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方案
38.42 MB
161 页
0 下载
2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 Village planning for pilot village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uangling County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3.01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 阿党镇丁村村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3 目录/CONTENTS 基础概况 01 规划总则 1.1 规划背景 1.2 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规划依据 1.4 规划原则 1.5 技术路线 02 基础研究 2.1 区位分析 2.2丁村印象 2.3 文化研究 2.4 建设情况 2.5 各级诉求 2.6 现状总结 总体框架 03 规划定位 3.1 规划衔接 3.2 区域协调 3.3 规划定位 3.4 发展目标 3.5 规划策略 04 总体规划 4.1 总体平面设计 4.2 总体整治框架 实施路径 08 文化振兴规划 8.1 乡村文化基因提炼 8.2 文化振兴总体格局 8.3 文化传承与保护利用 8.4 提升乡风文明建设 09 实施保障计划 9.1 近期实施计划 9.2 村规民约 9.3 实施保障 全域整治/特色提升 05 产业发展规划 5.1 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5.2 加快农业现代化 5.3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5.4 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06 基础设施提升 6.1 道路交通体系 6.2 公服设施规划 6.3 市政设施规划 6.4 综合防灾规划 07 风貌环境提升 7.1 总体整治框架 7.2 建筑风貌提升 7.3 道路整治设计 7.4 庭院整治设计 7.5 绿化整治设计 7.6 标识系统设计 7.7 景观小品设计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4 规划总则 01 1.1 规划背景 1.2 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规划依据 1.4 规划原则 1.5 技术路线 GENERAL PLANNING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5 1.1 规划背景 ◼ 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提出实施路径,是重大的国家长远发展规划 五部委联合发文,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 庄振兴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和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要求,深入学习推广浙 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科学有序引导村庄规划建设,促进乡村振 兴,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明确村庄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 三、合理划分县域村庄类型 四、统筹谋划村庄发展 五、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六、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规划服务 七、建立健全县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工作机制 2017年10月18日 中共十九大 首提乡村振兴战略 ✓ 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地位 ✓ 必须作为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开展 ✓ 必须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支撑 ✓ 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必须加强农村基础工作 2018年03月 2018年06月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五个振兴 ✓ 产业振兴 ✓ 人才振兴 ✓ 文化振兴 ✓ 生态振兴 ✓ 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 五大总体要求 ✓ 产业兴旺 ✓ 生态宜居 ✓ 乡风文明 ✓ 治理有效 ✓ 生活富裕 2019年02月 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夯实农业基础 ✓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 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2019年06月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 振兴的指导意见 培育壮大乡村产业 ✓ 做强现代种养业 ✓ 做精乡土特色产业 ✓ 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 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 ✓ 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复兴 2021年02月 第18个指导“三农”中央一号文 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 ✓ 确保粮、棉、油、糖、肉等供给安全 ✓ 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 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 长30年试点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6 1.1 规划背景 ◼ 陕西层面:七大方面 三大成效 ➢ 自2016年1月1日起,陕西省美丽乡村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开始实施。 助力发展集体经济,巩固美丽乡村成效 助力发展集体经济,巩固美丽乡村成效 突出产业优势 突出产业优势 休闲旅游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休闲旅游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陕西省把农村产业形态升级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 通过开展绿化亮化工程,不断美化示范村人居环境, 建设农耕体验、观光采摘、健康养生等配套设施,完 善吃、住、游、购等旅游服务功能,大力培植和发展 特色富民产业。 着力推动农业园区景区化发展,实施“旅游+”融合 发展模式,助推传统农业向观光、休闲、创意农业转 型,形成了特色富农产业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循 环。 为巩固美丽乡村成效,陕西省鼓励和支持示范村镇创 新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参股分 红等形式,带动当地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大成效: 通过典型引路、辐射带动,陕西省建设了427个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 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试点村, 紧紧围绕生态文明、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和社区治理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行之 有效的工作机制。 