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泰盟:基于热泵技术的工业余热回收技术分享10 积分 | 31 页 | 6.26 MB | 1 天前3
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汇编四、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工业余热利用.......................................... 34 五、中国石油云南石化重整装置节能优化..................................38 六、中国石化镇海炼化芳烃低温热综合利用..............................47 七、中国石油辽阳石化芳烃低温余热综合利用(冷、热、 电联产联运) .......................................................................53 八、中国海油大榭石化 30 万吨乙苯装置工艺热水余热回收....60 九、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制氢装置变压吸附(PSA)驰放气二 氧化碳捕集项目(多胺基胺液首次工业化应用)..............67 十、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华锦延迟焦化装置压缩机节能优化 主要能源消耗有炼厂干气、石油焦、热力、电力、催化烧焦等,占比 90%。电力 主要为加工转化时自产自用,部分外购补充。动力中心热电联产装置按照“以汽 定电”的运行模式,自产热力在保证各装置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剩余热力用于发 电或部分外销,全厂用电总量 90%以上来自于热电联产装置,外购电力占总用量 的比例不足 10%。 2.3 节能降碳重点举措及节能效果 对照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发布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10 积分 | 103 页 | 2.75 MB | 6 月前3
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指南(43页 PPT)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资产搁浅,力争成为气候中和发展趋势下的领跑者,提 高竞争力以及创造商机。 气候中和园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所具备 的实现气候中和的潜力(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 余热废热资源),并且还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 土地资源。 部门间协 同效应 园区作为国家和城市实现气候中和转型的重要元素,具备着实施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成本的巨大潜力。采用一体化、系统性的园区解决方案,不仅 净零排放的园区。如果能源需求可以全部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余热废热来得到满 足,而且当地气候中和的潜力已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园区基本实现了气候中和这一目标。 园区气候中和转型的意义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气候中和代表的是一个总体目标,它以温室气 体排放作为衡量和判定依据。园区层面的气候 中和转型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 余热废热回收利用 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热进行回 收和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 金融工具 详细规划与实施落实 细化方案设计,协调各方资源,确 保高质量实施 监测分析与优化运行 实时监测系统运行,优化控制策 略,持续改进 分析能源潜力 评估可再生能源、余热废热等本地 能源潜力 确定技术配置与规划情景 设计能源系统配置,评估不同技术 方案 实现工业园区气候中和需要系统性方法,以下八个核心步骤构成了从规划到实施的完整转型路 径, 帮助园区在降低能耗与排放的同时提高竞争力。0 积分 | 43 页 | 2.74 MB | 19 天前3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基准方案:分散式燃气锅炉 ................................................ 62 “全电”方案:余热废热和中央空气源热泵 .......................... 62 “全气”方案:余热废热与氢能热电联产 .............................. 64 方案比较 .................... 这是综合园区的核心优势。一体化综合园区还可以被应用于多种情景, 并作为不同地区内、不同环境下区域发展的蓝本范例。气候中和园区能够对地方能 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所具备的实现气候中和的潜 力(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废热资源),并且还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园区作为不同产品与服务的共生平台,能够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指出是,园 区运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能源、建筑、以及其他各方面监管框 架的合理设置。 架的合理设置。 园区气候中和转型意味着什么? 在本指南及此前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坊中,气候中和园区被定义为实现温室气体 (GHG)净零排放的园区。如果能源需求可以全部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余热废热来 得到满足,而且当地气候中和的潜力已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那么就可以认为,该 园区基本实现了气候中和这一目标。因此,气候中和代表的是一个总体目标,它以 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衡量和判定依据。在高密度的城市地区,园区内部很难完全独立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4 月前3
