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报告
1.16 MB
28 页
0 下载
1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西北专题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 源高比例发展 电力圆桌项目课题组 2025年8月 电力圆桌项目 电力圆桌(全称电力可持续发展高级圆桌会议)项目于 2015 年 9 月启动,旨在紧扣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 的国家战略,邀请业内专家和各利益方参与,共同探讨中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路径和策略。通过建立一个广泛听 取各方意见的平台机制,电力圆桌将各方关心的、有争议的、目前决策困难的关键问题提交到平台讨论,选出核心 问题委托智库开展高质量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提交到平台征求意见,从而支持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地, 推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报告编写人员 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黄少中、张葵叶、于立东 感谢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专家为本报告提供的宝贵建议。 项目课题组 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于 2021 年 8 月成立,是中国能源研究会分支机构,定位为“双碳”产业领域的 合作交流服务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的领导下,分会始终以推动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为宗旨,以促进双碳产业广泛深度合作为己任,本着共创市场、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理念,与有关政府机构、企 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国际组织广泛联系、密切合作,积极推进“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合作、政策研究、路径探讨、 标准制定、交流活动等工作。分会设有强大的专家委员会,依托各成员单位、行业专家及顾问团队的优势资源和专 业力量开展工作。 北京中能网讯咨询有限公司于2000年成立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拥有一支由行业分析师与研究人员共同组成的专 业研究团队,专注于能源行业发展研究,该研究团队拥有超过十五年以上能源项目开发和政策研究咨询经验,并在 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为政府组织、国内外能源相关机构与企业提供包括能源 行业政策分析, 战略研究,产业专项研究, 项目开发与投融资可行性研究、及市场调研等方面的研究咨询服务。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于1970年。NRDC 拥有700多名员工,以科学、法律、 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成员40多名。NRDC 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 发展。NRDC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封面图片 @Freepik 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 高比例发展 2025 年 8 月 | i |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目 录 摘要 .........................................................................................................1 1. 研究背景 ............................................................................................ 3 2. 西北地区区域电力互济发展现状 ........................................................ 5 2.1 西北地区电力发展现状 ..........................................................................5 2.2 西北地区省间互济发展现状 .................................................................. 8 2.3 西北地区跨区域互济发展现状 .............................................................. 8 3. 西北地区区域电力互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12 3.1 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 ..................................................12 3.2 区域互济市场机制体制面临的挑战 ......................................................13 3.3 区域互济价格政策面临的挑战 .............................................................15 4. 发展区域电力互济建议 .....................................................................17 4.1 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发展建议 ............................................................. 17 4.2 区域互济市场机制体制发展建议 ..........................................................18 4.3 区域互济价格政策发展建议 .................................................................19 参考文献 ............................................................................................... 21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 1 | 摘要 作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西北地区新能源资源富集,但面临本地消纳不足、外送 通道受限、省间市场壁垒等突出问题。提升区域内五省间电力互济能力和区域间送受端协 同能力,是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优化全国能源资源配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 本研究围绕提升西北地区跨区域互济能力,通过举行多次研讨会并汇总梳理公开信息, 提出旨在完善区域互济政策顶层设计、健全市场机制体制、促进输电通道健康发展等方面 的建议,旨在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强化送受端协同,推动西北成为全国新能源的“调节池” 与“供应池”。 