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 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2025.4 关于落基山研究所(RMI) 落基山研究所(RMI)是一家于1982年创立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 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着重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 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 / 3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作者与鸣谢 作者 郝一涵 李君 李婷 其他作者 韩雨沁 吴海铭 作者姓名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除非另有说明,所有作者均来自落基山研究所 联系方式 李君,jun.li@rmi.org 引用建议 郝一涵、李君、李婷,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落基山研究所,2025, https://rmi 型和性别平等政策官员 张 可 男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报告所述内容不代表以上专家及其所在机构观点。 rmi.org / 4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目录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域的核心技术进展、产业融合以及政策布局情况,深入剖析了当前技术理 想与商业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挑战。报告不仅关注单独硬件的提升,更强调 量子技术与人工智能、网络通信及各产业应用的深度耦合,以及探讨各机 构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合作,在安全中推动发展,在伦理中寻求创新平衡。 展望未来,2025年或将成为全球量子科技产业的“临界点”。各国政 府、企业和科研机构正以战略定力和前瞻视野,加速推动量子技术从实验 室到产业链的转化,并不断重塑国际技术标准与竞争格局。 各地区产业规模:相对分散,以欧美国家为主 第一章 2024产业发展概览 下游应用市场规模 05 量子计算的行业应用合作部分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国防军工、金融服务、生物 医药、化工材料、物流优化等。在这些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的大型企业或行业巨头 与量子计算软硬件公司展开合作,以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行业合作呈现 ' 双轮驱动 ' 特征:既包括通用量子计算公司(如 IBM、谷歌)与 垂直行业的深度绑定,也涉及专用量子软件公司(如 展的方向和需求,通过与量子计算 软硬件公司合作,能够针对当前需要大规模计算能力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开展合作 探索。这些合作伙伴对各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痛点有深入了解,通过与量子计算软 硬件公司的合作,可以共同探索和开发适用于自身行业的量子计算解决方案。 通过行业间合作,用户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量子计算的能力,解决复杂问题和 优化各种业务流程。这种合作模式推动了量子计算技术的应用落地,并为不同行业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问卷调查和多轮会议研讨, 每个领域遴选出 10 余个工程研究前沿。 工程研究前沿确定后,各领域依据发展前景、受关注度选取 3(或 4)个重点研究前沿,邀请前沿方 向的权威专家从国家和机构布局、合作网络、发展趋势、研发重点等角度详细解读前沿。 1.2 工程开发前沿遴选 工程开发前沿遴选同样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基于 Derwent Innovation 专利检索平台,对 9 个领域 53 个 卷调查或多轮专题研讨,遴选出每个领 域 10 余个工程开发前沿。 工程开发前沿确定后,各领域依据发展前景、受关注度选取 3(或 4 个)重点开发前沿,邀请前沿方 向的权威专家从国家和机构布局、合作网络、发展趋势、研发重点等角度详细解读前沿。 1.3 发展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是描绘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为强化工程前沿的学术引领作用,在本年度研究中, 各领域深入分析重点工程研究前沿和重 打印的多材料可定制化复杂结构制造优势,4D 打印的 SMP 智能结构的未来 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具有高机械性能和快速响应的 SMP 材料与结构、多材料联合打印、4D 打印理论模型建立、 智能结构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变形仿真、4D 打印专用软硬件开发等。 (5)多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精确定位方法 多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是指利用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路线、产业生态、地缘政治三维视角,解析2025年量子计算发展的十大趋 势展望、三大矛盾与两类范式革命。我们试图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当 量子计算从"实验室变量"转化为"文明常量"时,人类将如何平衡竞争与合作、 安全与发展、伦理与创新的永恒命题? 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2025年,量子计算的"临界点"已触手可及。 序言 光子盒研究院 院长 融合赋能 产业新程 1 声明 01 本报告体现的内 专业化分工:如测控系统(Keysight、Zurich Instruments、中微达信等供应 商)、低温设备(Bluefors、Oxford等供应商)等头部企业专注核心技术迭代, 与量子计算整机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定制化服务适配整机厂商需 求。 Ø 垂直整合:以IBM、Google为代表的头部整机厂商通过量子芯片自主流片、稀 释制冷机联合研发等方式,以保障供应链安全并降低技术耦合风险,同时也试 15 下游应用仍在探索 03 量子计算的行业应用合作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教育科研、生物医药、化工 材料、国防政务、能源电力、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等。