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低碳转型中长期展望报告-基于EPS模型构建“双碳”路径····················································· 12 第三章 江西省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展望 ············································ 13 (一)能源消费 ············································································ ····· 37 附录 1. 针对江西更新的相关变量更新及数据来源 ················································· 37 附录 2. 部门能源消费调整方法及基年能耗和排放水平 ············································· 39 附录 3. 宏观社会经济假设 ··················· 亿元,占全国 2.6%,人均 GDP 为 71216 元,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7.6 ∶ 42.6 ∶ 49.8,城镇化率为 63.13%,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伴随人口增长与城镇化 提速,能源消费需求与碳排放仍呈上升态势。2019 年至 2022 年,全省碳排放累计增长 7.8%,其中工业和建筑 部门合计贡献了约 87% 的排放量,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弱脱钩趋势,但仍需进一步强化节能降碳措施。10 积分 | 45 页 | 13.22 MB | 1 天前3
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59页 PPT)从单位产值能耗估计节能潜力 • 目前,全国能源利用效率为 32% ,比先进国家低 10 个百分点 • 工业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和日本的一半左右 从提高能源利用率看节能潜力 • 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11.4%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6% 和 17% 。 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 我国工业锅炉的平均热效率为 55%-60% ,工业发达国家多为 80% 以上 为什么需要智慧能源? 为什么需要智慧能源? 1 智慧能源的基本结构 2 4 大数据下的智慧能源 3 智慧能源的重要应用——智能电网 内容 能源生产 / 采购 能源使用及分 布 能源消费管理 能源效率分析 能耗指标管理 能源动态分析 节能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能源定额 汇总 / 对比 规划与预测 定制报表 Factory Tree 生产报表和能耗指标 能源数据管理和分析 • --- 大数据应用 能源消费构成 能源使用方向 能耗分析 万元产值能耗 主要产品能耗 主要产品单耗 智慧能源应用层( 2 ) --- 大数据应用 --- 节能量及环境排放 节能量 环境排放 智慧能源应用层( 2 ) --- 大数据应用 行业和地区的汇总 行业能源消费 地区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总量 智慧能源应用层( 2 ) --- 大数据应用 行业和地区 能源消费总量 智慧能源应用层(20 积分 | 59 页 | 16.50 MB | 1 天前3
零碳能源证书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刘洪荣法规 压力 消费者为环保 支付溢价 绿色电力、可再生能 源成本降低 2017年首个国家标准 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绿色供应链建设 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规划 链主企业 链上企业 链末企业 制定自身减排计划 链主企业要求链上企 业减排 最终传导至链末企业 Drivers for green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 国际能源消费结构 直接或间接的热能消费 直接或间接的热能消费 占总能源消费的51% 用于运输的能源消费 占32% 作为电力消费的能源 占总能源消费17% 建设背景 国际绿色认证体系 International Green Certification Systems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 德国沼气票 Dena Biogasregister 英国生物天然气证书 GGCS 美国RINs证书 植物油HVO和生物乙醇、 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 燃料 来自生物基和回收碳 的燃料、生物质和材 料产品 http://zcec.org.cn/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建设背景 国内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面临的问题 能源种类 形式多样 计量体系 复杂多样 缺乏绿色 认证体系 碳信用 重复计算 生物质清洁供热 C l e a n h e a t f r o m b i o m10 积分 | 44 页 | 9.13 MB | 20 天前3
零碳能源证书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刘洪荣可信绿色供应链 可溯绿色供应链 核证平台 建设现状 绿色认证 建设背景 目 录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建设背景 1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ZCEC 消费者为环保 支付溢价 绿色电力、可再生能 源成本降低 2017 年首个国家标准 2021 年十四五规划明确绿色供应链建 设 2025 年零碳园区建设规划 法规 压力 政策 完善 市场 SCIENCE BASED TARGETS DRIMNGAMBITIOUS CORPORATE CLMATEACTION 作为电力消费的能源 占总能源消费 17% 用于运输的能源消费 占 32% 直接或间接的热能消费 占总能源消费的 51% 国际能源消费结构 I ISCC 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8 Carbon Certification International Green Certification Systems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 计量体系 复杂多样 碳信用 重复计算 能源种类 形式多样 缺乏绿色 认证体系 国内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面临的问题 建设背景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国家鼓励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探索建立绿色能 源认证体系。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ncourages30 积分 | 44 页 | 29.76 MB | 20 天前3
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 呈现,持续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有效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二、业务功能 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能源 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能效对标、能流分析、能效平衡与优 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供应链碳管 理、碳核查支撑、碳资产管理等功能。业务功能及技术方案的开 发应用需依 生物质发电、余热余压发电等)、热力,原料用能,以及用作燃 料的甲醇、乙醇、氢、氨等能源消费数据的实时更新、查询、历 史数据追溯等。 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依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等国家标准,计算一个时间周期内,工业企业和园区的能 源消费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值/增加值综合能耗等。 能源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结合实际需求,对用能单元 在一个时间周期内的用能结构、成本、能效等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一个时间周期内的用能结构、成本、能效等进行计算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优化用能配置、清洁能源使用等推荐策略。 能效对标。对各用能单元、各生产时段内的能源消费情况进 行监测,开展主要工序、重点产品和设备等的能效对标。结合节 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要求,支撑开展节能管理。 能流分析。通过绘制桑基图能源平衡表等,对能源输入、转 换、分配、利用等全过程进行计算,对能流、能效与损失等进行 分析,实现对能源流动全貌的查看、重点能耗环节的识别等。10 积分 | 7 页 | 169.17 KB | 6 月前3