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七大方面 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四大方面 村庄建设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公共服务 文化建设 组织管理 建设规划 民俗文化体验型 农村观光休闲型 现代农业发展型 传统村落保护型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7 1.1 规划背景 ◼ 黄陵层面:乡村建设缺精品带动,地域特色不显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黄陵县的美丽乡村建设打开新局面。农 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打造了县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53个,生态乡村92个,清洁乡村105个。 农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脱贫共建成效显著,完成了全县5931人 脱贫任务,农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农村中心村活动广场覆盖率 100%,村综合型活动阵地覆盖率100%。 尽管黄陵县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因起步晚、投入小等问题, 在精品乡村品牌、城乡共富差距、乡土文化振兴等方面,仍然需 要一定的提升,才能带动整个黄陵县的乡村跨步提质发展。 卫 生 厕 所 普 及 率 农 村 道 路 硬 化 率 自 来 水 普 及 率 达 农 村 安 全 饮 水 率 村 庄 亮 化 率 达 行政村宽带覆盖率 行 政 村 移 动 通 信 网络覆盖率 ◼ 黄陵县精品乡村品牌缺失 在陕西全省乡村振兴蓬勃建设的过程中,黄陵县未能如西安、延安 等打造具有地方辨识度、有周边带动力、有乡村示范性的精品乡村。 ◼ 黄陵县城乡差距大 黄陵县为延安市GDP排名第三的县(区),拥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 但城乡差距较大,2020年黄陵县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6:1,全国是2.5:1 。 ◼ 黄陵县农民人均收入较低 2020年黄陵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3838元/人,全国是 17131 元/人,相较全国来说,农民经济水平较低。 ◼ 黄陵乡村发展与地域特色失衡 2015年春节前夕,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黄帝陵是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赋予了黄陵县最显圣深厚的文化品牌。 但当前,城陵关系失衡,乡村发展与黄帝文化脱节,导致圣地感不 强,不能展现黄陵县的地域特色。 乡村品牌诉求 城乡共富诉求 文化振兴诉求 ◼ 黄陵县农村建设成就 90% 100% 100% 100% 70% 100% 100% 县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 县 级 以 上 生 态 乡 村 县 级 以 上 清 洁 乡 村 53个 92个 105个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8 1.1 规划背景 ◼ 借鉴浙江乡村建设经验,明确黄陵乡村振兴阶段任务。 浙江美丽乡村发展历程演变:除污染、美环境、护生态、强产业、显文化,乡村建设四步走。 基于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历程、不同时期乡村建设政策文件及运作方式、整治措施与实践活动等要素,将21世纪至今的全省乡村建设发展历程 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 2008-2010年 乡村全面整治阶段 2003-2007年 乡村基础整治阶段 21世纪至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 2016-2020年 “美丽乡村”深化阶段 2011-2015年 “美丽乡村”建设阶段 “千万工程”深化阶段 2003-2010年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初级阶段 解决农村环境 污染问题为主 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为主 打造“四美三 宜”美丽乡村 的生态文明建设 2003年 2000年 2010年 2007年 2015年 2016年 2020年 打造全省大花园 发展“经济美” 培育“文化美” 2022年 2022年及以后 农村数字化建设 “未来乡村”初期阶段 高质量发展建 设共同富裕示 范区 美丽乡村建设初期以提升村居环境为主 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9 ◼ 规划范围 1.2 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次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范围为丁村村行政范 围,面积约为5.38平方公里。 ◼ 规划范围 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27年。 近期为2022-2023年; 远期为2023-2027年。 规划范围 丁村 村域面积:5.40平方公里 村居点面积:21.23公顷 村居点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0 1.3 规划依据 ◼ 规划依据 ◼ 1.4 规划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 (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2)《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 ; (3)《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2016.1); (4)《陕西省村庄内部道路建设技术导则》(2021.12); (5)《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导则(试行)》(2019); (6)《陕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2022.4); (7)《陕西省农村特色民居设计图集》(2016.6) (1)《黄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 (2)《黄陵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 ; (3)《黄陵县“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2021-2025); (4)《黄陵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 (5)《黄陵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8-2035); (6)《黄陵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初稿); 法 律 法 规 规 范 标 准 相 关 规 划 问题导向、目标指引 • 深入研究问题,准确切入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 题导向,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把索洛湾美丽乡村设计工作 推向前进。提升战略目标高度,提出合理化对策,确保 目标落实。 以人为本、生态先行 • 解决民众最关注问题,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 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优势转 换为生态产业,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同时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 化,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品质。