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 王文晟 1 谭 宁 1 黄 凯 1 张雨浓 1 郑伟诗 1 孙富春 2 摘 要 得益于近期具有世界知识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迅速发展, 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在各类任务中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与在各领域内广阔的应用前景. 鉴于此, 对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的工作进行了综述, 首先, 介绍大模型在具身智能系统中起到的感知与理解作用; 介绍大模型在具身智能系统中起到的感知与理解作用; 其次, 对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中参与的需求级、任务级、规划级和动作 级的控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然后, 对不同具身智能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并总结了目前具身智能模型的数据来源, 包括 模拟器、模仿学习以及视频学习; 最后, 对基于大语言模型 (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的具身智能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发 展方向进行讨论与总结.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大语言模型, 大型视觉模型, 基础模型, 具身智能, 机器人 引用格式 王文晟, 谭宁, 黄凯, 张雨浓, 郑伟诗, 孙富春. 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 自动化学报, 2025, 51(1): 1−19 DOI 10.16383/j.aas.c240542 CSTR 32138.14.j.aas.c240542 Embodied Intelligence Systems20 积分 | 19 页 | 10.74 MB | 1 天前3
2025具身机器人行业未来展望报告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目录 C O N T E N T S 英伟达主导现有大脑方案 01 02 03 大脑能力技术路线 4 04 L4及L5具身智能应用展望 05 从人脑看具身大脑 国内外厂商大模型进展 从人脑看 具身大脑 01 Partone 5 人脑结构拆解 01 6 资料来源:浙商证券产业研究院 了解机器人大脑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人脑。人脑由大 本报告来源于三个皮匠报告站(www.sgpjbg.com),由用户Id:349461下载,文档Id:654005,下载日期:2025-05-23 算法方案技术路线 03 13 资料来源:量子位智库、浙商证券产业研究院 具身智能的算法方案分为分层决策模型和端到端模型两种路线。 分层决策模型 端到端模型 以「Figure 01」为代表,将任务分解成不同层级,以多个神经网 络训练,再以流程管线的方式组合。Figure 缺点是:训练数据海量、消耗资源巨大、机器人执行实时性差。 训练方案技术路线 03 14 资料来源:量子位智库、浙商证券产业研究院 具身智能的训练方法可分为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两种路线。 模仿学习 强化学习 模仿学习—— 智能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专家(经验丰富的人类操作者或具 有高级性能的系统)的行为来学习任务。 • 优势:可以快速学习专家策略,无需复杂的探索过程 • 劣势:学习到的行为策略受限于专家数据,对于未见0 积分 | 31 页 | 3.33 MB | 4 月前3
具身智能技术演进、工业应用实践与未来展望传统行业的颠覆性变革和提升。具身智能作为人工 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正从理论研究阶段迈向实际应 用,开启人机深度协同的新纪元 [1]。 2023 年以来,具身智能在技术突破和应用拓展方 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计算机视觉中激光雷达、深度相 机等感知技术的进步,使具身物理本体能够实现毫米 级环境感知 [2];强化学习、模仿学习、自适应控制等人 工智能算法的发展,让具身智能在虚拟仿真环境中通 Action 大模型的出现,进一步增 强了具身智能的泛化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 场景 [4];分布式协同技术则构建了多智能体协作网络, 提升了群体智能的规模效应 [5]。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具身智能的不同初级形态 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健康、自动驾驶、家庭服 务等多个领域,为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大动 关键词: 具身智能;技术架构;应用案例;发展挑战;未来趋 势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摘 要: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前沿方向,正从技术验证走向实际应用,展现 出产业革新潜力。阐述了具身智能的核心概念与技术架构,探讨了其在多领域 的应用案例和边界,特别是工业应用实践、挑战和突破点;同时关注其发展所面 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展望了未来可能的演进路径。此研究表明,具身智能不 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将在全球范0 积分 | 6 页 | 2.40 MB | 1 天前3
