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2025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发展趋势、未来机遇及相关上市公司分析报告 VIP文档

13.56 MB 34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INDUSTRY REPORT 行业研究|市场分析|全景洞察 2025 深度行业分析报告 2025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发展趋势、未 来机遇及相关上市公司分析报告 目录 一、卫星互联网与低空经济天然契合 二、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我国初步具备全产业链能力 三、产业发展趋势:低轨组网成为全球竞赛必争之地 四、从国际比较看国内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 五、相关上市公司 ZXVZmOvNsNqRrRrOnNnOqR8OdN6MoMqQnPnQkPnNyQlOrRnM6MrRwPwMqNmRuOmOqQ 一、卫星互联网与低空经济天然契合 1.1卫星互联网与低空经济天然契合 卫星互联网: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的大卫星系统,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 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其特点在于广覆盖、低延时、低成本、全天候。 目前,卫星互联网主要作用于通信、导航和遥感领域,与低空经济天然契合,两者在技术层面的高度互补与协同。传统地面移动网络在垂直覆盖上的局限 性使得低空飞行器的通信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而卫星互联网的广域覆盖特性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2024年, 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同时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位新增长引擎。 通感一体与星地协同:通感一体化是指通过共享频谱资源、硬件设备和信 号处理流程,使通信系统兼具环境感知能力,以此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效 率。卫星导航系统则可以为通感一体化提供精准的时空基准。通过5G NTN(非地面网络)技术,卫星互联网与地面5G/6G网络深度融合,突破了传 统地面二维通信的局限,构建了地面—低空—空天无缝覆盖的三维网。 精准定位与导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导航增强系统相 结合,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中国移动的“双频通感立 体网络”结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了低空飞行器的精准起降和航线跟踪, 为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在卫星信号受 遮挡的环境下,通感一体化系统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 实现辅助导航,形成卫星与地面感知的互补机制。 遥感与动态三维航图:卫星互联网结合地面基站和传感器,实现对地球表 面的环境、气候、灾害等的感知与监测,生成动态三维航图,为低空飞行 器和地面用户提供实时信息。 差异化互补:地面5G-A(尤其是毫米波频段)具有更大通信带宽和更精确的位置感知能力,适合城市人口稠密区域的 细颗粒度空域管理;而低轨卫星互联网则凭借广域覆盖优势,在城际、山河湖海等地区实现快速覆盖 数据来源:金元证券研究所整理 •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年):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展开正 面竞争;多个卫星星座计划提出,以摩托罗拉公司“铱星”星座 为代表、通过66颗低轨卫星构建一个全球覆盖的卫星通信网。 这个阶段主要以提供语音、低速数据、物联网等服务为主。随 着地面通信系统快速发展,在通信质量、资费价格等方面全面 占优,卫星通信在竞争中宣告失败。 • 第二阶段(2000~2018年):作为地面通信网络补充和备份;以新 铱星、全球星和轨道通信公司为代表,主要定位为对地面通信 系统的补充和延伸。 •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发展。以太空探索 公司(SpaceX)、一网公司(OneWeb)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主导新 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进行更多 的互补合作、融合发展。卫星工作频段进一步提高,向着高通 量方向持续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期。 1.2 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Starlink(星链)快速组网 数据来源:《卫星互联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SpaceX官网,金元证券研究所 卫星互联网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1.3 卫星互联网的组成 • 空间段:以通信卫星为主体,由收发信号的中继卫星 和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卫星组成星座,承载用户间信 息交互。