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量子计算应用能力指标与测评研究报告-量子信息网络产业联盟-性能,哪些因素制约 量子计算应用,未来商用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补足功课,这都是产业 面临的开放性问题。本报告以部分行业计算需求为参考,提出量子 计算应用能力指标体系与评测框架,探讨评测基准、方法和标准化 需求,旨在为量子计算应用破局储备方案与工具。 本研究报告共分为五章,相关章节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研究背景。简述量子计算应用面临的计算问题、量子 算法、量子硬件三角关系,指出本报告拟关注的问题。 第三章:量子计算应用能力体系框架。介绍了应用能力关键指 标以及技术成熟度指标。 第四章:量子计算应用能力评测方法。给出了量子计算应用能 力评测基准建议以及评测方案。 第五章:量子计算应用能力评测标准化需求。介绍了评测标准 化驱动力,并给出了标准化挑战与展望。 限于编写组专业能力以及量子计算发展的难以预期性,本报告 仅给出该课题的初步思考与建议,后续根据量子计算发展状况继续 研究分析,给出更新版本。 ........ 28 五、 量子计算应用能力评测标准化需求 ............................................ 33 (一) 应用能力评测标准化需求 ...................................................... 34 (二) 应用能力(评测)标准化展望 .......................0 积分 | 46 页 | 1.93 MB | 5 月前3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2024)-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 29 一、 技术挑战 ........................................................ 29 (一) 技术标准与系统兼容性 ....................................... 29 (二)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 ................................................. 54 第五章 国际 BIM 认证标准体系及中国应用情况 ................................ 55 一、 国际 BIM 认证标准体系 ............................................ 55 二、 中国 BIM 应用现状及发展 ................ 58 (二) 中国 BIM 应用典型案例 ....................................... 76 (三) 中国 BIM 政策及标准体系 ..................................... 78 (四) 中国 BIM 认证体系 .....................................20 积分 | 115 页 | 10.19 MB | 5 月前3
2025年整机柜服务器产业研究报告印件,或发布在互联网及内部网络等。使用许可可于发布机构 获取。 第 3 页, 共 63 页 前言: 本文件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开放计算标准工 作委员会、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研益企(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为技 术有限公司、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计算中心、曙光信息产业(北 ............................................................................. 60 4 倡议:共同推进整机柜服务器标准和生态建设 ............................................................................................ 62 智能算力规模与21年相比增加了25.7%,规模占比达到21.9%。 国内总体算力设施方面,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我国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量三年复合增长率约30%, 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总规模已超过81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 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智能 算力70 EFLOPS,增速超过70%。预计到2026年,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全行业的渗透率将超过20%。 据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市场将以180 积分 | 63 页 | 4.83 MB | 4 月前3