研究发现,首先,西北地区已建成多条特高压外送通道,但实际输送能力未达预期, 部分受端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导致通道利用率偏低;其次,西北地区送端省份新能源发电 波动性与省内调节能力不足并存,跨省交易面临价格机制不完善、输电成本分摊争议等问 题;再次,中东部地区对绿电需求增长,但消纳责任权重分配、跨省绿电环境价值认定等 机制尚未健全,制约了绿电交易规模的增长。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报告从建设特高压直流通道、完善跨区电力市场机制体制、价 格政策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一、明确西北地区在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定位, 将跨区域输电通道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规划层面;二、为减少送受端省份电力曲线不匹配 矛盾,建议严格落实跨省跨区特高压直流规划电力曲线;三、为解决送受端省份关于配套 调节电源容量电价分摊矛盾问题,建议建立跨省跨区调节资源交易市场;四、加快完善中 东部受端省份用户侧响应机制,逐步推动受端用户参与电力跨区交易;五、在全国统一电 | 2 |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力大市场下,建立并完善三层级市场协同体系;六、为保障双方利益,提升政府间协商效 率,建议送受端省份建立“保障小时数固定电价 + 增量部分市场价格”模式;七、逐步完 善跨省跨区中绿电交易机制,保障中东部受端省份不断增长的绿电需求;八、建立与新能 源相对应的动态的输配电价机制,减少省间价格长期高于省内价格的不平衡问题。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 3 | 1 研究背景 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风光资源可开发量超 160 亿千瓦 [1],其中风电占全 国三分之一,太阳能达到全国近六成 [2]。“十四五”规划的全国九个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中, 四个在西北地区。近几年,西北地区还通过大规模开发“沙戈荒”基地项目推动新能源 资源的开发利用。截至2024年底,西北电网新能源装机达3.05亿千瓦(其中风电装机1.27 亿千瓦,光伏装机 1.78 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的 21.63%,占西北发电总装 机的 56%,部分省份(如青海、甘肃)新能源装机占本省装机容量已超 60%[3]。 除陕西外,西北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2024 年西北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1.1 万亿千瓦时 [4],仅占全国的 11%,且负荷集中在西安、兰州等少数城市,大部分区域为“低 负荷、高新能源”的“电源基地”。上述特性导致西北地区新能源大发时(如光伏午间、 风电夜间),本地无法充分消纳,造成“弃风弃光”;与此同时,当中东部负荷中心电 力短缺时,西北地区却因输送通道能力不足或机制限制难以大规模外送。 区域互济是支撑新能源消纳与电力保供的重要手段。目前西北地区开展的区域互济 包括省间互济以及跨区域互济。省间互济方面,西北地区已经开展“能量换容量”、“新 火互济”等创新交易品种,充分发挥青海水电、陕西火电等容量优势,支援西北五省(区) 电力保供。跨区互济方面,随着西北地区新能源电力外送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包括部 分输电通道利用率不高、新能源在外送电比例未达预期、部分直流通道落地价格高于受 | 4 |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端省份省内价格的倒挂现象等新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的侧重点为西北地区跨区互济和送受 端协调发展。 本研究围绕提升西北地区跨区域互济能力展开分析,通过举行以输电通道发展研究、 区域互济交易机制、电力保供及新能源消纳等为议题的三次研讨会并汇总梳理公开信息, 提出了旨在为完善区域互济政策顶层设计、健全市场机制体制、促进输电通道健康发展等 方面的建议,从而实现电力保供能力的提升以及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 5 | 2 西北地区区域电力 互济发展现状 2.1 西北地区电力发展现状 新能源已经为西北电网第一大电源。2024 年,西北五省(区)电力总装机达到 55893 万千瓦,其中风光等新能源装机达到 30777 万千瓦,占比达到 56%;火电装机为 20337 万千瓦,占比约 36%[5]。 分省来看,2024 年青海省新能源装机占本省电力装机比重达到 70%,甘肃省新能源 占本省装机达到 64%,新疆和宁夏两区新能源占比超过 50%,陕西省新能源占本省装机 比重 42%。 | 6 |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图 年西北五省区新能源装机占比 图 年西北五省区电源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火电 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 图 2-1 2024 年西北五省(区)新能源装机占比 数据来源:西北各省区统计局、能源局 图 年西北五省区新能源装机占比 图 年西北五省区电源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火电 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 图 2-2 2024 年西北五省(区)电源装机情况(单位:万千瓦) 数据来源:西北五省(区)统计局、能源局 西北地区新能源发电量规模远小于火电。2024 年,西北五省(区)各电源总发电量 达到 13888.5 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 9585 亿千瓦时,占比达到 69%,新能源发电 量 3052.6 亿千瓦时,占比约 22%[6]。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 7 | 分省看,青海省新能源发电量占本省比重已经超过 40%,甘肃超过 30%,宁夏和新 疆均超过 20%,由于陕西省火电占比相比其他四省(区)更高,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 量比重仅为 10% 左右。 图 年西北五省区新能源发电量占比 图 年西北五省区发电量统计(单位:亿千瓦时)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火电 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 图 2-3 2024 年西北五省(区)新能源发电量占比 数据来源:西北五省(区)统计局、能源局 图 年西北五省区新能源发电量占比 图 年西北五省区发电量统计(单位:亿千瓦时)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火电 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 图 2-4 2024 年西北五省(区)发电量统计(单位: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西北五省(区)统计局、能源局 | 8 |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2.2 西北地区省间互济发展现状 西北电网覆盖 308 万平方公里,东西跨度 3000 多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 1/3,供 电服务人口超过 1 亿。 