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
8.39 MB
59 页
0 下载
2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 白皮书 100 0 101 010 00 10 01 0 1 0 1 0 1 1 0 0 1 1 0 1 01 01 00 1 0 00 1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1 0 1 0 0 10 1 011 10 01100 1 01 001 0 10 01 0 1 0 0 0 1 0 1 0 1 0 0 0 1 0 1 0 0 0 1 1 0 1 0 1 1 0 1 0 1 0 1 1 0 0 0 1 010 01 11001 2025年6月 编写单位 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 顾问组成员 陈 纯 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 会长 陈宝国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魏 凯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 所长 张宇昕 华为云 CTO 黄 瑾 华为云副总裁(战略与产业发展部总裁) 徐 峰 华为云 PaaS 服务产品部部长 编写组成员 汪维敏、孙彬彬、文永新、梁广泰、王一男、乔蔚云、高天赐、 刘 恒、黄慧娴、秦思思、闫东伟、付求爱、罗永佳、喜 超、 冯雪辰、王一凡、David Lai 贡献者 蒋 涛、黄 颖、王翱宇、杨国龙、朱少民、杜 恒、翟传璞、 李丹丹、林 扬、罗 斌、曹 峰、宋贺鹏、齐思宇、毛 伟、 郑瑞姣、张劲明、曾雪征、张 然 出版时间 2025 年 6 月 当前,以大模型和智能体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推动应用架构从功能自动化向认知智能化 跃迁。本白皮书系统阐述应用智能化的框架、关键技术、和实现路径,旨在帮助企业应对应用智能化三大核心挑战: 1. 技术链断裂导致的落地周期过长:算力、大模型、智能体的新概念,开发、运维、安全合规等等环节的割裂都导 致企业落地智能化的周期依然较长; 2. 场景选择困难:单点试点难以穿透企业核心业务链的转型挑战,ROI 的评估难度大; 3. 产业协同低效:技术供应商能力分散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本白皮书旨在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系统性参考,通过解析智能应用的核心特征、构建分级成熟度模型、设计分步 实施路径,我们希望为不同数字化基础的企业厘清转型逻辑。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期待与产业界共同探索最佳实 践,务实推进应用智能化落地进程。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编写组 前言 迈向 AI-Native 时代:智能体驱动的应用现代化新范式 近两年来,随着 ChatGPT、DeepSeek 等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产业格局,而 Agent 智能体的崛起标志着应用现代化迈入全新阶段。未来大于 50% 的人类工作任务场景将被大模型影响,据麦肯锡预 测,生成式 AI 每年可以增加 2.6~4.4 万亿美元经济收入,AI 驱动的自动化决策与交互将成为业务常态。与此同时,传统 应用与 AI 应用的融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依托数据与 API 的深度协同,构建起“感知 - 决策 - 执行 - 学习” 的闭环智能体系。在这一趋势下,应用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已从“云原生”升级为“AI-Native”,即应用的全生命周期—— 从开发、运行到运维、集成——均需围绕智能体的自主性、协同性与进化能力重构。 从技术视角看,AI-Native 架构的关键在于数据与 API 的智能融合,传统企业系统沉淀的海量数据,需通过统一的 可信数据资产目录实现跨域流通,为 Agent 提供实时、高质量的训练与推理燃料;而 API 则从传统的服务接口演进为“智 能连接器”,通过动态编排与语义理解,支撑 Agent 间的自主协商与任务分解。此外随着云原生 AI 技术(如多模态大模型、 智能 Agent 开发与运行、检索增强生成、智能应用管理引擎、智能组装与集成、统一可观测、多模态交互、AI 内生安全等) 的成熟,使得 Agent 的开发效率提升数倍以上,支撑智能化应用的多模交互、自主运行、智能进化、环境理解、智能协作、 智能研发等特征落地,形成更广泛、更灵活的智能体系统,从而能够在降本增效、体验优化等各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 AI 在医疗、科研、教育、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为社会带来了巨大价值的同时,又进一步支持了 AI 技术 的快速发展。AI 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社会的宽容和鼓励,我们要继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同时关注风险,“汽车上路 先装上刹车”,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 当今,应用现代化的推进目标已从“数字化 IT 提效”提升至“重塑智能商业价值”。未来,企业需以“应用现代 化的三驾马车”,即:“敏捷架构、智能数据、生态开放”为基石,建立支持 Agent 自治与进化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基 座。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的各成员,要加强智能体应用、跨域协作标准等前沿议题的探索研究,以《应用全生命周期智 能化白皮书》为起点,共同推动中国在全球智能化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携手迈向应用现代化的智能时代! 