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云智算技术白皮书(2025)Scheduling Ethernet 全调度以太网 17 PKTC Packet Container 报文容器 18 DGSQ Dynamic Global Scheduling Queue 动态全局调度队列 19 OCS Optical Circuit Switch 光电交换机 20 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社会对算力基础设 施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传统计算与网络架构已难以满足高性能、可扩展和低 成本的综合设计需求。中国移动将“算网一体”作为未来网络演进的新范式,通 过实现网络和算力的深度融合与动态协同供给,正成为支撑 AI 规模化应用的关 键基础设施。 2.4.1 算力路由 面向智算推理的“性能反转”问题以及智算训练对算网资源利用率、服务可 用性等方面的高 SLA 要求,中国移动原创提出算力路由技术。算力路由支持归一 型融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增强跨领域泛化能力;AI 驱动自动化标注,提升 数据清洗效率并优化标注质量;通过动态血缘追踪、数据版本管理,确保数据集 可追溯、无偏见及合规性。 14 面向中远期,将围绕智能化、实时化与生态协同深化发展。基于 AI 实现全 链路血缘追踪与异常根因定位,推动数据治理从被动转向动态自愈;通过元数据 驱动跨系统数据动态整合,支持多模态数据与实时流批处理的统一管理,破除数 据孤岛;结合多模态大模0 积分 | 30 页 | 716.31 KB | 5 月前3
联盟网络Co-NET2.0白皮书 架构设计及场景示例2025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行业的 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联盟网络作为一种创新的网络架构应运而生,它通过多 主体协作与动态资源共享,旨在打破传统网络的局限,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新 的路径。 联盟网络通过重构资源分配模式、优化服务架构、革新协作机制,为行业带 来四大核心价值。首先,资源动态共享能够显著提升全局效率,实现频谱、算力 等资源的按需调度与全局流动。其次,它为垂直行业赋能,释放数字化潜能,满 营商之间的频谱闲置与容量短缺并存,不同主体重复投资现象普遍。专用通信网 络的部署耗时数周且难以协同既有系统,凸显灵活性的不足。运营商依赖单一的 流量计费获取营收,盈利水平的增长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联盟网络通过多主 体协作与动态资源共享,成为突破移动通信网络瓶颈的关键路径。联盟网络即是 网络的联盟,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开放架构与智能化管理,构建跨行业生态的网络 系统,适配各行业应用的多样化定制化需求,实现资源全局流动、业务无缝协同 和前景进行描绘。 1.2 核心价值主张 联盟网络通过重构移动通信网络的资源分配模式、服务架构与协作机制,为 行业带来四大核心价值,推动网络从“封闭管道”向“开放生态”跃迁。 1.2.1 资源动态共享,提升全局效率 联盟网络通过虚拟化技术将频谱、算力、存储等资源抽象为可编程单元,支 持跨运营商的按需调度。例如,在大型体育赛事期间,运营商 A 可通过智能合 约临时租用运营商 B 的毫米波0 积分 | 29 页 | 4.03 MB | 5 月前3
基于可编程技术的6G用户面技术白皮书2025景、 超高吞吐量、超低延迟和动态资源调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白皮书重点介绍了可编程技术支 持的 6G 用户面,系统地探讨了其需求、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旨在为未来的 6G 网络提供灵活、智 能、高效的用户面解决方案。 白皮书首先分析了 6G 移动通信网络对可编程用户平面的核心要求,包括支持多种服务场景(如智 能交互、全息通信和工业互联网)、网络资源的动态适应、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证以及计算和通信 1、在网络计算中:通过将计算能力深度嵌入用户平面,实现了近边缘数据处理和实时响应。 2、 动态协议可编程性:支持按需定制和动态加载协议栈,以满足垂直行业的异构需求。 3、 功能服务化:通过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将用户平面功能解耦,增强部署灵活性和资源利用率。 4、 路径可编程性:利用意图驱动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路径优化来确保端到端的传输性能。 此外,本文还验证了可编程用户面在提高网络效率、减少延迟和通过典型应用场景增强智能方面的 ...... 13 3 可编程用户面关键技术 ............................................................. 16 3.1 用户面协议动态可编程技术 .................................................... 16 3.2 6G 用户面功能可编程技术 ..................0 积分 | 34 页 | 4.53 MB | 5 月前3