2025年构建多技术融合的湖仓一体化平台,打造银行数据智核新引擎报告HDFS、Hudi、Spark、HetuEngine、ClickHouse 批加工处理 共性整合 低SLA业务查询,自助分析 聚合层 用数 全域标准化 标准层 贴源层 贴源数据、历史存档 全域入湖 缓冲层 临时缓冲数据 全域入湖 Hadoop技术栈 MPP技术栈 02 项目方案 主要内容:项目建设目标、技术架构、功能架构及数据流 向。 提供多样的数据分析能力,满足海量、 复杂且多样化的数据处理需求。 融合多技术组件,强化数据分析 与计算能力 • 规范数据需求、数据研发、数据治理、 数据交付、数据运营等环节; • 形成面向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实施 工艺流程,提升整个团队协作与效能。 规范开发流程,建立DataOps 研发运营体系 2.2 技术架构 数据源 数据接入 实时 采集 批量 采集 仓模块(GaussDB) LakeFormation 设备数据 交易数据 外部数据 架构优势 平台能力 1、支持灵活多样化的灾备方案 • 平台高可用性、健壮性提升 2、交互式查询、自助分析能力 • Hetu引擎跨湖仓交互式查询 • 标准JDBC接口,支持各类BI工具对接 3、管道式数据互通 • 数仓支持通过外表方式访问数据湖的数 据 • 数据初始化、历史数据归档更容易 4、元数据互访 • 仓模块直接访问湖模块元数据,打通数10 积分 | 21 页 | 3.74 MB | 5 月前3
B400G以太网助力智算中心光互联(20页PPT-移动)--- 核心理 念 中国移动提出全调度以太网( GSE )技术架构,最大限度兼容以太网生态,创新基于报文容器( PKTC )的转发及调度机制, 构建无阻塞、高带宽、低时延的新型智算中心网络,形成标准开放的技术体系,助力 AI 产业发展 创新以太网转发机制,实现三大核心机制转变 从“局部”决策到“全局”调度 从“流”分发到“报文”分发 从盲发 + 被动控制到感知 + 主动控制 将业务流拆分到不同“报文容器”转发,提供逐 GSP GSP ... 容器 1 容 器 2 目录 以太网新调度机制— GSE 以太网新接口速率— B400GE 以太网新安全方案— PHYSec IEEE802.3 B400GE 标准目标演进 IEEE P802.3df&dj 800GE 和 1.6TE 规范目标 电通道 以太速率 信号速率 50m MMF 100m MMF 500m SMF 2km SMF 10km SMF 1.6TbE(8x200G) B400GE 标准演进时间线 B400G 以太网技术标准化进展 800Gbps 以太网标准 802.3df :单通道 100Gb/s 的 800G 以太网标准,目前已完成 Task Force Review 形成 D3.1 版本草案 “IEEEP802.3df™/D3.1,14Nov.2023” ,正在进行标准协会 (SA) 范围审查 802.3dj30 积分 | 20 页 | 1.87 MB | 4 月前3
安全牛: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2025版)安全根基深厚,但能力边界明显。需全领域厂商在各自生态位精准发力,通过能力筑基、生 态协同深化与用户价值共创三大路径,助力用户安全价值最大化。 (3) 工业互联网安全未来将向技术融合创新、威胁升级扩散、理念模式革新、政策标准协同趋势发展, 建议企业、行业、政府多方分阶段完成能力建设——短期夯实基础、试点新技术,中期实现技术 突破、完善产业协同,长期达成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国际竞争力。 3. 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规划 ......................................................................................93 5.2.1. 技术标准碎片化导致联而不通.......................................................................................... 极大提升了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与协同化水平。但与此 同时,工业领域相关的安全风险隐患也随之而来。我国工业领域安全相关概念众多,像工业互联网安全、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工业网络安全等相互交叉,导致在标准研制、技术发展、企业应用等环节存在概念理 解偏差。 本章将深入剖析几个工业领域安全的核心概念,明确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定义,细致对比传统 IT 安全与 工业互联网安全的差异,清晰界定本报告的研究范20 积分 | 114 页 | 8.60 MB | 4 月前3
智慧公路技术白皮书 v1.0 -华为Contents 导言 /01 2.1 各国出台中长期规划,开启公路智慧化新篇 ...................................................03 2.2 标准先行,总体处于起步阶段 ...........................................................................05 2.3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加速交通行业产业升级 个目标下安 排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 , 强调应用智能化技术减轻交通对大自然的冲击 , 实现安全和舒适的交通 , 以及提高交通系 统的弹性。 韩国各界推广“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C-ITS)的数据共享标准化工作正在加速推进。首尔市、光州市、蔚 山市、济州岛和韩国高速公路公司等都通过试点和示范项目,在约 970 公里的路段建设了 C-ITS 基础设施,并通 过 Tmap 和 Kakao Navi 智慧公路技术白皮书 05 标准先行,总体处于起步阶段 2.2 国际上,智慧公路主要聚焦于“合作式智能交通”、“智能基础设施”等相关的技术研究,并进一步开展了 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 ETSI(欧洲通信标准化协会)和 CEN(欧洲标准化组织):按照欧盟 M/453 法案的要求,合作共同制定合作 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标准; »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204(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委员会)是最早制定车联网相关标准的0 积分 | 43 页 | 3.19 MB | 5 月前3
