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人类终极能源的钥匙-64页署和未来规划。全球超过 70%的受访聚变公司认为在 2031-2040 年能实现 聚变商业化应用。中国聚变实验堆 EAST 的后续项目 BEST 托卡马克(夸父 启明)近期密集招标,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BEST 预计将于 2027 年建成, 并将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在众多的技术路线中,我们认为技术成熟的托卡 马克设备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随着 BEST 等聚变项目的持续落地,磁 体系统/第一壁/真空部件等托卡马克设备高价值量零部件有望显著受益。 超 70%公司预计 2031-2040 年可实现聚变商业化,BEST 项目已开始总装 美中欧日等国家在聚变领域均制定了战略部署,如美国 Helion 项目计划在 2028 年实现 50 兆瓦的聚变发电。根据 Fusion Industry Association,截至 2024Q4,全球商业核聚变公司共有 46 家。在预计可控核聚变用于商业化时 间的调查中,超过 70%的受访聚变公司认为在 2031-2040 装置预计将在 2027 年建成,近期已开始密集招标,并已于 2025 年 5 月提前开始总装,将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为中国聚变能的发展做出前瞻性 和开创性贡献。 托卡马克磁约束技术成熟,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 核聚变本质是将原子核压缩到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而发生聚合从而释 放能量的过程,为了克服库仑力使原子核进入强相互作用力的范围而发生聚 变需满足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三个条件。托卡马克装置通过环向场线圈、10 积分 | 64 页 | 7.65 MB | 5 月前3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钠离子电池虽有着成本优势的潜力,但这一优势尚未切实转化为实 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钠离 子电池产业仍需聚焦于降成本这一关键环节。 此前业内普遍预期 2023 年是“钠电元年”,但商业化进程一推再 推,我们认为,2025 年,钠电将迎来产业化加速发展的拐点。 钠离子电池对我国具有独特战略意义。虽当前市场份额尚小,但在 国际形势复杂、锂资源供应不稳定时,钠电是关键备用选项,其重要性 出,已成量产主流之选,当下市场价格处于 2-4 万元/公斤区间。 但当前硫化锂前驱体价格居高不下,每吨报价超 500 万元,极大阻 碍了成本的降低。我们认为,随着后续工艺与设备的持续革新,其成本 有望大幅回落。同时,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之路还面临制造工艺挑战,前 道成膜环节尤甚。固态电解质膜厚度、材料分散均匀性以及负极平整度 把控要求严苛,需精准至微米乃至纳米级别。当下,生产设备尚不成熟, 难以支撑量产需求。 2025 年全 特 液流电池根据正负极、电解质溶液中活性电种类的不同,液流电池 可分为锌铁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 全钒液流电池等。其中,钒电池伴随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已率先进入 商业化初期。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电池。通 过外接泵使电解液压入电堆,在机械动力作用下,电解液于储液罐和半 电池间循环流动,流经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随后由双电极板收集10 积分 | 16 页 | 4.38 MB | 5 月前3
国内外40家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响,在东京奥运会上放弃展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概念 车。2021年也因固态电池性能和稳定性较差未能按 公众粉粥 中国粉体网丨粉体大数据研究 》 丰田计划在2027-2028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 的商业化,向市场投放配备该技术的纯电动汽车。届 时,能量密度预计可达900Wh/L,较当前提升2倍以上, 且有着充电10分钟、续航1000-1200公里的优异表现。 cnpowder.com.cn 福公众号·粉网 LG新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干电极技 术和锂硫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上。2024年,LG新能源 在韩国梧仓设立了干电极试生产线,推动固态电池技 术进步。 cnpowder.com.cn 公众号·粉体网 中国粉体网丨粉体大数据研究 》 2025年,LG新能源将通过试验生产线推进干电极和全 固态电池研发,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此外,LG新 能源计划加速锂硫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以强化 长期技术竞争力。 