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指南(43页 PPT)4 6 3 5 7 1 园区作为不同产品与服务的共生平台,能够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如智能的 电热冷联产联储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站等。 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 3 / 43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资产搁浅,力争成为气候中和发展趋势下的领跑者,提 高竞争力以及创造商机。 气候中和园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所具备 的实现气候中和的潜力(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 候中和,并在利益相关各方之间进行协调调解。当目标存在冲突时,协调方可作为调解人,确保园区成功 大增加利益相关各方之间的整体支持程度。 中德能源 与能效合作伙伴 10 / 43 技术专家团队 基础设施运营商 :负责园区能源系统、水电 等基础设施的运行维护 设计方 :负责园区规划、建筑设计和能源系 统设计 开发商 :负责项目的具体开发和建设实 施 技术提供商 18 / 43 关键要点 金融机构和企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披露监管和报告法规约束 与气候风险和减缓相关的披露已成为重要的市场声誉标准 . 选择合适金融方案前应首先考量相应的金融框架(如欧盟分类法)0 积分 | 43 页 | 2.74 MB | 19 天前3
智慧燃气解决方案(43页PPT-积成电子)10 积分 | 41 页 | 7.05 MB | 1 天前3
3万字全文!零碳园区研究综述及展望况[41]。文献[42]构建了一种考虑点对点电量交易的 碳流模型,能够根据电量来源核算潮流中各主体应 承担的碳排放责任,解决了碳排放重复核算的问 题,为开拓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等点对点交易市场 打下了基础。文献[43]提出了全环节碳计量方法和 碳表系统,能够根据潮流和能耗的时间尺度调整计 量系统的时间分辨率,同时可以通过设定空间尺度 达到“市级”、“县级”、“用户级”等更高空间 分辨率,并提出区域碳排放因子来解决潮流分布下 Economics,2019,45(3):114-126(in Chinese). [36] 周天睿,康重庆,徐乾耀,等.电力系统碳排放流分析 理论初探[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7):38-43, 85. ZHOU Tianrui,KANG Chongqing,XU Qianyao,et al.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power Grid,2019, 10(4):3562-3574. [40] 别佩,林少华,王宁,等.基于电力潮流追踪与绿色电 力交易的企业用电侧碳排放因子核算[J].南方电网技 术,2023,17(6):34-43. BIE Pei,LIN Shaohua,WANG Ning,et al.Calcul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factors on the corporate electricity0 积分 | 22 页 | 1.34 MB | 3 月前3
面向零碳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技术综述(15页)热网、气网等多个供能网络,包含能源生产、能源 转换、能源存储、能源消耗 4 个单元,如图 2 所示。 多个供能网络的耦合元件是零碳园区供能网中能 量相互转化的核心组件,也是多供能网络联合规划 的基础[43]。例如,CHP 机组可以将天然气转化为热 能和电能使用,实现电力-天然气-热网的多网耦合。 而电解槽和碳捕集装置又能为生产氢气和天然气 提供所需原料,在零碳方面起关键作用。在园区内 部,能源之间相互耦合,CO2 CSEE,2022,42(2):573-588(in Chinese). [9] 邱迪,刘东,高飞,等.基于离散混合自动机的园区综合能源系 统多模式建模与日前优化[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43(1): 135-146. QIU Di,LIU Dong,GAO Fei,et al.Multi-scenario modeling and day-ahead optimization of park multiple energy system based on discrete hybrid automaton[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23,43(1): 135-146(in Chinese). [10] 李笑竹,陈来军,殷骏,等.面向低碳供能的多园区共享氢储能 系统容量规划[J].高电压技术,2022,48(7):2534-2544.0 积分 | 15 页 | 2.60 MB | 19 天前3
电力系统热点名词释义....................39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VPP)............................................ 43 1 弹性/韧性(Resilience,Resiliency) 撰稿:张国宾、李苏宁、单熙雯 在电气工程领域,“韧性/弹性”均来源于英文 resilience 一词,指 的是电力系统在遭受 电网技术,2022,46(09): 3586-3595 [8] 秦世耀,齐琛,李少林,等. 电压源型构网风电机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2023,43(04): 1314-1334. [9] 詹长江,吴恒,王雄飞,等. 构网型变流器稳定性研究综述. 中国电机工程 学报,2023,43(06): 2339-2359. [10] 刘辉,于思奇,孙大卫,等.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技术及原理综述[J/OL].中国电机 工程学报:1-16[2024-05-17] strength in the NEM explained[R].2020. [6]周瑀涵,辛焕海,鞠平.基于广义短路比的多馈入系统强度量化原理与方法: 回顾、探讨与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43(10):3794-3811. [7]徐政.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网强度的合理定义及其计算方法[J].高电压技 术,2022,48(10):3805-3819. [8]TAYLOR C W.Power10 积分 | 55 页 | 2.25 MB | 6 月前3
