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整体解决方案(47页 PPT)
7.84 MB
47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ptx | 3 |
| 概览 | ||
数字乡村整体解决方案 “ 智慧 +” 集成统筹与多场景应用能力 “规划 +” 空间治理全生态链服务能力 需求分析 2020 年 1 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 (2019- 2025 年 ) 》提出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 撑。 2020 年 10 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 通 知》。 ● 2021 年 2 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 ◎ 2021 年 9 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联合发布《数字乡村建设指南 1.0 》。 ● 2022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 022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 提出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 进乡村全面振兴。 ◎ 2017 年 10 月,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 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 明确加快推进数 字 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 背景认知 中央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 受权发布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 重点工作的意见 全 国 2022 年 三 R 量 人 R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 中 共 中 共 加 关 于 K S P M A 县城补短板:针对综合承载力和治理力较弱,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支撑不足, 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工作。 现代农业:以乡村特色资源为根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 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乡村产业格局。 乡村文化:开展乡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搭建“三农”网络文化创 作平台,引导乡村网络文化环境培育 1 乡村振兴战略 m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 为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科造数村美 农高 “ 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农批项目。打造“菜篮子”民生工程,丰富的“菜篮子”“米袋子”提 升城市品 质。 背景认知 I 乡村发展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 生态环境 ◆ 水体污染持续加重 ◆ 土壤受化肥、农药等过度 使用形成的硬化、污 染化 ◆ 不文明耕作习惯造成的山 林、农田破坏 ◆ 牲畜尿粪污染量大 ◆ 村庄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乡村服务 ◆ 公共服务内容总量不足 ◆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 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失衡 ◆ 公共服务利益表达失灵 ◆ 公共服务整体水平落后 ◆…… 产业经济 ◆ 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 ◆ 技术、资金、信息、市场 渠道、人才等资 源相对匮 乏 ◆ 产业机制不完善,难以实 现规模化、集约 化经营 ◆ 产业支持政策针对性不足 乡村治理 ◆ 村庄人口“空” ◆ 乡村社会“散” ◆ 治理负担“重” ◆ 集体经济“弱” ◆ 攀比消费“浓” ◆ 治理手段“少” ◆…… I 乡村振兴面临新的挑战,如 何 将“人才、产业、活化”三方面有机糅合 土地资源、人才瓶颈、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资金、农民增收、产业链渗透、市场机制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乡村发展的重 要因素,随着乡村快速发展,文化、经济、管理、服务、生态方面的问题日显突出,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挑战。 背景认知 数字乡村建设新需求 按 照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 产 业 兴 旺 , 生 态 宜 居 , 乡 风 文 明 , 治 理 有 效 , 生 活 富 裕 ” 的 总 要 求 , 为 积 极 响 应 国 家 、 地 方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要 求 , 数 字 乡 村 建 设采 用 整 体 统 筹 模 式 , 从 全 局 的 角 度 , 试 点 先 行 ,打 破 信 息 孤 岛 , 实 现 乡 村 业 务 协 同 , 推 动 城 乡 资 源 衔 接 , 助 力 乡 村 振 兴 发 展 。 · 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 施 支撑体系 · 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 务 网络建设 · 支撑乡村民间文化资 源 的产业化发展 · 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 设 的保障体系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 强化产业基础设施建 设 ·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 提升产业要素活力 · 提高乡村产业效益 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 对接城乡公共服务资 源 · 推进乡村公共服务供 给 · 衔接城乡农技服务资 源 · 党务村务线上线下融 合 完善乡村服务体系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 治理手段的数字化网络 化 · 治理方式的数据化科学 化 修复乡村生态环填 · 提高乡村生态保护水平 · 完善乡村绿色生活方式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 提升可持续人居环境 背景认知 “ 智慧 +” 集成统筹与多场景应用能力 “规划 +” 空间治理全生态链服务能力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 总体思路 融合多方资源,满足多方需求,服务乡村振兴 提升农产品产值产量 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打破农产品消息不对称 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整合乡村全域资产 打通数据信息壁垒 三农可视监管决策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 多渠道获取信息技术 保障农民权益 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乡村 文化 农村产业信息化 乡村治理精细化 乡村文化数字化 乡村服务便捷化 生态宜居现代化 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平台 一 总体设计 建设目标 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指导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数字乡村建设以泛在感知建设为基础, 构 建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平台,针对村情特色提供五大类应用服务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 农民 富。 产业 振兴 乡村 治理 总体设计 总体框架 多终端 电 脑 web 端 移 动 APP 端 微信小程序端 五 应 用 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专项规划 智慧农业 智慧园区 乡村文化 文化宣传阵地 农村文化资源数字化 乡村文旅 乡村治理 乡村党建 宅基地管理 乡村政务 农村返贫监测 三 资管理 乡村应急管理 乡村服务 乡村医疗 智慧养老 公共服务 云计算资源 云存储资源 网络资源 物联网 进 互联网 物联网统一管理平台 社会经济数据 专题数据 数据管理 数据源管理 元数据管理 数据目录编制 数据服务发布 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 基础数据 规划数据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生产 系统数据整合 离散数据收集 物联网数据接入 管理数据 数据治理 数据标准制定 数据规整 数据融合 数据建库 电子大屏端 生态宜居 耕地保护 人居环境整治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平台 产业发展一张图 乡村文化一张图 乡村治理一张图 乡村服务一张图 生态宜居一张图 三平台 一 中心 安全资源 专网 大 数 据 中 心 一 张网 “ 智慧 +” 集成统筹与多场景应用能力 “规划 +” 空间治理全生态链服务能力 建设内容 打造新基建基础设施一张网,通过一张网把前端基础设施及数据与后端服务器相连接,为 打造数字化乡村的数据接入提供网络基础。 打造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通过汇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等不同类型数据有效整合、有序 表达与高效管理,为农业农村管理提供“全、准、活”的数据支撑。 建立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统一管理平台和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平台,基于一站式数 据底座支撑,提高农业农村业务管理规范,全面、实时掌握乡村发展情况。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根据村情特色建立产业发展、乡村文化、 乡村治理、乡村服务、生态宜居四大应用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建 设 内 容 具体建设内容 一张网 一中心 三平台 五应用 乡村运营可视化 乡村治理精细化 产业发展信息化 金 品 念 ⑤ 生态宜居现代化 乡村服务便捷化 乡村文化数字化 卫星遥感 · 地形测量 · 三维建模 水位检测 水质监测 虫情监测 泛在感知体系 构建泛在、融合的乡村物联感知体系 建设全面覆盖、集约共享、及时智能的乡村物联感知体系一张网,为各类智能应用系统提供视频、数据、位置、环境等多 类型、及时、准确、全面的时空大数据,为数据深度挖掘,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一张网 互联网数据接入 管道检测终端 超声波探头 视频监控 无人机 管理数据 农村三资管理、农房建 设管理… 全 周 期 、 多 维 度 、 深 层 次 数 据 支 撑 与 服 务 □ 一中心 ■ 大数据中心:构建统一、共享、权威的乡村空间数据底板 通过对数据融合集成,结合农业农村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数据接入,清洗,建立数据分类标准、数据建库标准、 数据动态维护更新机制等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分类体系,通过标准化的整合入库,形成集监测、管控、决策于一体的五 大标准数据库。 专题数据 数字经济、数字治理、 网络文化 . 社会经济数据 社会数据、经济数 据、村庄运行… 规划数据 村庄规划数据、建 设方案数据… 基础数据 人口数据、法人数 据、空间地理… 乡村指标数据 涵盖基础地理、人口、 经济、交通、环境等维度 实时路况覆盖城市 高快速路覆盖 国省主干道覆盖 县乡次干道覆盖 多 源 数 据 接 入 POI 数量 地址服务数据 手机信令 位置服务数据 响应检索次数 舆论舆情数据 三平台 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一站式数据底座支撑 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以数据集中和数据共享为途径,通过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建立起涵盖农业生产、 经营、管理、服务等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的大数据平台体系。 