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设备:智能化、个性化引领养老设备产业新风向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5.47 MB
17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2025年 智慧养老设备行业词条报告 国标分类/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 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头豹分类/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印 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其他日用品生产 专用设备制造 Copyright © 2025 头豹 2 智慧养老设备:智能化、个性化引领养老设备产业新风向 头豹词条报 告系列 尚美含 · 共创作者 2025-07-29 未经平台授权,禁止转载 行业分类: 制造业/印刷、制药、日化及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制造业/其他日用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智慧养老设备是指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监护、生活协助、康复训练、情感陪伴等 服务,以提升其生活质量、保障健康安全的智能化硬件产品或系统。智能养老设备核心功能围绕“适老化需求”展开,通过技术赋能解决老年人在 生理机能衰退、行动不便、健康管理薄弱等场景下的痛点,兼具实用性与便捷性,是智慧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养老设备与养老服务平 台、健康管理系统等软件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化养老生态。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其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正快速发展,成为银发经济的核心赛道 之一。 智慧养老设备行业可根据设备功能与应用场景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类、老年辅助器具类、养老监护类、中医数字化类、家庭服务机 器人和适老化改造智能产品等类别。 包括健康管理类、老年辅助器具类、养老监护类、中医数字化类、家庭服务机器人和适老化改造智能产品等。 用于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帮助老年人或其家属、医护人员及时了解身体指标。如可穿戴健康检测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 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还有健康监测设备,如体脂秤、血糖检测仪等,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数据检测。 主要为行动不便或身体机能有障碍的老年人设计,帮助老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行动便利性。例如智能助行器、电动轮椅等,可辅助老年 人行走;还有部分具备辅助穿衣、进食等功能的设备,能减轻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困难。 侧重于对老年人生活环境和安全状况的监测与监护。智能监测设备如分音塔老人安全智能报警器、智能家居摄像机等,可监测老人是否发 生意外情况;智能看护设备如毫米波雷达智能睡眠监测仪、智能床垫等,能监测老人的睡眠情况、是否起身等,保障老人在睡眠中的安全 与健康。 将中医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诊断治疗的数字化。部分中医体质辨识设备,通过采集老年人的舌象、脉象等信息,运用中 医算法进行体质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养生建议和调理方案。 能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陪伴。如陪伴机器人,可通过语音交互陪老人聊天、播放音乐、讲故事等,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还有护理 床机器人、喂食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能帮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中的部分事务,减轻护理负担。 摘要 中国智慧养老设备行业借助AI、物联网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解决其生理机能衰退等问题,是智慧养老体系的重要部分。随着老龄化加剧,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快速发 展。2025年中国适老化产品新增显著,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产业呈现东部领先、中部追赶、西部起步的格局。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是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 原因。预计未来产业将协同发展,形成完整闭环,提高整体效率,推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行业定义 行业分类 按照设备功能进行分类 健康管理类智能设备 老年辅助器具类智能设备 养老监护类智能设备 中医数字化智能设备 家庭服务机器人 尚 3 用于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升居住安全性和便利性。如安装在卫生间的防滑垫、扶手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地面湿滑情况和 老人是否抓扶扶手,预防摔倒;还有智能门窗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开关,方便老人使用。 智慧养老设备的行业特征包括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当前政策支持力度大、产业形成多极化区域发展格局。 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4月适老化产品新增2.87万种,同比暴涨255%。其中出行辅助装备如拐杖、轮椅及电动代步 车等品类新增注册品种0.6万项,实现超10倍同比增长,增长率达1032.1%;日常辅助器具新增1.8万种,增长率为260%;居家防护产品新 增0.2万种,同比增长220%;专业护理用品新增0.1万种,增幅达到166%。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独居老人占比超40%,催 生对智能养老设备的刚需,为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当前政策支持力度大 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体系加速构建,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相关意见,提出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等,地方政 府也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智慧养老设备研发,北京、上海等 地对智能养老产品提供最高30%补贴。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也联合发布通知,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推 动智能养老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产业形成多极化区域发展格局 中国智能养老设备产业呈现出东部领先、中部追赶、西部起步的区域分布特征。全国智能养老设备企业区域集中度显示,广东、江苏、海 南三省的企业占比合计约451%,CR7省份(广东、江苏、海南、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的企业占比合计达70%,产业高度集中在东部 沿海地区。 中国智慧养老设备行业发展历经三阶段:萌芽期(2007-2017年),以2007年上海养老“9073”政策为起点,聚焦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开启 行业探索,为后续发展奠基;启动期(2017-2020年),伴随2017年相关行动计划出台,政策引导下向管理软件与智能硬件转变,应用场景拓 展,推动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高速发展期(2021年至今),在系列政策支持下,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产品服务更智能个性化,市场规模 快速扩大,为应对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适老化改造智能设备 行业特征 行业特征 1 2 3 发展历程 萌芽期 2007-01-01~2017-01-01 2007年上海市政府 “十一五” 规划推出养老 “9073” 政策,标志着智慧养老产业开始受到关注,开启了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我国老龄 化现象日益严重,养老产业需求旺盛,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市场上开始出现一些针对养老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满足养老机构 日常运营管理需求,不过绝大多数头部企业尚未有养老项目落地。 