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 展战略纲要》,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发挥信息化 驱动引领作用,锚定强农惠农富农任务目标,着力推动农业增效 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推进乡村 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一、工作目标 到 2025 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数字技 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中的作用更 字技术加速推动城乡差距缩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 1.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根据应用需求有序推进农 村地区 5G 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继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 制,支持农村和边疆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网络覆盖 — 2 — 水平和供给能力。持续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建设新 型广电网络,推进直播卫星终端推广普及,推动高清超高清电视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持续推进农村公路“一路 一档”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比例。 深入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推动水利基础设施数字化、智 能化改造,提升农村地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持 续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鼓励有条件地区稳步推动农村电 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开展第 二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重点市)和产地冷链集配中心20 积分 | 10 页 | 249.45 KB | 4 月前3
数字乡村规划方案(32页 PPT)数字乡村规划方案 目 录 1 背景需求 2 总体设计 3 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文化、人 才、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二十大报告 2017.10 2019.01 2022.09 2023.02 2024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 农强方能国强,政策持续加码,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 持 续 加 强 乡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深 入 实 施 数 字 乡 村 发 展 行 动 , 推 动 数 字 化 应 用 场 景 研 发推广 四川省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全面推动国家乡村战略在四川 的落地。 网络 强国 数字 中国 转型 四川省战略部署 工业化 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 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 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 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 信息化 加快信息化建设数字四川 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升级 推动企业行业信息化改造 推动经济社会信息转型 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形成功能互补的城镇化整体布局 农业现代化 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 积分 | 33 页 | 29.01 MB | 4 月前3
区块链智慧农场解决方案当前,全球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 战,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 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供应链 不透明等。 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 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农业领域的 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革新推动 背景介绍 区块链技术 01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不可篡改、透明度高、 可追溯等特点。 智慧农场 02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农场进行智能化管理和 将区块链技术与智慧农场相结合,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农产品生产、流 通、消费等各环节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实现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 追溯和透明化。 区块链智慧农场概念 0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 生态文明建设。 01 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 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各环节信息的 真实性和可信度,保障消费者权益。 区块链智慧农场解决方案的 应用,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 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提升农业整体效益。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项目成果总结 输入 标题 加强跨链互 通 拓展应用场 景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区块链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如 农业金融、农业保险等,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区块链智慧农场解决方案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 等多方共同参与和推动,未来将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10 积分 | 31 页 | 7.37 MB | 6 月前3
数字乡村建设解决方案(34页 PPT)数字乡村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数字乡村引来最重要的战略机遇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提出“数字中国”建设 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 政府决策科学化 社会治理精准化 公共服务高效化 推动技术、业务、数据融合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 21 世纪以来第 18 个指导“三农”工作 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 推进乡村现代治理 填平城乡数字鸿沟 发展乡村数字经济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要素 1. 汇数据:完善乡村数据资源大集中 2. 促产业:大力促进农产品上行 4. 惠民生,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3. 促发展:全面推动农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 ■ 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设备等数据资源汇聚 ■ 政府、社会、互联网、农业组织等数据资源汇聚 建立产供销衔接,引流农产品上行 ■ 建立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土地、农机、金融、培训、 等服务进入,推动产业融合 ■ 以品质、价格、收益撬动农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 ■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3S 赋能精准生产 ■ 社会资源赋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 建立乡村生活服务体系,深化信息惠民 ■ 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文明 ■ 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创意民宿 数字乡村建设需解决三大问题20 积分 | 34 页 | 38.84 MB | 4 月前3
数字县域助力乡村振兴解决方案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 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 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关联分析、融合利用,提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精准性 和有效性。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加快推进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 对于农业投入品源头的控制和生产过程的监管,是保障绿色、 优质、特色、品牌的核心部分 ,但所谓的“管控”更应该强调为 服务,只有做好服务,监管才能到位。 ( 三 ) 推动靠体系 传统的方式已无法适应质量兴农,需要依靠大数据推动质量兴 农的落地与实施,但最重要的,需要政府部门配套相应的制度, 举全县之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种养农户 区块链 +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部门 农业投入品 消费者 共建培训基地: 农业干部管理学院 + 县级政府 + 空间信息公司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 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扩大耕 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健全水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10 积分 | 43 页 | 16.99 MB | 5 月前3