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70页 WORD)基准方案:分散式燃气锅炉 ................................................... 62 “ ” 全电 方案:余热废热和中央空气源热泵 ................................ 62 “ ” 全气 方案:余热废热与氢能热电联产 .................................... 64 方案比较 ........... 被应用于多种情景, 并作为不同地区内、不同环境下区域发展的蓝本范例。气候中和园区能够对地方能 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所具备的实现气候中和的潜 力(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废热资源),并且还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园区作为不同产品与服务的共生平台,能够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指出是,园 区运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能源、建筑、以及其他各方面监管框 架的合理设置。 园区气候中和转型意味着什么? 在本指南及此前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坊中,气候中和园区被定义 为实现温室气体 (GHG)净零排放的园区。如果能源需求可以全部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余热废热 来 得到满足,而且当地气候中和的潜力已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那么就可以认 为,该 园区基本实现了气候中和这一目标。 因此,气候中和代表的是一个总体目 标,它以 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衡量和判定依据。在高密度的城市地区,园区内部很10 积分 | 74 页 | 12.52 MB | 19 天前3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工厂余 热,提高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实施余热余 能发电、年发电量 11.6 亿度电,推动西昌钢钒炼铁厂 3 号高炉 增加一座热风炉项目建成投运,年吨铁煤气消耗降低 0.12 吉焦, 年节约高炉煤气约 18 万吉焦;成都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 开展光明乳业、航天通信等能耗较大企业节能诊断,完成光明 乳业锅炉余热回收循环化改造;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加大余热 余压余气梯级利用,完成 余压余气梯级利用,完成 8 万吨低温余热蒸汽综合利用项目、 07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 2023 年度进展报告 年节约天然气 546 万方,开展园区集中供热前期调研;内江高 新区白马园区充分利用白马电厂余热余压资源,并鼓励园区内 电子信息产业冷凝锅炉安装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四)发展绿色交通,实施交通运输低碳行动 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园区积极开展交通基础 设施绿 亿元资金,配套建设 168 套节能环保设备设施。在节能降碳 方面,稳步推进西昌钢钒球团替代项目,球团矿比例提升至 37%;建设国内先进余热余能回收装备(干熄焦余热蒸汽发电、 烧结烟气余热发电、高炉 TRT 发电、转炉烟道余热蒸汽回收、 转炉煤气回收和热轧余热蒸汽回收等),实现余热再利用;开 19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 2023 年度进展报告 展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改造,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吨钢综合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4 月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展,在中国尚未全面市场化,未来应用潜力较大。 ③ 余热回收技术 钢铁生产工序繁琐,存在复杂的能量消耗、转 换、再生以及输送过程, 传统长流程炼钢工艺中仅 有 30% ~ 50% 的能量得到有效利用,剩余大量能 量则会转化成二次能源,包括副产煤气、余热等, 若无法有效回收利用, 将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钢 铁行业的余热资源温度范围较大,按温度品位可划 分为高温余热(> 500℃)、中温余热(150~500℃) 500℃)、中温余热(150~500℃) 和低温余热(< 150℃),其中高温余热占比最高, 占全部余热的约 40%。现按品位分级统计钢铁企业 余热资源如表 2.1。 