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拥有中国首个专业化特色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 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 中新社会治理合作首个试点单位 • 中国首个以邻里中心为特点的社区商务模式 • 中国首批“智慧社区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试点 • 国家首批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地区 • 中国首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 • 首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 首批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 • 中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 练。2023年度已完成防汛防台、金鸡湖景区水上 救援、阳澄湖半岛集宿区消防安全疏散和华谊影 城大型游客设施救援等共计26次大型综合应急演 练,78次板块应急演练和291次社区应急演练。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应急救援力量的有 机整合和优化配置,优化全区“一盘棋”的突发 事件应对格局。先后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应 急力量 参与减 灾救 灾等 应急工作 的指 导意见 》 《关于建立苏州工业园区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建立重点用能企业“一企一档”,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组织开展节能诊断, 发布《苏州工业园区节能减碳实践与技术汇编》,设立节能降碳专项引导资金,助力企业挖掘 节能潜力。 打造“SIP-E企学堂”: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化绿色低碳服务,线下组织专题培训、对接、 分享活动,线上开设“工业节能云课堂”和 “益企能”专栏,全力赋能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节能 严格落实《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建筑工作实施方案》,实现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4 月前3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展场景业态,以试点工作助力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为充分展示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进展与成效, 识别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汇聚更多资源投入试点建 设,支撑进一步深化试点建设,特编制本报告。 编 制 组 01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 2023 年度进展报告 目 录 一、试点建设进展成效 ......... ................. 3 (三)促进能源转型,深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 5 (四)发展绿色交通,实施交通运输低碳行动 ..................... 7 (五)推行绿色建造,推进园区绿色建筑建设 ..................... 8 (六)深化污染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 .......................... 22 (四)碳排放管理能力亟待加强 ............................................ 22 四、深化试点建设建议 ................................................................. 22 (一)加强对标对表,加快推进试点建设 ..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4 月前3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ODCC................................ 45 (一) 前期准备阶段 ............................................45 1. 深化设计 ................................................ 45 2. 配置、组装及内部联调 ............................. 1.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进行深化设计,配置、组装及系统内部联 调等工作; 2. 现场实施主要进行管线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工作; 3. 验收交付主要进行系统测试、文档整理及验收培。 (一)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作为整个工程的开始和最基础的工作,是能碳管 理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个环节,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 个工程的成败。 1.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前期的设计方案及清单进行细化和完 管理系统结构图及部署图的绘制。通过对图样的整理,确认设计清 单中相应的设备数量及型号能否满足现场实际施工的需要,并形成 深化设计后的设备清单。 深化设计一般会形成设备信息表、系统结构图、设备分布图、 系统部署图、深化设计清单、功能列表等重要技术文档。 2.配置、组装及内部联调 依据深化设计的资料,厂家需要在设备进场前完成系统的软件 配置、设备组装及内部联调工作。 配置包括软件上设备界面的添加、主界面制作和资料关联检查0 积分 | 64 页 | 1.60 MB | 4 月前3
新质生产力研究报告(2024年)——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数据与传统劳动对 象相互融合也构成了新的劳动对象,更加丰富的劳动对象创造了满足 更加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物质基础。二是塑造新型劳动资料。数字 经济推动劳动资料从实体形态向虚拟形态延伸,全方位深化拓展劳动 资料的作用范围,劳动资料分布呈现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三是培育 新型劳动者。数字技术大幅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深刻改变劳动者工 作方式,催生了自主创业、兼职就业等灵活就业新模式,以工业机器 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 62.9%和 80.1%。 劳动资料的作用范围全方位深化拓展。数字经济时代,仅有传统 劳动资料参与的劳动过程,往往无法满足动态性、异质性的市场需求, 需要传统劳动资料与数字劳动资料的融合和协同作用。一方面,作用 深度不断加强。软件、算法等数字劳动资料与机器、设备等传统劳动 资料融合,不断深化劳动资料的作用深度。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例,通 用大模型是指具备处理多种不同类型任务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些模型 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引导制造企业加快工业网络和装备的数字化升级,深化研发设计、生 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分类、分业、分 阶段体系化推动数字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实现全域、全链、全环节 数字化发展。提供中小企业转型保障,研究制定税收、贷款等普惠性 政策,深化融合应用,推广场景示范,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完善构建应用推广型公共服务载体,强化“诊断咨询-方案设计-产品0 积分 | 43 页 | 1.27 MB | 5 月前3
