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iresearch.com.cn 需求市场1-制造业是工业主要贡献者 近五年,制造业在工业的重要地位没有变,制造业法人单位及规上单位 数均超九成,规上营收贡献维持在近九成 来源:国家统计局,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工业&制造业企业单位及营收的宏观情况 95.6% 2023年制造业 占工业的比重 93.3% 86.5% 364.8 405.1 438.4 477.1 423.7 346 需求市场2-企业多,大企业少,市场分散 规上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占比仅在10%左右,市场极度分散 注释: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来源:国家统计局,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制造业法人及规上企业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规上制造业占整体制造业法人单位数的占比来看,近五年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我国制造业整 体呈现企业多、大企业少、市场极度分散 需求市场3-有头部行业,但优势不明显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是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头牌”,上市企业 数量、营收、市场预期都拔得头筹,但整体优势并不明显 注释:上市企业的统计只统计了A股的数据。 来源:iFind,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24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情况 从统计的2024年A股制造业的上市企业信息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在上市企业数量、营收、市值等方面都位居第一, 但其占比并未形成绝对优势,与极10 积分 | 55 页 | 3.47 MB | 5 月前3
智能时代的精细化工革命:技术要素驱动下的行业信用质量及其变化趋势浅析化学品 研发投入仍有待加强。 表 1. 2024 年度我国精细化工创新发展企业二十强技术突破情况 企业名称 核心技术突破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 公司 维生素 A 与 E 全产业链自主化;蛋氨酸国产化;聚苯硫醚(PPS) 国产化;辅酶 Q10 与生物发酵技术;在香料产业打通从柠檬醛到薄 荷醇的核心产业链 中国北方化学研究院 集团有限公司 高能炸药、推进剂及配套特种材料 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 的贵金属催化加氢技术;取代芳胺系列产品绿色 催化合成技术;甲基异戊基酮(MIAK)自主生产技术; 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 司 通过生物酶催化技术、微通道连续流技术、手性合成与金属有机反 应技术等,实现医药中间体国产化(特力利汀中间体、吉西他滨中 间体、心血管药物中间体) 石药集团有限公司 新型阳离子脂质;mRNA 疫苗核心原料及辅料的自主研发与生产; 纳米制剂技术平台;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 限公司 光引发剂技术、含硫/磷材料等国产化 康达新材料(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 显示材料氧化铟锡(ITO)靶材的国产化;半导体光刻胶光引发剂 规模化;军工材料聚酰亚胺泡沫国产替代;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 自主研发的无氰镀金技术成功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件制造;高纯度 新世纪评级 2025 年度新质生产力系列文章 50 积分 | 19 页 | 1.20 MB | 5 月前3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经济推动劳动资料从实体形态向虚拟形态延伸,全方位深化拓展劳动 资料的作用范围,劳动资料分布呈现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三是培育 新型劳动者。数字技术大幅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深刻改变劳动者工 作方式,催生了自主创业、兼职就业等灵活就业新模式,以工业机器 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在劳动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拓展了劳动者 内涵和外延。 数字经济塑造新质生产力三大动力。一是推动技术创新方式变革。 数字经济通 产率水平仍不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依然较大。面向“十四五”攻 坚期,要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数字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新质 生产力动力变革。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健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二是以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推动新质生 产力要素变革。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引导数据健康有序流通,促 进数据资源高效利用。三是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 结构形态与管理模式,工业时代的静态、线型、边界清晰的组织形态 得以重构,企业边界被不断突破,网络和平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就业 载体。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包”“众创”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 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兼职就业等灵活就业新 模式,为劳动者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打 破了劳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劳动资料的数字化变革推动了劳动过程 展开的空间条件发生改变,传统工作借由远程办公、在线会议等手段0 积分 | 43 页 | 1.27 MB | 5 月前3