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51页PPT)年年底,我国煤电装机容量高达 10.4 亿千 瓦,占全球煤电总装机容量的 50% 。煤电消耗了我国约 54% 的煤炭使用量,排放了全国 43% 的二氧化碳,一煤独 大; 全球煤电 总装机容量 煤电消耗了 我国约 54% 的煤炭使用量 排放了全国 43% 的二氧化碳 我国北部、西部太阳能( 80% )、风能( 90% )资源丰富,西南水电( 67% )资源丰富,但是负荷中心 在中东部地区(30 积分 | 51 页 | 35.76 MB | 4 月前3
顺为咨询:2025年新能源电力标杆企业组织效能报告万亿千瓦时 12% n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34 亿千瓦 ,同比增长 15% 。其中火电 14.4 亿千瓦,同比增长 3.9% ,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 48% 下降至 43% ;风电 5.2 亿千瓦,同比增长 18% ,太阳能发电 8.9 亿千瓦,同比增长 45% ,风光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 36% 上 升至 42% ;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3 289 11.3 24.0 686 30 30 0.42 (14.3) (4.1) 74.6 (9.8) 7.0 000591.SZ 太阳能 60 (36.7) (4.9) 43 (4.7) (0.9) 70 6.8 5.6 0.70 (10.9) (6.2) 12.3 (22.3) 1.7 601016.SH 节能风电 50 (1.7) 12.4 50 36.3 38 9.6 29 35 68 (4.8) (5.3) 17 (0.61) 6.9 603693.SH 江苏新能 0.06 (3.4) 57 (1.7) (2.9) 43 2.4 4.5 行业平均 0 24 0 2 3 4 6 4 (10) 23 21 0 11 1 (7 5) 51 (3 4) (0 5) 31 18 9 28 1 n 2024 年标杆企业期末员工人数平均为10 积分 | 49 页 | 2.67 MB | 1 天前3
顺为咨询:2025年新能源电力标杆企业组织效能报告资料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能传媒研究院,顺为分析 n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4亿千瓦,同比增长15%。其中火电14.4亿千瓦,同比增长3.9%,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48% 下降至43%;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风光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由36%上升至42% ;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0 686 30 30 0.42 (14.3) (4.1) 74.6 (9.8) 7.0 000591.SZ 太阳能 60 (36.7) (4.9) 43 (4.7) (0.9) 70 6.8 5.6 0.70 (10.9) (6.2) 12.3 (22.3) 1.7 601016.SH 节能风电 50 35 68 (4.8) (5.3) 17 (0.61) 6.9 603693.SH 江苏新能 0.06 (3.4) 57 (1.7) (2.9) 43 2.4 4.5 0.24 0.2 3.4 6.4 (10) 2310 积分 | 49 页 | 4.05 MB | 1 天前3
智慧矿山解决方案 (煤矿)页 / 共 67 页 42 第 页 / 共 67 页 3.3 智慧矿山功能展示 3.3.4 一通三防管理 通风管理 防粉尘管理 防火灾管理 防瓦斯管理 43 第 页 / 共 67 页 43 第 页 / 共 67 页 3.3.5 综合决策 协同联动 人员、设备、环境的智能感知 大数据分析 借助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算法,对全 矿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应用;10 积分 | 66 页 | 23.01 MB | 6 月前3
2025年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报告-基于EPS模型构建“双碳”路径业部门包含电力 ) 来源:依据《江西省统计年鉴 2023》提供能源消费数据进行估算 4 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基于 EPS 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从直接碳排放结构来看,火力发电部门贡献了 43% 的碳排放量,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部门占比为 38%,交 通运输、建筑及农业部门占比分别为 10%、4% 和 1%。电力热力供应部门作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首要领域,其 排放特征与江西省电力供给结构中燃煤发电的主导地位密切相关。 渐脱钩,工业节能取得显著成效。工业部门的高质量发展有效削减江西工业部门的能耗强度。 2020 年江西省工业部门排放即使不含能源工业在终端部门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占比仍高达 38%,能源 消费占比约为 43%。2020 年江西省工业分行业中能源消费最多的行业是钢铁和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工 业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三分之二;化工、石油炼焦及有色金属三大行业合计能耗占比达到 15%。 7 《江西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业部门整体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在双碳情景下,到 2035 年,水泥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水平下降约 47%, 到 2060 年降至约 194.5 万吨。钢铁行业在双碳情景下,到 2035 年碳排放量较峰值水平下降约 43%,并于 2060 年实现零排放目标。化工和焦化行业在双碳情景下,到 2035 年碳排放分别较峰值水平下降约 40% 和 50%,到 2060 年均实现零排放。 在有色金属领域,江西省作为全国10 积分 | 45 页 | 13.22 MB | 1 天前3
共 7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