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 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着重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 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 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及华盛顿特区和尼日利亚设有办事处。 rmi.org / 3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44 5.1 运营管理难点凸显,农村能源合作社发展面临挑战 ........................................................... 44 5.2 传统化石能源合作社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与发展 ............................................................... 44 5.3 面临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退坡,合作社组织模式的适应性转型 儿童 7 。这些无电人口和无法获得清洁烹饪 ii 的人口主要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图表 1)。即使是拥有电力供应的农村地区,也仍受到电力供应不稳定、电价高昂和对化石燃料过度依赖的困 扰。因此,这让以人为本的能源转型在农村地区处于更加突出和优先的地位,即将人置于未来能源议题的讨论中心, 支持在地居民的持续广泛参与,侧重帮助当前仍无法获得现代能源服务的群体,以实现更便捷、可负担和清洁安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4. 我国虚拟电厂的建设发展与展望2个百分 点。 l 三产和居民用电量:“十三五”以来 在全社会用电量中的占比上升了5.8 个百分点。 “十三五”以来全社会用电量结构变化情况 Ø 近年来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变化情况 6 l 非化石能源发电:2023年占总发电装 机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 较上一年提升4.3个百分点。 l 可再生能源发电:2023年可再生能源 发电装机连续突破13亿千瓦、14亿千 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ü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能源资源 安全战略 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Ø 新型能源体系主要特征 • 新的供给消费体系——从化石能源为主体逐步过渡到新能源为主体 • 新的供需平衡模式——从源随荷动到源网荷储互动 • 传统电力系统: • 新型电力系统: 供需双侧波动,新能源出力不稳定, 用电需求尖峰化 以煤电为主,发电出力稳定控制 电 用 电 实时平衡 Ø 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趋势 • 用电量持续增长,增速逐步放缓,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升至70%左右,全社会用电量 达到18.5万亿千瓦时。 • 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稳步提升,2040年达到80%左右,2050年超过90%。 Ø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加速需求侧变革 • 需求侧资源将成为电力系统主要调节资源之一。在供需高度协调、产消一体化发展需求下,需求侧资源将20 积分 | 23 页 | 1.90 MB | 4 月前3
陕西省微电网发展研究时,同比增速分别:增长 6.6%、增长 39.5%、增长 2.4%、增长 1.4%,分别占陕西省 发电量:占 86.78%、占 3.65%、占 5.8%、占 3.76%,具体各类发电量见图 1.2。陕西 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成效显现。近 五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以风电、火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均有明显 增长。 6 从发电量看,2023 年陕西省火 亿千瓦时,同比增速分别:增长 6.6%、增长 39.5%、增长 2.4%、增长 1.4%, 分别占陕西省发电量:占 86.78%、占 3.65%、占 5.8%、占 3.76%,具体各类发 电量见图 2。陕西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风电、光 伏发电规模成效显现。近五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以风电、火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 风电及太阳能发电装机均有明显增长。 图 2 2018-2023 年陕西省各发电类发电量图 于公开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 查技术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意见的通知》,对两类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力,包括 同一家企业内自产非化石能源电力通过专线直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的电力,以及电力 用户与非化石能源发电企业签署市场化交易合同,并通过电网配送给重点排放设施使用 的非化石能源电力,明确其间接排放按 0 计算。如果该指南未来正式实施,企业内部专 线直供绿电能够直接削减范围二的0 积分 | 26 页 | 3.19 MB | 5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凸显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增长 0 .4%, 集中于第一季 度,创纪录 热 浪等推高能源需求,清洁能源扩张 及水力发电增长抑制排放增速,同时工业过程排 放因房地产与基建需求疲软下降超 5% 。 02. 印度碳排放增速 5 .3%, 居主要经济体之首,经 济增长、基建及热浪致用电量增 5%, 虽可再生 能 源新增装机近 35 吉瓦,但仍供不应求,化石 燃料 主导电力结构。 