中控技术-控制系统Nyx与AI大模型TPT发布,中控“1+2+N”智能工厂架构再升级-20240611-申万宏源代信息技术发展全新提出的流程工业装置高度自主运行的新一代系统架构,相较于传统集 散控制系统,i-OMC 系统在运行逻辑、技术架构、功能实现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具有 “E 网到底、工厂操作系统平台+工业 APP、自主运行”三大显著特点,实现生产运行管 理与控制的一体化,同时以开放性的架构,更加便捷有效地集成了制造商、用户等的海量 行业知识及经验,实现流程工业从传统的自动化向智能自主化运行的重大创新和升级。 APL、控制器集群、AI 模型及 AI 智能助手、机理 模型、虚拟现实、智能调度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系统识别更全面、评估更深入、决策 更智能、执行更高效的整体效果。中控 OMC 2.0 在智能自主运行的基础上体现了三大典型 特征:1)极致互联:基于先进工业网络技术,实现工厂生产全数据汇聚,硬件即插即用, 数据高速上通下达;2)虚实智控:智能控制结合在线模拟、仿真技术,赋能用户沉淀经验, 系统, 将传统操作知识经验沉淀,对企业人才培养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比如将纸质操作过程固化 为电子版标准操作流程,使新员工培训或学习变得更便捷。i-OMC 系统提供的拖动式可视 化编程工具,让工艺员可自主完成编程工作。 中控 i-OMC 系统以数字化方式连接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数据等全要素,在资产增值 方面,数据综合利用率超过了 80%。此外,基于“工厂操作系统+工业 APP”技术架构, 在0 积分 | 25 页 | 1.56 MB | 5 月前3
罗克韦尔自动化《2024年智能制造现状报告》(第九版)不断上升的网络威胁以及对风险和 复原力行动的影响 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AI) 在 技术优先级排行榜上一路飙升,对嵌入这一变革性 技术的工业应用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为了补充和扩大劳动力,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 器人 (AMR)、自动导引车 (AGV) 和可穿戴设备都 将在 2024 年技术投资的新领域中占据突出地位。 OT 和 IT 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数字和物理运营之 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就更需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企业资源规划 (ERP) 可跨业务管理和相关职能 部门实现前台和后台流程的自动化。 资产性能管理 (APM) 通过仪表板将过程、操作和机器级数 据相结合,以监控机器和工厂的运行状况。 机器人技术可加速自主/半自主操作,有助于提高系统的 智能性、直观性和灵活性。 生产物流通过制造运营及自动移动机器人 (AMR) 提供协调、敏捷、零接触的物料流。 设计和可视化 工具将原始想法转化为直观的人机界面和沉浸式虚 智能 制造 的未来 第九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 :: 23 第九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 利用人工智能的竞争 :: 24 制造商已经采用 GenAI 和因果关系人工智能、协作机器人 和自主移动机器人来增强和补充劳动力,同时减少错误、 加快价值实现速度并提高质量。 GenAI 或因果关系人工智能 Cobot(协作机器人) 自动移动机器人 (AMR) 和自动导引车 (AGV) 未0 积分 | 37 页 | 5.96 MB | 5 月前3
埃森哲 -展望 智能制造采用灵活的员工合同,根据业务强度快速调配资源 • 使用数据分析进行技能需求管理,快速匹配能力与需求 • 通过有效的程序和方法,确保团队在超出监管能力的灾难 性事件(如自然灾害、暴力/恐怖事件)中的安全 自主生产 打造低碳化产业系统,能够快速、无缝地重新配置和调整以适应 变化。 • 引入高度灵活的自动化生产线概念,专门满足高度定制化需 求,或能够根据变化快速重新配置 • 动态排产能力 • 韧性得分:0~100 试点 部分部署 转型正在进行 中国 全球 完成转型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需求预测 动态化、可持续的产品开发 自主生产 本地化、可灵活调整的供应链 端到端智能控制塔 灵活的员工队伍 敏捷组织 后25%平均值 前25%平均值 图三 企业韧性成熟度 10 | 智能制造 打造韧性企业,开创增长新局 促进推出新产品与服务,并在出现短缺时帮助权衡需 求紧迫程度;端到端智能控制塔可以提供情境分析 12 | 智能制造 打造韧性企业,开创增长新局 和端到端实时可视,以便及早发现并纠正运营问题; 可灵活调整的供应链和自主生产则构成了灵活的主 干系统,使企业在面临持续波动时能够动态地改变 某一地点的生产运营,或是转移生产运营地点,由此 保持生产水平。 更高的可视化、灵活调整能力,以及可以实现自 动化装配流程的快速爬坡来应对消费者偏好的突然0 积分 | 38 页 | 5.33 MB | 13 天前3
IBM-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该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专业供应链应用, 从采购、仓库管理到运输物流等。这种方法 帮助员工能够更深入地分析每个环节,从而 实现每个步骤的实时优化和调整。 结合生成式 AI 与云技术,能够促使实现自主 自动化(请参见“观点:利用云技术进行创新, 打造未来可持续型供应链”)。 生成式 AI 助手不仅能够自动化工作流程,还 能自动化工作流程的创新和重塑。AI 助手通 过分析供应链指标和交易记录,不仅能够提 展望未来 借助供应链数据驱动生成式 AI 虚拟 模型,企业能够提升运营效率和增 强应变能力。 第三部分 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 15 的高管认为,生成式 AI 将赋能互 连设备,帮助其做出自主决策。 77% 到 2026 年, 76% 的高管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使 用生成式 AI,推动互连设备产生差 异化成果。 供应链高管们一直期待未来能够实现实时数 据在 IT 和运营技术系统之间的无缝流通,从 使机器能够自我预测和调 整,彼此协同运作,释放出前所未有的生产 力和效率。 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 16 事实上,77% 的高管预计,到 2026 年,生 成式 AI 将赋能互连设备,帮助其做出自主 决策。只有当多个设备生态系统协同运作, 企业才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成果。高管们已经 广泛认可生成式 AI,并对其充满信心。76% 的高管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使用生成式 AI,推动互连设备产生差异化成果。10 积分 | 22 页 | 5.46 MB | 5 月前3