排除用于深空探测或特殊技术验证的高于地 球同步轨道的试验卫星,商用的空间段卫星按轨道高 度可大致分为低轨、中轨和地球同步(Geostationary) 三大类。其中,低轨卫星拥有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 低、发射灵活等优势,更适合支持卫星互联网业务 卫 星 互 联 网 终 端 设 备 数据来源:企鹅号-银河航天漫游指南,金元证券研究所 • 地面段:通过系统控制中心及在其调度下的卫星测控中心与信关 站 (Gateway)等组成的卫星测控网络,提供馈电电路,发挥连 接地面核心网的作用,实现卫星互联网与公共通信网的业务交互 卫星互联网一般可分为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 • 用户段:手持设备、便携站、机(船、车)载站等 各种陆海空天通信终端,应用于各类场景的支持 银 河 航 天 北 京 信 关 站 北斗天通一号 华为Mate60 空 间 段 主 要 为 通 信 卫 星 1.4 卫星的工作模式 • 透明转发:搭载“透明载荷”,卫星实质上仅作链路上信 号的中继。用户终端只通过卫星一跳与信关站建立连接, 再经信关站连接到地面互联网,要求系统中设置非常多的 信关站。透明载荷架构可利用已有卫星,技术上实现起来 较为容易,成本低,各信关站亦可独立工作;但卫星和基 站之间的路径长,时延大,不支持星间协作,且需部署大 量信关站,没有信关站覆盖的地方,用户终端无法接入互 联网。 数据来源:《卫星互联网若干关键技术研究》,金元证券研究所 • 处理转发:又称作基站上星。卫星所搭载“可再生载荷”具备星 间通信能力及星上处理、交换能力(如解调/解码、调制/编码 等),用户终端经卫星多跳(多颗卫星的中继与处理)建立与信 关站的连接进而访问地面互联网,系统中不需部署很多信关站。 由于有星间链路的存在,终端和卫星基站之间的时延短,且可以 减少信关站的部署量;但这种架构必须改造并新发射卫星,技术 复杂,成本高。 作为NTN(Non 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根据组网方式和星上载荷功能的不同,工作模式可分为“ 透明载荷”的透明转发和“可再生载荷”的星上处理转发两种: 透明 转发 工作 模式 时的 组网 方式 处理 转发 工作 模式 时的 组网 方式 1.5 卫星互联网为低空经济多维度赋能 • 控制链路保障 在超视距飞行时,卫星互联网能突破传统通信距离限制,确保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间稳定通信,如 “星链” 系统可让无人机在 全球范围接收指令。 为无人机集群作战提供可靠通信支持,实现多架无人机协同作业,如在军事侦察、搜索救援等场景中,保障无人机间数据共享与 指令传输。 • 数据传输支持 支持无人机实时传输高清视频、图像等大量数据,使地面控制站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如卫星通信的宽频带特性可满足无人机 在环境监测、测绘等任务中的数据传输需求。对于长航时无人机,卫星互联网能持续稳定传输飞行状态、传感器数据等,确保飞 行安全与任务执行效率。 • 导航定位增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卫星互联网资源可提高无人机定位精度与可靠性,实现精准导航与定位,保障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按预定航 线飞行,在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拓展飞行范围 使无人机在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偏远地区、海上等执行任务成为可能,如在海洋监测中,无人机可借助卫星互联网将采集的数据实 时传输回地面站。支持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远程作战与侦察,扩大作战半径与侦察范围,如乌克兰将星链技术应用于无人机,提 升了其作战效能。 • 提升飞行安全性 卫星链路覆盖范围大、电波传播稳定,不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为无人机在恶劣环境下飞行提供稳定通信保障,降低通信 中断风险。可实现对无人机的远程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隐患,提高飞行安全性。 数据来源:《2024年卫星互联网安全年度报告》,金元证券研究所 二、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我国初步具备 全产业链能力 2.1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组成概览 卫星制造 卫星发射 地面设备 卫星运营服务 应用场景 上游(9.3%) 中游(45.1%) 下游(45.1%) 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呈现出国 家队主导、民营企业逐步渗透的市场 格局。上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控 制直接决定了整个卫星互联网网络的 建设速度和运营效益,是推动产业发 展的关键引擎。 卫星互联网中游产业作为连接太空资产与 地面应用的关键纽带,承担着将卫星信号 转化为可用服务的重要职能,其技术水平 和商业模式直接影响终端用户体验和整个 产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卫星互联网应用场 景的不断拓展,中游产业正迎来快速增长 期,呈现出设备多元化、运营差异化的发 展态势。 卫星互联网下游应用环节作 为产业链的价值实现端,将 太空基础设施与地面需求紧 密连接,创造出多元化的经 济社会效益。