数据治理 深度融合 挖掘提升 共享交换 数据分析 专题数据集 AI 算法 基础数据集 数据管理 混合数据计算引擎 融合型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计算模式 数据汇聚融合 数据共享交换 多元化 数据来源 基础地理 规划数据 管理数据 感知数据 精细模以 实时感知 全过程数据资产管控 ( 数据标准、数据目录、数据质量、数据安 全 ) 物联周识一盐理平◎台 aT nG C nank0 n³ 里 aemm 0 nesus ▲MEn ■ mI + 辽 自 e7 业 8 0 自 BF #IB 的 号 1M04261T a n 号 抽的影 所距喷 二 8; 自算 的 网 ; 肺 7 D128 90 R 1 共 47 10% 解实 61 加 207 705) 19I81 N 网 1 4 国 】 1MOM6H 1 田 a 班 4 0 5) 雨 雨 用 二 qim Am 59 指 qu Ai Bqm 期 自 n 有 1 n0 aoa2 2820025 U 1002Z5 B 四 D002725 200 mZI75 4Ⅲ u0D25 a 田 902zs 8 D8 瓶 薄 画 博 期 2 物联网统一管理平台 在现有传感网络的基础上,优化物联网在乡村公共安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泛在感知应用,完善乡村基 础 设施、农情监测设备、乡村环境等的智能感知监测体系平台为各种物联网场景提供一致的基础底层平台。 物联网设备统一接入 统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统一标识与寻址 统一配置管理 统一安全管理 三平台 K25 月 业务的涉农数据资源,以“一张图”的形式,呈现多维度涉农数据的关联分析与深度挖掘结果,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经营、 日常管理、公共服务等效能。 口基础信息一张图 口 乡村规划一张图 口产业发展一张图 口乡村治理一张图 口 乡村文化一张图 口乡村服务一张图 口生态环境一张图 口应急指挥一张图 .... 三平台 ■ 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平台 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平台,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需求,通过融合、汇集、治理不同来源、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 三平台 ■ 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平台 四应用 - 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专项规划 ■ 规划引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 擎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 业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 探索新业态与新动能,拓宽 农民增收路径。 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实现全 面乡村振兴。 农 业 产 业 发 展 四应用 - 产业发展 ■ 智慧农业 - 智慧农场 智能生产监控端: 通过田间气候、土壤、 PH 值监测等传感器及时获取土壤温湿度、营养成分、气候因子等数据, 实 现 农 情动态监测分析和智能控制,指导农户和合作社精准作业、施肥、管理、浇水。 阈值控制 鲜 e 自动预警 - 设备操作 8 分 典 M 共 n ■ 智慧农业 - 智慧农场 生产管理移动端: 面向农场管理者提供生产管理服务。 法 2 0 1 9 年 5 月 1 0 新 柱 . 分 X 的 明 去 器 野 神 。 Prunniar + nE ie Psa r: 郴 1 e 盘 空 气 度 are, 主速 a 座 0 e s ir a 监测预警 直 智 前 三 别 基 材 sn 地情程的信息 a a 空 量 8 s 土壤传 8 土填 CC 作描程 n 禁 指 n * 空 气 , 流 .n i * 望 气 度 ar, 土填温度 四应用 - 产业发 展 生产任务 农技知识 农场管理 设备管理 温据 m 四 t 证 村 四 鸭 六 m 白 9 姓和再 G 80 6 要素气象站 视频监控站 / 大棚监测数据 智慧农业 - 智慧农场 ( 马铃薯雾陪种薯繁育一体化基地 ) 推进马铃薯雾培种薯繁育一体化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基地“四通一平”、马铃薯脱毒苗组培中心、雾培种薯繁育基地 ( 大棚 ) 、种薯保存设施等,通过搭建农业决策应用系统、虫情病情可视化监测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种植作业信息 化系统、智能水肥一体灌溉系统、大棚智能控制系统、农产品溯源系统、一体化气象站等,可及时便捷对 基地内各要素信 息进行一张图掌控,辅助管理者分析决策。 四应用 - 产业发 展 硬件部署 n 影 操 制 中 心 采集乡村物质性、非物质文化要素信息,并加工为三维模型、图文、视频、 3D 影像等数据资源,对采 集的资源成果进行故事化加工创作,通过平台统一管理和对外宣传展示,实现农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留 存和传播。 数字化展示乡村文旅,通过手机、 POI 等大数据的综合应用,实现精准的客源、游客画像、景区客流量、 旅游交通、旅游路线分析等分析。 包括整治农村互联网非法传教活动,宣传防疫安全保护等内容,加强内容创作和传播引导,为农村居民 打造清朗健康的空间环境。 01 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 03 文化宣传阵地 02) 乡村文旅数字化 四应用 - 乡村文 化 激光点云数据、倾 斜服影数圳融合建 模与修正 物质性文化资源 三维模型模型 建设物质性文化遗产三维模型,实现对物质性文化资源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的展示宣传,为文化资源数据管理、要素管控、保护管理、辅助决 策和推广宣传等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强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四应用 - 乡村文化 ■ 文化资源数字化 - 农村文化资源要素数字 化 I 文化资源数字化 - 农村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 依托 CIM 提供的二三维数据和服务能力,支持对文物资源保护信息查询、浏览、建筑单体模型及倾斜摄影等三维数据展示, 包括通过不同时期的影像数据对比,直观展示不同阶段风貌特点和演变过程,做到足不出户实景浏览。 四应用 - 乡村文 化 ■ 文化资源数字化 - 农村文化资源监测预警 融合遥感和物联网等感知手段,以日常运行监测中心为定位,以网格化管理为主要抓手,重点针对文物资源街区及其 周边环境进行多维度的监测、识别和预警,实现对乡村文物资源多尺度、高仿真、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7 页, 还有
2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数字乡村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