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国家能源局
1.38 MB
54 页
0 下载
2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2025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电 力 规 划 设 计 总 院 ◎编著 编制单位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支持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前 言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 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 署。《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中华人民共和国 能源法》指出“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 中的调节作用”。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 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双碳”战略实施。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中 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研究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全面 梳理 2024 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并展望 2025 年新型储能行业发 展趋势。 2024 年,我国持续完善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规划 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健全电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 能多元价值。与此同时,持续推动试点应用、健全标准体系、完善管 理机制,引导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已建成投 运新型储能 7376 万千瓦 /1.68 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 超过 40%。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 要技术路线,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展望 2025 年,国家能源局将加强规划前瞻引领,科学谋划新型 储能发展,大力推动创新技术研发和试点应用,努力以科技创新带动 产业创新,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市场及价格机制,强化国际新型储 能发展交流合作,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目 录 2024 年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001 (一)全球加大新型储能战略投入 002 (二)国际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增长 003 (三)新型储能技术不断拓展应用 004 (四)多个新型储能重大项目落地 004 2024 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007 (一)新型储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008 1. 国家层面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 008 2. 省级支持政策体系持续健全 009 (二)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 010 1.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翻番 010 2. 重点地区新型储能发展加速 012 3. 单站规模时长呈增加趋势 013 一 二 (三)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 015 1. 新型储能应用聚焦主要场景 015 2. 新型储能多重价值逐步发挥 017 (四)技术创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018 1. 多类型技术路线加速落地实施 018 2. 各项储能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 019 3. 试点应用推动新技术加速转化 021 (五)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022 1. 新型储能产量保持增长态势 022 2. 新型储能造价水平稳步下降 024 (六)新型储能标准规范持续健全 025 1. 新型储能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025 2. 工程应用各环节标准日趋完善 025 3. 各技术路线标准制定有序推进 026 2025 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展望 027 (一)科学合理谋划新型储能发展 028 (二)健全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 028 (三)加大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力度 029 三 (四)促进新型储能多重作用发挥 029 (五)巩固新型储能产业优势地位 030 结束语 031 2021—2024 年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大事记 033 (一)政策规范篇 033 (二)技术创新篇 040 (三)工程示范篇 041 2024 年 国际新型储能 发展形势 一 002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2015 年,在第 21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近 200 个缔约方共 同签署《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气 候变化协定签署以来,全球能源转型进入快车道,可再生能源规模迅 速增长,由此带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应 用的“双高”问题凸显。在此情景下,新型储能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 全稳定运行,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世界各国积极 出台政策措施,通过技术研发激励、市场规则创新、试点项目应用等 措施推动新型储能发展。 (一)全球加大新型储能战略投入 2024 年,全球能源转型和区域能源供需紧张等因素推动新型储 能需求快速增长,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持续加大新型储能 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出台多项投资、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积极 布局新型储能技术攻关,打造独立自主的新型储能产业链。 美国出台多项新型储能激励政策,促进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发展。 2022 年发布的《通胀消减法案》提出,给予新型储能投资税收抵免 补贴。2024 年,美国能源部发布《储能战略和路线图(草案)》,明 确储能战略发展方向;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关键和新兴技 术清单》,将“能源存储和电池技术”列入其中。欧盟围绕净零排放 技术攻关和自主制造能力培育,发布《净零工业法案》《先进材料产 003 2024 年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业领导力通报》等文件,重点布局电池技术攻关,优先发展新型储能 相关的先进材料。英国通过较为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促进新型储能快 速发展,新型储能可以参与中长期双边交易市场、日前集中交易市 场、平衡机制及辅助服务市场等获得多重收益。日本发布《第七次战 略能源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 2030 年新型储能产能达到 150 吉瓦时 / 年。韩国发布《能源技术开发路线图》,提出未来十年能源 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攻关。