cnpowder10 积分 | 62 页 | 5.38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用,为行业赋能提 供战略参考。 05 地区与政策差异化分析:本研究从全球视角出发,开展了区域比较 分析,重点评估全球各主要科技国家和地区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政策 扶持、创新生态、人才集聚及技术商业化等能力。基于差异化定位, 揭示了区域之间的竞争优势与互补性,为全球量子科技协同发展提 供洞见支持。 本研究报告基于系统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论,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专家洞见提炼、产业 建 2024 美国能源部 法案旨在通过美国能源部(DOE) 提高美国在量子信息科学和研发方 面的投资能力。法案计划在未来五 年内授权25亿美元的资金,重振能 源部的研发项目,以加强量子技术 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同时还将 授权美国能源部扩大其目前的量子 研发计划,确保美国在量子技术方 面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续表) 第二章 北美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概况 光子盒研究院 QUANTUMCHINA | 2025 子科技发展与落地的政策。例如,《国防量子加速法案》旨在促进美国国防部对量 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增强美国的国家安全。法案授权国防部建立框架,优化量 子技术的开发和过渡方法,并推动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和商业化。通过这一法案,美 国国防部能够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加速量子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这不仅提升了 美国的军事技术优势,还为相关量子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金支持。 其次,美国还在通过政策遏制其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用,为行业赋能提 供战略参考。 05 地区与政策差异化分析:本研究从全球视角出发,开展了区域比较 分析,重点评估全球各主要科技国家和地区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政策 扶持、创新生态、人才集聚及技术商业化等能力。基于差异化定位, 揭示了区域之间的竞争优势与互补性,为全球量子科技协同发展提 供洞见支持。 本研究报告基于系统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论,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专家洞见提炼、产业 建 “面向科学研究用的超低温测试平台(XS400型稀释制冷机)” 产品获评2024年度第二批安徽省“国际先进、实现自主供应 能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26 政策驱动产业布局,欧美禁运倒逼中国产业突围 如今,稀释制冷机的商业化已经相当成熟,但其技术仍在不断发展。 10mK的温度已满足量子计算机的运行需求,因此追求更低温度的意义不大。目 前,主要以增大制冷量、增大样品空间、提高布线密度、提高换热效率、减小振动 为主。 45mK,制冷功率650μW @100mK、18μW @20mK,冷板直径300mm,10mK样品空间深度达到350mm, 降温时间(300K至10mK)小于30h,多项指标位于中国国产、 商业化、批量生产的稀释制冷机的前列。 这些方面的不断改进,令稀释制冷机的性能实现了飞跃发展。 28 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为稀释制冷机市场带来了新的风口。尤其是在超导量子计 算的推动下,全球稀释制冷机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华福证券:烯烃行业景气度低,关注AI构建能源转型体系核算与核查标准、技术与装备标准、监测标准、管理与评价标准等。 (来源:中国化工报) 3.3 今年或为潮汐能大规模部署元年 全球多国正在部署潮汐能发电项目,全球潮汐能商业化提速。公开信息显示,目 前,全球多国正在部署潮汐能发电项目,预计今年有望成为潮汐能大规模部署元年。 英国加速部署潮汐能大规模应用:英国将大规模应用潮汐能和波浪能提上日程, 计划在默西河启动一 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近 2000 吨。 截至目前,中国潮汐能、波浪能分别进入商业化运行前期和工程样机实际海况测试阶 段。有行业机构预计,中国东南沿海潮汐能资源丰富,潮汐能资源蕴藏量约为 1.1 亿 千瓦,可开发总发电装机容量为 2179 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 624 亿千瓦时,主要集 中在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地区。 