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报告-基于EPS模型构建“双碳”路径8%,其中工业和建筑 部门合计贡献了约 87% 的排放量,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弱脱钩趋势,但仍需进一步强化节能降碳措施。 本报告基于开源的能源政策模拟模型(EPS China iGDP 2024),构建了“2020 政策冻结情景” “政策情景”与“双 碳情景”三种路径,涵盖电力、工业、交通、建筑及土地利用与林业五大核心模块。三种情景分别用于提供基线对 比、评估现有政策减排效果,以及探索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最佳政策组合。 生产及加工转换、工业和建筑业等,合计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63%。从行业维度来看,能源消耗高度集中于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三个高耗能行业。 3.1 电力部门 2020 年江西省电力生产领域产生的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省排放总量的 39%,若计入热力生产环节, 电力与热力部门合计排放占比达 42%,构成全省碳减排的关键领域。与终端用能部门不同,电力系统温室气体排 2023》估算 图 6 2020 年江西省发电量结构 来源:《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 6 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基于 EPS 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江西省能源供给体系存在显著的外源性特征,如何在保障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实现碳中和所需的电源结构 调整存在较大难度。基于此,“十三五”期间江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与优化能源结构方面 取得较多进展。2020 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0 积分 | 45 页 | 13.22 MB | 1 天前3
碳中和实战指南: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409页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召开不足三个月。 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已开启环境治理的行 动。时至今日,189个缔约方批准了《巴黎协定》,做出净零承 诺的缔约方贡献了全球50%以上的GDP(国内生产总值)。2020 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 现碳中和。 [1] BCG中国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中心 2021年9月 [1] 新华社.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EB/OL]. ( 2020-09-22 ) [2021-09-22].http://www.gov.cn/xinwen/2020- 09/22/conlent_5546168.lrtm. 第一章 全球碳中和治理的进程及中国碳中和 路线图 2021年3月,比尔·盖茨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在 排放量也将减少50%以上。 1.假设从2018年开始,净二氧化碳当量以与《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2019年排放差距报告》中的当前政策情景相同的速度增长到 205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1%)。 2.假设各国以超过2020年至2030年实现其国家自主减排承诺 所需的相同年增长率进行脱碳。 3.假设到2030年净二氧化碳当量减少25%,到2070年净零。 4.假设到2030年净二氧化碳当量减少45%,到2050年净零。10 积分 | 409 页 | 12.41 MB | 1 天前3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过去、现状和展望报告(2025年版)-EDF3. 以强度控制为目标的配额分配方法和配额管理制度 28 4.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展望 31 5. 附录 32 5.1.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主要政策文件(2020年至今) 32 5.2.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情况介绍 34 6. 参考文献 35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过去、现状和展望 摘要 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全社 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年均500亿美元。如果再不采 取有效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措施,损失预计将进一 步增长3。 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的总战略。2016年,中国与各缔约方共同签署《巴 黎协定》。中国在2020年9月宣布,承诺在2030年 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即“30·60”目标),这体现了中国开展气候行动坚定 的决心和承诺。这一雄心随后在2021年提交的更新 版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ly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过去、现状和展望 3 2020年12月公布,并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印 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也在同一时 间发布,标志着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截 至2025年6月,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完成三个 履约周期,目前处于第四个履约周期。第一个履约周期覆 盖电力行业2019-2020年度的排放;第二个覆盖电力行 业2021-2020 积分 | 40 页 | 5.94 MB | 1 天前3
