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 AI+医疗如何落地防疫诊疗全流程?盘点五大智慧医疗典型案例 VIP文档

2.98 MB 23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docx
3
概览
AI+医疗如何落地防疫诊疗全流程 ——盘点五大智慧医疗典型案例 案例概览 案例 1 | 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冠肺炎防护问答助手,离智能更近一步——柯基数据 案例 2 | 不只是疫情咨询,院前预检筛查成智能问答新“战场”——朗通医疗 案例 3 | 互联网医疗作为“第二战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左手医生 案例 4 | 高敏快速检出病灶,CT+AI 助力医院实现“应收尽收”——体素科技 案例 5 |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如何进行?——海思瑞格 疫情突袭,智慧医疗围绕就诊全流程迅速落地 在本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大批医疗科技企业冲在一线,加班加点地“捐赠”自 己的技术和产品,围绕患者的诊前、诊中和诊后在多个场景迅速应用和落地, 承担着自己的使命。 如果说此前智慧医疗的主要推动力是政策,那么,此次疫情中智慧医疗在多环 节部署的牵引力就是突然催生的需求和应用场景。纵观本次疫情中的智慧医疗 应用,大致可分为智能问答、线上问诊以及 AI 辅助诊疗。 在诊前环节,虚拟助手依靠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等 AI 技术提供智能问答服 务,承担减轻恐慌、分流普通患者的任务;同时,线上问诊作为线下诊疗的补 充,在患者就诊前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快速收集患者病情信息,进行患者筛查, 减轻医院和医生负担,实现智能分诊与导诊。 其中,在线诊疗成为国家大力倡导的方式。2 月 3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 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组 织各级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开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网上义务咨 询、居家-医学观察指导等服务,拓展线上医疗服务空间,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缓解线下门诊压力。 在此前就已大规模展开的智慧医院建设中,智能导诊和分诊作为诊前收集患者 症状基本信息和引导精准就医的重要应用,已在很多公立医院落地。疫情期间, 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就诊量大并且交叉感染风险颇高,因此就医之前的智能导诊 和分诊显得更为重要。 2 月 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 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联合开 发的智能问诊系统及智能自诊筛查工具被作为范例推广。同时,全国多家公立 医院均接入医疗科技企业提供的智能问诊平台,患者通过人机交互平台进行院 前自诊,医院可以快速收集患者病情信息并快速筛查,实现智能导诊与分诊。 在诊中环节,主要是互联网医院开放的在线诊疗功能,以及 AI 助力医护人员提 升工作效率。 疫情期间,有多家互联网医院平台提供线上发热门诊义诊,且各平台用户量和 诊疗量飙涨,如微医、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 在医院端,由于疫情突发,医院 CT 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在湖北地区,CT 图像 临床诊断结果可作为新冠肺炎病例判断的标准,但平均每位患者的 CT 影像达 到 300 多张,医生肉眼诊断需要 20 分钟左右,利用 CT+AI 技术,平均每位患 者的诊断时间只需要几秒钟。同时,AI 影像可以迅速提供量化信息,辅助医生 诊断,成为提升医生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 由于当前还处于疫情防控期,对于治愈患者出院之后的康复环节,尚缺乏足够 多的关注和解决方案,爱分析认为,随着疫情即将进入扫尾阶段,出院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长期随访、康复管理将成为重要关注点。 新冠病毒会伤害患者的多个器官,即使在核酸检验呈阴性之后,仍然有部分器 官损伤及症状存在。而能分配给患者诊后康复的医疗资源实在有限,因此如何 在诊后监测患者情况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是目前各方关注较少的环节。 疫情期间,海思瑞格已经推出线上医学观察平台以及可穿戴设备,用以远程监 测患者状态;疫情之后,公司也拟推出新冠肺炎等各类心肺疾病愈后相关的康 复监测与管理服务。同时,多地政府已经推出线上心理疏导服务,以帮助患者 愈后心理健康恢复。 医保覆盖互联网医院成重要里程碑,诊后管理按下加速键 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除了在新冠肺炎的在线诊疗中发挥重大作用,在慢病 复诊和续方领域也开始大显身手。 疫情之前,受制于用户对线上医疗情景的接受度以及政策支持力度问题,互联 网医院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而借由此次疫情,政策加大对“互联网+”医疗的支 持,用户对于线上服务的接受度大大增加,医院开通各类线上问诊的进程加快, 涵盖发热门诊以及慢性病等各类科室的复诊。 更重要的是,多地医保局出台在政策,医保支付正式开始覆盖慢性病、常见病 的复诊和续方费用,这将是互联网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下图是部分 已经推出政策的省市。 