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_5G-A专网赋能垂直行业及智慧运营案例集-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联通专网凭借网络切片、多接入边缘计算、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网络自动化等核心 技术,通过虚拟专网、混合专网、独立专网,搭建起了能够灵活适配行业场景的 技术基础。特别是在智慧运营方面,故障溯源、容灾备份、AI 驱动的资源优化等 多项关键技术及相关实践案例,正在显著增强专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新质生产力为5G/5G-A专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深度学习、大小模型、 联邦学习、通感算一体化、图智能、近场通信、智能超表面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 (5G-A) 的持续演进,正突破传统通 信边界,深度融合于千行百业的核心场景,重塑生产力与价值链。在此浪潮中, 5G/5G-A专网凭借其高度可定制化、强可控性与高安全性的核心价值,已成为释 放无线通信潜力、赋能垂直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这一发展不仅是技术演进 的必然方向,更是国家新基建战略纵深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化发展以及企业智能 化升级浪潮的内在需求。 为充分释放专网的潜能,产业界不断寻求网络架构灵活性与性能极致化的统 一,力求在核心技术上突破时延、带宽、可靠性及连接规模的瓶颈,并通过智能 化手段驾驭网络的复杂性,探索构建坚如磐石、安全可靠且能效优化的智慧运营 体系。同时,智能超表面、通感算融合、大语言模型、深度学习、图智能、智简 通信、量子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探索应用,为专网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进化动 能,为突破传统瓶颈、开拓新场景开辟了广阔空间。本白皮书与案例集基于国家 政策及国内外专网发展情况的梳理,系统解构专网落地方法论:从性能指标、架20 积分 | 81 页 | 21.71 MB | 18 小时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卫星互联网承载网技术白皮书凸显。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以及 国家重大战略对通信韧性、产业升级的需求,为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 与产业演进提出了更高标准。因此,如何突破轨道/频谱资源约束、 空间环境干扰等特殊难题,构建高效、可靠、智能的卫星互联网承载 体系,成为推动卫星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挑战。 传统卫星通信网络存在覆盖局限、资源利用率低、星地协同不足 等问题,难以满足全域通信、应急保障、产业赋能等多元化需求。卫 星互 新,实现了数据的高效传输与交互,为破解传统网络瓶颈提供了系统 性解决方案。 本白皮书首先系统梳理了卫星互联网承载网的发展背景与需求 愿景,涵盖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经济升级、人民服务保障及全球科技 竞争等维度;其次详细阐述了通信增强、应急保障、产业赋能、科学 研究等典型应用场景,并深入剖析了集中式、分布式、混合式三种卫 星互联网承载网体系架构及星间/星地链路、路由、交换等七大关键 技术;同时,本白皮书分析了全球主要卫星互联网的产业现状与标准 化进展,探讨了轨道/频谱资源紧张、空间环境复杂等特殊问题及应 对策略,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本白皮书期望为业界提供对卫星互联网承载网的全面认知,促进 技术交流与创新协作,推动相关技术在国防安全、应急通信、智慧农 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从“技术并跑”迈向 “体系领跑”,为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数字中国建 设提供有力支撑。 III 目 录 前 言......20 积分 | 85 页 | 3.37 MB | 18 小时前3
车路云一体化,智慧出行的中国方案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 1 证券研究报告 科技 车路云一体化:智慧出行的中国方案 华泰研究 通信 增持 (维持) 通信设备制造 增持 (维持) 研究员 王兴 SAC No. S0570523070003 SFC No. BUC499 wangxing@htsc.com +(86) 城市解决方案,以 加速车路云一体化的全国普及。 未来建设重点在于提升“两率”,车路云一体化产业空间可达万亿级 未来车路云建设将主要聚焦于提升:智能路侧基础设施覆盖率和车载终端装 配率,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和信息实时交互,以连续获取准确、足够的数据 用于判断和决策,保障系统运转。设备部署呈循序渐进的模式,即路侧由重 点路口拓展至城市全域,车端根据商用/乘用及前装/后装分类进行装配。此 外,路 供商。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1)整体方案商:千方科技、万集科技、金溢 科技;2)路侧单元及车载终端:高新兴、移为通信、鸿泉物联、中兴通讯、 华砺智行(未上市)等;3)无线通信模组:广和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 4)边缘计算单元:莱斯信息、东土科技等;5)云平台:通行宝、启明信息、 莱斯信息等;6)通信服务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7)高精地 图及定位:四维图新、中海达等。 风险提示:1)地方20 积分 | 30 页 | 2.86 MB | 4 月前3
