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2024)-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术已全面贯穿于房 建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 BIM 技术的应用与发展:BIM 技术在房建行业应用极为普遍,尤其在大型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BIM 技术通过构建三维模 型与数字化管理体系,将设计、施工和运维环节紧密相连,显著提升项目整体 效率、有效控制成本并大幅减少错误与返工现象。在设计阶段,借助 BIM 技术, 设计师能够从多个维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前察觉并解决设计冲突。例如, 的兴起,安装行业的数字化应用加速推进,借助 BIM、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 现了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设计与施工管理:通过 BIM 技术,安装行业的设计和施工环节得到 极大优化。设计师利用三维建模精确计算材料需求,与建筑、结构、机电等专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 6 业实时协同,确保各专业设计无冲突。在设计阶段,通过 BIM 模型,各专业设 计师可以在同一 数字化检测工具的应用:数字化检测工具如激光扫描仪、无人机、红外成 像仪等,能够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检查,精准捕捉结构变形、裂缝、 设备老化等问题,避免传统检测方式中的人工误差。激光扫描仪可以快速获取 建筑物的三维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精确检测出墙体裂缝的位置、长度和宽度, 以及结构变形的程度。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成像仪,能够对建筑物的 外观进行全面拍摄,检测出外墙保温层的缺陷和渗漏情况,为后续的维修提供20 积分 | 115 页 | 10.19 MB | 5 月前3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集(2024年)在分子对接计算中,配体分子被放置在受体的活性位点附近, 然后基于几何互补性、能量互补性以及化学环境互补性等原则,评 估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过程旨在识别出两个分子 间的最佳结合模式。分子对接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考虑了受体的三维 结构信息,还考虑了受体与配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使得它在理论上 比仅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更为全面和合理。 本方案的核心在于,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网格点匹配(Grid Point Mat re Atom Matching, FAM)的算 法模型,同时建立基于该模型的分子对接平台。具体来说,本方案 将分子对接过程的采样问题转化为配体原子和受体结合口袋的空间 格点匹配问题。把复杂的三维分子对接问题简化为可操作的空间格 点匹配问题,并且将分子对接中的采样问题编码为 QUBO(二次无约 束二值优化)模型,利用量子计算机进行求解,从而加速采样过程, 如图 14 所示。最后通过特定的解码过程,将量子计算机求得的 图 14 方案算法流程与采样过程 基于该研究成果,玻色量子建立了一个基于量子计算的药物分 子对接平台,使用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 Solver 以及量子算法对分子 对接问题进行求解。有完善的分子三维结构展示,刚性对接、打分、 日志记录、结果分析等模块,可拓展性强,并且已经成功上线了两 个案例。以阿司匹林及 TACE-AS 为例,在量子计算实际硬件加速下, 分子对接达到了 ms 级别的求解速度,验证了量子技术应用于药物发0 积分 | 102 页 | 3.92 MB | 5 月前3