西北电网创新“能量换容量”“新火互济”等交易品种。结合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平衡 形势变化,以市场化方式发挥黄河流域梯级水库的存蓄调节作用,实现新能源电“能量” 与水电富余“容量”之间的互济互补,2024 年有效支援青海迎峰度夏、度冬保供电量分 别为 17.6 亿千瓦时、21.7 亿千瓦时 [7]。统筹火电机组的保供应与清洁替代需要,实现富 余新能源与火电之间的“新火互济”。 为解决系统调峰资源不足、跨省调用机制不全问题,西北地区建成“1+5”区域调峰 辅助服务市场体系,作为现货市场有效过渡。在传统火电调峰、启停调峰基础上,创新开 发了水电有偿调峰、自备电厂调峰(虚拟储能)、用户侧调峰、储能调峰品种,实现源网 荷储全覆盖,交易品种多样性国内领先。 西北地区建成“市场活跃度最高、交易量最大”的省间备用辅助服务市场。实现省间 备用互济组织方式由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转变,率先引入火电、水电、新能源、配套电源、 自备企业等多元主体直接参与,通过集中竞价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效价格信号。 2.3 西北地区跨区域互济发展现状 西北地区是我国新能源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我国新能源外送能力最大的送端电 网。因此,西北地区新能源的跨区消纳,既关系到西北本地富余电力的疏解,也关系到受 端省份电力保供和绿色电力需求的满足。特高压直流通道是西北地区新能源重要的外送物 理通道,其实际运行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关系到西北地区输送电力及电量的上限,而跨区互 济市场机制体制及价格政策则影响着西北地区输送电力及电量的下限。 2.3.1 西北地区跨区输电通道发展现状 西北电网是我国外送规模最大的送端区域电网,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已建成特高压 直流通道 14 回,总容量达到 8671 万千瓦。根据西北五省(区)发改委、能源局信息显示,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 9 | 新疆 - 川渝、陕北 - 安徽、甘肃 - 浙江等三条特高压直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有望在 2025 年 -2026 年投产。陕北 - 河南、陕北 - 武汉、河西 - 浙江、巴丹吉林 - 四川、青海 - 广西、青海 - 广东等多条规划特高压直流通道正在稳步推进。 表 2-1 2025 年 6 月西北五省(区)直流输电通道情况 跨区通道 送端 受端 输送形式 输电能力 (万千瓦) 灵宝直流 河南灵宝 背靠背直流 111 德宝直流 陕西宝鸡 四川德阳 ±500kV 直流 300 陕武直流 陕西榆林 湖北武汉 ±800kV 直流 600 昭沂直流 内蒙古上海庙 山东临沂 ±800kV 直流 1000 银东直流 宁夏宁武 山东胶州 ±660kV 直流 400 灵绍直流 宁夏灵州 浙江绍兴 ±800kV 直流 800 中衡直流 宁夏中卫 湖南衡阳 ±800kV 直流 400 柴拉直流 青海西宁 西藏拉萨 ±400kV 直流 60 青豫直流 青海海南 河南驻马店 ±800kV 直流 600 天中直流 新疆哈密 河南郑州 ±800kV 直流 800 坤渝直流 新疆哈密 重庆渝北 ±800kV 直流 800 吉泉直流 新疆昌吉 安徽古泉 ±1100kV 直流 1200 祁韶直流 甘肃酒泉 湖南韶山 ±800kV 直流 800 庆东直流 甘肃庆阳 山东泰安 ±800kV 直流 800 注:青豫直流、中衡直流等受限于受端电网影响,实际输电容量未能达到规划容量。 西北地区不仅是大送端电网,还承担着全国电力外送大枢纽的作用。西北电网连接了 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四大区域电网,在迎峰度夏等关键期,如果华中等通道紧张的 情况下,西北地区可以承担区域枢纽的作用,将电力从华北等富余区域转送至华东、华中 等电力紧缺的负荷中心,西北电网在全国电力区域互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德宝直流连 | 10 | 提升区域电力互济能力 促进新能源高比例发展 接陕西和四川为例,通常情况下夏季四川水电资源丰富,冬季陕西火电资源丰富,两地相 互补给,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022 年 7-8 月,四川省电力供应 80% 来自水电,但 是受极端气候影响,全省水电的日发电能力从 9 亿千瓦时锐减至 4.4 亿千瓦时,下降了 51.1%。期间,陕西等多个省份利用德宝直流向四川反送电保障川内电力供应,日内最大 增送电力达到了 220 万千瓦,2022 年 5 月 5 日至 8 月 25 日 0 点,通过德宝直流输电工 程累计向四川输送电量 17.677 亿度,通过区域互济,缓解了四川用电紧张的局面 [8]。 2.3.2 西北地区跨区互济交易发展现状 得益于西北地区与其他区域电网特高压直流通道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运行效率的不断 提升,西北地区外送电力及新能源电量规模屡创新高。2024 年,西北电网跨省跨区交易 电量400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其中,跨区交易电量360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 占比超过 90%;跨省交易电量 39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0.5%,占比 10%。2024 年西北 电网外送新能源电量达到 1005 亿千瓦时 [9],年度首次突破 1000 亿千瓦时,有效推动新 能源的跨区消纳,为提升西北地区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 分省来看,新疆共投入运营直流输电通道三回,分别是天中直流、吉泉直流和坤渝直 流(2025 年 6 月投运),通道容量达到 2800 万千瓦,第四条通道(新疆巴州 - 重庆渝北) 已于2024年9月开工。根据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数据,2024年新疆外送电量1267亿千瓦时, 规模位居西北电网第一;其中外送新能源电量 392 亿千瓦时,位居国网经营区第一 [10]。 宁夏目前拥有银东直流、灵绍直流、中衡直流(2025 年 5 月投运)三条直流,通道 容量达到 1600 万千瓦。2024 年宁夏外送电量达到 90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74%;新 能源外送电量 22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4.23%。2024 年宁夏外购电量 96.56 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 4.55%[11]。 甘肃省在运特高压直流通道两条,分别是祁韶直流和庆东直流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6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区域智慧党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