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工业企业园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理性分析,与电源发电特性、负荷特性相匹配,最大化利用清洁 能源。推广用户侧储能,利用峰谷电价差为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同时通过与绿色能源出力特性相匹配,建设合理规模的新型储能 电站。储能类型以新型储能为主,除电化学储能外,尝试推广抽 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氨)储能等多种形式的 储能方式。鼓励在有合适的地形条件时,建设小型抽水蓄能电站; 建设压缩空气储能可利用低谷电力将空气压缩储存,在需要时释 (三)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比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可再 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达到 80%以上。 (四)电力负荷调节能力(可根据电力系统需要变动其输出 功率的负荷占电力最大负荷的比例)达到 5%以上。 (五)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包括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压 缩空气储能、氢(氨)储能等)达到 1MW 以上。 (六)可再生能源制氢或工业副产氢年生产规模达到 5000 吨 以上,并实现就近利用。 (七)工业余能利用率(实现回收利用的工业余热、余压、0 积分 | 7 页 | 188.30 KB | 5 月前3
2025年全球感知技术十大趋势预测深度分析报告这一技术充分利用了光学传感、红外热成像以及电化学传感等先进的技术原理,实现 了对人体多项生理指标的实时监测。其中,光学传感技术凭借其高精度的特点,能够敏锐 地捕捉到人体生理信号的微小变化,例如心率的细微波动、血氧饱和度的轻微改变等。红 外热成像技术则通过检测人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分布,为体温的准确测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同时还能辅助发现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局部炎症导致的温度异常等。电化学传感技术 则侧重于对血10 积分 | 36 页 | 1.01 MB | 5 月前3
2024-2025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8年 2030年 固定支架及其他占比 跟踪支架占比 60 (八)新型储能环节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储能技术,包含锂离子电池、钠 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飞轮等机械储能;超级电容、超导等电磁储能等 相关技术路线。 表 13 部分新型储能技术释义 名称 释义 锂离子电池 储能 基于锂离子电池的储能形式,目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主要依靠锂离子在 、负极为铅炭复合 电极、电解液为硫酸溶液,通过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实现充放电的电池。 液流电池 储能 基于液流电池的储能形式。液流电池是指通过流动的正极和/或负极电解液 中活性物质的电化学反应,进行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实现充放电的电池。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为全钒液流电池。 钠离子电池 储能 基于钠离子电池的储能形式。钠离子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 移动来工作,通过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实现充放电。10 积分 | 78 页 | 3.76 MB | 5 月前3
2025年汽车智能化培训框架未来什么样的企业能胜出? ——要思考全新的商业模式 ➢ 整车企业未来分为三类 ①轻资产的平台公司:做平台、做设计、做运营 ②重资产的代工企业:纯代工 ③小众品牌:个性化产品 轻 资 产 重 资 产 机电化 智能化 生态化 ● 汽车行业的”苹果” ● 传统车企都在努力做 ● 新势力 ● 大众、丰田 ● Tesla ◆ 什么事情对车企来说最重要?!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 造车110 积分 | 78 页 | 3.07 MB | 5 月前3
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5年度报告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等潜在风险因素。与此同时,动力电池装机 量的爆发式增长也意味着对上游原材料的需 求快速扩大,如何提升原材料的循环性以应 对潜在的资源供需缺口,正日益受到关注。 当前,硫化物固态电池因其良好的电化学稳 定性和在能量密度和充放电速度方面的巨大 潜力,成为中、日、韩主要电池厂商研发布 局的焦点。日本丰田公司的固态电池生产计 划已于 2024 年获得日本政府批准,预计将 于 2026 年开始正式生产,有望成为首批推10 积分 | 168 页 | 7.27 MB | 5 月前3
沙利文:2025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洞察报告纳米产品独创液相法工艺,兼具成本和性能优势,绑定大客户协同 发展,并且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共建工厂 产品优势:德方纳米主要产品纳米磷酸铁锂性 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其导电性较好、内阻较 低,具备了良好的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的性能, 用于制备电池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长的 循环使用寿命。 客户资源:德方纳米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密切, 平均每年为宁德时代供货约占其需求的40-60% 左右;同时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建设合资工0 积分 | 270 页 | 17.44 MB | 13 天前3
共 6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