的平均比例 2× 1× 26× 02× 重要的范围三 2023 年 92× 研 ⑨ 化石燃料 全 球 2020 年 为 47× y 罗 戈 研 究 零售 零售 服装 服务 食品和饮料 制造 基础设施 医疗保健 / 制 药 服务 材料 交通 电力 化石燃料 全球 虽然进行范围三排放披露的企业数量在逐年增长,但披露率仍然不足 ■ 气候变化相关信息的披露方数量与指数覆盖情况 。 以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机制为代表的 国际碳信用机制签发了全球目前约 3/4 的 碳 信用 (DM,55%;J,22%) 。 其主要买家 是 被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企业 采用化石能源替代等方式实现的碳减排,如风电、 光 伏、垃圾焚烧等可再生能源项目 为 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减排效果,如林业 碳 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 (CCUS) 等项目 03× 碳嵌入机制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 有利条件。 零碳创新点 相较传统生产,本案例应用节能新技术,对现有工艺加大节能技术改造,降低陶瓷行业碳排。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采用纯氢替代天然气,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有效推 动清洁能源的利用,为陶瓷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大幅度降低废气 排放,尤其是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效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压力;同时,纯氢 系统和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具 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同时也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模式的构建。 应用该项技术为地方新型清洁能源体系建设,绿电消纳,减少各行业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提供助力,因地制宜解决当地能源问题,带动地方就业和经济增长、推动 绿色产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 标所做出贡献。 集中式标准单元模组制氢装置 誉称号,包括国际零碳村、国家级 3A 景区等、湖北省生态村、湖北省文明村等。 项目概述 新星村秉持低碳理念,着力发展节能减污、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碳产业。采用光伏发电、 生物质供气供热技术,替代化石能源,推动清洁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农民低碳意识,改善农村 环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管理,提升能源效率,打造零碳村样板。至 2024 年,新星村将 新星零碳乡村示范项目 实现低碳能源自给,清洁能源占比达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 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市场为导向的智库。我们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 构及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致力于借助经济可行 的市场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 拉多州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加州奥克兰及华盛顿特区设有办事处。 rmi.org / 3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赋能。2021年10 月,作为“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另一方面 也要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继续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 机制,支撑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等技术的大规模发展。 在“双碳”顶层设计 和释放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rmi.org / 17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02 煤电继续发挥价格基石作用,未来电价将持续反映新能 源占比的变化 尽管中国非化石能源装机已超过50%,但按发电量计算煤电仍占大头,2022年,中国煤电在发电量中的占比约为 58%,所以当前煤电价格是决定平均用电成本的关键因素。各省级地区均按照煤电平均发电成本出台了煤电基准0 积分 | 46 页 | 5.30 MB | 5 月前3
2024年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的光伏大省,光电上网难的报道,时常见诸媒体。 我们认为,用能侧的转型,在未来的一段日子,会成为中国低碳转型的主力军之一。首先, 用能企业的节能改造和新能源替代,以及用能企业源网荷储的数字化综合能源改造,能直接降低 化石能源的直接和间接消费;其次,用能企业的能源数字化运营能力,能够使其以需求侧响应的 方式介入电力市场、参与虚拟电厂的建设,这会直接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实现用能侧的转型,需要政策制 with CCUS Unabated fossil fuels Fuel mix 燃料组合 燃料份额 电力需求 工业 建筑 可再生能源 核能 运输业 氢 其他 含CCUS10的化石燃料 有增无减的化石燃料 图17:按行业划分的中国电力需求和按燃料划分的发电量 来源: 国际能源署2021 其次,新型负荷尖峰化。电动汽车充电、大型数据中心等新型负荷在一些时间段集中用电, 导致电力系统 。 项目现状 (示意图) 38 用能企业 4 转型的未来 39 用能企业转型的未来 中国的能源转型将是一个极其具有英雄主义的创举:用40年的时间,把中国的发电结构从 大约70%的化石能源,转型至70%的新能源。