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 充分利用村庄自然地理与文化特色,灵活布置,与自然环境和谐 共融,丰富整治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现 具有浓郁黄帝文化氛围的现代化新农村景象。延续村庄整体形态 和道路格局,展示最能反应当地文化的空间场所。 远近结合、重在实施 • 需立足当下、谋划长远,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 引路,做到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规划设计和项目选材,充 分考虑当地实际和投资预算,保证村庄落地规划实施。提出村庄 长远发展整体思路,制定分期实施规划和建设时序,有序推进设 计。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1 1.5 技术路线 村庄定位 村庄定位 建 筑 风 貌 引 导 建 筑 风 貌 引 导 建 筑 整 治 设 计 建 筑 整 治 设 计 绿 化 整 治 设 计 绿 化 整 治 设 计 庭 院 整 治 设 计 庭 院 整 治 设 计 景 观 小 品 设 计 景 观 小 品 设 计 环 卫 设 施 提 升 环 卫 设 施 提 升 给 排 水 设 施 给 排 水 设 施 建设项目库 建设项目库 近期行动计划 近期行动计划 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 规划 背景 规划 背景 基础认知 基础认知 建筑整治 建筑整治 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 现状总结 现状总结 电 力 电 信 设 施 电 力 电 信 设 施 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 新 农 居 设 计 新 农 居 设 计 道 路 整 治 设 计 道 路 整 治 设 计 交 通 组 织 优 化 交 通 组 织 优 化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 建设情况 建设情况 空间格局 空间格局 规划总则 规划总则 规划 依据 规划 依据 规划 原则 规划 原则 技术 路线 技术 路线 规划定位 规划定位 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 区位 特征 区位 特征 自然 环境 自然 环境 社会 经济 社会 经济 历史 人文 历史 人文 建筑风貌、村庄肌理 道路交通、设施配套 建筑风貌、村庄肌理 道路交通、设施配套 发展 瓶颈 发展 瓶颈 建设 粗放 建设 粗放 特色 不显 特色 不显 影响 有限 影响 有限 总体定位 总体定位 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 美丽乡村示范村 美丽乡村示范村 共富乡村样板村 共富乡村样板村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 廊带相依、一网三片 廊带相依、一网三片 面向全域整治的特色提升 结合趋势发展的总体定位 区域背景下的现状评估 建立近期可行的实施路径 人居环境提升 人居环境提升 基础设施优化 基础设施优化 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风貌设计 重点风貌设计 产 业 空 间 分 布 产 业 空 间 分 布 产 品 类 型 策 划 产 品 类 型 策 划 产 业 措 施 规 划 产 业 措 施 规 划 产 业 发 展 思 路 产 业 发 展 思 路 一 网 三 片 一 网 三 片 一 个 中 心 一 个 中 心 多 处 节 点 多 处 节 点 廊 带 相 依 廊 带 相 依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2 基础研究 02 2.1 区域分析 2.2 丁村印象 2.3 文化研究 2.4 建设情况 2.5 各级诉求 2.6 现状总结 BASIC RESEARCH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3 丁村村 阿党集镇区 康村 塘呼村 2.1 区位分析 ➢ 地理区位 丁村位于延安市黄陵县阿党镇东北部, 在阿党镇政府以西1.5公里处,距黄陵县 主城区约21公里。丁村周边村庄中,北 侧紧邻苏家峁村、东侧紧邻阿党村、西 侧紧邻唐呼村和南侧紧邻北村。 ➢ 交通区位 丁村北侧桐店路(X319)临村而过,向 东2两公里处即为延西高速阿党高速出入 口,紧邻两条快速通道,快速便捷。 丁村村 丁村村在黄陵县的位置 阿党收费站 阿党互通 ◼ 地理交通区位:临近镇区,双快通道,快捷通达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4 区位分析 2.1 阿党互通 隆坊互通 北村 畜牧养殖 民俗文化乡村旅游 南村 畜牧养殖 河堤村 京东农场 交口河镇 炼油、炼化,工业重镇 阿党镇 苹果种植、分级分选、冷藏冷运、 销售等服务 隆坊镇 苹果种植、分级分选、冷藏冷运、电商 销售等服务 白村 洛 川 县 奎张村 四圣村 鲁村 太贤村 安子头村 咀头村 阿党镇林场 河堤村 牛夫咀村 迂家塬村 冯家河村 上官村 唐呼村 丁村村 阿党村 丁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聚落址) 药王洞遗址 上官寨址 (清代工农业生产设施) 丁村五新果园 上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苹果) 唐呼市级现代农业示范(苹果) 龙栖湖水利枢纽工程 (延安最大水库) ◼ 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沿桐店路村庄以发展苹果产业为主,局部分布仰韶文化遗迹 阿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苹果) 河地遗址 重点产业节点 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点 高速 县道 行政村界 图例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5 2.2 丁村印象 ◼ 地形地貌:以黄土塬、沟壑丘陵 阿党镇境内地貌以黄土塬、沟壑、丘陵为主,地貌为两塬加一川,属于世界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丁村村地形为黄土塬,海拔约1100米,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 ◼ 气候条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 4300 小时,年平均气温 10.30℃,无霜期年平均171天,年平均降水量 400 毫米。 ◼ 水系水文:黄河支流、水源充足 阿党镇境内河道均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主要河流为葫芦河,系北洛河一级支流。葫芦河自杰沟入境,经王角、宋沟、马河、梁河、南河、河地、荆滩、下汪村、史家河、 寨头河、川庄至嘴头出境,境内流长25千米,流域面积3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4立方米/秒。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6 2.2 丁村印象 ◼ 人口经济:人口外流,苹果种植主导,村集体收入低 ➢ 人口概况——人口外流,老龄化加剧 丁村村2021年现有农户208户,户籍人口856 人,常住人口568人,人口外流严重,多为外 出打工,村中老龄化严重。 ➢ 老龄化:村庄内现状实际人口576人, 其中60岁以上140人,村庄人口老龄 化率近24.31%。 ➢ 外流化:全村劳动力共355人,外出 劳务206人,比例近58.03% ➢ 产业经济——农业苹果主导,村集体 收入低 • 丁村村主导产业为苹果种植,丁村耕地 1800亩,其中1200亩均种植苹果。 • 收入较低:村庄2021年人均收入1万元, 人均收入较低。村庄还存在三类户、低保 户及特困户(47人,占比5.49%)。丁村 是一个以苹果种植为主的塬区低收入农村。 黄陵县乡村振兴试点村村庄规划——阿党镇丁村村 17 2.3 文化研究 ◼ 仰韶文化——中国国家起源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61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方案(40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