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集(2024年)可在室温环境工作的量旋量子计算真机 二、 技术原理与优势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集(2024) 4 (一) 概念原理/关键技术 当前实现量子计算的技术方案有很多种,其中基于核磁共振技 术的量子计算机较多被用于教育和科研场景。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 中使用原子核自旋作为量子比特载体,自旋为 1/2 的原子核在静磁 场中会由于塞曼效应产生自旋向上和向下两个能级,以这两个能级 作为|0>和|1>两个量子比特状态,通过发射射频脉冲的方式,可以使 所示)。 图 2 核磁量子计算机原理架构图 (二) 技术优势/成熟度分析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量子计算机在面向教育场景时,相对于其 它量子计算技术体系或模拟器方案,具有如下多个方面的优势。1)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集(2024) 5 相比于其它体系(如超导芯片、离子阱等),核磁共振技术已经比较 成熟,可以做到体积和重量的小型化;2)性能更加稳定,机器自带 一键校准量子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集(2024) 7 是核磁共振量子计算还是其他的量子计算系统,拉比振荡都尤其重 要,因为它是校准量子门的重要手段,而只有校准了量子门,才有 可能成功实现量子计算。该实验重点是,通过测量拉比振荡,加深 对核磁共振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在核磁共振系统中实现单比特 门的方法--单比特门由射频脉冲实现;学习核磁共振量子计算中量 子门校准的方法。 量子算法也是量子计算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方案同时也0 积分 | 102 页 | 3.92 MB | 5 月前3
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量方法的精度和灵敏度。基于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可以对原子、离子 和光子等微观粒子体系中的量子态进行制备、调控与观测,针对外 部物理量的变化,实现更为精确、细致且可靠的测量与探测。量子 精密测量技术方案涵盖冷原子干涉、核磁/顺磁共振、金刚石色心、 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自旋(SERF)、借助量子纠缠或压缩效应增强 的探测等。被测物理量的种类繁多,例如频率、时间、重力场、加 速度、角速度、磁场、电场、温度乃至物质的微量存在等等。0 积分 | 57 页 | 2.18 MB | 5 月前3
2025年AI CITY发展研究报告——“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范式创新2、大模型中心 稳定的AI算力供给,离不开可靠的数据中心载体。随着AI算力走向规模化部署,单点芯片性能不再是制约算 力发展的唯一变量,通过“以网强算”,采用双层网络架构,由点及面地激活算力矩阵的共振效应,可以 有效破解“数据堵车”问题。通过弹性内存存储,利用内存池化技术,以存强算,实现GPU算力与显存的解 绑。以“朝推夜训”的方式对算力的使用策略进行优化,实现算力资源“错峰用电”,避免算力闲置,提升20 积分 | 78 页 | 5.45 MB | 4 月前3
安全牛: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2025版)总体演进趋势 在工业互联网加速渗透实体经济、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安全需求与能力构建正经历系统 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技术迭代层面,更在威胁形态演变、安全理念革新及政策标准完善等多维度 形成共振,共同勾勒出工业互联网安全生态的未来图景。 (一)技术层面 (1) AI 与工业机理深度融合驱动安全革新 人工智能与工业运营技术(OT)、信息技术(IT)的深度融合,正成为驱动安全技术革新的核心引擎。20 积分 | 114 页 | 8.60 MB | 4 月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