陈纯 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应用现代化专业委员会会长 序言一 从 2022 年底 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国内外大模型创新风起云涌,学术界、科技企业和无数开发者探索数十 年的 AI 技术,迎来了应用大规模落地的奇点时刻。以应用智能体为代表的 AI 新范式,已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智能化必将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过去十年,云原生重构了 IT 基础设施;未来十年,AI 原生将重新定义企业运营范式。这场变革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 而是认知维度的跃迁——企业需要从“功能驱动”转向“价值创造”,从“流程优化”升级为“智能决策”。 华为云始终践行“一切皆服务”战略,致力于将最前沿的技术转化为企业触手可及的服务能力。在应用现代化领域, 我们聚焦六大核心技术:组装式交付、数智驱动、DevOps、服务化架构、安全可信、韧性。这些能力已在金融、制造、 能源等行业得到充分验证,帮助客户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应用体系。 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的发展,让应用的智能化从愿景走向现实。这不仅是技术架构的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 令人振奋的是,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在技术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的发布,正 是产业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本书系统梳理了技术趋势、架构设计和实施路径,将为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面对千行万业的智能化浪潮,华为云将持续夯实“云原生 +AI 原生”的融合底座,让智能化应用深度融入企业核心 业务流。我们将长期坚持深耕根技术,在 AI、云计算等基础领域持续突破;坚持开放协作,与伙伴共建智能化生态;聚 焦客户价值,让技术创新真正服务于业务发展。 感谢应用现代化产业联盟所有企业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为业界探索出面向 AI 时代的创新之路。让我们携手加快应 用现代化,释放数字经济的无限潜能。 张平安 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 CEO 序言二 01 02 03 04 04 05 07 08 08 09 10 12 13 13 13 13 14 14 15 16 16 17 17 17 18 19 20 21 目录 1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1.1 大模型技术加速全球产业价值链重构 1.2 数字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 1.3 数据联接正在影响行业转型和应用安全 1.4 人机协作成为社会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 1.5 客户群体转型加速驱动应用开发新范式 2 智能应用企业端和个人端双爆发,市场空间巨大 2.1 智能应用双端爆发,孕育万亿市场空间 2.2 智能体在 B 端和 C 端加速落地 2.3 央国企正成为应用智能化的主力军,领跑多个场景落地 2.4 智能研发、运维、知识管理,企业智能化落地三大高价值场景 3 智能应用的形态和核心特征 3.1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体(Agent)预计成为智能化应用的主流形态 3.1.1 大模型能力的突破性提升,为 Agent 提供智能化基座 3.1.2 Agent 从单一工具向自主协作系统演进 3.1.3 行业需求从效率优化到体验升级,Agent 成为优先选择 3.1.4 Agent 技术生态的成熟支撑 3.2 智能应用的核心技术架构概览 3.3 智能应用的六大核心特征 3.3.1 特征 1:多模交互 3.3.2 特征 2:智能协作 3.3.3 特征 3:自主运行 3.3.4 特征 4:环境认知 3.3.5 特征 5:自我进化 3.3.6 特征 6:智能研发 4 智能应用平台,应用智能化的技术底座 4.1 云原生与 AI 原生双擎驱动,加速应用全面智能化 4.2 智能应用平台的核心定位:应用全生命周期的“智能驾驶” 24 24 26 27 28 29 31 32 34 35 36 36 37 38 38 39 39 39 39 40 41 42 42 44 45 46 46 47 49 4.3 智能应用平台的八大关键技术 4.3.1 多模态融合技术,实现多模态智能 4.3.2 智能 Agent 开发与运行,实现群体智能 4.3.3 检索增强生成,增强智能体个性化记忆 4.3.4 智能应用管理引擎,让应用自动运行与自主优化 4.3.5 智能组装与集成,扩展应用能力边界 4.3.6 统一的智能体可观测,支撑海量智能应用高效运维 4.3.7 多模态交互,建立双向人机协同体验 4.3.8 AI 内生安全,确保应用全生命周期可信 5 应用智能化的实现路径与关键考量点 5.1 应用智能化实现路径 5.1.1 应用智能化成熟度技术演进路径 5.1.2 应用智能化的实施路径 5.2 应用智能化的关键考量点 5.2.1 战略与业务价值对齐 5.2.2 用户体验重构 5.2.3 组织流程适配 5.2.4 渐进式演进策略 5.2.5 法律法规与伦理合规 6 应用智能化最佳实践案例 6.1 华为流程 IT 智能化应用升级 6.2 某智慧家庭解决方案提供商提升运维管理效率,实现资源优化 6.3 社区平台基于华为云打造训推一体化平台 6.4 CodeGenie: 聚焦鸿蒙应用开发场景的智能化研发助手 6.5 华为智驾 AI 算力平台,保障智驾业务 6.6 新疆某油田基于大模型构建统一知识库 6.7 云原生技术赋能香港智慧医疗,构建高效服务新生态 6.8 软通动力携手同济大学打造云原生本研一体化教务系统 7 凝聚产业力量,共建产业联盟, 