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自动化人工智能报告技术愿景2025 信任是否是人工智能无限可能 性的极限? 人工智能:自主宣 言 技术愿景2025 | 人工智能:自主宣言 前言2 欢迎来到我们对于2025年的技术展望。这份我们年度科 技趋势报告的第25版,正值技术及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刻 。随着越来越多的领导者认识到不断革新利用技术、数 据和人工智能的必要性,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深 入 共同合作,我们现在可以为人工智能自主且帮助我 们共同实现更多成就的勇敢未来做好准备。 领导者们意识到创造这一未来的挑战,其中包括对 核心技术的初期高额投资、以数据为中心的质量以 及人才和新技能。在这些挑战中,信任是最主要的 。 人工智能:自主宣 言 信任是否是人工智能无 限可能性的极限? 今年《技术愿景》探讨了人工智能从自动化向转 型发展的未来。 使人们能够自主行动的推动者——为他们提供执行新任 如何基础模型重新定义机 器人学 信任是否是人工智能无 限可能性的极限? 引言 人工智能:自主 宣言 人工智能的泛化 人工智能竞赛的热潮无可否认。 引言 4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篇章 在技术领域——一个被塑造的领域—— 人工智能的泛化。如今, 广泛的可访问和 始终存在的AI将驱动新的 全过程的自主水平 该业务,演变能力 通过科技、数据及 人工智能。它将带来近乎无限的 创新的可能性10 积分 | 66 页 | 5.50 MB | 5 月前3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等领域有较多突破。 6)DeepSeek掀起开源开放与应用落地的热潮:DeepSeek刷新了市场对大模型现阶段性能的 认知,其开源策略结合高效、低成本的架构显著加速了中国AI产业向更加高效、开放和自主的 方向迈进,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应用落地。 AI Agent正在重塑大模型的产品应用形态,带领AI产品由简单的对话问答向完成复杂任务的智 能代理演进。作为连接数字智能与物理世界的关键技术,具身智能是下一代AI竞争的战略高地, www.iresearch.com.cn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环境 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技术引擎,各城市展开地域大模型产业竞速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模型产业发展,把“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技术创新、资源建设、标准建立 与行业应用。随着中央层面人工智能政策的出台,以北京、上海、成都 www.iresearch.com.cn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资本环境 语言及多模态赛道目前最受瞩目,同时基础层厂商积极入局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从投资轮次的分布情况着眼,战略及股权投资的数量及占比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态势,其中股权投资事件占比高达77.9%。而在应用赛道 的投资分布方面,语言及多模态赛道目前已成为最受瞩目的投资领0 积分 | 51 页 | 3.35 MB | 5 月前3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等领域有较多突破。 6)DeepSeek掀起开源开放与应用落地的热潮:DeepSeek刷新了市场对大模型现阶段性能的 认知,其开源策略结合高效、低成本的架构显著加速了中国AI产业向更加高效、开放和自主的 方向迈进,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应用落地。 AI Agent正在重塑大模型的产品应用形态,带领AI产品由简单的对话问答向完成复杂任务的智 能代理演进。作为连接数字智能与物理世界的关键技术,具身智能是下一代AI竞争的战略高地, www.iresearch.com.cn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环境 人工智能新时代的技术引擎,各城市展开地域大模型产业竞速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模型产业发展,把“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技术创新、资源建设、标准建立 与行业应用。随着中央层面人工智能政策的出台,以北京、上海、成都 www.iresearch.com.cn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资本环境 语言及多模态赛道目前最受瞩目,同时基础层厂商积极入局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绘制。 从投资轮次的分布情况着眼,战略及股权投资的数量及占比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态势,其中股权投资事件占比高达77.9%。而在应用赛道 的投资分布方面,语言及多模态赛道目前已成为最受瞩目的投资领10 积分 | 51 页 | 3.35 MB | 6 月前3
信通院:“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应用研究报告2025器人。 (三)工业领域将成为短期内智能机器人应用落地的主战场 自动化水平高、结构化、封闭式的工业场景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智 能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工业环境相对标准化,生产流程固定,对 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泛化性要求较低,部分领域如汽车、电子信息等已 3 经率先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在 2024 年 10 月发布的《2024 年世界机器人报告》,2023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机器人应用的扩展(图 1)。