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设计 VIP文档

6.54 MB 155 页 0 下载 2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docx
3
概览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 规划及设计 1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2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第一章 项目背景 1 简述:本章节内容主要是阐述本次项目的背景。 3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4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2011 年,我国城市化率首度超过 50%,城镇化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社会 问题也不断涌现,人口剧增、公共安全管理复杂、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环境 污染等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智慧城市的发展无疑将给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动力,不接促进先进生产方 式的转化,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智慧城市 涵盖了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场景,如城市突发事件 事件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管理、水电管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管理,教育、 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金融、传媒、物流等行业服务。 智慧城市作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通信业务蓝海市场,也将是中国联通新 的业务增长点。据统计,2010 年以来,已有 20 个省近 50 个城市或地区提出了 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和规划,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城市服 务、完善城市功能。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积极响应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发展策 略,把 “智慧城市”作为业务发展重点,帮助政府落实规划,提高政绩,实现“强 政、兴业、惠民”的最终目的。 5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发展将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突出“开启城市智时 代”的理念,通过打造云平台,汇集信息资源,聚合智慧应用,塑造中国联通城 市信息化新形象。建设目标如下: 1. 信息化云承载平台的提供者:以中国联通“智慧城市”云平台为基石,加 强与政府及城市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深度合作,抢占城市信息化市场 先机。 2. 基础信息数据和智慧应用的聚合者:通过云平台聚合城市信息化数据 与应用,承载城市公共信息资源与城市管理基础数据资源,整合联通 自有智慧应用及合作伙伴提供的应用。 3. 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者: 以智慧城市应用为引领,带动并提升云计算、 物联网等领域服务能力,推动宽带、移动、IDC 等基础业务的突破性 发展。 6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第二章 业务分析 2 简述:本章节内容主要是阐述本次项目的业务体系。 7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1.1. 核心业务模型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涉及的核心业务模型有用户模型、业务模型、合作伙伴 模型、资费模型、订购授权模型。 1. 身份模型 智慧城市身份模型共分为三个域,包括运营商域、合作伙伴域及用户域。 运营商域包括运营人员、维护人员和客服人员三类角色,一个用户对应一个或 多个角色,并具有一个地域属性。合作伙伴域包括管理员、业务操作员、开发 者和客服人员四类角色,一个用户对应一个或多个角色,也具有地域属性。用 户域,根据应用面向的用户不同,可分为企业、公众和监管部门用户三类。详 见下图。 8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2. 业务模型 智慧城市业务模型主要描述了业务能力、服务、产品、套餐以及资费之间 的关系。服务是合作伙伴或中国联通通过智慧城市提供给最终用户可直接使用 的不可分割的功能集合,由一个或多个业务能力组成,是用于构建智慧城市产 品的基础实体。产品由服务和资费构成,对服务配置了资费以后便形成产品, 可对最终用户进行销售。套餐由一个或多个智慧城市产品与一个或多个基础服 务类产品组合起来,并配置一定的资费组成。详见下图。 9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3. 合作伙伴模型 智慧城市合作伙伴主要有:应用提供商-AP、平台能力提供商-PC、营销服 务提供商-MSP、客户服务提供商-CSP、销售服务提供商-SCP、开发者- Developer 和服务集成商-SI。