2025年工业大模型白皮书人机交互:需专业算法工程师解读结果,某钢铁企业模型决策接受度不足 50% ➢ 工业大模型: 闭环控制:实现"感知-决策-执行"毫秒级响应,某光伏电池片分选系统将吞 吐量提升 22% 自主优化:基于强化学习的参数动态调整,某注塑机工艺优化周期从 72 小 时缩短至 30 分钟 自然交互:支持语音/文本多模态交互,例如维修工程师通过 AR 眼镜获取 实时决策建议 1.4.4 20% - 25%, 有效保障了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2.3.6 AI Agent AI-Agent 是工业大模型应用的高级形态,通过将大模型与任务规划、执行 模块相结合,构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体。在工业场景中,AI-Agent 可作 为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等任务的智能助手。在生产管理中,AI- Agent 根据实时生产数据、订单信息和历史生产记录,自动生成详细的生产计 互式分析,从而实现多端支持和动态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图 2.8 工艺大模型自动报价框架 AI Agent 的核心在于任务分解与动态决策能力。它结合大模型的推理能力 和外部执行模块的操作能力,在复杂工业环境中实现自主任务管理。此外,AI 44 Agent 还能通过强化学习等技术,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反馈,不断优化自身 的决策策略,提升任务完成的效率和精度。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I Agent 有10 积分 | 142 页 | 10.54 MB | 5 月前3
i人事:2025年智造·未来:制造业HR数智化创新实践报告8%,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了在产业升级和技术 发展的趋势下,制造业人员效率的持续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持续关注和投资于人效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更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必要条件。 来源:艾瑞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洞察 用 HR 系统就选懂业务的 i 人事 ��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我国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四成以上制造企业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制 造阶 帮助员工了解规章制度: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内部规范, 通常会为员工提供厚厚的员工手册或培训手册,尽管如此, 员工也会经常咨询 HR,无形中加大了 HR 的工作量。但 昇鹏人效云通过 AI 搭建企业知识库,则能让员工自主了 解相关规章制度。将日常咨询交给系统,既能节省HR时间, 大幅提升内部协同与组织效能,也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 作体验感。 2. 提升 HR 的核心价值 :HR 经常被质疑为不懂业务、产品、 勤等各个功能模块,在考勤方面,能支持制造企业灵活排班制度与工时制度。 排班制度,有固定班次、弹性班次、休班次、小时工班次等多种形式,考勤打卡,有地点考勤、WIFI 考勤、考勤机考勤、 员工自主签到考勤等,制造企业可以根据需求自主设置。而假勤报表、加班报表、工时报表等各类数据,也能自动输出,并 关联至 i 人事薪资计算模块,解放 HR 人力,提升 HR 效率。 i 人事考勤模块 i 人事班次设置 用 HR30 积分 | 28 页 | 30.28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发展处于1.0至2.0的过渡阶段。 智慧园区3.0阶段:全数字化阶段,即全要素聚合、全场景智慧。该阶段,智慧园 区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加持下,成为一个基于数据自动控制、 自主学习、自我进化、自主决策的有机生命体,实现全要素聚合和全场景智慧,最终 使园区达到最优的运行状态,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图表4:中国智慧园区发展阶段概述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第三节 智慧园区发展现状 开区内企业创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 能工厂、智能车间等;2020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国家级高新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更加强调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和营造安全、绿色、智慧的园区。在政策引导下,国内传统园区向智慧 园区的转型升级,首先是在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等重点国家级园区开展应用 6 示范,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是中国智慧 目由多个系统构成,包括电子政务、自动化办公、 数字城管、数字环保、平安园区、应急指挥、企业 信息、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等系统。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 开发区 从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获悉,该区 凭借自主研发的“掌上临港”政务服务系统,被 2023第六届全国政务服务博览会暨人力资源服务 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评为智慧政务数据应用示范单 位。 惠州大亚湾石油化 学工业区 立足于引进世界先进的化工企业和生产技术,重点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5 月前3
共 29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