第一阶段是无智 4 能阶段,机器人只能执行简单的预设任务,缺乏自主性和适应性;第 二阶段是基础智能阶段,机器人开始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能够对外 界环境做出简单的反应;第三阶段是中等智能阶段,机器人能够进行 更复杂的感知和处理任务,如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第四阶段是高度 智能阶段,机器人展现出较高的自主性和适应性,能够进行自我学习 和优化,执行复杂的任务;第五阶段是超级智能阶段,机器人理论上 渡。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化以及多模态感知技术的融合,工业机器 人将具备更强大的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复杂 环境中的物体、声音和图像,理解人类的语言和意图。同时,工业机 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进行 自我调整和优化。从模型架构来看,结构相对简单、参数较少的机器 学习模型正在转化为多层级、大参数量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模型, 学习方法也从手动数据标记转变为自动的数据特征提取。从支撑要素0 积分 | 37 页 | 2.06 MB | 5 月前3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38 2.2.4 自主任务规划与决策............................................................................................ 一个准确的、界限明确的定义,将会造成产业界的混淆甚至混乱。因 此,对标准化工作而言,明确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已然成 为一项极为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首先,人形机器人属于机器人范畴。机器人是具有一定程度自主 5 能力的,可以执行移动、操控或定位任务,可编程的机械致动机构 (programmed actuated mechanism with a degree of autonomy to perform 目前,国内主流科技咨询公司对人形机器人概念的观点主要如下: 1)人形机器人是具备人类外形特征和行动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以 双腿行走的方式,通过手臂和身体的协调完成功能,基于通用型算法 和生成式 AI,具备语义理解、人机交互、自主决策等能力,并利用人 机交互实现任务理解与反馈,需要强大的感知计算与运动控制能力 (《创业邦》); 2)人形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指形状与尺寸与人体相似,能 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与动作的机器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0 积分 | 93 页 | 3.74 MB | 5 月前3
2025年智启未来“机”舞新篇——“十五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报告一种人类的“辅助工具”执行简单任务,2023 年中国服务机 器人产业规模为 253.2 亿元。“十五五”时期,中国服务机器 人将针对用户更深层的需求精准开发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 智能化水平、着力开发生态集成、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 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 388.0 亿元, 到 2030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 1413.8 亿元。 特种机器人将从试点示范阶段转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近年来 减速器。近年来,自主品牌谐波减速器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自主品牌 RV 减速器产品系列已覆盖小、中、大、重等 各种负载能力。“十五五”时期,自主品牌减速器产品的一致性、 可靠性有望进一步提升,整机企业对自主品牌产品的需求也将快 速提升。 控制器。近年来,低成本、高性能的自主品牌控制器已具备 一定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占比逐步提升。“十五五”时期,未来 自主品牌控制器产品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并逐步进入高端市场。 自主品牌控制器产品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并逐步进入高端市场。 伺服驱动系统。近年来,自主品牌部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 际同类产品水平,产业综合技术实力正快速提升。“十五五”时 期,自主品牌大功率伺服驱动系统性能有望持续提升,从而进一 步打开市场空间、规模快速增长。 技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为机器人带来跃升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技术创新持续活跃,专利申请量居于全球 首位且持续保持上升趋势,关键技术创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在10 积分 | 11 页 | 1.37 MB | 5 月前3