中国移动:云智算技术白皮书(2025)式硬件架构为核心构建 跨 GPU 厂商互通兼容的技术体系,并积极推进相关行业标准落地,打破产业壁垒; 二是融合 COCA 智算软件栈实现算力应用一体加速,提升推理吞吐性能,依托大 云磐石 DPU [3][4][5]提升集群通信效率;三是设计 16/32/64 卡等多种产品规格实现 算力灵活配置,配备单机、标准机柜、高密机柜等多种部署方案,可同时满足大 规模并行训练、私有化训推一体等不同场景的算力规格灵活选择和交付需求。 规模并行训练、私有化训推一体等不同场景的算力规格灵活选择和交付需求。 面向近期,聚焦超节点生态构建和应用示范牵头打造,并推进行业形成跨 GPU 厂商兼容的互联标准,促进生态成熟。 面向中远期,以更高规模、更大带宽、更低时延的互联为构建目标,驱动国 产 GPU、交换芯片等核心器件的协同创新,加速产业体系升级。 2.1.3 算力原生 当前国内智算芯片生态碎片化,上层模型和应用向国产体系迁移难、意愿低, 不利于国产智算生态 不利于国产智算生态的良性发展。为此,中国移动携手产学研用合作伙伴,筑标 准、推应用、建生态,积极推动算力原生技术成熟。发布业内首部《面向智算的 算力原生白皮书》 [6],推动统一算力抽象、编程模型及虚拟指令集等系列标准 [7][8][9] 及开源工作组建设 [10],推出 COCA 算力原生平台,发布“芯合”计划 [11],已实现 7 家智算芯片的一体接入。重点攻关异构设备统一接入 API 和异构集合通信库等0 积分 | 30 页 | 716.31 KB | 5 月前3
中国移动:2025数字可信白皮书-构建数字经济互信新底座中国移动作为网信领域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勇担新质生产力国 家队职责,携手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大力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信级开放 可信基础设施,加力推进制定“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 的标准规范,着力构建支持“多主体、多平台、多领域、多应用”的数据要素 流通新范式,合力打造数字可信新生态。 本白皮书阐述了数字可信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作为数字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并构建了包含区块链、身 进行了 全面的制度设计,是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的转变,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 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数据二十条”在数据采集、评估、交易、应用等 环节提出了具体措施,还明确了一系列数据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流 通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合规。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了数据市场 的培育措施,旨在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通过这些政策 并以链计算扩展可信计算基座的计算能力,同时隐私增强技术(如多方安全计 算 MPC 等)有效地补充了数字可信体系的底层能力。 物理设施:可信物理设施层面,需要结合可信存算的技术要求及数据基础 制度政策要求,将软硬件、开源、标准、机制等在内的有机整体结合,基于主 流技术路线的国产服务器+国产化 OS,打造自主可控、全栈产品兼容的可交付 的可信数据空间基础设施,满足算力、网络、安全等要求。 区块链:包括公共链网、跨链系统和0 积分 | 50 页 | 1.10 MB | 5 月前3
技术故障应急协同机制的探索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 术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站 故障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 代码审查:严格执行代码审查流程,确保代码 质量符合标准,进行全面的测试,包括单元测 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确保软件质量。 • 自动巡检:通过自动化巡检机制,发现软硬件 的包括基础资源、应用配置、告警配置,以及 运行状态的风险及潜在问题。 提升故障处置阶段效率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站 标准先行 01 03 04 02 3、定级标准 评估技术故障的严重程度,通常根据对 业务影响进行量化,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情况,以及影响时长综合定级。 4、定责标准 确定主次责任,通常根据各个阶段中是 否符合,另外也要考虑是否违反规定的 红线综合定责。 2、复盘标准 明确不同级别复盘方式和流程,通常 由GOC组织线下复盘,明确申诉机制 由GOC组织线下复盘,明确申诉机制 和流程。 1、应急标准 应急的核心是止损,明确各个角色在故 障发生过程中的应急操作流程,报备流 程等。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 术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站 标准落地 落地三大障碍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老板不 追责,系统就是没问题,能瞒着就瞒着, 你好我好大家好。 低调处理 故障不上报10 积分 | 23 页 | 5.34 MB | 5 月前3
共 45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