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317-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急演练规程0 积分 | 14 页 | 4.64 MB | 5 月前3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国家能源局3.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 65% A。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为 2.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 60% B。 (三)新型储能技术不断拓展应用 2024 年,各国持续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探索。电化学储能领 域,澳大利亚推动新型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应用;美国和日本布局 以铁 - 空气和锌 - 空气为代表的金属空气电池技术研究,正在推动技 术示范。长时储能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多国正在推进绝热压缩 工程应用各环节标准日趋完善 2024 年,超过 20 项电化学储能标准发布实施,覆盖规划设计、 接入电网、运行控制、检修试验、后评价等多个环节。其中,《电力 系统新型储能电站规划设计技术导则》(NB/T 11681-2024)根据不 同时长需求对新型储能设备选型提出建议,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提出了 容量配置技术要求,对于新型储能电站系统接入、布局选址给出科学 指导。《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 36547-2024)明 确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的总体要求,强化了对电化学储能电站 安全性的管控,尤其在消防安全、电气安全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 求。《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运行控制规范》(GB/T 44112-2024) 为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运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电化 学储能电站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电化学储能电站后评价导 026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 积分 | 54 页 | 1.38 MB | 12 天前3
2024全模块化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存的形式,以便在需要时转换回电能的装置。根据储能技术的不同 ,储能系统可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热能储能和 化学储能。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经常面临间歇性和波动 性问题,确保能源稳定和能源价格稳定的需求大幅增加。储能系统 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生产波动的影响,确保能源供应更加稳定可 靠。 储能技术主要有两类: 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地理限制小、建设成本低等优 势,技术日益先进。 机械储能技术:利用动能或重力来储存输入的能量,包括抽水蓄能 、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抽水蓄能是目前商业应用最成熟的 蓄能方法。 储能技术分类 储能技术 机械储能 热能储能 电化学储能 化学储能 电磁储能 锂 离 子 电 池 铅 酸 电 池 钠 离 子 电 池 液 流 电 池 抽 水 蓄 能 压 缩 空 气 储 能 飞 轮 储 能 熔 盐 储 能 氢 储 能 储能的定义和分类(2/2) 电化学储能是指一系列二次电池储能技术和措施,即利用化学电 池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电化学储能电池包括锂离子 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由于成 本效益高、物理性能佳,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电化学储能电池系 统主要由储能电池(以模块形式)、电池管理系统(BMS)、能 源管理系统(EMS)和电源转换系统(PCS)组成。 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结构 电化学储能系统结构20 积分 | 45 页 | 7.87 MB | 4 月前3
某储能电站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7页 WORD)号) (2) GB/T 36547-2018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3) GB/T36558-201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4) Q/GDW 11725-2017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5) Q/GDW 10769-2017 《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导则》 (6) GB/T 34133-2017 34131-2017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8) GB/T 22473-2008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 (9) GB/T 34120-2017 《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 (10) GB/T 51048-2014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11) Q/GDW 10696-2016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 (13) NB/T 42090-2016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14) NB/T 42089-2016 《电化学储能电站功率变换系统技术规范》 (15) NB/T 42091-2016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 (16) NB/T 42090-2016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0 积分 | 88 页 | 2.55 MB | 18 天前3
【应用方案】无人机大气智慧监测解决方案-20—80 摄氏度 0-99% 检出限 0.001ppm 0.015ppm 0.02ppm 0.015ppm 0.004ppm 3ppm 0.1 摄氏度 0.01% 测量原理 PID 电化学 电化学 电化学 电化学 激光散射 热敏电阻 湿敏电阻 负载介绍:工业级高端任务系统,功能特性丰富 高精度气体传感器 ● 软件与无人机完美适配 ● 上千种气体传感器可以随时更换,系统带有自动识别功能。20 积分 | 30 页 | 30.29 MB | 5 月前3