华能天成(张振龙):分散式风电项目融资创新与实践国内分散式风电的发展历程 01 加快推进 •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 设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能发新能 [2018]30 号 • “ 不受年度指导规模的限制; 2020 年及之前暂 时豁免参与风电竞价;鼓励各地试行项目核准承 诺 制 ” 2018 明确条件 • 《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 2011 ] 374 ,其中“五大六 小”占 19% ,非能源类央企及地方国企占 比 13% ; n 单体规模较小,规划容量在 2 万千瓦 (含)以下的项目占 47.6% ; n 2017-2020 年十三个省、自治区累计核 准规模 1838 万千瓦,截至 2021 年底最 终 实现并网规模约 1000 万千瓦; n 截至 2022 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 3.6 亿 千瓦,分散式风电装机 为沿线服务区、充电站等用电单元解决实际用电需求 “ 三通”模式风 电项目 开发 —— “ 路 路 通 ” “ 路路通”模式的主要目标客户 “ 路路通”模式的优势 “ 三通”模式风电项目融资创新与实践 03 n 2017-2020 年分散式项目指标共计 18.38GW , 民营业主项目规模 10.71GW ,规模占比 58.26% n 民营客户项目规模 10.71GW ,其中可查询到融资信息的项目容量 4.84 GW ,占比20 积分 | 29 页 | 1.51 MB | 4 月前3
华为-ISC+战略规划项目:数字化转型驱动的智慧供应链革新丨供应链管理启用知识 工人; 再造 连接的消费者; 全球 IT 采购 数码 商业 人工智能 - 决策系 统;预知警报和机 器人劳动力 1970s – 1980s 1990s 2000s 2010 – 2020 2020 年或更早? 关键使能技术 新的业务影响 技术 波浪 我们在这里 10 动态供应链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性强的模型,通过优化跨职能交叉和跨边界 协作,快速利用新的机会。 以动态供应链为起点 1 - 2 - 3 - 4 - 0 - 更暗 = 更好 这些项目特定于进行此评估的客户 57 B2B 套件平台比较 58 ISC+ 概述 化为设想了一个 ISC+ 战略,以支持其在 2020 年成为 ICT 市场的领导者,收入达到 1000 亿美元,员工规模与今天大致相同 • 通过提供增强的端到端 SCM 来支持持续增长,该 SCM 可预测并适应业务环境 的未来变化(例如,客户基础、区域覆盖、产品组合、 “ 高效、敏捷” 供应链 化为“ ISC+” 价值主张 议程 • 市场动态与供应链趋势 • EE 对 huaW ISC+2020 愿景的观点 • 确保 ISC+ 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 议程 • 市场动态与供应链趋势 • EE 对 huaW ISC+2020 愿景的观点 • 确保 ISC+ 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 61 竞争激烈的 ICT 格局,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 日益增加 数字、互联网技术等新兴解决方案对供应链产10 积分 | 166 页 | 12.15 MB | 6 月前3
ABB新一代数字技术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简析测;设备健康管理;新能源调度 中图分类号:TK01 + 8 文献标识码:A doi:10. 3969 / j. issn. 1003 - 8493. 2021. 05. 010 0 引言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 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 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 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至此以来,“碳 低压电器有限公司是 ABB 全球低压 产品制造基地之一,占地达 1. 84 万 m2。ABB 低压 电器有限公司光伏发电及系统集成项目是 ABB 电 气积极践行“零排放”愿景的典型示范,于 2020 年 7 月启动,2021 年 3 月完成项目验收,在现有电力 能源基础上,增加屋顶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 施,通过 ABB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统筹协调,并上 传到合作伙伴的云端交易管理平台。将 方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新时代的 中国能源发展》 白皮书[R],2020. [2]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统计专委会. 中国建筑 能耗研究报告 (2020)[R],20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物联网的十 三五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R],2016. [4]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20 积分 | 5 页 | 1.91 MB | 5 月前3
3万字全文!零碳园区研究综述及展望出零碳园区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关键词:零碳园区;碳排放;能源转型;碳交易市场;运行 与规划 0 引言 当前,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制约因素,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 识。2020 年 9 月,我国提出“30⋅60”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1],国家相继出台多部“双碳”法律,践 行“双碳”战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园区是碳排放的 打造新能源技术产业生 态圈[N].新华月报,2020-12(12). LI Qiang.Building a new energy technology industry ecosphere in the ouruifu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germany[N].Xinhua Monthly Report,2020-12(12) (in Chinese). sector: input-output model based on the disaggregated power sector[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68: 121925. [18] YANG Jin,CHEN Bin.Carbon footprint estim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sectors based0 积分 | 22 页 | 1.34 MB | 3 月前3