4 中国智慧养老设备产业链上游包括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与技术供应商,主要作用是提供硬件基础与技术支撑;中游涵盖智 能穿戴设备、健康监测仪器、护理机器人等各类智能养老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商,主要作用是将上游技术与零部件整合生产为终端产品;下游是居 家、社区、机构等应用场景及用户,主要作用是消化终端产品并反馈需求以推动产业优化。 目前,中国智慧养老设备整体产业链加速扩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政策推动,中国智能养老市场规模呈现出加速扩容态势。2024年中国智能养老市场规模已增长至6万亿元以上。在中国 智慧养老设备制造中,智能穿戴设备是较成熟的细分产品服务市场,适老化智能家居是潜力较大的细分市场,养老机器人是热度与研发较高的细 分市场。此外,医用睡眠监测仪等智能养老设备的购买需求也在加速增长,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推动整个市场不断扩 大。从养老模式来看,居家智能养老模式下的市场占比90%,社区智能养老和机构智能养老所占的市场比例分别为7%和3%。 中国智慧养老设备产业链处于尚不成熟阶段,有待进一步优化。 中国智慧养老产业链正在逐步成型,但整体产业生态仍有待进一步优化。从上游看,中国在处理器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软硬 件上还存在不足,部分高端、前沿元器件和产品的研发仍处于实验阶段,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累积。从中游看,还需要推动建立智慧养老产品的全 国统一市场,部分产品普及率不高,存在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需进一步提升产品检测精度、产品续航、运行稳定性等。下游应用场景中, 主要围绕养老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产品以 “养老机构管理系统(软件)” 为主,智慧养老设备和服务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技术应用相对 简单,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启动期 2018-01-01~2020-01-01 以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为标志,智慧养老产业进入启动 阶段。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推动了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包括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配置智慧养 老服务设施等。企业开始探索管理软件 + 智能硬件的组合方式,出现了多种针对不同养老场景的解决方案,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等 场景。 政策引导作用显著,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智慧养老从单纯的软件管理向软硬件结合转变,应用场景逐渐丰富,开始注重满足老年人在 不同生活场景下的需求,企业间合作增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高速发展期 2021-01-01~2025-01-01 2021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以及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 国民健康规划》,进一步强调智慧养老的重要性,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智慧养老成为养老主题,政策持续发力,推动智 慧养老产业向纵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养老设备不断涌现,如智能监测设备、陪伴机器人等,投融资领域活跃, 多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完成融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技术创新驱动明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养老设备和服务中,产品和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产业生态逐渐完善,形成 了包括设备制造商、服务提供商、技术研发企业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智慧居家、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机构相互融合,实现多信息多 领域资源的有效对接。 产业链分析 智慧养老设备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智慧养老设备行业产业链主要有以下核心研究观点: 5 也存在如养老机器人因缺乏适老化交互设计而被闲置等问题。因此,不同企业和机构之间需进一步共享相关数据,有效连接各种养老服务资源, 建立上中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有效沟通反馈机制,同时统一智慧养老行业标准,促进各种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生产制造端 硬件设备供应、技术供应商 上游厂商 华为海思(天津)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速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上海思岚科技有限公司 上 产业链上游环节分析 智慧养老设备上游环节 上 游 环 节 核心零部件 核心零部件 核心零部件 核心零部件 核心零部件 芯片 芯片 芯片 芯片 芯片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 传感器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技术供应商 技术供应商 技术供应商 技术供应商 技术供应商 上游分析 人工智能是智慧养老设备实现智能化的核心技术。 人工智能对智慧养老设备采集到的大量老人健康数据、行为数据等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疾病风险预测、异常行为预警等功能。通过机器 学习算法分析老人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数据,提前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人工智能还可赋予养老设备一定的认知和交互能力,如 智能陪伴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老人进行交流,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本土代表企业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企业在人工智能技 术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智慧养老设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芯片是智慧养老设备的核心硬件,被称为设备的“大脑”,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设备的运算速度、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等。 智慧养老设备芯片需具备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如心电芯片要能检测微伏级的心电信号,还需集成多种智能处理算法。同时,为 满足设备便携和长时间使用需求,芯片需实现低功耗设计,这对芯片设计技术要求较高。其中,头部企业启英泰伦的第三代语音AI芯片 在2024年全年出货量达5,000万颗,且产品广泛应用于智慧养老等多个领域;另外,北京高芯科技的ECG芯片BAC201已销售达100万 片,涉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销售已近20万套。随着智慧养老市场的发展,整体芯片出货量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此外,目前国产养老智 能设备芯片自给率不足30%,高端传感器等芯片仍依赖进口,存在一定“卡脖子”风险。但随着本土企业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进步,国产渗 透率正在逐步提升,当前上海“养老芯片专项基金”已孵化7家本土企业,目标是到2025年将自给率提升至60%。 