鉴于当前量子计算机的发展 程度,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目前量子计算机都未达到实用化阶段,无法 就现实问题提供算力支持,现阶段的各类应用合作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量子计算的行业应用合作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教育科研、生物医药、化工 材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生态环境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了对碳足迹工作 的统筹考虑和相关主体的“总动员”。 三是注重国内外协同。产品碳足迹是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关注 重点,需在工作落实中做好国际国内协同。《实施方案》坚持主 动作为、务实合作,按照研判、交流、对接、合作的逻辑,在加 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实现与大多数国家,特别 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品碳足迹规则交流互认,并积极参 与国际规则制定,体现了国内国际工作的“共促进”。 准评价采信机制,促进碳足迹核算标准有效应用,加强碳足迹核算 标准宣贯培训。 ● 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国际交流衔接。包括加强国内外碳足迹标准协 调衔接,积极参与碳足迹国际标准制定,推动碳足迹标准国际交流 合作。 编制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优先聚焦基础能源、原材料、“新三样”、 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组织相关单位编制碳足迹核算标准,持续推动“新三样”、 电子信息、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等量大、面广、出口多的重点产品碳足 效益的核算监测,引导金融机构基于碳足迹丰富产品和服务,推动银行机构 依托碳足迹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将贷款利率与产品碳足迹相关联,支持信用 评级机构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方法和模型。发挥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为工业绿色领域发展提供精准有效支持。截至 2024 年 11 月,“工业绿色发展”专区入库企业 4025 家,助力 2136 家企业融资 1119.12 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持续提供定制化、定向化金融服务。20 积分 | 27 页 | 2.11 MB | 4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碳金融助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27 6. 碳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进展.....................................................................................27 (三) 我国碳金融市场主体能力建设进展 配套需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行效率有待提升;风险对冲产品品种较少,难以有效 应对市场风险;“双碳” 项目收益周期长、回报率不稳定,降低了投资者的积极 性;我国碳定价与国际市场的差异,为我国碳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带来了影响; 传统高能耗经济模式的惯性,也给低碳转型带来了一定阻力;碳金融能力建设仍 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深入研究中国碳金融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本报 年指引),避免金融过度衍生化风险。 四是 未来发展路径:从行业扩容到国际接轨 政策框架持续完善:一方面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钢铁、建材、电解铝等 2025 年纳入计划),探索用能权、绿证等多要素协同交易;另一方面深化国际 合作,如推动境外资本参与交易(粤港澳方案);2024 年 11 月 12 日,COP29 会议批准了第六条第四款机制即 6.4 条,为全球各国正式开展碳交易奠定了坚实 基础,是全球碳市场的历史性时刻,6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加强园区顶层低碳规划,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建立碳监测、核查与管理机制与平台 提高产业效率,推动产业融合 推动园区微网与综合能源体系建设 提升资源效率,促进循环协同发展 增强园区绿色低碳创新能力 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及国际合作 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工具推动实体产业减排 在产业上通过结构调整和增进协同,解决化工材料等 上游产业降碳难度高的问题 在能源上,推动清洁替代和能源微网建设 通过循环改造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试点园区表现 内参 与核查的园区比例应远低于 50%。 2.4 园区碳盘查尚未全面铺开,主要是头部园区与“两高”园区在探索 另一方面,园区层面基本都未建立起统一的碳排放 数据管理标准。缺乏标准导致多部门合作共享机制 不健全,盘查工作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对园区层 面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尚不统一,园区掌握的碳排放 数据精确度和边界范围差别较大,包括区内交通碳 排放的掌握度低、废弃物处理产生的非二氧化碳排 物相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约占园区整体碳排放的 10- 20%,不容忽视)、区域能源的调入调出情况不清、 未区分对化石燃料的资源化与材料化利用等问题。 由于没有直接监测基础,而碳排放盘查的底层数据 归属于不同部门或企业,缺少明确合作共享机制的 情况下,园区层面开展碳排放盘查时则会出现前述 数据获取障碍。 8 资源环境研究分院,202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亟需标准规范和支撑 9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2021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国内外40家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州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从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布局来 看“中国的企业最多,其次是日本,日本的企业数量 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其在全固态电池领域耕耘多年, 实力很强。