数字乡村一体化解决方案(46页PPT)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2019 年中央一号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 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 干 意见》 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智慧农业自主创新,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 善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发展乡村服务等。 2020 年中央一号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 领 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 一、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 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 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 国 家 数 字 乡 村 平 台 架 构 二、国家数字乡村架构体系 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 对有组织有步骤开展“农机服务”子系统,让农业装备、农机服务、农机管 理达到市场化自适应状态,建设农机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从设施设 农业农村大数据管理应用,积极打造科技农业、精准农业、智 慧农业 收购管理子系统;乡村休闲游子系统;种植生产管理子系统;水产养殖子 系 统;农业供应链管理子系统 三、建设县域国家数字乡村一体化管理系统 数字乡村新业 态管理平台 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 劳 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农业 装备 作业 服务 农机 管理 农业农村 科技创新 供给 培育农村 电商品牌 创意 农业20 积分 | 45 页 | 18.41 MB | 19 天前3
“AI农业”系列专题一,政策大力支持智慧农业发展,AI赋能种植链前景可期受监管活动。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政策推进智慧农业发展,“AI+农业”前景可期。人工智能(AI)正引领着智能化农业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国家 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建设,25 年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 术应用场景”。AI 正驱动传统经验农业向标准化生产转型,在种植领域中,AI 在作物监测与管理、精准农业、 农业 为 AI 运用奠定坚实基础;近年国 内在“AI+种植”技术研发方面发展迅速,如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共同研发的农业生长大模型“天工开悟”。 投资建议。政策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土地流转推动农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提升,为 AI 运用奠定生产基础, AI 赋能种植产业链前景可期。建议关注(1)AI 育种:关注隆平高科、大北农等;(2)AI 种植:关注北大荒、 苏垦农发等;(3)AI 农业服务商:关注托普云农。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农林牧渔行业:如何理解近期仔猪价格表现强势 2025-03-23 农林牧渔行业:如何看待 2 月上市猪企出栏情况 2025-03-16 农林牧渔行业:功能需求推动宠粮工艺及成分革新,AI 辅助驱动新品研发 2025-03-090 积分 | 30 页 | 2.87 MB | 5 月前3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重中之重。21 世纪 是生态文明的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推陈出新,未来的林业不仅越来 越“生态化”,也越来越“智慧化”。智慧林业的到来必将带来林业生产力的又一次深刻变革, 形成推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选择。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 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 理 系统的整合。智慧地球核心是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 智慧 地球概念提出以来,各种智慧化应用与创新得到不断推广,智慧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我国 智慧林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它们 以 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 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 要 要素,信息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目前,信息技术在林业基础 设施建设、林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林业政务系统完善、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 用,为智慧林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关注公众“找方案”获取更多行业解决方案 关注公众“找方案”获取更多行业解决方案 三、智慧林业关系分析 (一)数字林业、智慧林业、泛在林业关系与特征分析。数字林业、智慧林业与泛在林0 积分 | 48 页 | 1.19 MB | 5 月前3
数字乡村整体解决方案(47页 PPT)县城补短板:针对综合承载力和治理力较弱,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支撑不足, 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工作。 现代农业:以乡村特色资源为根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 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乡村产业格局。 乡村文化:开展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搭建“三农”网络文化创 作平台,引导乡村网络文化环境培育 1 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 施 支撑体系 ·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 务 网络建设 · 支撑乡村民间文化资 源 的产业化发展 · 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 设 的保障体系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 强化产业基础设施建 设 ·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 提升产业要素活力 · 提高乡村产业效益 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 对接城乡公共服务资 源 · 推进乡村公共服务供 打通数据信息壁垒 三农可视监管决策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多渠道获取信息技术 保障农民权益 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乡村 文化 农村产业信息化 乡村治理精细化 乡村文化数字化 乡村服务便捷化 生态宜居现代化 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平台 一 总体设计 建设目标 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基于乡村振兴20 积分 | 47 页 | 7.84 MB | 1 天前3
数字农业产业链整体建设方案聚焦产业兴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联合体发展, 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鼓 励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核 心企业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 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3. 推动新技术在 、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网络、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比重, 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 2 、具体建设要求:推动高标准农田数字化,构建“天 - 地 - 人 - 机”一体化的大田物联网测控 体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等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建设农业综合信 息服务平台,全面提供农业政策法规、市 建设内容:信用体系建设、 农技科教服务、追溯体系建 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 3. 预期收益:提高产业运行效 率,产业政策精准落地,降 低政策落地成本 1. 定位:围绕县域经济核心的 农业推动与智能城乡管理的 融合; 2. 建设内容:数字化与乡村治 理、人居环境管理、政务服 务等; 3. 预期收益:提供便捷化民生 服务、产业服务、政务服务, 实现惠民、兴业、善政 1. 定位:运营服务贯穿全产业10 积分 | 69 页 | 37.13 MB | 4 月前3
共 85 条
- 1
- 2
- 3
- 4
- 5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