RMI&百度智能云:数智碳中和白皮书碳达峰碳中和,既是艰巨挑战,也是巨大机遇 科技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驱动 数智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助推器 数智技术赋能相关方实现碳中和 政府监管部门 能源生产企业 能源输送企业 能源消费用户 金融投资机构 数智技术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创新实践 北京海淀“城市大脑” 安特卫普数字孪生城市 大唐集团工业大数据平台 国家电网人工智能中台 双汇物流智能调度 美欣达智慧能源管理 智技术如何助力相关方实现零碳转型进行系统的 阐述,并通过精选案例与场景重塑,紧扣能源转 型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不同相关方在这一变革 中的重要定位与作用。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 经济社会变革与生产消费各环节质的飞跃,各个 领域、各类相关方都将置身变革,既深入参与, 也将被这场变革所重构。报告宗旨之一是立足实 践、展望未来,力促更大范围的协同创新,积极 促进各类主体和资源集聚,共同推动数智技术与 助力碳中和 “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 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10 积分 | 46 页 | 15.24 MB | 1 天前3
碳中和实战指南: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409页建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建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趋势及领先实 践 第三节 中国建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路径“四 部曲” 第七章 消费品行业:引领可持续发展趋势,助力 产业链碳中和 第一节 碳中和对国内消费品企业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 国际消费品龙头企业的碳中和发展进 程 第三节 国内消费品企业的碳中和转型之路 第八章 互联网高科技行业:推动运营减排,科技 赋能生态碳中和 第一节 “危”“机”四伏:碳中和时代,互 多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洞察和实战经验汇集成册,深入 浅出地、全面地讲解碳中和的背景、全球针对碳减排做出的努 力以及中国为了实现2060年碳中和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明 中国碳中和路线图,希望帮助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 者更为深入和全面地理解碳中和。 本书的第一章为全球碳中和治理的进程及中国碳中和路线 图,从宏观视角对碳中和进行介绍:首先从历史演变的视角来 介绍全球环境治理进程、碳中和由来,阐述各国碳中和的目标 章 至第九章聚焦重点行业,深入洞察能源行业、重工业行业、汽 车行业、建筑行业、消费品行业、互联网高科技行业及金融行 业所面临的减排挑战及市场机遇,并为其碳中和转型的路径出 谋划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 变革,这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金融市场投融资的支持、各行 各业生产方式的革新以及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第十章为举 全社会之力推动碳中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介绍个体如何10 积分 | 409 页 | 12.41 MB | 1 天前3
附件2 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书大纲已引入或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及投资规模等产业发展情况。新建园区 简述规划引入产业和招商引资情况。 (三)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简述园区近三年分能源品种的能 源供应与消费情况。能源供应部分应区分园区外购能源和自供能 源,能源消费部分应区分用作燃料、用于能源加工转换及用作原料 等用途。新建园区可不提供能源供应及消费现状。 (四)碳排放情况。根据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附件 4), 对园区近三年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园区分年度 提供历 史碳排放情况。 二、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园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趋势。以园区能源消费、年度碳 排放现状数据为基础,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重点企业产能变化、重 点项目布局等情况,综合考虑零碳园区建设要求,测算分析园区未 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变化趋势。 (二)目标可达性分析。根据园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从 能源供应、工业过程减排等方面说明零碳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问 题挑战,论证零碳园区建设的可行性。0 积分 | 3 页 | 188.26 KB | 3 月前3
零碳园区建设 -国家级零碳园区申报书大纲已引入或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及投资规模等产业发展情况。新建园区 简述规划引入产业和招商引资情况。 (三)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简述园区近三年分能源品种的能 源供应与消费情况。能源供应部分应区分园区外购能源和自供能 源,能源消费部分应区分用作燃料、用于能源加工转换及用作原料 等用途。新建园区可不提供能源供应及消费现状。 (四)碳排放情况。根据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附件 4), 对园区近三年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园区分年度 提供历 史碳排放情况。 二、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园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趋势。以园区能源消费、年度碳 排放现状数据为基础,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重点企业产能变化、重 点项目布局等情况,综合考虑零碳园区建设要求,测算分析园区未 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变化趋势。 (二)目标可达性分析。根据园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从 能源供应、工业过程减排等方面说明零碳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问 题挑战,论证零碳园区建设的可行性。10 积分 | 3 页 | 194.32 KB | 1 天前3
附件3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指标体系(试行)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指标体系(试行)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目标要求 核心指标 单位能耗碳排放 ≤0.2 吨/吨标准煤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100 万吨 标准煤的园区) ≤0.3 吨/吨标准煤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 万吨 标准煤的园区) 引导指标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 ≥90% 园区企业产出产品单位能耗 达到或优于二级能耗限额标准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0% 余热/余冷/余压综合利用率 作为园区验收的参考指标。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开展相关工作的园 区,可在申报材料中说明原因,相关指标将不纳入验收要求。 二、部分指标解释 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指园区范围内每年度实际消费的各类 能源的总和,单位为“吨标准煤”。其中,电力消费能耗按照等价 值计算。 2.单位能耗碳排放:指园区范围内每消费一吨标准煤产生的 碳排放量。本通知所称碳排放仅指二氧化碳排放,不含非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 余热/余冷/余压综合利用率:用于衡量生产过程中对热能、冷0 积分 | 2 页 | 156.99 KB | 3 月前3
共 110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