美国则主要分布着一些创业企业欧盟国 家的企业主要是与美国的创业企业合作。韩国企业数 量也不多但是持续投入研发,实力较强, 公众号粉网 真三中国粉体网1积华大技银研究 》国内18家固态电池企业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氧化物/聚合物 卫蓝新能源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技术 其中亮相,并据上汽集团透漏该车型已向工信部进行 了申报。2025年,清陶能源还计划与上汽集团合作 规模搭载自主品牌车型。这一阶段的电池将采用高电 压锰基正极材料、耐高压的电解质界面层设计,以及 致密化成型工艺。 公众号粉化网 F中国粉体网祖依大球核精究 》 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氧化物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主要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主 要路线为GARNET型和NASICON型氧化物电解质。赣锋 余 利布局据华为消息,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 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据消息,湖南临武久森安高 固态电池中试线期项日总投资20亿元,将建成 15GWh产能的动力固态电池生产线,自前已与华为达 成初步战略合作协议。 ei crpowdeccohin 公众号粉限网 F中国粉体网/担体大教摄研究 》国外22家固态电池企业 丰田汽车:硫化物 丰田汽车坚定地选择硫化物作为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 在该领10 积分 | 62 页 | 5.38 MB | 5 月前3
德勤:2025年趋势追踪报告-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全球及中国联系人 77 作者与致谢 78 2 展望2025年,矿业及金属企业面临诸多重大机遇。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 下,企业正快速重塑其供应链,以适应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与新出现的合作关系。随着碳中 和中期目标的逼近,那些承诺于205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的企业,正致力于推动可再 生能源与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如何在人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有效 的管理措施,以 并构建一个能够适时调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的资产组合。此外,还需培育一支活力满 满、精通未来技能的员工队伍。 为此,矿业及金属行业的领导者必须具备文化胜任力,以引领背景多元且富有使命感的员 工队伍,并与社区及传统土地所有者通力合作,为社会和环境创造长期价值。同时,领导 者还需具备技术好奇心,并有能力激励团队勇于尝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等创新技 术,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同时拥有重塑传统矿业及金属行业体系与流程的前瞻性视野。然 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 要培育创新文化,关键在于有能力排除干扰,为真正的领导力发挥作 用创造空间,即在面对问题时赋予团队勇气、清晰思路和迅速决断的 能力。这样,领导者才能与员工建立联系,与技术团队紧密合作,并 与同行展开有效协作。” 引言 趋势 1: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趋势 2: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趋势 4: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趋势5: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10 积分 | 80 页 | 18.85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 特此通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咨询: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 周钟鸣 电话:(027)8712898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王梦云 电话:(010)82268484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账户开立咨询: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 廖姝媛、刘昕罗 电话:(027)87128856、(027)87128859 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登录与使用咨询: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12 —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 吴海东 电话:(010)84665799 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技术咨询: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王梦云、苏畅 电话:(010)82268484 碳排放配额分配及清缴咨询: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 陈婷婷、易欣飞 电话:(027)87128955、(027)87128966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5 年 4 月 11 日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生态 环境部信息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 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 附件 1: 2024、2025、2026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要求 全国碳排放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共 43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