2025年电子元件供应链的未来之路报告-从过剩到平衡商对供需动态管控信心的提升,都为市场注 入了积极的预期。 年度前瞻 尽管2025年的市场预期波动水平将弱于 2024年,但关键市场的调整仍有余地。主动 元件潜在供应紧张已有传闻,EMS(电子制 造服务)供应商也因此建议客户持货观望, 而非折价抛售。即便如此,各企业仍保持审 慎姿态。 IC(集成电路)与被动元件板块继续面临逆风, 内存版块的韧性则凸显了对塑造需求动态的 精细化洞察的重要性。制造商正采取战术性 精细化洞察的重要性。制造商正采取战术性 定价策略,并密切追踪需求信号以动态调节 产能。 然而,上述趋势不能孤立研判;全球供应链 动态及地缘政治变量的影响无疑将成为重塑 行业前景的关键力量。 2025:变局中的审慎乐观 05 2025:变局中的 审慎乐观 市场正从过度修正状态逐步回归常态需求水平,这一进程虽然缓慢却仍然释放出积极的 信号。制造商注意到,2024年末订单量回升,表明客户在通过促销或生产消耗逐步出 需注意的是,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贸易政 策波动与区域制造依赖仍在持续扰动全球供 应链稳定性。 在2025年的市场竞争中,有效驾驭不确定性 并把握新兴技术红利,将成为企业构建竞争 优势的关键战略能力。 动态演进中的市场格局 全新贸易格局:地缘紧张局势与关税政策博弈 11 全新贸易格局:地缘紧张局势 与关税政策博弈 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进一步复杂化,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全球供应链稳定性面临着重 大20 积分 | 18 页 | 5.59 MB | 14 天前3
中国智慧停车行业研究报告(PPT版本)高 性能、高可靠、低功耗的识读产品 自主研发远程呼叫协助管理系统,采用排队策略处理机制,配置智能化芯片,助 力管理服务,实现智能化人机交互 支 持协 助接受服务和主动介入式服务;实时动态电子支 付二维 码,支 持 微信、支 付宝多种线上扫码付 停车收费系统主要由远程协助管理、视频语音对讲、自助缴费及无人值守平台等组成,主要解决停车场车辆进出场异 常及杜绝人工收费漏洞,提高通行效率,降低 服 务 技 术 支 撑 基 础 保 障 路 内 停 车 管 理 数 字 化 基 础 设 施 数 字 化 信息共享 动态管理 服务升级 ▲ 路内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 4 车位查询 路径规划 自助收费 订单查询 信息上报 以智能感知监测设施布设为核心的路内停车信息采集系统 路 内 采购解决方案、并负责停车管理系 统的 运行和维护 刘鼎帷咨询 — 37— · 城市道路资源,属于公 有资产 · 综合考虑政府部门对路 内停车治理的成本、路 内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 响等因素 · 由于路内停车信息变化 较快,路内停车管理对 技术要求较高,信息化 、 自动化停车成为主流 · 住宅区、商场、办公楼 等业主的私有财产20 积分 | 132 页 | 18.80 MB | 5 月前3
安全牛: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2025版)应对新型安全威胁;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使得安全风险的传播速度 更快、范围更广,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可能引发整个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工业互联网安全建 设中,遵循“业务优先、架构分层防护、动态演进、协同共治、系统统筹、自主可靠、风险分级防护、行 业适配”八项基本原则至关重要。只有将安全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全过程,从规划、建设到运行维护各 个阶段统筹考虑安全因素,才能有效提升工业领域安 短期夯实基础、试点新技术,中期实现技术 突破、完善产业协同,长期达成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国际竞争力。 3. 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规划 (1) 工业互联网安全建设需遵循“业务优先、架构分层防护、动态演进、协同共治、系统统筹、自主 可靠、风险分级防护、行业适配”八大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与等保 2.0 对工控系统的扩展要求连 贯一致。 (2) 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需要一个多层级的体系化框架,包括八大原则层、合规能力层、行业差 明确围绕设备、控制、网络、平台、数据为五大核心防护对象的实施策略与实施路径,其中:设 备安全通过固件加固与漏洞管理保障生产物理基础;控制安全依托逻辑审计与指令加密确保生产 流程准确;网络安全借助动态组网与流量监测保障数据传输稳定;应用安全主要解决工业互联网 平台和工业应用程序安全可靠地运行;数据安全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维护数据价值。 3 (4) 需要强化双安全运营协同架构,即工业控制系统(20 积分 | 114 页 | 8.60 MB | 4 月前3
中兴通讯精准无线网解决方案白皮书精准业务保障需要的六大能力 08 图 3-3 垂直行业 5G 应用网络精准规划流程 11 图 3-4 业务流识别与 QoS 模板匹配 12 图 3-5 包特征识别 13 图 3-6 动态保守调度流程图 13 图 3-7 基于时延调度流程图 13 图 3-8 调度编排分类 14 图 3-9 时延分布和时延抖动分布图示 15 图 3-10 时延排障需要逐段分析 个切片的资源占用以外,运营商还可以灵活定义每个切片可以使用 的业务类型及数量,我们可通过 QoS 模板来定义业务类型,每个 QoS 模板主要包括业务描述和无线功能描述: 业务流识别包括静态匹配和动态匹配两种方式: 切片业务编排 业务流识别 业务的描述 业务流 QoS 属性和需求的参数; 标识业务流的信息,比如特定的 5QI,或 IP 五元组以及应用类型,例如视频业务,AR/VR 用户发起业务时能获得相应的 QoS 保障。在行业应用的场景中,因为涉及的业务类型多,差异大,变化快,完全通过切片 +5QI 静态配置 QoS 属性和参数不能实现高效且精准的业务保障,为此,需要考虑动态业务流特征识别,以及更进一步的包 特征识别。 静态匹配业务流:针对部分已在核心网签约中明确配置的业务流,一般会使用特定 5QI,RAN 可直接通过 QoS fow 的 “切片 +5QI”信息匹配到10 积分 | 26 页 | 7.02 MB | 6 月前3