2025年超节点发展报告-华为&中国信通院AI 基础建设的共识。 超节点架构引领技术革新,重构计算能力边界。超节点架构依托高速互联技术,将大带宽的互联 范围,从单台服务器扩展到整机柜以及跨机柜的大规模集群,超节点域内可达百 GB/s 级通信带宽、 纳秒级时延、TB 级超大内存,实现集群能力跃迁。相较“服务器集群”,超节点代表的是弹性、池 化、开放的系统能力:既能以极致吞吐支撑万亿参数训练,也能以低时延满足企业级大规模推理的 刚性需求。 体智算能力、促进 AI 赋能千行百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期待本报告能凝聚产业共识,推动超 节点技术从“技术探索”走向“落地应用”,加速我国智算基础设施发展,为全球智算产业创新贡 献中国智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魏亮 序言 3 超节点发展报告 05 人工智能高速演进背景下,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大模型竞争已进入 “参数规模摸高” 与 “训 练效率提升” 并行的新阶段。Scaling 能技术突破能力边界,而超大规模 Transformer、MoE(混合专家模型)、稀疏注意力模型等,已 成为可扩展模型的核心架构方向。在复杂的混合并行策略下,随着并行规模持续扩大,系统节点间 通信带宽与可用显存容量成为制约大模型可扩展性的瓶颈,亟需计算架构创新以满足未来更大规模 模型训练的需求。超节点架构突破传统互联瓶颈与共享协议限制,不断突破系统性能上限,成为多 样化算力集群技术未来演20 积分 | 31 页 | 4.79 MB | 18 小时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量子互联网与算网协同体系架构白皮书大的变化。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其使得人 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方便。近几十年来,以操控量子态为基础的 第二次量子革命又带来了新的量子信息技术,比如量子通信、量子计 算和量子精密测量。这类新技术都是以量子力学原理来进一步突破原 有的技术路线。其中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原理从物理上实现 绝对安全通信;量子计算是利用量子态叠加原理实现并行运算,极大 提 率的测量场景。这里不再对其做详细介绍,更多内容可参考书籍[5]。 13 1.2 典型量子应用 1.2.1 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量子秘密共享和量子密集编码等,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前三种通信方案。 更多关于量子通信内容可以参考书籍[4]和文献[6]。 (1)量子密钥分发 保密通信的思想是发送方先将信息加密成密文,然后将密文通过 信道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再用密钥解密。由于密文是被加密过的信 息,即使窃听者将密文截获,也需要正确的密钥才可以得到准确的信 息内容,否则就难以获取信息。所以只要通信双方事先可以共享绝对 安全的密钥,那么就可以确保信息的传送是绝对安全的。经典通信中 的加密是基于数学计算复杂度来实现的。一些好的加密算法通常是经 典计算机无法在多项式时间内有效求解的,那么这类算法被认为是暂 时安全的。由于经典通信的信息安全是基于数学计算复杂度的,其算 法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算法被破解造成信息不20 积分 | 94 页 | 5.28 MB | 18 小时前3
【智慧交通】城市公共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方案(问题的方式已经遇到了无法突破的瓶颈。因此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能简单的靠抑制汽车消费或者 盲目扩建公路来解决。 从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美国就致力于发展电子道路导航系统(EGRS),运用道路与车 辆间的双向通信来提供道路导航。1991 年 12 月,跨模式道路运输效率法案(ISTEA)获得通 过。1992 年 5 月,IVHS 战略计划构建了今后 20 年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 2.1 项目目标 在对公共交通资源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维护的基础上,搭建“城市公共车联网”综合服务 平台,部署交通信息网络,通过车载系统、GPS、GIS 等系统,整合公共交通各类特种车辆运 行状态、车内的信息、乘客流量信息、交通信息等,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导航、提示、救援、 指挥疏导服务。 具体目标如下: 1) 通过对运行车辆的动态监测,分析车流量,结合可调动储备量,联动交通指挥系统(改进 生,减少交通事故,保障旅客安全; 6) 整合公路、公管、港航、铁路、民航等交通信息系统,发布交通实时信息,提供动态出行 选择; 2.2 建设内容 2.2.1 系统建设总体架构 “城市公共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该项目的建设由管理体系建设、 一卡通标准体系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运维体系建设、基础资源建设、网络通信建设、应 用软件系统建设、全媒体展示建设六大部分组成。如图所示:20 积分 | 25 页 | 651.04 KB | 4 月前3
华为昇腾DeepSeek解决方案模型测试数据 & 互联网 硬件级优化 绕过 GUDA 进行 PTX 编程 计算与通信优化,性能提升 30% GRPO :群体进化的智慧筛选器 自我验证机制: AI 的 " 错题本系 统 " 混合专家模型的 " 智能路由器“ 多头潜在注意力 MLA :空间压缩术 训练框架加速: 16 到 3 的量化压 缩, 通信降低 89% 推理加速:预加载,动态批处理等 模型、数据、工具链、部署全开源 DeepSeekV3 模型架构: 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 ( MLA ) 1. 推理阶段,理论上可以将 KV Cache 降低 1~2 个数量级,大幅减少 HBM 存取和通信的开销。 2. 对昇腾更亲和,大幅降低对 HBM 依赖,提升推理 Decode 性能。 MLA 架构 昇腾 影响 具体实现 实验结果 ① 模型结构 • 每个 MTP 模块共享嵌入层和输出头 Proprietary - Restricted Distribution 关键 发现 ① 细粒度的计算通信并行 • 将 PP stage 拆分为更细的模块 ,提升模块交替编排的灵活度 • 参考 ZeroBubble ,反向传递中的权重更新和梯度传递独立操作 • 经过细粒度的拆分和编排之后 ,计算流和通信流的 barrier 刚好可以重叠 ② 双向管道调度减少 PP 中的气泡 • 1F1B0 积分 | 32 页 | 2.52 MB | 5 月前3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及安全建设总体设计方案(57页 PPT)处理及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n 安全区域边界 :对定级系统的安全计算环境边界 , 以及安全计算环境与安全通信网络之间实现连接并 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n 安全通信网络 :对定级系统安全计算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及实施安全策略的相关部件。 