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汇编燃液体、腐蚀性物料、空气、富氧及水蒸气排入火炬系统以及火炬排放实行申报 管理等,最大限度减少火炬排放。4)持续做好现场 LDAR 检测工作,云南石化公 司自 2017 年实施 VOCs 管控项目,建立 VOCs 管控体系,利用 2020 年大检修技 术升级改造的时机,不断优化完善现有 VOCs 管控体系,严格按照《石油炼制工 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泄漏检测周期规定,对挥发性有机物流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 进行泄漏检测与控制,根据组件类型采取不同的检测周期,确保公司 ”。自 2017 年投产 以来,先后在常减压、催化裂化等 7 套主体装置投用了 APC 先进控制系统,大大 提高装置平稳率。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引领下,云南石化于 22 2020 年 12 月开展 1300 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Robust-IPC 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试点工 作。公司技术部门、属地装置和系统开发商全面审查常减压装置原先设计控制方 案,对关键工艺参数实施故障诊断及自愈控制,针对性开发了新一代 单因耗能,千克标准油/吨·因数 2019 年 78.83 7.16 2020 年 82.94 7.47 2021 年 79.13 7.22 2022 年 75.80 7.14 2023 年 78.71 7.13 云南石化能效水平整体呈提升趋势,2020 年受新冠影响,加工负荷大幅度下 降,同时 2020 年公司组织了第一周期大检修,导致 2020 年和 2021 年能耗略有上 升。云南石化目前能效水10 积分 | 103 页 | 2.75 MB | 6 月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carbon Neutrality, Tsinghua university ENERGY FOUNDATION 能 源 基 金 会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全球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于 2020 “ ” 年正式提出 双碳 战 略目标,是全球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最短、减碳规模最大、降幅度速度最快的国家。工业部门作为国民 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亦是中国能源消耗和 CO2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领域低碳转型,通过构建 1+N”政策体系,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助力实 现碳中和目标。《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 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 2020 年下 降 13.5%,并积极推行绿色制造,打造绿色低碳工厂和工业园区,促进生产模式绿色转型。2022 年发布的《工 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该计划强调到 2000 年开始,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14—2017 年,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价格下行的 影响,粗钢产量下降,2018 年后,钢铁行业市场环境改善、优势产能充分发挥,粗钢产量回弹。2020 年 后, 钢铁行业产量增速放缓、绿色转型加快,行业在布局优化、产品升级、绿色环保、智能制造、联合重组 等方 面取得全面进步,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2 年中国粗钢产量 10.18 亿吨,钢材产量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19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Industrial Low-carbon Technologies toward China’s Carbon Neutrality Goal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全球性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于 2020 年正式提出 “双碳” 战 略目标,是全球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最短、减碳规模最大、降幅度速度最快的国家。工业部门作为国民 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亦是中国能源消耗和 CO2 排放最集中的领域,其低碳转型对于实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领域低碳转型,通过构建 “1+N” 政策体系,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助力实 现碳中和目标。《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 2020 年下 降 13.5%,并积极推行绿色制造,打造绿色低碳工厂和工业园区,促进生产模式绿色转型。2022 年发布的《工 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该计划强调到 2000 年开始,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14—2017 年,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价格下行的 影响,粗钢产量下降,2018 年后,钢铁行业市场环境改善、优势产能充分发挥,粗钢产量回弹。2020 年后, 钢铁行业产量增速放缓、绿色转型加快,行业在布局优化、产品升级、绿色环保、智能制造、联合重组等方 面取得全面进步,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2022 年中国粗钢产量 10.18 亿吨,钢材产量0 积分 | 139 页 | 4.23 MB | 19 天前3
共 102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