爱分析认为,尽管互联网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用于常见病和慢性 病的复诊,但是疫情过后,随着政策支持与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可以预见不 管是慢性病的长期诊疗和管理,还是心肺疾病等重要疾病的长期愈后服务,都 会借助互联网医院和智能化的手段得以加快发展。 案例 1 | 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冠肺炎防护问答助手,离智能更近一步 疫情爆发初期,大量患者对病情知识匮乏,出于对自身症状的恐慌到医院就医, 人群聚集引起交叉感染风险。因此,短时间内正确地将大量疫情信息及预防措 施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民众科普,正确引导患者就医,消除恐慌心理,是当务 之急。 同时,在这次疫情中,慢病患者是致死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是大量慢病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南京柯基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发挥知识图谱的技术优势,联合中国疾控中心的权 威专家们联合开发了“新冠肺炎智能防护问答小助手”。为广大居民提供最新疫情 防控指南、慢病患者防护等问答服务,帮助广大居民及时获得健康评估和专业 指导,线上辅助疫情自查指导就诊,缓解线下医院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新冠肺炎防护助手”数据来源于疾控中心专家团队的权威知识整理,包括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疾控中心 官网及公众号的相关文章和专业资料,以及专家团队的常用语料库。柯基数据 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存入相关知识,在自主研发得知识图谱平台的算法和模型上 快速构建疾控领域的知识图谱,结合平台积累的通用知识图谱,构建同义词以 及通俗化的语料库,将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并改进知识问答系统的页面及语言 排序,打造面向普通人群和医护专业人群的一站式权威新冠肺炎防护智能知识 助手。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问答系统相比于基于文本的问答,能够迅速进行语义理解, 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问题。用户只需要要输入问题,即可收到回答,进行轮对话 交互,并不断自学习迭代。”新冠肺炎防护助手“不仅是 FAQ 问题的罗列,用户 输入任何问题时,智能问答小助手都会依据问题和语言输出相应的精准答案。 用户可以通过“满意 ”或“不满意”评价回答的准确性,同时由疾控中心人员对用户 关注的知识和问答不断更新,提升准确率。 智能问答系统不仅为公众提供疫情信息、公众防护指南、慢病患者防护等,还 可以向广大用户提供决策辅助,判断用户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起到分诊作用。 自 2 月 3 日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的官方宣传渠道中正式上线以来,智能问 答系统平均每天为万名网友,解决了数十万的问题。同时,”新冠肺炎防护助手 “平台公益为企事业单位和微信公众号提供免费接入,目前已经有十多家家跨国 药企上线产品,包括赛诺菲、阿斯利康、西安杨森、勃林格殷格翰、费森尤斯 等。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运镜智能研究院等社会组织以及肝胆相照、名士汇 健康等医药健康方面的公众号也相继接入。目前该系统对任意问题的回答准确 率已经达到 95%。 案例 2 | 不只是疫情咨询,院前预检筛查成智能问答新“战场” 当前,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然严峻,有效的院前居家分诊对于疫情控 制尤其重要。目前,疑似感染的患者大量涌入医院发热门诊,极大地加剧了门 诊医生的工作量,挤占医疗资源,同时医院内确诊患者携带肺炎病毒,存在大 面积交叉感染的风险。而这些,都在影响疫情的控制。 2 月 7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在疫情防控 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针对市民群众特别是 发热患者的互联网诊疗服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功能,包括但 不限于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 等,加快新冠肺炎预检工作,提前筛选疑似患者。其中,朗通科技与浙大医学 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联合开发的智能问诊系统及智能自诊筛查工具被作为范例推 广。 朗通科技的新冠肺炎智能问诊系统基于医学专家对疫情症状的最新分析,将常 见的新冠肺炎的症状、流行病学史等进行梳理,基于症状采集、症状时长、流 行病学史等为主要内容的问诊表流程和判断逻辑,引导患者问答,系统自动得 出自诊结果。 该系统有三种应用模式:一是针对患者端,仅作为独立的患者自测程序使用, 无需用户个人信息; 模式 1 仅作为独立的患者自测程序使用 二是接入医院,用于医院在线问诊,打通医院人工(医生)问诊通道,实现医 患对接,需医院开放患者个人信息。通过绑定患者个人信息,收集患者问题, 系统智能给出诊断结果并推送至医生端,供医生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 模式 2 打通医院人工(医生)问诊通道,实现医患对接 三是接入医院挂号系统,用于医院院前筛查,接入医院挂号系统,作为患者挂 号前的初步筛查,需医院开放患者个人信息。通过绑定个人信息,患者挂号时 先经过系统智能诊断,系统根据诊断结果引导疑似患者去发热门诊就诊。 模式 3 接入医院挂号系统,作为患者挂号前的初步筛查 邵逸夫医院作为首先上线该系统的医院,接入了全部三种模式,要求通过线上 挂号的患者必须先进行新冠肺炎筛查,完成筛查且无异常症状的患者可继续完 成挂号流程,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将获得专业的就医指导。 