共促软件产业新发展,加速数字中国建设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 01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01 PART ONE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 02 应用现代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正通过开放生态、软硬协同、垂直平台、人机协作与人工智能服务化等特征重 构技术、产业与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从政务服务到社会治理,从智能制造到智慧生活,从算力基建到数据价值释放等 等,应用智能化不仅加速了行业变革,更催生出了“技术 - 场景 - 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入持续动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正在推动应用现代化工程理论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技术范式变革, 正在衍生出“人工智能垂直化、垂直系统平台化、软硬系统自主化”发展新趋势,加速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大模型 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金融风控、智能制造、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各行业领域的工作模式。系统平台化 则促进提升资源整合效率,工业互联网平台、城市大脑等载体将分散的数据、算力、算法资源池化,实现按需调用。 软硬系统自主化是安全可控的基石,其核心在于构建从芯片设计到操作系统的全链路自主可控技术栈,涵盖硬件 (如芯片设计、制造)和根技术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IDE、开发工具链等)的自主研发。通过形成完 1.1 大模型技术加速全球产业价值链重构 应用系统适配 软件硬件适配 算力数据适配 创新 生态 技术、场景与生态的深度融合,推动各行业应用智能化向价值共生新阶段迈进 数字基础设施从“封闭体系”向“开放生态”加速转型 软件驱动、算力赋能、应用引导,推动产业转型 智能化“技术奇点”,重塑竞争力,凸显商业价值 应用开发从“工具型交付”向 “价值型服务”演进 从“工具执行者”进化为“智能决策体” 重塑“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链 涌现“需求即服务”的应用创新范式 算法 算力 数据 安全 人工智能驱动 数字基础设施 数据联接价值 软硬系统自主化 深度学习、强化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等 模型库、案例库、知识库 工具库、大型开源平台等 数据融合、数据分析 数据应用等 应用产品安全、供应链安全 (应用开发、运行、运维) 数字 应用生态 硬件开发 数据共享 系统互通 软件开源 软硬系统自主化 人工智能垂直化 垂直系统平台化 大模型 命运 共同体 人 机器 人机协作 软件链接 应用 智能化 价值链 融合 技术栈 创新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 03 整的技术生态闭环,确保技术独立性与完整性,为关键领域提供安全、稳定的技术支撑,保障应用智能化发展不受外 部因素制约。软硬协同结合自主可控的根技术软件,将促进关键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发展,提升产业韧性,抵御外部供 应链风险,为应用智能化生态的长期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推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前提是应用现代化的发展成熟和壮大。未来,随着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创新发展,AI 将在更多垂直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不仅将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将创 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使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应用现代化走向智能化发展也将迎来“技术 奇点”,爆发出更大的潜力,重塑竞争力,持续提升商业价值,推动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从效率革命迈向价值共生 新阶段。 1. 数字公地(Digital Commons)指基于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形成的公共资源形态,其核心是通过共享基础设施、数据要素和知识 资源,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1.2 数字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国际竞争制高点 随着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期,模型库、案例库、知识库、工具库、大型开源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正在成为智能时 代的关键战略资源。数字基础设施不仅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数字公地 1”,更成为各国争夺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抓 手。硬件开放与软件开源的协同演进,通过降低技术准入门槛、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从“封闭体系” 向“开放生态”加速转型。 软硬适配、算力数据适配、应用系统适配正在重塑全球数字竞争的底层逻辑。