2025全球AR&VR行业发展趋势报告现实世界场景进行结合与交互的技术。这种技术于1990年提出。 随着随身电子产品运算能力的提升,增强现实的用途也越来越广。 • VR:VR既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虚拟环境,是利用电 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 的模拟体验,通过姿势追踪和3D显示器,使用户能够感受沉浸式 体验。 • MR:MR既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指的是结合真实和虚拟世界 创 低延迟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的进步,以及能够以3D方 式显示数百万个多边形的图形处理能力提升,以及区块 链技术的出现,这一概念已不再是空想。从当今互联网 到空间化互联网的转变,其核心是从二维到三维交互的 转变,正在发生。 全 球 A R / V R 行 业 发 展 趋 势 报 告 2 0 2 5 | F a s t d a t a 极 数 Global AR/VR Industry Development 虚拟现实(VR):它是什么? 虚拟现实(VR)是一项突破性的技术,旨在 让用户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环境中,模糊物理世界 与数字世界之间的界限。虚拟现实(VR),使用计 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使人能够与人造三维 (3D) 视 觉或其他感官环境进行交互。VR 应用让用户沉浸 在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现实的环境中,通过使用交互 设备(例如护目镜、耳机、手套或连体衣)来发送 和接收信息。在典型的VR格式中,用户佩戴带有立10 积分 | 71 页 | 6.35 MB | 5 月前3
2025年空间智能研究报告融合 度 XR硬件设备各项性能参数正在提升 图片 视频 XR • ⼆维视觉 信息 • ⼆维视觉+ 时间 • 三维视觉+ 时间 • ⽆ • 静态视觉 • 动态视听 沉浸感强 • 三维动态 视听,极 致沉浸 • 单向输⼊ • 单向输⼊ • 单向输⼊ • 三维空间 交互 • ⽆ • ⽆ • ⽆ • 以3D⽅式 与现实世 界融合 XR作为新的信息交互⽅式有多个维度的优势 分辨率130 积分 | 27 页 | 11.13 MB | 4 月前3
2025年广西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暨“人工智能+制造”优秀案例集整条生产线上的给料机、破碎机、磨粉机等主机以及辅助设 备均加装传感装置,实时采集设备的温度、实际电压、电流、振 动频率等数据,碳酸钙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将数据、实时工作情 况发送至数据管理,这些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的展现方式,还可 以实时导出查询碳酸钙生产中各设备工作情况和数据,方便企业 做出管理决策,实现碳酸钙生产线的智能操控管理。 根据公司实施企业数字信息化的统一部署,采用用友 U8 系 统、泛微协同 规模,目前主打产品有菜籽粕、豆粕、菜籽油和大豆油。 (二)项目情况 公司的总体布局包含工厂智能化总体设计、工艺流程、产品 及车间布局在内的智慧建模,采用精准数字化建模,配合物联网、 信息处理手段,布局车间设计,以三维布局模型实现可视化的三 维立体网络环境,集成信息融合与智能控制,合理分配生产功能 区域(预浸、精炼、包装等)的系统划分,做好各项工序之间的 高度集成衔接与深度融合,并最大化节省工序流程的流转周期, 设计的建设将遵循模型仿真模拟设计模式,以模型设计标准规范 体系为依托,定义产品成分、装配的数字化设计流程,建立基于 仿真模拟的成分库、标准件等工程知识库及模型检查工具,构建 基于数字化模型的产品配料全三维设计环境,有利于提高产品设 计和工艺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取得成效 数字化项目建设起止日期为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 建设软硬件投资 378 万元,取得以下成效:10 积分 | 323 页 | 24.13 MB | 5 月前3
《行业瞭望》矿山专刊--新华三距离一体化智能地质 综合保障。 (4)巷道掘进应采用适应的全机械自动化作业技术装备,掘进速度满足矿井采掘接替要求;巷 道超前探测优先采用智能钻探、物探等技术,掘进数据实现数字化分类与存储,具备三维 地质建模功能;煤层条件适宜的掘进工作面,应优先采用掘、支、锚、破、运一体化成套技 术与装备,通过掘进工作面远程集控平台,实现基于感知信息对掘进工作面进行远程集中 控制。 (5)回采工作面采 采用全自动钻架和锚杆钻车,实现整个锚杆作业流程的全自动化 6.具备掘进工作面环境(粉尘、瓦斯、水等)智能监测功能,并具备监测环境数据 智能分析,以及掘、锚、运、支工序的智能联动 远程集控 平台 1.具备巷道掘进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功能,并根据掘进过程中揭露的实际地 质信息与工程信息远程集控对模型进行实时动态修正,平台真实场景再现 2、具备掘进机、锚杆、压风管等设备模型构建功能,能够根据采集的相关设备 信息进行掘进工作面 本中,卡车运输环节约占60%,占劳动定员45%,事故占比60%。迫切需要实现露天矿 42 车辆的无人作业。2021年11月,中煤能源集团平朔公司东露天煤矿通过融合激光雷达、北 斗定位等多种感知技术,集成三维精准定位、系统仿真、矿山指挥决策、设备感知及智能控 制等技术,实现车铲对位、自主导航、自主卸载、自主避障、复杂路况无人驾驶及指定区域 精准卸载等功能,通过1台电铲+7台矿卡+13台辅助车的编排模式,实现采运排全流程协同10 积分 | 189 页 | 25.75 MB | 6 月前3
