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光伏+”应用场景呈现爆发性增长,集中式光伏有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渔光 互补、林光互补等应用场景,分布式光伏有居民/公共机构/工厂屋顶、高速公路、 地铁、机场、港口码头、大数据中心、加油站、通讯基站、充电桩、冷库等应用 场景,乡村风电正呈现快速试点和增长态势。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源网荷储一体 化”、微能网、虚拟电厂、“风光储制氢”、“风光储制氢氨醇一体化”等新能 源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正加快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跃升式发展。 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冷却方案实现 PUE 1.15,深圳港数据中心通过智能微模块与 iCooling 技术提升能效 25%;同时以绿色采购规则驱动供应商碳强度年均下降超 5%,实现供应链碳足迹透明化管理。中国移动则通过基站深度休眠技术降低设备 满载功耗 20%,并与华为联合打造“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在湖南华菱湘钢 “5G+智慧工厂”中,依托云网融合技术使生产效率提升 30%、良品率与能效同步 优化;广西 MIMO 技术使 5G 基站能效 较 4G 提升 3 倍,中国移动 2024 年新增 5G 单站能效同比提升 12%,超大规模数 据中心 PUE 降至 1.25;软件层面,AI 节能系统实现动态调优,中国电信自主研 发的基站智慧节能系统覆盖 31 省,5G 节能效率达 18%,年节电 7 亿度,减碳 36 万吨;中国联通智能节能机器人在 300+地市部署,基站能效提升 22%,年节电 2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秆,开展“厌氧发酵 + 户用沼气 + 沼气发电 + 秸秆有机肥”产业;开展可移动式零碳民宿方仓 和植物工厂方仓、建设江西省首个电站零碳主控楼;利用分布式光伏、微风风机、锂电和燃料 电池,建设离网式 5G 基站综合供能示范项目;利用棉船风电,建设江西省首个大型 PEM 制氢 项目和首个制氢储能项目;建设 200 平米低碳能源展厅,后续面向全省开展清洁能源研学服务; 通过天枢一号三网融合系统,全面融入棉 的“氨 - 氢”燃料电池分布式 发电系统,具有零碳、高效、低噪等多重优势。浙江省舟山市凤凰岛铁塔运行的基站电源,在 舟山凤凰岛 10KW 氨氢 发电项目 极端气候下,存在无法长期供能的情况。因此本项目采用“氨 - 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作为基 站的常发电源,为海岛提供电力保障,可满足基站的应急备电、偏远地区供电和分布式发电需求。 项目紧密结合舟山市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进氨氢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氨氢能源终端产品 10 千瓦级“氨 - 氢”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在舟山市凤 凰岛铁塔的成功运行,是首次在海岛基站进行部署。该设备是在 3 千瓦级一代机的基础上的迭 代升级产品,在保持原有零碳排、高经济性、高安全性、低噪音、长续航等综合优势的同时, 系统性能及集成度显著提升,为海岛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电力保障,帮助当地实现远程了解基站 情况、长时间无人值守,实现海岛安全零碳、低成本供电,加快推进海岛清洁能源的低碳利用。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4. 我国虚拟电厂的建设发展与展望易电量2965万千瓦时,结算电量2911万千瓦时, 结算金额583.33万元,总红利46.2万元。 • 宁夏:试点参与调峰辅助服务 • 实践-宁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虚拟电厂:涵盖电采 暖、数据基站、材料生产及制造等12个行业试点参 与辅助服务市场(以调峰服务为主)。自2023年10月 28日启动虚拟电厂辅助服务以来试点项目已开展14 次调峰服务,累计申报容量51.27万千瓦,累计计划20 积分 | 23 页 | 1.90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年度工业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一)诊断服务范围。聚焦钢铁、乙烯、合成氨、电石、电解铝、多晶硅、锂电池、 水泥、陶瓷、平板玻璃、电子电器等行业和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组织节 能降碳服务机构为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降碳诊断服务工作。 (二)诊断服务内容。节能降碳服务机构应针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重点产品设备、 用能结构及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和碳管 带动放大 效应,支持改造项目落地。 (二)推动基站绿色化运行 3.依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申请做好 5G 等公众移动通信频率重耕、共享管理工作,协调做 好 26GHz 频段 5G 工业专网试验频率许可。发布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鼓励企业推 进节能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加强 5G 基站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夯实产业技术基础,持续 推进 5G 基站共建共享。 (三)推进电子信息产品绿色制造和使用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矿山行业:2025年Q2矿业智能化建设洞察报告-52页实施难点与产业影响 整合重组阻力:矿权历史遗留问题(如重叠矿界、多主体纠纷)可能延缓整 合进度,需依赖地方政府强力推进; 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小型矿山机械化改造虽降低短期风险,但智能化投入( 如5G基站、监测系统)可能加剧经营负担; 长期转型价值:一是安全效益,外包队伍规范化+井下定员管理,减少人为 失误事故。二是产业升级,推动磷矿、铝土矿等优势资源向高端制造集群集 聚,支撑贵州新能源电池材料等战略产业。10 积分 | 52 页 | 8.01 MB | 2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能增强电网韧性。用户侧以工商业储能为主,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实现峰谷套利,同时与分布式光伏、 充电桩形成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在偏远地区,储能与微电网结合为离网区域提供 稳定供电,并逐步拓展至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领域。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储能正通过多种模 式深度参与电力交易,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从2024年储能装机应用场景来看,电网侧储能是新增装机主力,占比达到60.0%(装机能量口 理储能系统,注重 用户体验。比如更加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可视化界面、语音助手、移动终端支持等,让用户和能源的 链接更加紧密。 [8] 储能电池范围涵盖直接与电网/电力系统形成能量交换应用的电池,基站&数据中心用电池不包含在内。 当前储能技术形式多样,涵盖抽水储能、氢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以及 现阶段占比最高的锂离子电池。抽水储能功率大、技术成熟,适合大规模储能需求,但选址受地理条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端、 智慧交通等领域完成能力提升。 目前该领域的主要技术方向包括低轨星座增强、地基增强设施受限、低成本应用终端和室内外无缝服 务等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等。具体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广域稀疏地基基站大尺度 / 长基线约束下的 快速高精度定位方法,基于低轨星座导航信号增强、复杂时空碎片化观测数据的 GNSS 定位性能提升算法, 融合智能手机等操作终端特性的低成本平台高精度定位算法,面向室内外全景无缝定位覆盖的异构异质 基于同频同时全双工的高带宽利用率的水声通信技术 基于正交时频空调制的抗多途多普勒效应的新型通信波形设计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通信网络协议与路由调度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光电量子等多源异构信号融合技术 分布式定位导航网络、水下固定基站、快速布放设备等应用技术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与创新 多种水下通信技术融合,通信速率与通信距离的提高,形成高 效、高可靠的体系 智能化与自主化 结合AI、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和自主化 标准化与规范化 信系统、卫星定位与导航系统等,构建一个动态、 灵活、高效的无线通信与信息服务网络,为低空无人机、载人飞行器等提供通信、定位、导航、监管等综 合服务,是赋能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地面基站的大规模天线阵列,可将通信与雷达感 知功能结合,实现通感一体,同时提供高速率、低延迟的通信服务,以及对被动物体的实时感知、检测与 表 3.2 信息与电子工程领域 Top 10 工程研究前沿核心论文逐年发表数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共 7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