智慧校园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 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2]袁松鹤.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的功能及其组织研究—— LSMS 的 系统观[J].中国远程教育.2010(12). [3]万力勇.e-Learning 综合应用平台的演变规律探析[J].中国电化 教育.2007(09). [4]曹晓明,何克抗.学习设计和学习管理系统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 技术.2006(04). [5]赵呈领,万力勇.学习内容管理系统:e-Learning 的第二次革命 [J].电化教育研究. 2005(07). 图 8 网络学习平台后台管理功能 及与控制有关的数据处理场合,但是其缺点是适应性差,可扩展性 不足。 3.2 FPGA+DDS 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是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 在PAL、GAL、CPLD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10 积分 | 3 页 | 3.92 MB | 14 小时前3
2025年数据中心空气治理白皮书-伊顿著提高其自身及周围空气的温度。 温度梯度增大: 高功率设备内部不同区域的温差可能更大。当存 在腐蚀性气体时,温度梯度本身就是驱动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 蚀)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板表面温度通常较低(接近冷却液温度), 而芯片结温或供电模块温度可能很高,这在其间形成了显著的温 差,加剧了电化学腐蚀过程。 II. 冷板本身引入的复杂性和潜在弱点: 金属界面增多: 冷板通常由铜或铝合金制成,通过导热界面材料 与服务器内的铜质 。露水溶解 空气中的腐蚀性气体(如 H � S, SO � , Cl � , NOx 等),形成 高腐蚀性的电解质液膜,直接附着在金属表面(冷板、元器件、 焊点、走线),极大地加速了腐蚀速率,特别是电化学腐蚀。 局部低温区: 除了冷板本身,服务器内部因气流组织或结构原因, 也可能存在其他相对低温的表面,成为冷凝点。 IV. 腐蚀对高密度设备的破坏性后果更严重: 失效代价高昂: 单台 20kW+ 气态污染物 沉积在滤膜上,然后对滤膜进行化学分析。此方法操作简便,可 用于监测空气中的颗粒物和部分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5.3 仪器监测法 • 电化学传感器:利用腐蚀性气体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产生 电信号的原理,实时监测空气中的腐蚀性气体浓度。电化学传感 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连续在 线监测。 • 光学传感器:基于光谱吸收原理,不同气体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 特征吸0 积分 | 18 页 | 1.98 MB | 15 小时前3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锌铁液流电池 锌基液流电池 液态空气 铅炭空气 二氧化碳纯能 钠离子电池 飞轮储能 重力储能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 混合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 锂电子电池纯能 新型储能 机械储能 电化学储能 电磁储能 化学储能 热储能 压缩空气储能 飞轮储能 铅酸电池 锂离子电池 液流电池 钠硫电池 超导储能 超级电容储能 电解水制氢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10 固态电池有三大优点:1)安全性更高: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且在高 温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2)能量密度天花板更高:固态电 解质具有更宽广的电化学窗口,减少了与电极材料的副反应,拓宽了可 用电极材料的范围。3)循环寿命更久:固态电解质不易挥发且不存在 泄露问题。由于省去了液态电解质和隔膜,固态电池在重量上也有所减 轻。 固态电池性能优势 全钒液流电池等。其中,钒电池伴随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已率先进入 商业化初期。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电池。通 过外接泵使电解液压入电堆,在机械动力作用下,电解液于储液罐和半 电池间循环流动,流经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随后由双电极板收集 和传导电流,进而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换。这种独特的循环流动工作 模式,让钒电池在储能容量上具备灵活性,可通过调整电解液体积来满 足不同需求。10 积分 | 16 页 | 4.38 MB | 5 月前3
河南省工业企业园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理性分析,与电源发电特性、负荷特性相匹配,最大化利用清洁 能源。推广用户侧储能,利用峰谷电价差为企业降低用能成本, 同时通过与绿色能源出力特性相匹配,建设合理规模的新型储能 电站。储能类型以新型储能为主,除电化学储能外,尝试推广抽 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氨)储能等多种形式的 储能方式。鼓励在有合适的地形条件时,建设小型抽水蓄能电站; 建设压缩空气储能可利用低谷电力将空气压缩储存,在需要时释 (三)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比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可再 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达到 80%以上。 (四)电力负荷调节能力(可根据电力系统需要变动其输出 功率的负荷占电力最大负荷的比例)达到 5%以上。 (五)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包括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压 缩空气储能、氢(氨)储能等)达到 1MW 以上。 (六)可再生能源制氢或工业副产氢年生产规模达到 5000 吨 以上,并实现就近利用。 (七)工业余能利用率(实现回收利用的工业余热、余压、0 积分 | 7 页 | 188.30 K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第三章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能量存储、转换并释放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 7 术,包括但不限于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重力储能等 。根据储能时长的不同,储能技 术可分为短时高频储能(<30分钟)、中短时储能(30分钟~4小时)、长时储能(>4小时)。各种储 能技术路线的发展路径及市 量密度低,初期投资大;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容量 大、清洁环保且寿命长,但效率低且选址要求严格;飞轮储能瞬时响应快,能精准跟踪负荷变化,但 能量密度有限,静态损失较大……在众多储能形式中,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凭借布局灵活、建设 周期短、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和高能量效率等优势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好、性价比最高 的主流储能形式。 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迅速增长,储能市场迎来了广阔发展,锂电储能作为当前最主流的 电网的重建。 从产品标准角度,目前还缺乏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的相关国标,制约了构网型储能的选型设计、测 试认证、并网审核和实际应用。中电联和中国电科院正在牵头编制《构网型变流器通用技术规范》、 《电化学储能构网型变流器技术规范》等两项国标,预计2025年发布,国内头部PCS厂商,如上能电 气、南瑞继保、阳光电源、华为等都是参标单位之一。 (1)主动均衡技术 随着大容量储能电池的广泛使用,电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共 8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