ICDT融合的6G网络白皮书5.0(2025)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完成时域转换后,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生成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技术的突破性创新主要体现在接收端处理架构的重新设计上。以接收端单通道连接两个天线 振子为例。接收端采用高速可重构天线阵列,通过动态切换波束成形模式,使单个射频通道 连接的天线阵列在每个 OFDM 采样周期内可捕获多维空间信号。具体实现中,接收天线阵 列在单个 OFDM 采样周期内,通过交替加载 p1、p2 两种不同波束权重向量,获取多种空间 Joint Transmission,非相干联 合传输)、CJT(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相干联合传输)和 DPS(Dynamic Point Switching, 动态传输点切换)。不同于传统的分布式 MIMO 系统,6G 分布式 MIMO 系统是一个以用 户为中心的传输系统,可以提供用户的一致性体验。在 6G 分布式 MIMO 系统中,除了传 统的网络侧 TRP(Transmission 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估 计两个 TRP 上行信道的相位差,并利用该上行信道相位差和 UE 上报的下行信道相位差计 算校准系数并进行补偿。 图 2-1-9 终端辅助互异性误差校准 25 / 87 2.1.2.4 动态协作簇构建 在 5G 系统中,网络侧通过波束测量上报和 CSI 测量上报获得各个 TRP 与 UE 之间的信 道信息,进而确定由哪几个 TRP 为 UE 服务。在未来分布式 MIMO 系统中,网络部署会更10 积分 | 88 页 | 5.88 MB | 5 月前3
具身机器人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5CONTENTS 目 录 当前研发状态 01 应用现状 02 未来发展方向 03 商业化挑战与突破点 04 投资逻辑建议 05 总结 06 01 运动控制进展与瓶颈 运动控制基础行走抓取已实现,动态平衡复杂地形适应 受限,如宇树科技春晚表演机器人在复杂舞台环境中需 多次调整才能稳定行走。 运动控制技术瓶颈制约应用场景拓展,复杂环境适应性 不足,限制了机器人在野外勘探、灾难救援等复杂地形 与产品优化,推动行业发展。 商业化案例为行业提供成功经验与模式借鉴,助力企业拓 展市场,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商业化案例对行业影响 典型商业化案例 03 2025- 2027年攻克双足动态平衡2m/s、 精细操作误差<0.1mm、8小时续航,提 升机器人实用性。 短期技术目标实现将使机器人在工业制 造、物流配送等领域应用更加广泛,满 足多样化需求。 短期技术目标 2028- 业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03 杀手级应用培育 05 短期投资风险与收益 短期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但市场竞争激烈,需关注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变化,合理评估投资风险与收益。 短期投资收益稳定,但需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确保投资收益最大化。 教育市场解决方案商 教育市场解决方案商凭借稳定需求与高毛利率,成为短期投资热点,市场潜力大。 教育市场解决方案商将为企业提供稳定收入来源,投资风险低,收益稳定。0 积分 | 25 页 | 2.94 MB | 5 月前3
中兴通讯自智网络白皮书2025络基础设施,基于XR、AI技术提供沉浸式服务。 自动化感知和分析能力 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运营商可以实现云、网、算 的状态实时监控和智能化优化。例如,通过网络切片技 术,针对不同流量场景进行动态调度,确保资源的最优 分配。同时,结合AI监控工具实时分析网络流量变化, 自动检测网络瓶颈并进行优化调整,保障用户SLA,进 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设计新的商业模式 针对高价值客户和场景,提升运营商收入,加速商业 业务层数字孪生:探索基于用户感知的数字孪生,将用户体验与网络行为深度结合,精确映射到网络模型中,更好地理 解和预测用户需求与网络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基于用户感知的数据分析,数字孪生可以优化网络资源分配、提升服 务质量,并动态调整网络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 跨域服务与单域网络管理协同:单域数字孪生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数据建模与优化,跨域数字孪生通过整合多个领域的 数据和模型,提供全局视角,增强不 量,推动 多层次、多维度的智能决策,更精确地预测、监控和调整网络中的资源分配与服务提供,从而实现更加高效、智能和自 适应的网络管理。 与AI大模型技术协同发展:数字孪生借助AI大模型提供丰富的动态输入数据,在更接近实际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和推 理,增强预测准确性和决策能力。AI大模型强大计算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字孪生的智能化水平,使其 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情境、预测更精细的趋势,并在决策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变量与优化因素。10 积分 | 41 页 | 7.03 MB | 6 月前3
共 42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