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时代的AI教育_思考与实践(36页 PPT)教师队伍建设 科研创新 • AI 实验室建设 • 专业垂类大模型训 练 • AI 技能大赛 • 教学创新大赛 • AI 相关课题转化 • AI+ 学科教材共研 • AI 领域科研论文 人工智能通识课 • 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 • 实验设备、系统搭 建 • AI+ 学科交叉融合 • AIGC 课程建设 • AIGC20 积分 | 36 页 | 2.17 MB | 1 天前3
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74页 PPT 精品)教育全学段的智慧教学服务提供基础支撑。 二、区域教育资源库建设 - 内容研发名师团队 以中国教育家协会联盟副主席陈东华先生为首的内容研发名师团队。提供精品优质教育资源与教研素材,真正实现名师资 源“共享、共建、共联、共研、共融”,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推动教育高水平发展。 内容研发团队人才结构 教研员 助理教师 人才结构 教研员 3% 资深教师 11% 一级教师 21% 二级教师40 积分 | 74 页 | 40.66 MB | 5 月前3
北京大学:DeepSeek在教育和学术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案例第65页 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案例:北大青鸟 实训平台 教学平台 教研服务 科研创新 教学资源包 AI编程实训系统 AI教学管理系统 智能备课系统 人培方案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共研 赛事服务 算力共享平台 校园精灵千校千面 数据工程服务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课 程体系 北大青鸟 人工智能产品详情 AI编程实训项目 AIGC实训系统 AIGC实训项目20 积分 | 251 页 | 26.07 MB | 1 天前3
教育部:2024年中国高校数字化发展报告三级协议体系既保障了校级层面的资源统筹与战略把控,又赋予二级部门灵 活对接业务需求的创新空间,形成“上层定方向、中层抓落实、基层强创新”的 责任链条。这种循序渐进、动态升级的合作模式,使双方从初期的工具应用合作, 逐步深化为技术共研、场景共创、人才共育的全要素协同,确保每个合作环节“目 标可量化、过程可追溯、成效可检验”。 365 (二)构建“双轨联动”决策机制,破解高效协同难题 传统校企合作常因“决策链条长、响应速度慢”导致项目落地受阻,南开大 实施敏捷协同开发模式:企业技术团队嵌入学校业务单元,建立“需求捕获 —方案共创—试点验证—快速迭代”的闭环机制。联合组建多个专项小组,针对 具体场景制定场景方案。 366 通过这种“部门主导需求定义、校企共研解决方案、场景验证驱动迭代”的 操作机制,双方打破了传统合作中“企业卖产品、学校买服务”的简单模式,形 成“技术创新跟着业务需求走,产品迭代围着师生痛点转”的共生关系。 三、过程与成效 历经30 积分 | 382 页 | 31.17 MB | 3 月前3
华为:2025大模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和职业转型,还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既保障人才成长的终身性,又推动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124 7.3 变革知识生产范式:重塑科研新样态 未来高校科研体系将向“人工智能共研、跨界协作、持续创新”的智能生态系统转型,这一变革深刻体现了知 识生产新范式的核心特征,将体现在从技术赋能、协作模式、领域大模型建设和学科融合四个方面。 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全流程重构。人工智能20 积分 | 132 页 | 7.86 MB | 1 天前3
共 5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