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启未来“机”舞新篇——“十五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报告
1.37 MB
11 页
0 下载
2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1 Copyright © 赛迪顾问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智启未来,“机”舞新篇 ——“十五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 1 智启未来,“机”舞新篇 ——“十五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落地策略 机器人产业是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是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与多类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已 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呈现智能化加速演进、应用加速拓展、生 态加速开放的新形势,各国加速布局以期抢占发展先机,近年来 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一支重要 力量,始终稳居全球机器人生产和消费国龙头地位,产业链全面 性、系统性、完整性全球领先。“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 业创新能力、发展基础、应用领域、生态支撑、载体建设等方面 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预计将增长至 4000 亿元左右,且市场规 模稳居全球首位。赛迪顾问重磅推出《赛迪顾问“十五五”重点 产业落地工具册——机器人》,厘清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基 础、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研判“十五五”时期发展形势,为各 地机器人产业深度落地、高质发展提供参考。 01 度势 产业链:由有到优,全球竞争力再升级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转 变,形成了覆盖机器人上下游各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在数个 细分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超越。“十五五” 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力争实现“从有 2 到优”的跨越、向世界第一梯队迈进。 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应 用范围不断拓展,但由于其操作和部署存在一定门槛,目前 适用场景仍相对有限,2023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为 510.7 亿元。“十五五”时期,在关键技术持续突破、质量标 准持续优化、应用创新不断推进的支持下,中国工业机器人 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 模将增长至 682.6 亿元,到 2030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 将增长至 1052.6 亿元。 服务机器人将针对更深层的需求精准开发产品服务。近年来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品品类和实用性不断提升,但目前更多为 一种人类的“辅助工具”执行简单任务,2023 年中国服务机 器人产业规模为 253.2 亿元。“十五五”时期,中国服务机器 人将针对用户更深层的需求精准开发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 智能化水平、着力开发生态集成、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 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 388.0 亿元, 到 2030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 1413.8 亿元。 特种机器人将从试点示范阶段转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近年来 中国特种机器人作业边界不断扩展,被更多用户单位熟知和 认可,2023 年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为 94.4 亿元。“十五 五”时期,中国特种机器人将向硬件载体模块化、控制算法 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从试点示范阶段转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3 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 155.0 亿元, 到 2030 年中国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 506.6 亿元。 人形机器人将逐步由资源拉动转为市场驱动。近年来中国人 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在学术界、产业界、政府、资本 等多方通力协作下,产业发展势能快速释放,2023 年中国人 形机器人产业规模为 39.1 亿元。“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形 机器人将力争强化作业能力、开启规模生产、打通商业逻辑, 产业发展将由资源拉动逐步转为市场驱动,预计到 2025 年中 国人形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 166.3 亿元,到 2030 年中国人 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 861.0 亿元。 区域:中国机器人产业资源呈现集聚化、梯度化分布格局,已形 成三大梯队 总体而言,中国机器人产业资源主要集聚于东部地区,在“十 五五”时期将向中高端迈进、打造数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 产业集群。同时,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也有多个省份具有特 色资源,在“十五五”时期具备跃升发展潜力。从产业规模、创 新资源、企业集聚、生态活力、政策保障等维度综合分析,目前 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领军梯队”,具 体包含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等地区;第二 梯队为“骨干梯队”具体包含安徽省、山东省、辽宁省、湖北省、 福建省等地区;第三梯队是“潜力梯队”,具体包含黑龙江省、 四川省、河南省、陕西省、天津市、重庆市、湖南省、河北省、 4 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区。 广东:产业基础雄厚,“十五五”时期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优 势。广东机器人产业布局较早,机器人产业链条齐全、技术 领先、应用广阔,拥有一批机器人本体制造和零部件元器件 龙头企业,并积累了雄厚的生态配套资源。预计“十五五” 时期,广东将凭借强大的研发制造积累和生态配套支撑,加 力育强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机器人产业规模优势,加快打 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江苏:领军企业汇聚,“十五五”时期有望在多个领域达到全 球领先水平。近年来江苏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机器 人零部件元器件、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拥有龙头企业。“十五五”时期,江苏机器人产业预计将在技 术创新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其 在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在构建产业链、培育产业生态、开 拓下游市场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北京:立足全球视野,“十五五”时期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等领 域实现跃升。近年来,北京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机 器人产业集群为目标,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着力提升 医疗康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仓储物流机器 人等产业发展水平。“十五五”时期,北京凭借其卓越的创新 实力和政策支持,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业规模增长潜力巨大。 5 企业:抢抓新机遇,布局新赛道 截至 2023 年,中国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数量近八万家,其 中上市企业超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超四千家。