软硬适配通过深度整合软件性能与 硬件功能,达到软件与硬件的协同优化,实现以软补硬、以硬促软的竞争优势格局,重构智能时代的系统级创新生态, 推动普惠算力时代到来,促使中小企业与开发者以更低成本获取高性能计算资源,加速创新应用的开发。算力数据适 配通过动态分配计算资源、优化数据流动路径,实现算力、算法与数据的高效协同。随着异构计算与智能调度技术的 突破,算力正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催生更多高精度决策支持系统,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应用系 统适配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协议,将实现跨平台、跨领域的数字系统互联互通,加速产业互联网向消费互联网的价值渗 透,催生个性化、场景化的智能服务新业态,重塑数字时代的产业价值网络。 随着云计算、边缘计算、5G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为智能应用的部署和运行提供强大的 支持。未来,数字基础设施将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基石,更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国将加大在数字基础设 施领域的投入,通过建设高速网络、数据中心、智能传感器等,打造更加开放、协同、安全的数字生态。掌握先进适 配能力的国家,将在全球数字经济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主导未来十年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 04 数据联接将深刻影响各行业的转型路径与应用安全的保障体系。进入数字化时代,数据以其独特属性成为继土地、 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驱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第五大核心生产力要素。数据联接不仅加速了应用全生命周期智 能化的进程,更实现了跨领域的数据融合、分析及应用。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系统互通、数据共享将构建新的数字 化应用生态。硬件开放将促进数据源的多样性、开放性、统一性及互联性,支持更广泛的数据收集和共享,为构建开 放协同的数据生态奠定基础。软件开源则推动知识共享与模块化复用,促进开发者协作和加速技术迭代,降低开发成 本,两者融合将催生出更丰富的数据应用场景,持续释放数据价值,加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算力与数据匹配将提 高处理效率,系统互通和数据共享则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联接的深化。数据联接不仅促进商业创新,还将深刻影 响政府决策、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数据联接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能 力日益增强,这种跨界融合正在重塑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转型与产业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应用智能化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度发展,应用产品和供应链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挑 战。各个行业对智能应用产品的依赖性显著增强,从智慧医疗、智能制造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核心技术栈的自主可 控性直接关乎产业安全命脉。针对智能应用开发、运行、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攻击手段正日益复杂和隐蔽,给安全防护 带来了新的挑战。供应链安全威胁尤为突出,软件供应链攻击已能穿透传统防御体系,直接影响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 安全。开源生态的漏洞、第三方组件的不可控性,更放大了系统性风险。 随着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和数据联接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将成为推动行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要素。未来,数据 将在更多领域实现跨界融合,推动智能化升级和创新发展。然而,随着数据联接的深化,智能应用产品安全和供应链 安全问题也将日益凸显。政府、企业和个人将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 1.4 人机协作成为社会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 1.3 数据联接正在影响行业转型和应用安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人与机器的界限正在日益消融,二者在多元场景的深度交互与融合过程中,将 逐步构建起人机协同进化的命运共同体,标志着技术层面的革新,更预示着社会结构与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软件作为 人机链接的枢纽,不仅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世界的无缝对接,更赋予机器深度感知、自主决策与协同共创的类人化能力。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9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医疗健康行业-AI应用白皮书(40页 WORD)
智慧停车解决方案——全感知、全智能、全计算、全生态 大华(41页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