澳大利亚发布《国家 电池战略》,提出到 2035 年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池技术和电池 材料生产国,打造安全、弹性的电池供应链。拉美和中东地区是新型 储能发展的重要新兴市场,巴西计划大规模采购电池储能系统,为电 力系统提供调峰服务;智利积极发展风光储项目,通过《电力服务总 法》明确新型储能盈利模式;沙特阿拉伯将新型储能作为其能源产业 的重要构成。 (二)国际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增长 2024 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全球新型储能 装机快速增长。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 规模约 1.8 亿千瓦,较 2023 年底增长约 98% A,新增装机规模约 0.9 亿千瓦。其中,美国新增装机约 1100 万千瓦,英国新增装机约 60 万千瓦,澳大利亚新增装机约 90 万千瓦 B。2024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 AB 引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数据库 004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货量达 3.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 65% A。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为 2.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 60% B。 (三)新型储能技术不断拓展应用 2024 年,各国持续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探索。电化学储能领 域,澳大利亚推动新型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应用;美国和日本布局 以铁 - 空气和锌 - 空气为代表的金属空气电池技术研究,正在推动技 术示范。长时储能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多国正在推进绝热压缩 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英国建设了 350 千瓦 /2500 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 中试平台。储能调控领域,美国、欧盟的研究机构在新型储能优化运 行、集中控制等方面进行技术布局,英国、德国等国家探索新型储能 智能化调度技术,推动新型储能替代电网投资。 (四)多个新型储能重大项目落地 2024 年,各国积极推动不同应用场景新型储能项目实施,多个 大型新型储能电站落地应用。美国加州投运单站规模 328.7 万千瓦时 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缅因州建设 8.5 万千瓦 /850 万千瓦时铁 - 空 气电池储能系统。英国苏格兰地区建设 30 万千瓦 /60 万千瓦时构网 型储能项目,提升苏格兰电力保供能力。比利时建设 70 万千瓦 /280 万千瓦时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单站规模欧洲最大。在中东和非洲地 A 引自 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 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 年)》 B 引自 InfoLink Consulting 统计数据 005 2024 年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区,沙特红海新城独立微电网项目投运,配置 130 万千瓦时智能组串 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南非最大的光伏储能电站投运,其中锂离子电池 储能规模为 22 万千瓦 /114 万千瓦时。 2024 年 中国新型储能 发展情况 二 008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目标引领 下,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 源保持快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型储能 作为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是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消 纳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各 行业低碳用能的重要手段。“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支持政策 日益完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不断取得突破,装机规模快速增加, 新型储能行业逐步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一)新型储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1. 国家层面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 “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不断完 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 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对新型储能规模化、产 业化、市场化发展作出总体部署,提出促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重 点任务。制定《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明确新型储能项目 规划布局、备案建设、并网调度、监测监督等环节管理的具体要求。 2024 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 共和国能源法》颁布,明确指出“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 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从法律层面明确新型储能功能定 009 2024 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位。国家能源局将发展新型储能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会同有关部门围 绕新型储能发展的重点环节,陆续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引导科学发展 方面,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规范新型 储能并网接入,推动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 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提出部署建设一批共享储能电 站,探索应用一批新型储能技术。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 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 年)》,统筹提升新型储能等各类调节资 源建设规模和调用水平。完善市场机制方面,印发《电力市场运行基 本规则》《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 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新型储能与其他经营主体享 有平等的市场地位,鼓励各地完善适应新型储能参与的市场交易机 制。加强电站安全方面,印发《关于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 安全能力 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企业组织实施 新型储能项目涉网、并网需要遵循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2. 省级支持政策体系持续健全 “十四五”以来,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出台促进新型储能发 展的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提出新型储能发展的思路 和目标,从技术、产业、市场机制等方面支持新型储能发展。