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金元证券研究所 本报告来源于三个皮匠报告站(www.sgpjbg.com),由用户Id:879635下载,文档Id:734185,下载日期:2025-08-04 本报告来源于三个皮匠报告站(www.sgpjbg.com),由用户Id:425026下载,文档Id:736410,下载日期:2025-08-06 2.2(1)上游:卫星平台——卫星的躯干 卫星平台作为卫星的“躯干”,为整个卫星提供 支撑结构和服务功能,包含结构系统、供电系统、 推进系统等。具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长寿命 高可靠性的特征。 我国卫星平台制造业已形成以航天科技集团、航 天科工集团等国家队为主导,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为补充的多元化格局,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方 面取得长足进步,正推动卫星制造从传统单件定 制向批量生产模式转变。 国家队: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卫星 (600118.SH)是我国卫星平台制造的核心力 量,承担了多数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卫星总体 设计和制造任务。 • 航天科技五院和八院作为两大总体单位,具备 完整的卫星平台研制能力和丰富的在轨经验。 • 东方红海特卫星公司则专注于小型卫星平台开 发,其产品在遥感、通信等领域广泛应用 民营企业: • 银河航天凭借柔性太阳翼和堆叠分离技术,成 功降低了卫星平台的重量和成本,其研发的灵 犀03星验证了低轨通信卫星平台的批量化生产 能力。 • 长光卫星依托“吉林一号”星座项目,形成了 从卫星平台设计到制造测试的完整能力。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金元证券研究所 2.2(2)上游:卫星载荷——卫星的大脑 有效载荷则是卫星的“大脑”,根据任务需求配备通信天线、转发器、遥感器等专用设备,直接决定卫星的功能和性能,通常可分为通信载荷、遥 感载荷、导航载荷等多种类型。载荷的技术复杂度和价值占比通常在整星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定制卫星中,平台和载荷的价值量相近,而随着批量 化生产,载荷占比提升,凸显了核心技术的高附加值。我国卫星载荷产业已形成科研院所主导、军民融合发展的格局,在相控阵天线、激光通信、 星上处理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 通信卫星载荷:主要包括天线分系统和转发器分 系统两大核心部分。 • 国博电子(688375.SH)在射频微波组件方面 技术实力雄厚,其产品是星载通信系统的关 键部件。 • 信科移动(688387.SH)开发了星载基站和星 地融合核心网设备,推动5G NTN(非地面网络) 标准落地 遥感卫星载荷:根据探测手段不同可分为光 学载荷和雷达载荷两大类。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在星载SAR (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载荷领域具有传 统优势,为高分系列卫星提供核心载荷。 • 长光卫星自主开发的多光谱相机和宽幅相 机,已成功应用于“吉林一号”星座,分 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卫星导航载荷:主要负责导航信号的生成、处 理和转发。 • 北斗星通(002151)是北斗产业链核心企业, 提供导航芯片、终端及系统解决方案,民用 芯片市占率达70% • 航天电子(600878)提供卫星导航子系统、 遥测遥控设备等,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 设,技术覆盖星载计算机、激光通信终端等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金元证券研究所 2.3(1)中游:地面设备——神经末梢 移动站 集成式天线 调制解调器 其他设备 用户终端 零部件 终端设备 固定地面站 地面设备 天线系统 电源系统 卫星运控中心 卫星测控站 接受系统 低噪声放大器 接受信号分路器 下变频器 中频放大器 滤波器 解调器 信道终端系统 基带设备 射频设备 控制分析系统 监视设备 控制设备 测试设备 天线 馈源设备 伺服跟踪设备 发射系统 变频器 大功率放大器 激励器 发射波合成器 自动功率控制电路 基带芯片 射频芯片 功率放大器 调制解调器 卫星电视终端 卫星移动终端 卫星无线电设备 物联网移动终端 卫星导航系统硬件 地面设备构成了卫星互联网的"神经末梢",包括 固定地面站、移动式地面站和用户终端 地面设备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技术变革: 相控阵天线技术取代传统抛物面天线,实现了电 子波束扫描,大幅提升了设备可靠性和使用便捷 性。 芯片化设计使终端体积缩小、成本下降,高通量 卫星技术提升了频谱利用效率,支持更大带宽的 服务。 技术进步使得地面设备从专业专用向大众普及转 变,为卫星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创造了条件。 • 海格通信(002465.SZ):天通卫星终端及芯 片,覆盖军用和民用市场,是中国卫通的重 要合作伙伴。 • 华力创通(300045.SZ):专注于卫星导航和 通信终端,其基带芯片支持北斗和天通双模 通信。 • 振芯科技(300101.SZ)提供卫星通信终端及 芯片,广泛应用于国防、应急通信等领域。 • 创意信息(300366.SZ):参与低轨卫星星座 地面设备研制,包括卫星载荷和地面基站。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金元证券研究所 2.3(2)中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价值实现者 卫星移动通信服务 卫星电视服务 卫星运营及服务 宽带广播服务 卫星固定服务 卫星广播服务 卫星宽带服务 移动数据 移动语音 转发器租赁 管理网络服务 卫星运营服务是产业链中的“价值实现者”,主要包括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宽带广播服务和卫星固定服务等。