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2025。 þ 北京已汇聚了一批元宇宙领域的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如百 度、字节跳动、XREAL、小米等。 22 4 2 23 围绕政府和市 场联动,分类 制定落实举措、 打破行业体制 机制壁垒 深化中央和 地方协作, 因地制宜发展 未来产业 统筹战略性和 绿色、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升我国 未来产业全球 价值链地位 Ø 加强国家顶层设计 展的中国路径 Ø 强化中央企业在未来产 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Ø 统筹未来产业区域布局 Ø 深化央地联动推动未来 产业高质量发展 Ø 供给侧:持续完善未 来产业政策工具箱 Ø 需求侧:加大场景、 企业、产品及服务等 支持力度 Ø 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Ø 加快未来产业安全发展 Ø 深化前沿领域国际合作 240 积分 | 24 页 | 3.67 M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亿元的工业地标,苏州工业园区的近零碳路径有独 特的样本意义。“近零碳园区”建设将推动苏州工业园区加强对前沿性、突破性、颠覆性 的绿色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提前布局和研发扶持力度,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深化人 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进 一步做强园区“2+3+1”特色产业,抢抓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绿色低 碳产业集聚;加速推进新型 国应对绿色贸易 壁垒、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汇聚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近 5000 家,97 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省市区各级总部 机构,获评全省唯一的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自贸片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案 例入选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是我国外向型经济高地。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绿 色贸易壁垒正在加速形成并可能成为长期趋势,将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零碳 理体系全覆盖。加快“绿色工厂”提升建设,加深区内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意识,目前园 区累计 17 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30 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4 家企业获评 苏州市“近零碳工厂”。开展绿色服务支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化绿色低碳服务,开 设 “工业节能云课堂”和 “益企能”专栏,发布《园区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和《园区主导 行业节能减碳共性技术清单》,为区域工业低碳转型提供新思路,挖掘新亮点。 建筑领域。新建建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4 月前3
工业大模型应用报告工业大模型应用面临数据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成本三大挑战 ...................................................... 28 5.2. 工业大模型应用将伴随技术演进持续加速和深化 ................................................................................. 30 1 级阶段,投入产出比并不 明确。企业对于在工业大模型上的成本投入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惑和担忧。 30 工业大模型应用报告 5.2. 工业大模型应用将伴随技术演进持续加速和深化 预判一:基于少量工业基础大模型快速构建大量工业 APP 满足碎片化应用需求 在通用人工智能到来之前,工业大模型的应用模式将是“基础大模型 + 工业 APP”。 通过基础大模型和工业 APP 大模型技术本身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各类新的技术和应用模型不断涌现,比 如长文本能力的提升、Sora 等视频生成能力的增强,将进一步扩展大模型在工业应用 的场景,Agent、具身智能等大模型应用模式的创新也将深化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以 Agent为例,作为一种智能代理系统,具有自主决策和行动能力,可以与环境进行交 互并实现自主学习,为工业大模型的应用提供了更加灵活和智能的解决方案。具身智 能则将0 积分 | 34 页 | 4.98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济宁新材料产业园 区 安全生产智慧监控平台。 第五批-2021年 烟台化学工业园 智慧化工园区基础框架和顶层设计,建成了应急一 体化智慧平台;目前正在以指挥中心、建立物联感 知及各业务系统建设为主,深化应用服务 连云港徐圩新区 “智慧园区安全环保应急平台”中核心技术“一体 化系统咨询与诊断”的应用,对园区警情、风险隐 患、日常巡查、应急指挥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 掘利用。 江苏滨海经济开发 保与可持续 发展等方面,具体如下: 19 图表16:智慧园区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3)智慧园区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聚焦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 现代化建设强调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生态、开放合作和共享发展,而智慧园区 的建设正是这些理念的具体实践。 图表17:智慧园区顺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 2022年 9月 《“十四五”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发展规划》 深化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 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应 用,强化数字化服务资源对接、定制化系 统解决方案开发、测试试验等服务 2024年 7月 《中共中央关于进 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的决定》 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 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4 月前3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构建典型场景标准群。以标准应用项目和贯标行动为工作抓 手,释放智能制造标准应用效能,固化技术创新成果。 5 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结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紧 跟国际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系统规划布局战略性、先进性 国际标准。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分享成熟中国标准化方 案,共同制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不断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标 准国际化水平。 到 2026 年,制修订 100 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智 发挥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支撑引领作用。 加强国际合作。定期举办智能制造标准化国际论坛,积 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 国际电信联盟(ITU)等组织的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贡献 中国方案。深化中德、中法、金砖、“一带一路”等多双边 合作机制,加强智能制造领域的国际标准合作。0 积分 | 36 页 | 2.58 MB | 5 月前3
IDC:2025年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白皮书互联网 云 社交 移动 ���� ���� �� 随着大模型和XaaS(一切即服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业务价值的挖掘已经进入了平台化和 社群化的新阶段,其中模型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了业务价值的实现。生成式AI在体 验运营方面的突破,以及其对石油石化业务未知领域的探索和赋能,推动着人工智能向“AI无处 不在”阶段发展。 �.� “人工智能+”加速石油石化智能化进程 生成 使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货物周转率。 �� 智能化探索:智能生产生成式AI/大模型业务需求空间与发展方向 尽管智能生产大模型在流程工业生产端的直接应用面临高时效和低延迟的挑战,需要一定时 间来深化,但其在支持云技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方面的 潜力巨大,将间接而显著地优化炼化生产的效率。 首先,特定领域标注数据的成本较高,而大数据具有低成本无标注的技术特点,预训练大模 数据平台,实现碳捕获和数据披露自动化,并使用AI技术来实时预测净零计划的履约情况。 展望未来,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将致力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创新为 引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智能化升级,坚持可持续发展,加速向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 型工业化转型。同时,智能化将作为重要驱动力,通过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 实现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全面革新,引领产业进入智能化新时代。0 积分 | 65 页 | 2.24 MB | 5 月前3
共 23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