详见下图。 > 应用提供商-AP(Application Provider):具有成熟的面向政府、企业 的行业应用产品,通过与联通智慧城市合作,将其产品接入到智慧城 市平台,并通过平台面向政府、企业提供服务 > 平台能力提供商-PCP(Platform Capability Provider):具有成熟且 10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广泛应用的互联网服务,并通过开发接口(OpenAPI)的方式将其服务 作为一种能力提供给第三方使用。 > 营销服务提供商-MSP(Market Service Provider):具有强大的或行 业化特征的用户粘度及影响力。可对行业应用产品进行有效推广。 > 客户服务提供商-CSP(Customer Service Provider):具有强大的服务 能力,可为政府、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产品,提供远程支持及上门服务 提供包括策划咨询、培训、电脑维护升级、故障处理等一系列收费服 务。 > 销售服务提供商-SCP (Sales Channel Provider):具有强大的销售渠 道和销售能力,负责将智慧城市平台的服务及产品销售给最终企业用 户。 > 开发者-Developer:利用智慧城市平台的能力、开发环境,开发面向政 府、企业的行业应用,而后将其接入到智慧城市平台,通过平台向政 府、企业提供服务。 > 服 务 集 成 商 -SI ( Service Integrator ) : 服 务 集 成 商 通 常 具 有 11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AP、PCP、MCP、CSP、SCP 的多个角色,与联通智慧城市合作展开 多层次服务。 4. 资费模型 智慧城市平台支撑灵活的资费模型。 资费模型如上图所示,可以分成若干种情况: > 按包时段方式收取固定费用:即不区分具体的使用流量、时长、频次、 空间等,只按照包月(季度、年)收取固定的费用。 > 按固定费率根据业务实际使用量收取费用:即根据用户具体使用的流 量、时长、频次、空间等,按照每个计费单元相同的固定费率,计算 实际使用总量生成的费用总额收取费用。 12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 阶梯式分段收取固定费用:即根据用户使用的流量、时长、频次、空 间等,在指定的计费单元内收取该计费单元范围内所对应的固定的费 用。 > 按基础费用与固定费率结合方式向上封顶收费:即在指定的计费单元 内收取固定的基础费用,超过该范围后按照每个计费单元相同的固定 费率计算实际产生的费用总额,且对总费用进行封顶限制收取费用。 > 按基础费用与固定费率结合方式向上不封顶收费:即在指定的计费单 元内收取固定的基础费用,超过该范围后按照每个计费单元相同的固 定费率计算实际产生的费用总额,且对总费不进行封顶限制收取费用。 > 按固定费率根据业务实际使用量向上封顶收费:即根据用户具体使用 的流量、时常、频次、空间等,按照每个计费单元相同的固定费率, 计算实际使用总量生成的费用总额,且对总费用进行封顶限制收取费 用。 > 按变化费率根据业务实际使用量收费:划分不同的计费区间,根据实 际业务使用量对每个计费区间采用不同的计费费率进行区间内的费用 13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计算,再对计算出的总费用进行收费。 5. 订购授权模型 根据面向对象的不同,订购授权模型分为以下三类: > 企业订购授权模型 该模型的付费主体是企业,一个企业客户具有多个企业员工,企业管理员 代表企业完成用户的管理,使用后/预付费账号进行产品或套餐的订购,并将订 购授权到具体的用户。详见下图。 > 公众用户订购授权模型 该模型的付费主体是社会公众,一个公众用户可以购买一个或多个应用, 智慧城市平台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可对用户进行使用授权。详见下图。 14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 合作伙伴订购授权模型 该模型的付费主体是智慧城市平台的合作伙伴,一个合作伙伴具有一个或 多个企业员工,合作伙伴管理员代表合作伙伴完成用户的管理,进行能力或资 源的订购,并将订购授权到具体的用户。详见下图。 1.2. 基础业务管理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涉及的业务运营管理主要有业务管理、合作伙伴管理、 计费结算管理、客户服务管理及业务统计分析。 1.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包括订购管理和产品/套餐的管理。订购管理实现客户的开户、业 15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务的开通、变更及注销。产品/套餐管理实现集团及省产品/套餐的申报、发布、 上下架、使用评价及推出管理。 2. 合作伙伴管理 合作伙伴管理包括合作伙伴资料管理、合作管理及孵化机制。合作管理实 现合作伙伴的引入、AP/PCP/MSP 能力接入、SI 接入、综合考评、退出、结算 及客户服务管理。孵化机制需从集团和省分两个层面描述开发者的服务流程及 种股票联通提供的相关运营激励政策。 3. 计费账务结算 计费账务结算包括计费管理、账务管理和结算管理三个部分。计费管理实 现对各种数据的检查、分拣、纠错和批价处理,形成详单数据,并可根据业务 类型配置计费规则。账务管理是根据计费结果、优惠规则和客户资料等内容形 成用户账单,进行销账处理,为各类业务提供统一账务服务处理平台。结算管 理是根据平台结算规则,及时正确的处理资金结算,保证资金收付活动的安全。 4. 客户服务管理 客户服务管理负责处理所有与客户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客户服务管理和 16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呼叫中心。