山东 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在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容量补偿机制、支持长 时储能发展等方面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广东将新型储能产业作为经 济发展新动能,构建省级指导意见、相关配套政策及地市实施细则 的“1+N+N”政策体系。江苏加快发展独立储能,建立了电能量市 场电价差、顶峰补贴费用和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利的综合收益模式。 010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浙江优化独立储能调用机制,发挥新型储能顶峰保供作用,在迎峰度 夏、度冬期间增强电力供应保障。新疆结合“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 建设,推动新能源与新型储能融合发展。湖北鼓励新型储能多元化发 展,推动多项先进技术试点应用。河北扩大峰谷电价浮动比例,有效 提升独立储能盈利空间。西藏积极探索构网型储能技术,并推动试点 项目在高海拔地区落地。 2024 年,全国各地通过容量租赁、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 容量补偿等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市场模式和成本疏导机制,促进新型 储能可持续发展。多个省份明确容量租赁指导价格。山西、广东、山 东、甘肃、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和国网省间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湖 北、浙江、福建、陕西、安徽、辽宁、河北南网等 7 个电力现货市场 连续结算试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作为全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完 成整月结算试运行,13 个省开展不同程度的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 行,推动独立储能以“报量不报价”“报量报价”等方式参与电力现 货市场,通过灵活准确的市场价格信号引导新型储能参与系统调节。 近 20 个省(区、市)明确新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准入条件、 交易模式和价格机制。贵州、山西、云南等省份明确新型储能参与备 用、爬坡、黑启动等辅助服务规则。山东、内蒙古、新疆、河北等省 (区)积极探索容量补偿机制,明确了补偿期限和分摊主体。 (二)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加 1.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翻番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011 2024 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7376 万千瓦 /1.68 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 20 倍,较 2023 年 底增长超过 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 4237 万千瓦 /1.01 亿千瓦 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 2.3 小时,较 2023 年底增加约 0.2 小 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华北、西北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较大地区,装机规模分别为 2224 万千瓦 /4942 万千瓦时、1871 万千瓦 /5201 万千瓦时,装机合计约占全国 55.5%。华东、华中、南方、东北地区装机占比分别为 16.9%、14.7%、 12.4%、0.5%。其中,华东地区占比较 2023 年底提升 8.6 个百分点。 图 1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2024 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分布情况 012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2. 重点地区新型储能发展加速 截至 2024 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前 5 的省(区)分别为内蒙 古 1023 万千瓦、新疆 857 万千瓦、山东 717 万千瓦、江苏 562 万千 瓦、宁夏 443 万千瓦,全国共有 17 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新型储能装机超过百万千瓦。 2024 年,全国共有 11 个省(区)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超过百万千 瓦,其中,江苏、新疆、浙江和内蒙古新型储能装机增长超过 300 万 千 瓦, 分 别 新 增 486 万 千 瓦、384 万 千 瓦、353 万 千 瓦 和 305 万千瓦。 图 3 2024 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省份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3 2024 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3. 单站规模时长呈增加趋势 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单站规模 10 万千瓦及以上、 储能时长 2 小时及以上的项目占比较高。单站规模 10 万千瓦及以上 项目合计装机 4596 万千瓦,约占 62%,单站储能时长 2 小时及以上 项目合计装机 6386 万千瓦,约占 86%。从目前在建项目情况看,大 型化、中长时新型储能项目呈增长趋势。 图 4 2024 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超过百万千瓦省份新增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5 新型储能项目规模、时长分布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014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从地区分布看,华北地区单站规模 10 万千瓦及以上新型储能装 机占比最高,达 71%;西北、东北地区单站储能时长 4 小时及以上 新型储能装机占比较高。 图 6 各地区新型储能单站规模分布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7 各地区新型储能时长分布情况 015 2024 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 (三)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 1. 新型储能应用聚焦主要场景 2024 年,我国新型储能项目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独立储能、共享 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合计装机占比近 90%。其中,独立储能、 共享储能装机规模 3412 万千瓦 /7432 万千瓦时,装机占比约 46%, 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规模 3097 万千瓦 /7379 万千瓦时,装机占比约 42%。 独立储能、共享储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占比分别约 68%、60%,发挥支撑电力供应和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作用。新能 源配建储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装机占比均超过 50%,有 效促进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消纳。 ��������� ����� ������� ����� ���� ���� �� ���� 图 8 新型储能不同应用场景装机分布情况 016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单站装机规模大部分超过 10 万千瓦,储能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4 页, 还有
3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某储能电站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7页 WORD)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能建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