中 产业链中游环节分析 智慧养老设备中游环节 6 品牌端 制造环节 中游厂商 思创医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中 游 环 节 制造环节 制造环节 制造环节 制造环节 制造环节 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 智能穿戴设备 、健康监测仪 、健康监测仪 、健康监测仪 、健康监测仪 、健康监测仪 器、护理机器 器、护理机器 器、护理机器 器、护理机器 器、护理机器 人 人 人 人 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 适老化 适老化 适老化 适老化 适老化 中游分析 中游设备设计环节更加注重用户需求,中游企业对于设备的设计研发投入加大。 当前,各细分领域中游环节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视力、听力下降等问题,智能养老设备的操作界面应设计得简洁大字体,声音提示要 清晰响亮。超过70%的老年人希望智能养老设备操作简单易懂,因此研发时需注重易用性设计。众多企业纷纷加大在智能养老设备设计 研发方面的投入。以小米为例,其每年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推出具有更精准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等产品, 2024年研发投入为241亿元,同比增长25.9%。华为也在积极研发适老化智能家居设备,2024年适老化智能家居投入超过50亿元。 中游设备生产制造环节市场增速较快,并已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随着智能养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智能养老设备生产规模也在逐渐增大。以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为例,2024年中国手环市场出货量 1799万台,且智能手环用户群体正逐渐向中老年扩展,中国老年智能手表出货量2024年突破580万台,同比增长近70%,小米、华为 等品牌纷纷推出专为中老年人群设计的智能手表,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更多企业扩大生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此外,部分地区形成 智能养老设备生产制造的产业集群,如广东等地。广东提出2025年老年用品规上企业营收达6,000亿元,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 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下 产业链下游环节分析 智慧养老设备下游环节 7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 应用领域 渠道端 居家养老场景 社区养老场景 机构养老场景 2020-2024年中国智慧养老设备在全产业中的占比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前期占比较低,随着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智慧养 老全产业的发展,占比逐渐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对智能养老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助力下,智能养老设备制造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其在全产业中的占比逐步提高。 中国智慧养老设备增速较快,2020- 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21.2%,2024年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为1,564亿元,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17.0%,2029年达到3,364亿元。 受到人口老龄化加剧影响,2020-2024年中国智慧养老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下 游 环 节 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 下游分析 中国智慧养老设备应用领域主要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目前以居家养老为主。 中国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大类,主要以居家为基础,占比90%,依托社区来提供老人的日间照料、医疗 护理等服务,占比7%,此外由机构养老,占比3%,作为专业支撑,三者形成政策框架下的功能互补体系。居家养老因传统观念和经济 性占据绝对主导,但社区养老资源不足,机构养老成本过高导致实际占比与政策目标存在差距。预计未来通过智能化服务、社区设施完 善和机构小型化等路径优化结构,实现多层次养老体系的协同发展。 在各应用领域中,机构养老场景使用智能养老设备最多,其需求更加多元化。 养老机构对智能养老设备的需求更为多元化,包括智能护理床、康复训练设备、智能监测系统等,以提高护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降 低护理风险。智能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和活动状态,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报警,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随着养老机构 数量的增加和智能化改造的推进,机构养老对智能养老设备的需求持续上升。预计到2030年,智能养老机器人有望普遍落地,其中健 康监测类产品在养老机构的渗透率约10%,康复训练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情感陪护机器人渗透率约5%。 行业规模 智慧养老设备行业规模的概况 智慧养老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历史变化的原因如下: 8 中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2023年该占比分 别为14.9%、15.4%。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加,2020年中国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高达4,200万,使得养 老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为智慧养老设备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智慧养老设备市场需求逐渐释放。 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多项极具前瞻性、建设性的政策陆续出台。如2019年12月发布的《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 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 态。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还联合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的申报和公示工作,促进典型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 应用。 此外,中国养老呈现“9073”格局,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这使得居家养老场景下对智慧养老设备的需求旺盛。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养 老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个性化、高品质需求,智慧养老设备能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市场需求得以释放,促进了市 场规模的扩大。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同时技术持续进步,催生中国智慧养老设备加速扩大。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5.6%, 预计到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 的增加,将持续拉动智慧养老设备的需求,推动市场规模增长。 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不断成熟,将推动智慧养老设备向更智 能、更精准方向发展。AI大模型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6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智慧社区智能化设备报价清单
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养老健康养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