潮汐能商业化临界点即将到来:美国油价网指出,2030 年前,潮汐能将实现大0 积分 | 29 页 | 3.02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2050 年碳中和,并发行 20 万亿日元转型债 券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加拿大《碳管理战略》计划 2035 年通过 CCUS 技术实现年 封存 1500 万吨 CO2,并设立 50 亿加元基金支持碳捕集商业化;这一轮全球政策 迭代表明,碳中和竞赛已从减排目标比拼转向负碳技术主导权争夺,各国正通过 立法强制、资本杠杆与产业联盟构建新型气候治理壁垒,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双碳政策加码实施促进全球新能源 万个高技能岗位;德国实施《国家氢能战略 2.0》, 将 2030 年电解氢目标从 10GW 上调至 15GW,投入 150 亿欧元建设输氢管网并启 动全球首个工业级“绿氢期货”市场;日本通过《蓝色能源法案》加速漂浮式海 上风电商业化,2024 年投运全球最大 16MW 样机并设立 20 亿美元专项基金突破 叶片材料技术,目标 2035 年装机达 30GW;中国则以“沙戈荒”大基地、深远海 风电等超级工程为牵引,2024 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超 使园区 80%能源由本地风电、光伏直供,20%与电网进行绿电交易,从而实现 100% 绿色零碳能源供给,该园区也成为风光储氢绿色新工业产业聚集区。基于零碳产 业园模式,远景在赤峰投资建设了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百万吨级绿色氢氨项目, 2024 年 3 月,项目第一阶段 30 万吨绿色氢氨首期工程已经顺利投产。 (六)巨头积极打造绿色低碳服务能力,谋求形成新优势 国际巨头正通过低碳技术研发和长期投资推动气候行动。以马士基为例,其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工业设计在石油行业的信创共研与实践专业应用:不同行业领域专业CAD软件 可 信 赖 的 A l l - i n - O n e C A x 解 决 方 案 提 供 商 {} 自主三维几何建模内核(Overdrive) 体现CAD厂商专业化与商业化能力的关键,满足国产自主化需求 国内极少数自主三维建模内核,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安全可靠 超过30年工业设计应用实际验证,成熟稳定 具备强大的混合建模能力 “实体-曲面对象”混合建模20 积分 | 31 页 | 7.63 MB | 4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数据来源:厦门新能安科技 图25 15000次长循环电芯VS常规电芯SOH对比 其三,“监控-预警-保护”三位一体,在安全性层面实现全系统升级。储能系统安全性是其商业化 应用的关键。现有的安全技术通过电气保护、电芯级监控、柜体消防系统等保证电站安全。未来,这 些技术将向更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监控的颗 粒度变小, 级膨胀机,攻克多级宽负荷压缩机、高效蓄热换热器等关键技术,系统效率提 升至 72% 以上;2024年全球首台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湖北应城并网发电,成为全球单机规 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提供了示范;山东肥城300MW/1800MWh压缩空 气储能示范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试点,进一步推动长时储能技术产业化。 作为目前最佳的大容量长时存储方案之一,压缩空气储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将在智能能 wangjifeng@sunwoda-evb.com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蚂蚁数字科技是蚂蚁集团科技商业化的独立版块,2024年4月开始独立运营。蚂蚁数科 起步于蚂蚁链,并在区块链领域拥有全球最多的领先技术和专利。除此之外,还持续打造了 多个商业化的产品品牌,包括mPaaS、SOFAStack、蚁盾ZOLOZ等。蚂蚁数科的核心科技 能力和业务始终致力于帮助企业更好地拥抱数字时代。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本末电碳: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先进的优化算法模型等。综上,虚拟电 ⼚的技术平台建设要同时满⾜业务功能和合规要求:既要⽀撑资源聚合、实时控制、市场交易这些核⼼业务流程,⼜要确保7×24⼩时稳定运⾏和⽹络安全,为虚拟电⼚⼤规模、商业化运营 打下坚实基础。 三、市场准⼊机制与运营模式 市场准⼊机制 独⽴市场主体定位 在中国电⼒市场体系中,虚拟电⼚已被定位为独⽴的市场主体和经营主体。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市场 基本规10 积分 | 16 页 | 15.51 MB | 5 月前3
共 17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