图:邵逸夫医院新冠肺炎自诊系统院前筛查 朗通医疗的新冠肺炎自诊系统接口,对所有医疗单位以及医疗健康服务企业免 费开放。疫情爆发以来,朗通医疗收到了数百家医院的智能问诊系统紧急部署 要求。目前,新冠肺炎智能问诊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 106 家医院,遍布上海、 浙江等十多个省份,在系统中问诊的用户达到 15 万,访问量已经超过 30 万。 通过自测诊断与院前筛查,不仅加强居民对新冠肺炎的科学认知,帮助居民获 得及时的健康评估和专业指导,同时指导群众有序就诊,缓解医院救治压力,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同时,此次疫情也让此前不温不火的智能导诊和分诊得以广泛应用,为基于 AI 和线上诊疗体系的诊前服务培养了大批用户。未来,随着用户习惯培养、场景 延展、医院端的需求开放和技术成熟,智能导诊和智能分诊的部署一定会加速 拓展。 案例 3 | 互联网医疗作为“第二战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线下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与不断增长的患者就 医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严重。如何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随时咨询病情 的方便,过滤掉“轻症患者”,避免患者盲目就医,为医院减轻就诊压力、避免交 叉感染,缓解紧张的医疗资源,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互联网医疗,成为疫情期间线下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 在疫情防控中逐渐发挥起重要作用,并被社科院专家称为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 对于患者而言,一方面是当前的肺炎疫情,一方面是日常的医疗保健需求,如 何及时合理就医、缓解内心焦虑、更好参与治疗康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对于 医院而言,如何提高接诊效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降低患者之间和医患 之间的交叉感染,是目前需要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手段解决的。 1 月 21 日,左手医生在其小程序上线“肺炎筛查”功能,通过模拟医生的问诊过 程,患者可以得到相关结论以及诊疗建议和居家指导。此外,左手医生结合医 院的需求,将“肺炎筛查”功能升级为医生线上接诊患者的前置模块。目前已在华 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南 京鼓楼医院等 100 多家医院上线,已有约 60 万人使用过。 此外,左手医生还为医院设计了“智能预问诊”模块,可以自动采集患者病情信息 并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填到 HIS 系统中,医生只需要在此基础上修改即可完成病 历书写,帮助医生提前采集患者病情,节省医生时间,提高医疗效率。目前, 已在多家医院成功上线,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市中心医院等,更多医院还在实施对接中。 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随着各地 返程高峰的开启,社区防控的任务和社区工作者的压力日益加大。对于卫健委、 民政局等行政部门,需要加强对返工返程人员的监控管理。在这个时候,互联 网医疗的力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手医生的“社区监测及居家观察指导”产品可以为大众提供为期 14 天的隔离指 导,此外还根据医院和社区的需求,升级为医院版的为医院承接患者居家监测 的“院外监测管理系统”和社区版的为社区监测准备的“社区监测管理系统”。目前, 医院版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上线 使用;社区版已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及其管辖的 12 家社区医院、黑龙江省 医院及其管辖的 2 个卫生服务中心下的 9 个社区上线使用。 案例 4 | 高敏快速检出病灶,CT+AI 助力医院实现“应收尽收” 新冠疫情发展到目前为止,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仍然是确 诊的金标准。但在疫情爆发高峰期,试剂盒短缺严重、检测耗时长、假阴性多, 使用非常受限,医院无法快速诊断并隔离。因此,CT 一直是辅助新冠诊断的重 要手段之一。 2 月 12 日 24 时,湖北当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 14840 例,其中就包含了当日新 增临床诊断案例 13332 例,这说明大量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的疑似患者已归入 此类。 但影像科也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困境。武汉等地排队等待胸部 CT 检查的疑似患 者非常多,医院每天 CT 检查近千例,患者需要排队几个小时等待检查,交叉 感染的风险巨大。 因此 AI 的介入势在必行。体素科技希望通过 AI 分析异常病例和重症病例,帮 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完成评估,在更短时间收治和处理肺炎影像表现患者,尽量 降低医疗场所内交叉感染风险。 新冠肺炎是肺炎中的一种病毒性肺炎。体素 CT 全病种解决方案基于数千例的 肺炎患者病例建立,其磨玻璃-斑片影检测功能和定量分析功能已经可以高敏感 度的检出肺炎,包括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用于排查感染者。 