2025具身机器人行业未来展望报告功能 大脑 又称为端脑,位 于脑的最上部, 占人脑总体积的 约85%,分为左 右两个半球 高级认知:负责思维、记忆、语言、决策、情感灯 复杂功能 感觉与运动:处理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并控 制自主运动 小脑 位于大脑后下方, 紧贴脑干后方, 形似蝴蝶。 运动协调:调节肌肉张力、协调精细动作(如鞋子、 弹琴) 平衡与姿势:帮助维持圣体平衡与空间定位 学习辅助:参与运动技能学习 脑干 连接大脑与脊髓, 器信息交互通联的 作用。 部位 在人体中功能 在人形机器人中功能 机器人对应硬件 大脑 高级认知:负责思维、记忆、语言、决策、情感灯复杂功 能 感觉与运动:处理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并控制自主 运动 语义理解、环境信息理解、动 作决策等 目前为机器人中央控制器担任此角色, 但目前并未获得相应能力。后续可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硬件及算力 小脑 运动协调:调节肌肉张力、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鞋子、弹 步加强,小脑专注运动控制。 部位 在人体中功能 在人形机器人中功能 机器人对应硬件 大脑 高级认知:负责思维、记忆、语言、决策、情感灯复杂功 能 感觉与运动:处理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并控制自主 运动 语义理解、环境信息理解、动 作决策等 目前为机器人中央控制器担任此角色, 但目前并未获得相应能力。后续可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硬件及算力 小脑 运动协调:调节肌肉张力、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鞋子、弹0 积分 | 31 页 | 3.33 MB | 5 月前3
202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洞察白皮书-工业场景篇互理解)。对机器人的四大关键能力提出需求(感知、运控、决策、交互) 7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能力等级 指标定义 结构化程度 环境 1 路线与物品位置固定 2 路线涉及物体机械移动 3 路线涉及生物自主移动 操作工具 1 不使用工具/使用固定工具 2 使用某类特定工具 3 使用多种不同工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能力等级 指标定义 动作 复杂程度 上肢:精细度 1 允许误差范围较大 拓展上下游:向已实现任务的上下游拓展,形成较长工作链条,在此期间,积累的 数据能够不断提升机器人的工作能力 ✓ 找复杂工作:工作能力提升后,向其他精细度高,链条长的任务逐步演进 • 工作环境:环境广阔,需识别物品多, 可自主移动的目标多(人,宠物等) • 工作任务:由基础搬运、巡场类工作开 始,在“指导下”逐步胜任复杂工作 • 工作任务演进逻辑: ✓ 由可胜任的单一工作开始,向复杂 长链条工作演进 2030+ 要求快速识别并做出比较 ✓ 抓取精准度 要求抓取搬运的稳定性 ✓ 平稳行走 ✓ 路线规划 要求搬运任务成功率 ✓ 静态+动态避障策略 要求精准识别安装位置 ✓ 阴影下识别能力 ✓ 自主纠错 ✓ 长链条任务规划 要求任务成功按步完成 ✓ 语义/指令理解 ✓ 分解指令至动作 要求在指导下完成任务 ✓ 响应速度 要求快速完成衔接 要求与AGV配合完成 ✓ 静态+动态避障策略10 积分 | 33 页 | 2.38 MB | 5 月前3
智能机器人行业产业研究报告2025-20250318-极光大数据发布产品。 • 我国发布的国家标准《机器人分类》(GB/T 39405-2020)将机器人定义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编程的轴,以及一定程度的自主能力,可在其环境内运动以执 行预定任务的执行机构。以此为基础,极光月狐研究院将智能机器人定义为:加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自主感知、交互、决策、执行等操作的机器人。 定义及分类:从机械化、单一化向高度智能化、泛在化迈进, 智能机器人历经数十年技术革新与应用探索,仍在持续突破 2025年,营收达800亿元:服务机器人营收达200 亿元,无人机(船)营收达500亿元,工业机器人 年产量超18万台(套)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 业,打造一批“机器 人+”应用标杆企业 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大 幅提升,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0%。 聚焦重点领域培育典型应用场景, 组织实施500个以上智能制造示 范项目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 正在进行技术攻克实现国产化, 如中航电测成功研发六维力传 感器。 集成边缘计算设备、第三方工 具和相关配件提升性能,3D机 器视觉与深度学习融合,使检 测、拣选更加智能化。 人机交互 算法 自主站立 算法 群体控制 算法 导航与定 位算法 自适应轨 迹规划算 法 8 驱动因素 产业环境驱动: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从 产业企业发展情况和专利情况看强劲发展潜力0 积分 | 24 页 | 3.34 MB | 5 月前3
2025年五大趋势报告:人智共创未来 点燃创新纪元导者不得 不重新评估其风险偏好。他们必须平衡速度需求与成熟流程的安全性,然后改变那些束缚发展 的习惯。 生成式 AI 是这一转变的核心,带来了一个充满新机遇和未知风险的世界。智能体 AI 是指自主 执行各种功能的系统和程序,可在员工从事其他工作时代表他们完成任务。通过为 AI 智能体赋 予相关权限,它们可以自动执行决策、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超出系统机器学习模型训练范围 的任务,这是大多数 手中。 1 这样个人得以提高生产率 并重新定义工作流程,同时挑战了传统的领导观念。 引言 AI 推动数据普及化, 重新定义决策流程。 领导者如何才能在不给企业带来风险 的情况下增强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 2025 年五大趋势:人智共创未来 点燃创新纪元 2 事实上,领导者没有时间审查每一项创新。随着智能体 AI 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领导 者需要下放更多决策权,才能真正 助手进行补充,员工将需要管理可自主完成任务的智能体团队,并学习如何与 对话式监管 AI 智能体合作,从而简化这一流程。 这轮 AI “第三浪潮”带来的是工作流程的大规模变革。 7 事实上,现在有 90% 的受访高管表 示,到 2026 年,其组织的工作流程将通过智能自动化和 AI 助手实现数字化,77% 的受访高管 认为到 2026 年,生成式 AI 将让联网资产自主做出决策。 8 受访高管们还表示,由于生成式10 积分 | 28 页 | 2.66 MB | 5 月前3
共 32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