n 安全管理中心 :对定级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计算环境、 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通信网络上的安全机制 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n 定级系统互联 :通过安全互联部 :对相同或不同等级的定级系统之间互联的安全策略及安全互联部件上的安 全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 1.2 防护框 架 u 建设“一个中心”管理中下的 “三重防护” 体系 ,分别对计算环境、 区域边界、 通信网 络 体系进行管理 , 实施多层隔离和保护 , 以 防止某薄弱环节影响整体安全。 u 重点对操作人员使用的终端、 业务服务器等 计算节点进行安全防护 ,控制操作人员行为 区域边界 通信网络 安全管理中心 1.2 防护框 架 u 不同定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经过多级互联平台的仲裁; u 多级互联平台在信息交互过程中 ,从更高层次实现了基于安全策略的全局判断; u 多级互联平台防止定级系统敏感信息外泄、 攻击入侵; u 跨级互联管理中心实现了全系统策略的统一和协调。 1.2 防护框 架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计算环境、区域边界、通信网络三重防御多级互联技术框架10 积分 | 57 页 | 7.70 MB | 18 小时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面向Web3.0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及其合作 单位所有并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或是组织在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 式引用本白皮书中的文字、数据、图片或者观点时,应注明“来源: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等”。否则将可能违反中国有关知 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对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有 权追究侵权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编写说明 主要编写单位: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青岛大学数字社会研究所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 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传统的 ISO/OSI 等经典网络理论,虽然涵盖了联网设备之间,从物理连接、 数据传输、会话管理到应用服务的完整通信功能,但并未纳入网络用 户交互所需的身份识别、行为交互、数据解析等能力。针对当前互联 网在数据互联互通中面临的架构性与基础性瓶颈,本白皮书在参考借 鉴 OSI 网络七层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网络传输层之上构建新型互 Web) 将互联网从学术和研究工具转变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其主要贡献是在网络应用 层采用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将主机中的信息进行结构化表达和采用超文本传 输协议 HTTP 进行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以传输 HTML 文件、图像、视 频等信息。HTML 协议、HTTP 协议以及浏览器等技术使得主机中的信息能够被 普遍访问和相互链接,这创造了全新的信息交互范式。这一时期,网络互联的对 象从主机互联延伸到了超文本互联。10 积分 | 38 页 | 1.25 MB | 18 小时前3
CAICT算力:2025综合算力指数报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算内网络无损、稳定、高扩展。行业积极推进机间和卡间互联 技术的发展。机间互联方面,探索自研交换机、端网协同协议、集 合通信库等技术以优化网络性能,通过智能调优和负载均衡算法提 升网络吞吐和训练效率,并结合低时延、高带宽的通信技术增强算 网协同能力。卡间互联层面,基于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 ODCC,腾 讯、阿里巴巴、中国信通院和中国移动等联合产业界就 ETH-X 等制 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算力发展 水平,同时,评估地级行政区的算力发展水平。指标数据来源、计 算方法和计算口径见附件一~附件三。 综合算力指数体系 4.0 如图 1 所示。 综合算力指数 11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 1 综合算力指数体系 4.0 综合算力指数 12 3.指数体系研究意义 在当今我国算力发展形势下,分析综合算力指数具有多方面的 重要意义。 摸底发展水平。指数聚焦我国的算力、存力、运力、模力及环 年启动省级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打造核心区、集聚区、边缘计 算节点“2+5+N”的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布局。 综合算力指数 14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 2 省级行政区综合算力指数 Top10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 3 省级行政区综合算力指数 Top10 历年情况 (三)算力分指数 综合算力指数 15 1.整体情况 我国省级行政区算力分指数 Top1020 积分 | 54 页 | 4.38 MB | 18 小时前3
共 14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