务的 创新性强、融合度高。 特性变化 特性变化 需求主导 由站到网 以网互融 以数驭能 质的变化 (二)用户侧融合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SPIC 2022. All20 积分 | 25 页 | 6.67 MB | 4 月前3
共 45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