为了使产品更加贴合筛查场景,此次体素科技在肺部 CT 全病种解决方案的基 础上增加了合作医院的数百确诊、疑似及其他类型肺炎病例,并做了部分功能 优化,尽可能为临床场景提供帮助。例如,在原有筛查多病种的版本基础上, 把肺炎病灶的优先级提高;提供肺炎相关的报告模板;细化对渗出病灶的定量 特征,如病灶占比、严重程度、平均密度值等。 该解决方案能够在胸部 CT 扫描影像上准确高效地检出包括磨玻璃斑片影、条 索影等肺炎相关病灶;对病灶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评估,优化检测算法能够高 敏感度提供病灶检出率;综合给出受检者肺炎风险高低和严重程度,帮助各级 医院利用 CT 进行分诊,优先阅片缩短等待报告的时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可进行全自动前后片对比和疗效评估,帮助医生精确评估病情进展与疗效。 通过风险评估给出对阅片优先级建议,优化放射科检查流程,减少高风险患者 的检查等待时间,在更短时间收治和隔离影像表现可疑的患者。 肺部 CT 全病种解决方案保留原系统针对肺结节、肺气肿、肺大泡等肺内其他 慢性病灶的检出功能,能够对肺结节进行定量测量与风险评估,筛查 COPD 等 慢性肺部疾病,能够同时满足目前仍有体检需求场景的医院和筛查机构的体检 诊断的研究需求。 2 月 14 日,升级产品顺利装机进入瑞金医院。目前上海瑞金医院、上海第一人 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已经部署体素科技升级方案,能够快速检测并高敏感性召回 新冠肺炎病例,快速直接地对无症状感染者和早期患者进行排查鉴别,也极大 地减少了医院人力资源不足和人满为患的风险。 案例 5 |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的康复管理如何进行? 新冠肺炎疫情从爆发至今已近 2 个月,医疗数字化先锋们在诊前的 AI 辅助筛查 和诊中的合理用药治疗等环节大显身手。随着疫情防控战逐渐进入下半场,治 愈出院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患者治愈后的康复管理需引起注意,但目前这一 市场尚处于空缺状态。 2 月 19 日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 者跟踪随访工作的通知,在通知中提到“定点医疗机构要与患者所在的基层医疗 之间保持紧密联系,共享病历信息,开具康复处方,指导其在相应医疗机构开 展康复。康复医疗机构要为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提供肺功能损害评估,根据 肺功能损害程度制定合理呼吸康复计划并予以康复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在收到 出院患者信息后,要及时对出院患者开展健康指导和健康状况监测,发生异常 情况及时向定点医院报告,根据需要为轻型、普通型出院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 务或居家康复指导。” 2 月 21 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发布了《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吸康复指导意 见》,旨在为患者的呼吸康复会诊以及后期康复过程提供治疗和防护参考。 本次疫情中,新冠病毒对患者的肺部造成很大损伤,治愈患者在出院后出现了 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等障碍,科学的康复管理将对患者 的身心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海思瑞格作为一家深耕于心肺康复领域,具有院内肺功能评估、康复训练实时 监控以及院外康复完整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企业,针对患者愈后康复的需求、 卫健委的相关政策和专家们给出的康复指导意见,基于多年在医疗级可穿戴设 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的积累,针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需 求对心肺康复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推出新冠肺炎患者愈后康复管理解决方案。 海思瑞格的康复管理方案由肺功能评估、康复训练、院外康复三个方向组成。 一、心肺功能评估:定点/康复医疗机构利用数字化 6 分钟步行评估患者的肺功 能,不仅提供含有心率、血氧、血压等指标的全面评估报告,还可以利用本次 评估数据和以往评估数据做个性化纵向对比,查看患者病历夹,以便临床医生 全面了解患者状态,为其制定相应康复训练计划和治疗方案;针对要转诊到基 层医疗机构做康复训练的患者,依据评估报告和患者病情开具相应康复处方, 指导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训练和健康监测。 二、康复训练:对于心肺康复患者,评估、训练、监测伴随整个康复过程 。 SensEcho 数字化康复监测系统为患者康复训练提供实时心率、血氧和靶心率 监测,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自动报警,为康复全程提 供安全保障,电子量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三、FREE 呼吸:针对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居家康复的需要,海思瑞格创新 性地推出 FREE 呼吸,定点医院或康复医疗机构的医生可以为患者开具康复处 方,患者依据处方利用 FREE 呼吸 APP 完成康复训练和自我监测,并可把相应 报告分享给医护人员。系统含有评估问卷、呼吸操、呼吸模式重建、心理疏导 和自我监测的功能。依据问卷做初步评估;呼吸操”指导患者开展健康训练,旨 在通过合理的运动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躯体功能;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1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