中兴通讯精准无线网解决方案白皮书的网规主要关注网络整体的性能,而针对行业的精准网规关注单个终端为粒度的性能。 由面到点 传统 eMBB 的网规是基于假定的业务带宽作为话务模型,而针对行业的精准网规基于明确的业务带宽、时延、可靠性三维需求来规划。 需求模型从一维到三维 传统网络无线覆盖以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划分无线覆盖环境类型,而行业无线环境明确且复杂,需要针对具体场景进行特征分析。 场景从假设到明确 5G 网络规划要素分析 ToC 网络 广域虚拟专网10 积分 | 26 页 | 7.02 MB | 6 月前3
智慧公路技术白皮书 v1.0 -华为辆级的精细化治理,实现全域全覆盖、全时全天候的精准实时感知。 图 7 雷视拟合解决方案框架 技术特点 探测距离 >1000 米;全天候 500 米 车道级车身级定位能力,减少立杆 部署;三维联合检测,准确率 95% 精准规划,简标定,自配准, 自校准,减少封路 10 车道全覆盖,无盲点 统一网管,全网实时监控,远 程批量升级 精准探测 极简交付 超宽覆盖 高效运维 关键技术 在中国甘肃乌鞘岭隧道,综合运用毫米波雷达、 高清摄像机、边缘计算、AI 算法等技术,实时跟踪重 点车辆轨迹,精准感知异常停车、碰撞、逆行等关键 事件,事故由原先的被动发现,变为秒级精准发现并 主动上报;结合三维全息数据可视化的底座,实现隧 道交通运行态势、交通事件等动态数据的实时监测与 预警。建立了一套“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回溯” 的隧道行车安全管理应用,有效的提升了隧道的应急 处置效率与防灾减灾能力。0 积分 | 43 页 | 3.19 MB | 5 月前3
中兴-面向智算场景的高性能网络白皮书2025即+x、−x、+y 和 −y。2D环面的每条边由n个节点组成,总节点数为n2。 3D-Torus:节点可被认为为排列在立方体的三维格子中,连接方式为,每个节点与其 六个最近的邻居相连,立方体平行面上正对的节点相连。每条边由 n 个节点组成。通信可 中兴通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16 在三维的六个方向上进行,即+x、−x、+y、−y、+z、−z。3D环面的每条边由n个节点组 成,总节点数为n3。 2D/3D10 积分 | 41 页 | 1.89 MB | 6 月前3
ICDT融合的6G网络白皮书5.0(2025)H f U H s H ( ) ) ( 此处 DFT 向量 U(Nr*Nr)和 V(Nt*Nt)为空间域波束基向量,H(s)为 Nr*Nt*Nrb 维度,如 果需要得到接收端角度,则将三维张量堆叠到 Nr 维度即可。 ② 提取多径功率-时延信息: 2 ( ) ( ) , 1,..., n n P h n N ,其中 ( ) h n 为时域信道, n 表示第 n 整体应用方案,包含了从数据采集到多维度感官数据还原的整个端到端过程。 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性能、终端显示设备不断发展,全息通信通过采集来自人、物和环境 的数据信息,构建出用户可以通过全息方式,实时深度参与人、物和环境交互的三维空间场 景,构建出人_机_物_境协同发展的新通信方式。全息场景的实现依赖全息技术与通信技术 的紧密结合,结合多维度信息影像投射技术,呈现出真实影像复现的视觉盛宴。 67 / 87 全息通信作 网络需要针对沉浸式业务具体用例的 特点,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低时延高可靠的数据传输性能,对多模态沉浸式业务支持多模 态协同传输,以及支持灵活可变的 QoS 自适应传输,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三维动 态感知与交互。 1. 多模态协同传输 典型的多模态业务数据流可能包含:视频/音频媒体;传感器收集的环境信息(亮度、 温度、湿度等);触觉数据,包含表面触觉数据(压力、震动、温度),动觉感知(重力、10 积分 | 88 页 | 5.88 MB | 5 月前3
共 14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