表 2.1 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统计 序号 品位 余热资源 特点 回收率 余热占比 1 高温余热 高温钢材、高温焦炭、高温烧结 料、加热炉烟气、电炉烟气、转 炉烟气和焦炉烟气等 回收技术相对成熟,主要采取蒸 汽 转化发电或热交换技术 40% 2 中温余热 风炉尾气初级余热回收后的烟气、 烧结烟气、高炉煤气等 温度范围较广且分布分散,回收难 度较大 28%~32% 26% 3 低温余热 各种低温物料、低温烟气、热水 和废蒸汽 余热来源分散且波动频繁,回收难 度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如储热技 术和新型换热器),回收潜力大 约 1% 34% 针对不同品位余热资源,依据梯级利用原则, 企业余热的利用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高温介质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19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③ 余热回收技术 钢铁生产工序繁琐,存在复杂的能量消耗、转 换、再生以及输送过程,传统长流程炼钢工艺中仅 有 30% ~ 50% 的能量得到有效利用,剩余大量能 量则会转化成二次能源,包括副产煤气、余热等, 若无法有效回收利用,将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钢 铁行业的余热资源温度范围较大,按温度品位可划 分为高温余热(> 500℃)、中温余热(150~500℃) 和低温余热(< 150℃),其中高温余热占比最高, 150℃),其中高温余热占比最高, 占全部余热的约 40%。现按品位分级统计钢铁企业 余热资源如表 2.1。 表 2.1 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统计 序号 品位 余热资源 特点 回收率 余热占比 1 高温余热 高温钢材、高温焦炭、高温烧结 料、加热炉烟气、电炉烟气、转 炉烟气和焦炉烟气等 回收技术相对成熟,主要采取蒸汽 转化发电或热交换技术 40%~45% 40% 2 中温余热 风炉尾气初级余热回收后的烟气、 烧结烟气、高炉煤气等 温度范围较广且分布分散,回收难 度较大 28%~32% 26% 3 低温余热 各种低温物料、低温烟气、热水 和废蒸汽 余热来源分散且波动频繁,回收难 度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如储热技 术和新型换热器),回收潜力大 约 1% 34% 针对不同品位余热资源,依据梯级利用原则, 企业余热的利用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对高温介质 的显热,通常是通过蒸发器进行回收,后通过汽轮 机等0 积分 | 139 页 | 4.23 MB | 19 天前3
水泥产业智能制造相关技术探讨及应用设备管理 能源管理 智能物流 智能质控 安全环保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管理 销售管理 OA 协同 电子 商务 设备资产 管理 智能矿山 智能生产 生料粉磨 水泥粉磨 煤磨系统 烧成系统 余热发电 质量控制系统 专家故障诊断系统 专家智能控制系统 数据仓库 智 能 生 产 智 能 控 制 智能 装备层 智能传感 摄像头 移动巡检 4G 网络 物联网 水泥产业智能制造 动态建模平台 设备管理 能源管理 智能物流 智能质控 安全环保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管理 销售管理 OA 协同 电子 商务 设备资产 管理 智能矿山 智能生产 生料粉磨 水泥粉磨 煤磨系统 烧成系统 余热发电 质量控制系统 专家故障诊断系统 专家智能控制系统 数据仓库 智 能 生 产 智 能 控 制 智能 装备层 智能传感 摄像头 移动巡检 4G 网络 物联网 水泥产业智能制造 动态建模平台 设备管理 能源管理 智能物流 智能质控 安全环保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管理 销售管理 OA 协同 电子 商务 设备资产 管理 智能矿山 智能生产 生料粉磨 水泥粉磨 煤磨系统 烧成系统 余热发电 质量控制系统 专家故障诊断系统 专家智能控制系统 数据仓库 智 能 生 产 智 能 控 制 智能 装备层 智能传感 摄像头 移动巡检 4G 网络 物联网 水泥产业智能制造 动态建模平台0 积分 | 46 页 | 4.94 MB | 3 月前3
河南省工业企业园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色微电网,推动工业企业、园区提高能效,保障工业稳增长合理 用能需求,制定本指南。 一、建设目标 工业企业和园区通过建设运行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 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 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加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 因地制宜推广园区集中供热、能源供应中枢等新业态。促进工业 — 3 — 企业、园区提高能效,保障工业稳增长合理用能需求,实现多能 源,降低用 能成本,推动落实“双碳”目标实现。 二、建设思路 (一)从需求侧出发,主动适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 系统 工业企业和园区要加强厂房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元储能、 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等一体化系统应用, 增强工业能源供给可靠性,提升用电灵活性和韧性,提高电力需 求侧调节响应能力,灵活适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促进清洁 能源接入和就地消纳,增强工业能源供给可靠性。 可再生能源, 鼓励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和园区利用煤层气(瓦斯)发电、生物 质发电、天然气冷热电联合供能,为工业生产提供绿色能源。 2.余能回收利用:鼓励工业企业和园区回收利用工业生产过程 中的余热余压,如钢铁企业的高炉煤气余压、水泥企业的窑尾余 热等,将其转换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可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3.其他能源形式:鼓励尝试引入高效热泵技术,利用浅层地热 能、空气热能等低品位热能为工业生产提供供热、制冷等需求;0 积分 | 7 页 | 188.30 KB | 5 月前3
共 102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