客户服务管理由客户服务部统一调度管理,负责客户投诉的收集和 处理,实现合作伙伴服务信息、服务质量及用户意见的健全。呼叫中心原则上 由应用提供商承担,如无承担能力,可由联通组织合作伙伴承担。 5. 业务统计分析 针对已经固化的周期性的统计需求,智慧城市平台定期提供相应的固定业 务报表,并支持多指标、多维度的统计分析。 1.3. 主要业务应用 智慧城市主要业务应用聚焦政务、金融、交通、医疗、安全、能源、文教 和物流八大领域,主推 50 项应用。如下图所示。 具体业务分别如下: > 智慧政务:网络发票、移动税务、移动药监、数字工商、移动城管、 国土执法、司法矫正、智慧海事、人口信息直报、环保监测、地质水 17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文监控、工地监控、食品溯源; > 智慧金融:金融展业、移动定损、移动证券、手机期货、手机一卡通、 移动商情、3G 备网、无线 POS、离行 ATM 监控; > 智慧交通:智能公交、智能汽车、校车监控、“两客一危”、停车场监控; > 智慧医疗:远程保健、医讯通、健康档案、预约挂号、远程探视; > 智慧安全:平安城市、城市应急规划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移动 警务; > 智慧能源:智能抄表、高压输电线路监测、电力配网监测; > 智慧文教:媒体发布、移动采编、数字景区、电子书包、平安校园; > 智慧物流:物流调度、智慧快递、仓储管理、销售管理、无线订烟、 园区监控。 18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第三章 建设目标及原则 3 简述:本章节内容主要是阐述本次项目的设计原则及目标。 19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1.4. 建设目标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发展目标是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突出“开启城市 智时代”的理念,通过打造云平台,汇集信息资源,聚合智慧应用,塑造中国联 通城市信息化新形象。以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中国联通对智慧城市云平 台的定位来分析,我们认为中国联通智慧城市云平台的建设目标如下: 1. 快速的智慧城市业务系统承载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云平台将作为智慧城市行业应用的基石,通过加强与 政府及城市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深度合作,抢占城市信息化市场先机。所以智 慧城市云平台要具备快速承载智慧城市业务系统的能力。 2. 可快速提供的应用孵化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将成为基础信息数据和智慧应用的聚合者,通 过云平台聚合城市信息化数据与应用,承载城市公共信息资源与城市管理基础 数据资源,整合联通自有智慧应用及合作伙伴提供的应用。所以智慧城市云平 台需要提供快速的应用孵化能力。 20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3. 提供完善的 CT、IT 能力汇集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行业应用将成为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者,通过以智慧城 市应用为引领,带动并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服务能力,推动宽带、移动、 IDC 等基础业务的突破性发展。所以智慧城市云平台需要提供完善的 CT、IT 能 力。 4. 提供完整的、可扩展的行业应用的云支撑承载环境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云平台集合了快速业务承载、应用孵化、CT/IT 能力集 合的功能目标后,随着业务发展,智慧城市云平台必须具备完整的、可扩展性 的云支撑能力。 1.5. 设计原则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必须遵循和坚持高起点、高要求。从 技术角度看,系统遵循以下原则: > 先进性 系统设计应立足先进的技术,采用业界共同认可的标准,选择的技术或产 品符合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并尽可能采纳主流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这样才 21 智慧城市平台架构规划及设计 可以保证未来构造的系统具有较强生命力; 系统的设计要符合面向对象思想,分层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软件结构 以及软硬件平台都应采用当前主流的技术。 > 标准化与开放性 系统网络平台、设备平台、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建设应遵循业界统一标 准,系统采用分布式开放结构,充分考虑与外部系统(BSS、AP 系统及其它系 统等)的接口。 > 安全性 系统应具备统一、完善的多级安全机制,以保证智慧城市平台的安全性。 系统应能抵御互联网上常见的各种攻击。 > 可用性和可靠性 系统应提供高可用性以及数据多重保护,应避免由于单点故障影响整个系 统正常稳定运行,避免关键信息的丢失。 > 易用性 系统应提供友好的中文图形操作界面和在线帮助, 系统应向用户提供方便、 快捷的业务使用体验,同时便于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55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