“十五五”时期, 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工业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环节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找准机器人发 展机遇、精准布局新产品赛道是机器人企业迅速扩张的关键路径。 减速器。近年来,自主品牌谐波减速器核心指标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自主品牌 RV 减速器产品系列已覆盖小、中、大、重等 各种负载能力。“十五五”时期,自主品牌减速器产品的一致性、 可靠性有望进一步提升,整机企业对自主品牌产品的需求也将快 速提升。 控制器。近年来,低成本、高性能的自主品牌控制器已具备 一定市场竞争优势,市场占比逐步提升。“十五五”时期,未来 自主品牌控制器产品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并逐步进入高端市场。 伺服驱动系统。近年来,自主品牌部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 际同类产品水平,产业综合技术实力正快速提升。“十五五”时 期,自主品牌大功率伺服驱动系统性能有望持续提升,从而进一 步打开市场空间、规模快速增长。 技术: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为机器人带来跃升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技术创新持续活跃,专利申请量居于全球 首位且持续保持上升趋势,关键技术创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在 此背景下,行业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力投入研究创新,推动机器人 6 技术从单一感知向全域感知提升、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 从单机智能向集群智能演进、从围栏操作向人机协作跃迁。“十 五五”时期,机器人技术将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型传感、生 物仿生、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多个关 键零部件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 年 10 月 多机器人自主协同技术逐步升级,“十五五”时期有望扩大 应用。近年来机器人应用模式逐步从单一应用向集群部署转变, 这使多台机器人之间能够协同作业,共同完成更复杂的任务,提 升整体任务执行效率、提高容错性。目前该技术中的协调控制、 动态任务分配和协调路径规划已经较为成熟,已经在仓储物流系 统、无人机群等领域开展应用。“十五五”时期,该技术将进一 步升级,从“由一个大脑统一指挥”逐步向群体智能发展,即形 成一种去中心化、自组织、群策群力的统一行动的能力,该技术 的发展将使机器人能够进一步深入复杂多变的场景,执行应急救 7 援、野外勘探等任务。 仿生机器人已成为创新焦点,“十五五”时期有望规模化应 用。中国仿生机器人与欧美国家相比起步较晚,长期处于“跟跑” 状态。近年来,中国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涌现出一批 创新实力突出的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取得了一批高质量论 文和专利等创新成果。“十五五”时期,随着整机性能不断突破、 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仿生机器人将充分发挥其环境适应力强、 执行任务通用性突出等优势,有望在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资源 勘探、航空航天等领域规模化应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形机 器人有望进入工厂和家庭环境,承担起更多的工作角色,这无疑 是行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机器人灵巧手将替代部分传统末端执行器,“十五五”时期 有望推广应用。当前机器人装配的夹爪、吸盘、焊枪等末端执行 器可应对的工作场景有限,其通用性不如与人类手掌类似的灵巧 手。当前中国机器人灵巧手与国外产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细 分零部件制造、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仍需提升。 “十五五” 时期,机器人灵巧手以及配套灵巧作业技术有望进一步成熟并实 现推广应用,基于此机器人将更好地代替人类在极端和危险环境 中执行作业,在工厂中进行装配、包装等作业,在家庭中进行家 务劳动、帮扶老人残障人士生活等。 机器人大模型正改变传统机器人开发模式,“十五五”时期 有望引领机器人跃升突破。随着机器人不断进入新的应用场景, 8 其面临的任务和环境复杂性快速提升,传统上由技术人员进行编 程控制的模式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随着机器人逐步走入 人类工作和生活环境,能够与人类进行自然交互、协同配合也成 为了机器人的必要能力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持续 快速进化,为机器人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和人机交互等能力 提供了更加高效、实用的技术路径,有效缩短了创新型、颠覆性 机器人产品开发周期。“十五五”时期,机器人大模型将助力机 器人与人类自然交互与协作,快速学习和掌握多种专业技能,快 速在非结构化场景中部署和执行实际任务的能力,极大提升机器 人在家庭服务、医疗康养、智能制造和特种场景中的应用规模。 02 谋远 “十五五”时期,建议各地区政府基于自身基础实力和资源 禀赋,采取差异化行动,推动本地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梯队地区:聚焦创新突破、强化产业生态 一是大力支持创新,持续开展机器人关键技术跟踪研判,统 筹地区优势创新、产业、人才资源开展协同攻关,集中突破一批 标志性机器人技术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培育产业生 态,加强企业梯队培育,统筹建设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算力中 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三是优化产业组织,在产业 发展过程中重视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引导产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向 集群促进机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世界级机 器人先进制造业集群。 9 第二梯队地区:补强产业基础,打牢特色优势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制定有针对性且可操作的机 器人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编制机器人关键技术和产品发展路线 图,在科技研发重大项目中增加机器人相关课题比例。二是突出 特色、建立细分环节主导力,紧抓当前长板优势领域,着力强化 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支持企业打响自有品牌、在细分市场中 占据主导地位。三是根据产业需求补强零部件元器件及软件,深 入摸排机器人企业的共性配套需求,积极引培零部件、元器件及 软件企业,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第三梯队地区:突出应用引领,发扬资源优势 一是探索应用场景、开拓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结合实体经 济需求深入挖掘应用场景,通过开展示范应用和供需对接促进机 器人规模化应用,在应用中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服务、新业态。 二是挖掘特色资源、基于资源谋发展,对本地具有与机器人相关 技术基础的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调研摸排,在大需求、高价值的 细分环节寻找潜在发展机遇,支持相关企业与领先地区机器人整 机企业达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借力强化自身实力。三是紧 抓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新技术转化和产业转移等机遇,积极与领 先高校院所和优秀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关注其新技术转化 和产能扩张动态,优化配套政策支持,力争引入高质量成果和项 目。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官 网:www.ccidconsulting.com 满天星:www.mtx.cn 电 话:010-88558866/010-88558899 邮 箱:service@ccidconsulting.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 66 号赛迪大厦 10 层 赛迪满天星 APP 赛迪顾问官方微信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0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一体智慧农业策略及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