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与数字孪生(20页)业、组织变革管理因素,以打造最佳试运行方案。 与此同时,重点关注有望扩大设备、选址或技术 规模的领域。企业还可能面临的挑战是,执著于 资料来源:德勤大学出版社 德勤大学出版社 | dupress.deloitte.com 图3:数字孪生初步部署概览 监控进度与投资收益 设想并评估数字孪生适用流程 扩大至其他领域/流程 稳步推进试行项目并实现工业化 稳步推进试行项目并实现工业化 试运行数字孪生模型 确定最适宜的流程领域 监控 试运行 扩大规模 工业化 设想 确定 制造业如虎添翼 11 为某个复杂设备或生产流程深度创建数字孪生, 而实际上,广泛部署企业层面的数字孪生方可为 企业带来最大价值与支持,即应当力求广度,而 非深度。 试运行项目。通过敏捷迭代周期,迅速投入试运 行,以加速学习进程,有效管理风险,并实现投 资收益最大化。试运行项目可以为业务部门或产 业各种零散的实施过程进行整合,实施数据湖, 提升绩效与生产率,改善治理与数据标准,以及 推进组织结构变革,从而为数字孪生提供支持。 扩大数字孪生规模。成功实现工业化后,应重点 把握机会扩大数字孪生规模。目标应当锁定相近 流程以及与试运行项目相关的流程。借鉴试运行 经验,并采用试运行期间使用的工具、技术以及 脚本,快速扩大规模。在此期间,继续向企业高 层以及利益相关者汇报运用数字孪生所实现的价值。 监控与检测。对解决方案进行监控,以客观检测10 积分 | 20 页 | 913.83 KB | 6 月前3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实践与展望(32页 PPT)2023.10 选择以南方 ( 以 复函同意国网公 选择辽宁、 批复同意国网 提出 2025 年初 步 在总结现货试点实践经 要求进一步扩大经 广东起 步 ) 、山司正式组织开展 上海、江苏公司正式组织 建成全国统一电力 验基础上,提出集中式 营主体范围、统筹 西、山东 等 8 个 跨区域省间富余等 6 个省份作开展省间电力 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展 ( 三 ) 省间现货市场建设及运行情况 省间电力现货交易以跨区富余可再生能源交易起步,市场范围持续扩大,试运行周 期不断延长。 2017 年,针对新能源弃电问题,根据国家能源局复函要求,正式组织 开 展跨区域省间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现货交易。 2021 年以来,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范 围、 丰富交易主体、完善市场机制,按照政府批复意见组织开展省间电力现货交易, 先后完 成了周、月、 年 7 月 - 12 月 ,半年 结算 试运行。 2022 年 4 月 -6 月 ,整 季度结 算试运 行。 省间现货市场试运行以来主要呈现以下五方面特点。 一是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自 2022 年启动试运行以来,总结 运 行经验,提升运营水平,截至目前已实现 30 个 月连续 结算试运行,成功应对度夏高 温、 度冬寒潮、电网检修、清洁能源大发、节假日等多场景、长周期实践检验,市场20 积分 | 32 页 | 12.09 MB | 13 天前3
中远海运港口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案能化技术驱动绿色低碳港口全面转型。对新建码头,按照绿色、 低碳、智慧要求,全面打造;对现有码头,应用绿色、低碳、数 字化技术加速转型。 通过全面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如持续提升港口岸电使用 率,扩大清洁能源在港口的覆盖范围,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设备 的迭代升级,发挥数智化赋能作用,持续优化作业工艺等措施, 公司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水平逐年降低。 6 / 20 (二)外部环境重大政策影响分析 术手段为支撑,在港口业务全链条高质量的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 设,绿色低碳转型路径通过三个方面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包括源 头减碳,过程降碳和末端固碳。 1、源头减碳 1.1 开展绿色能源的使用 包括扩大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在港口的应用,适配推 广生物燃料、氢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提升新能源渗透率,强化能源多 元化综合应用;全面推进场桥“油改电”实施,提升生产作业中用电 比例;开展港口流动 技术发展和政策发布动态;积极争取荣誉,加大宣传力度,在总 结的基础上进行复制推广,在业内形成模范效应;重视绿色港口 等级评价工作。同时,通过营造绿色低碳文化氛围,推进宣传理 念、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扩大宣传的传播 力、引导力、影响力,更好地凝聚共识,提升全体员工、合作方 对绿色低碳工作的重视。0 积分 | 20 页 | 324.36 KB | 1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的工业碳中和技术减排量。(2)工艺颠覆性技术爆发应用期 (2036—2050 年):该阶段是打破高碳路径依赖、推动工业体系深度重构的关键期。氢能技术、电气化耦合 清洁电力替代以及 CCUS 等技术规模化部署,持续扩大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覆盖。(3)碳移除托底技术深 度应用期(2051—2060 年):电力、交通、建筑等部门已经基本实现净零排放,为工业领域突破关键技术 瓶颈争取时间。工业部门将依托 CCUS 造等一批战略性强、示范效果好、具 有带动放大效应的重大工程。通过重大工程刺激技术创新,驱动成本突破临界点,助力关键技术市场化应 用。 (2)强化碳市场和碳金融对工业碳中和技术的激励作用。加快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到 2027 年基本 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在钢铁、水泥等行业率先开展碳排放总量控制,优化配额分配机制,推行并 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利用有偿分配收入等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氢能利用、电气化等关键碳中和技术 《国 家重点低碳技术目录》,对示范项目给予 30% 设备投资补贴。