在过去的十年,能源转型主要依靠的是在发电 侧,进行大规模风电和光伏发电能力的建设。这一模式非常有效,但是瓶颈越来越明显:发电侧 出力的波动性和需求侧负荷的刚性之间的矛10 积分 | 46 页 | 8.66 MB | 5 月前3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气候变化是另一个越来越令人担忧的因素,持续干旱等极端气象 频发增加了土地沙漠化的危险。专家认为,大气温度每上升1℃,沙漠 化面积就增加17%。 能源危机愈演愈烈 世界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是主体,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现 实。从资源特点来看,这些传统化石能源属于地下矿产资源,具有不 可再生性,终究要走向枯竭。 想一想:汽油的价格是不是一直在飞涨?地球上储存的石油还可 以供人类开采多少年? 各种耗油车辆的热卖,基础设施的扩张,公路网和铁路网的延 炼和加热;约有8%以上的电能通过各类电光源转换为光能,用于各种 场合的照明;约有6%的电能被电化学设备转换为化学能,用于电化学 生产。 可见,电动机(包括被拖动的生产机械)和电热设备是电能的主 要使用者。 人类如果过分依赖化石能源必将引起能源危机,进而引发全球经 济出现动荡,因此如何应对能源枯竭,是人类必须面对的生存和发展 问题。 人类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需要考虑未来能源保障 的问题。未雨绸缪,尽量减少对枯竭性矿产资源的依赖是一个值得深 限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当然无法做到持续、稳定、和 谐的发展。如果未来没有找到新的能源来取代化石能源在经济发展中 的核心地位,人类社会确实无法做到永续发展。 化石能源是极有限的资源,有的甚至可以看到枯竭的具体时间, 又因为现在还不能找到能够完全取代化石能源的替代物,所以,化石 能源自然会引起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层面的全世界领域的大冲 突,许多地区冲突和战争与争夺能源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0 积分 | 162 页 | 4.44 MB | 5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了完全的电气化和气代煤改造(电力及其它清洁能 源消费占比 90% 以上);另有过半数量的园区电 力及清洁能源占比低于 50%,这主要是因为园内仍 存在来自火电厂、以及工业窑炉和锅炉等方面的传 统化石能源直接消费需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 前阶段区域电网的清洁度较低(电网碳排放因子较 高),气代煤比电气化对园区排放水平的降低作用 更显著。 业链,并积极参与其中高价值的链条,实现产业 效率的提升。 排放的掌握度低、废弃物处理产生的非二氧化碳排 放被忽视(部分园区数据显示,移动排放源和废弃 物相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约占园区整体碳排放的 10- 20%,不容忽视)、区域能源的调入调出情况不清、 未区分对化石燃料的资源化与材料化利用等问题。 由于没有直接监测基础,而碳排放盘查的底层数据 归属于不同部门或企业,缺少明确合作共享机制的 情况下,园区层面开展碳排放盘查时则会出现前述 数据获取障碍。 8 工序等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降低能耗与 排放;采用数字孪生找到非传统、高潜力的减碳 环节,持续推进生产流程和工艺的绿色化、数字 化节能升级。 优化用能结构,推进电气化和能源微网建设。重 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进重点行业煤炭减量替代 和电气化改造。建立工业能源微网,增强“源网荷储” 协调互动,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 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 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互补和能源梯级利用,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治理壁垒,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双碳政策加码实施促进全球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国际能源署(IEA)《2024 年全球能源投资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突破 2.4 万亿美元(约 为化石能源投资的 2.5 倍),技术突破与地缘博弈双重驱动下,各国竞速布局未 来能源主权:美国以《通胀削减法案》升级版为杠杆,向 18 个州的 32 个新能源 项目追加 50 亿美元拨款,重点支持固态电池、钙钛矿光伏等前沿技术产业化, 重点行业政策走深走实,广泛赋能核心领域深度脱碳。在能源电力领域,《关 4 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绿色电力 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等一批政策提升电 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在工业制造 业领域,2023-2024 年,《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传 统制 标准和环保法规,鼓励企业主动采 取绿色低碳措施;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激励电力设备制造商和 用户采纳节能降碳技术。 2. 钢铁行业 我国钢铁业以长流程为主的生产工艺,以高碳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 了行业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减碳困难。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15%以 上,仅次于电力行业。随着碳主题贸易规则和供应链碳中和要求不断提高,绿色低 碳发展已成为全球钢铁行业战略竞争的制高点。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共 24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