我国卫星运营 行业具有较高的资质壁垒,目前形成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导的市场格局: 中国卫通(601698.SH)国内唯一商用通信卫星运营商,提供卫星电视、宽带广播、移动通信等服务,覆盖亚太、中东等重 点区域。 中国星网作为是中央批准成立的唯一一家从事卫星互联网设计、建设与运营的国有企业,负责整合卫星产业链资源,统筹规 划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其主导“GW星座”计划( GW-A59和GW-A2 ),共计12992颗卫星,分布在500公里和1145公里的 低轨轨道。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金元证券研究所 2.4(1)下游应用:赋能低空经济 • 无人机物流配送 顺丰航空在新疆的货运无人机应用中,卫星链路实现了跨山区、海岛的长距离无人机运 输,使传统物流难以覆盖的区域也能享受高效配送服务。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赵艳春团队提出的无人机智能物流方案,基于低轨巨型 星座对低空飞行器进行精准控制,实现实时通信和智能调度,有效提升了仓储运作效能、 规避地面交通拥堵、克服复杂地形障碍以及缩减运输开支。 • 城市空中交通(UAM) 深圳、广州等城市已开通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示范航线,亿航、小鹏汇天等企业 推动“空中出租车”票价逼近高端网约车水平。 卫星通信为飞行器提供精准导航,并与城市交通系统联动,形成“低空交通网”雏形。 中国电信展示的“低空领航者”行动计划中,小鹏的旅航者X2飞行汽车与物流无人机共 同亮相,展现“天地一体”网络在低空经济中的资源禀赋优势。 • 应急救援与防灾减灾 迅翼卫通的SW035机载轻型动中通卫星通信终端,专为无人机平台设计,在抗洪抢险、地 震救援、森林火灾等“三断”极端场景中,能迅速搭建空地通信链路,为应急响应提供 “空中网络基站”支持。 • 基础设施监测与城市治理 卫星互联网支持无人机实时回传桥梁、电网等设施的监测数据,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中国联通的“端网业智安”低空智能网联体系,通过云端部署的无人机监管和应用服务 平台,加上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低空飞行信息和数据安全,同时利用AI算力使无人机作 业更加智能高效。 数据来源:上观新闻,中国电子报,证券时报,金元证券研究所整理 2.4(2)下游:其他应用 航空通信:在民航客机中,客舱型机载站作为与互联网连 接的边界节点,通过终端接口设备连接客舱内部 Wi-Fi 设备,为旅客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应急通信:应急卫星通信主要用于抢险救援、公安应急、 大型安保、维稳处理等应急事件的现场指挥调度。 通过 车载站和卫星便携站可以快速组建现场应急指挥网,将突 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 至指挥中心,提高应 急处理能力,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决策支持、指挥调度、应 急联动、资源调配、信息发布等功能。 海上通信:海上通信用于实现船只之间、船只与陆地之间 的短消息收发、话音调度等基本服务和船舶预警、视频监 控等高级服务。 军事情报:通过搭载光学、红外探测等载荷,在配备激光 通信功能情况下,可构建成为最强大的全天候无缝情报监 听侦查网、可靠的导弹预警及动能拦截网和高可控的指挥 通信网。 卫星制导:轨道高度低、覆盖广,既能够增强处于更高轨 道的 GPS 卫星的信号,也有能力独立构建导航定位系统。 能够取代导弹最贵的制导部件,导致导弹价格降低。 卫星互联网应用示意图 三、产业发展趋势:低轨组网成为全球竞赛 必争之地 3.1 市场规模:国内外地面设备制造市场增长迅速 0.0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卫星制造业 发射服务业 地面设备制造业 卫星服务业 全球卫星市场规模:合计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06—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 全球卫星市场及细分领域市场规模(亿美元) 据SIA数据,全球卫星市场规模由2007年123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2850亿 美元,CAGR达5.4%;其中发射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板块发展迅速,分别增 长至72亿美元和1504亿美元,CAGR分别为5.2%和9.7%。 根据《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我国卫星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 • 核心产值达到1699亿元,同比增长5.46%,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29.51%, 包括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 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 • 关联产值达到4059亿元,同比增长8.21%,,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 70.49% ,包括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