推动形成绿色水泥产业联盟,帮助水泥这一传 统行业焕发新活力,支持中国碳中和旅程行稳致远。 水泥回转窑烟气 CCUS 技术。扩大示范规 模,完善封存法规与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 CO2-EOR 等利用 场景,提升项目收益;纳入国家碳中和基础设施规划,实现捕集 - 运输 - 封存一体化。在碳交易体系设计 中,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19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的工业碳中和技术减排量。(2)工艺颠覆性技术爆发应用期 (2036—2050 年):该阶段是打破高碳路径依赖、推动工业体系深度重构的关键期。氢能技术、电气化耦合 清洁电力替代以及 CCUS 等技术规模化部署,持续扩大在重点行业中的应用覆盖。(3)碳移除托底技术深 度应用期(2051—2060 年):电力、交通、建筑等部门已经基本实现净零排放,为工业领域突破关键技术 瓶颈争取时间。工业部门将依托 CCUS 等 造等一批战略性强、示范效果好、具 有带动放大效应的重大工程。通过重大工程刺激技术创新,驱动成本突破临界点,助力关键技术市场化应用。 (2)强化碳市场和碳金融对工业碳中和技术的激励作用。加快碳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到 2027 年基本 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在钢铁、水泥等行业率先开展碳排放总量控制,优化配额分配机制,推行并 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利用有偿分配收入等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氢能利用、电气化等关键碳中和技术 列入《国 家重点低碳技术目录》,对示范项目给予 30% 设备投资补贴。推动形成绿色水泥产业联盟,帮助水泥这一传 统行业焕发新活力,支持中国碳中和旅程行稳致远。 水泥回转窑烟气 CCUS 技术。扩大示范规模,完善封存法规与跨区域合作机制。推动 CO2-EOR 等利用 场景,提升项目收益;纳入国家碳中和基础设施规划,实现捕集 - 运输 - 封存一体化。在碳交易体系设计中, 对于 CCUS 项0 积分 | 139 页 | 4.23 MB | 19 天前3
2024全模块化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为它鼓 励分享知识、合资企业和技术进步。各国可以合作开展大型可再生 能源项目,交流最佳实践,整合资源,以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 全球组织和各种全球气候协议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建立共同的减 排目标和扩大可再生能源产能。 中 中 来源:沙利文研究 7 全模块化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05 02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CHAPTER 2 版权所有©2025弗若斯特沙利文 全模块化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05 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贯穿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 ,显著减少能源浪费和损耗,提高能源链路的效率。 光储行业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在产业发展初期,太阳能光伏作为 一种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的扩大,为解决 太阳能发电的不稳定性,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结合成为趋势。 目前,由于独立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高、安装和维 护难度大、应用场景有限,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多新兴国家政府中得到推广,这也将反推储能系统项目在全球市场 的发展。未来,各国政府将给予储能系统市场更多政策和法律方面 的支持,进一步促进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高 中 价格与成本不断降低:过去几年,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 的扩大、厂商竞争的加剧和产品标准化的推进,锂离子电池储能系 统的成本和价格呈显著下降趋势。未来随着更多市场参与者积累研 发经验、提高生产效率,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生产成本和其他间 接费用将进一步降低,这将进一步促进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规模20 积分 | 45 页 | 7.87 MB | 4 月前3
智慧电力案例集(2025)-华为看清直接的 投入与产出,也要关注人力资产增值和数据资产增值。算好技 术账,以确保数智化走在大致正确的路上,避免方向性错误。 最为关键的是,要抓住数字化、智能化价值创造的锚点——软 件和服务,扩大投资。 不同区域的配电网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如线损分析、供电 可靠性提升、分布式光伏群管群控、充电桩有序充电等。我们 根据场景需求,规划通过什么逻辑帮客户解决问题,逻辑成立 后,再算投入、回报。 善的CIGRE国家委员会,我个人对埃及和约旦电力市场也很 熟悉。同时我确信迪拜、阿联酋、阿曼和沙特阿拉伯可能都面 临着同样的需求和挑战。在埃及,电力公司通过利用政府机构 为聚光太阳能市场及其工业应用扩大提供的大量服务、支持和 机会,来吸引各类外国投资,同时寻求为配电网所有服务建立 统一平台,积极与北非其他国家开展庞大合作计划。在约旦, 电力公司侧重点则有所不同:他们侧重于建立新数据中心,实 现数据中心与SAP云操作的互通。 源全产业链,为菲律宾的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打造多元化绿色能源版图 在发电领域,Meralco旗下子公司MGen将风电和光伏作 为扩张重点,正在开发建设装机容量达1.5吉瓦的可再生能源 发电机组,扩大发电规模,持续降低碳足迹。项目储备包括一 个3.5吉瓦的巨型太阳能电站及配套电池储能系统,储能容量 高达4.5吉瓦时,每日稳定提供850兆瓦的电力,供电时长可达 12至14小时。 为实现深度10 积分 | 53 页 | 13.67 MB | 1 天前3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过去、现状和展望报告(2025年版)-EDF简称“中国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中国全国碳排 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将 发电行业从2019年起的排放量纳入管控范围。2025 年3月,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宣布扩大覆盖范 围(以下简称“扩围”),正式要求钢铁、水泥和铝冶炼 三个行业从2024年度起的排放纳入中国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从2025年起进行履约。至此,中国全国 第一章 中国碳排放权 交易体系概述 务。有45%的重点排放单位计划将减排收益资金投入于 节能减排工作中16。 2025年5月,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 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绝 对总量过渡、扩大覆盖范围、实施配额有偿分配、建立 市场稳定机制、建设和推广自愿减排市场、提升市场活 跃度等重要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为中国碳市场2025- 2030年的发展和完善指明方向。 7 图3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的碳价15 2.2.1. 覆盖范围 为确保初期的平稳运行、降低行政和管理成本,中国全 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先选择覆盖排放强度高、具有良 好数据基础的行业(见专题1)。2024年3月,中国政府 工作报告将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列为2024年政府年度首要工作任务之一。按照“成熟一 个,纳入一个”的原则,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 纸、民航等七大碳排放密集型行业,将逐步纳入中国全20 积分 | 40 页 | 5.94 MB | 1 天前3
电网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思路方案(33页 PPT),面对新 型电力系统“两高”特性的要求 ,随着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要求不断提高 ,迫切需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融合 ,解决电 网生产调度规划等核心应用场景的难题。 • 电力系统规模快速扩大 ,形成以大机组、超高压输电和电网互联 为特征的大型互联电力系统 • 信息系统从离线系统逐步发展为在线系统 ,调度自动化从电话通 信传递系统状态向调控一体化转变。 呼唤“ AI 大脑 + 孪生身体”的融合决策 新能源渗透率激增 预计 2025 年风电光伏渗透率超 38% ,不确定性加剧。 新型负荷快速增长 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年增 30% ,峰谷差持续扩大。 融合背景与必要性 ©CSG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1/2 极端天气与韧性要求升级 从被动抢险到主动免疫 , AI + 孪生构建电网 “免疫系统” 数据要素与虚实闭环20 积分 | 33 页 | 3.13 MB | 13 天前3
2025年需求侧驱动钢铁低碳转型: 以汽车行业采购实践为例报告是一家立足市场、独立运作的专业智库,致力于通过经济可行的市 场化解决方案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构建繁荣、韧性、清洁的低碳未 来。落基山研究所与企业、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创业者及跨领 域伙伴广泛协作,推动战略性投资,以扩大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规 模化部署、减少能源浪费、并提升可负担清洁能源的可及性,在保 障能源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携手共创可持续的美好愿景。目前, 落基山研究所的研究和实践已覆盖全球 60 余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废钢资源总量预计将超过 3.9 亿吨,到 2050 年超过 5 亿吨。21 废钢供应的增加将有助于缓解价格波动,提升 短流程路径的经济性。其次,CCS 的成本也有望持续优化,这主要得益于捕集技术的突破、运输规模扩大和封存 基础设施完善。到 2030 年,CCS 全产业链成本可降低 14%,到 2050 年,成本可降至 50% 以下。 iv 此外,绿氢 成本的下降是推动高碳效路径经济性改善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绿氢制备成本在 有效路径。从能力来看,汽车行业属于高附加值 产业,市场集中度高,前十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CR10)高达 86%。这使得领先车企在采购环节拥有更强的话语 权,能够更有力地推动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并扩大低碳钢的供给能力。 4.1. 绿色低碳采购的考量因素与评价机制 绿色采购是在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环保和低碳因素,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这一 理念在汽车行业尤为重要,汽车10 积分 | 32 页 | 1.79 MB | 1 天前3
共 72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