【完整报告】2025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已成为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典范,正步入以 “AI+高端制造”为核心的黄金发展期,有望成为驱动未来经济增长的 核心引擎。它不仅将重塑制造业价值链,更将催生“制造服务业”、“现 代服务业”、“消费新物种”等新业态,并广泛赋能于国防无人系统、生 物科技设备等领域,展现跨行业的辐射力与生态带动力。 目前,我国具身智能产业生态,亟需产业协同与基础研究突破创 业专家、科研领军者、企业家和投资人构成的“具身智能技术与产业 战略研究小组”。在《创变下一浪》研究基础上,小组成员深入开展 全国范围的产业调研与企业访谈,历经近半年的扎实工作,最终凝练 成这份《2025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 具身智能发展日新月异,本报告所呈现的数据与分析均基于一定 时间内的调研与检索结果,如有疏漏与不足,恳请各界批评指正。我 们期待本报告为中国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具身智能技术与产业战略研究小组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压倒性优势为具身智能奠定产业土壤。2023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 32.38 万亿元,已超过美、德、意、英制造 业增加值之和,并是日本制造业 GDP 总量的 5 倍以上。在传统制造 过剩和低附加值的背景下,“高端制造”成为转型必然,而具身智能 正是这一战略升级的底层支撑。 具身智能引领“自动化→智能化”的范式跃迁。传统机器人依赖 硬件与固定编程,而具身智能融合 AI 大模型、多模态感知、端到端20 积分 | 42 页 | 2.41 MB | 1 天前3
具身智能标准化研究与评测方法探索2025/07/DTPT —————————— 收稿日期:2025-06-11 0 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从虚拟环境走向与现实世 界交互的“具身智能”新纪元。具身智能(Embodied In⁃ telligence)通过赋予人工智能体物理存在形式,使其能 在三维空间中实现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自主行动, 构建起“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智能系统。该理 念可追溯至 1986 年 Rodney [1],它颠覆了传统 AI 对符号推理的依赖,主张智能 应通过身体与环境的实时交互自然涌现。2025 年北 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参赛机型展现 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具身智能已 从实验室验证迈向产业化落地。 近年来技术突破逐渐形成多维进化格局,在大规 模预训练模型方面,深度求索发布的 DeepSeek 系列开 源模型显著降低了开发门槛 [2];在硬件创新领域,宇树 联合开发的 Figure 01 已实现语 关键词: 具身智能;标准化;评测体系;应用场景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5.07.008 文章编号:1007-3043(2025)07-0046-07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摘 要: 具身智能作为融合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新范式,是实现物理世界感知、10 积分 | 7 页 | 1.41 MB | 1 天前3
【完整星图】2025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星图20 积分 | 1 页 | 11.69 MB | 1 天前3
具身机器人行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5具身机器人行业现状 及 未来趋势分析 CONTENTS 目 录 当前研发状态 01 应用现状 02 未来发展方向 03 商业化挑战与突破点 04 投资逻辑建议 05 总结 06 01 运动控制进展与瓶颈 运动控制基础行走抓取已实现,动态平衡复杂地形适应 受限,如宇树科技春晚表演机器人在复杂舞台环境中需 多次调整才能稳定行走。 运动控制技术瓶颈制约应用场景拓展,复杂环境适应性 长时间作业需求,如工业巡检机器人需频繁充电,影 响工作效率。 能源效率问题限制机器人在物流仓储等需要长时间连 续作业场景的应用,增加运营成本。 硬件技术突破 具身智能算法环境感知与决策能力相当于GPT- 2水平,依赖大量数据训练,如星海图机器人需人工干预才能完成复杂任务。 具身智能算法数据依赖性强,数据采集标注成本高,且算法泛化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多样化场景。 多模态交互视觉语言动作协同尚未成熟,MIT实验完成指令需3 AI大脑与硬件融合存在兼容性稳定性问题,如部分机器人在高强度任务下出现算法与硬件脱节故障,影响任务完成。 AI大脑与硬件融合问题导致机器人在复杂任务执行中出现故障,降低可靠性,影响市场信任度。 具身智能算法能力 多模态交互协同 AI大脑与硬件融合挑战 AI大脑发展 区域分布珠三角伺服系统、长三角AI 算法、京津冀精密制造,产业集聚效 应初显,但协同效率待提升。 区域产业分布不均衡,各地产业配套0 积分 | 25 页 | 2.94 MB | 5 月前3
基于具身智能的智慧工厂创新应用白皮书(2025)-富临精工10 积分 | 31 页 | 6.76 MB | 1 天前3
2025年面向具身智能的大小模型协同算法研究和实践报告面向具身智能的 大小脑模型协同算法研究及实践 盛律 | 软件学院 2025-08-23 1 具身智能的基本概念 基于物理载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 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具身 智能 2 具身智能的基本概念 基于物理载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其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 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行为和适应性 具身 智能 传统智能 具身智能 只可远观,被动接受 别人告诉我这就是盒子 可以打开,可以装东西 我主动体验什么是盒子 被动抽象接受 主动具体体验 重要 意义 具身智能因其能自主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起点 3 具身智能的关键任务 导航 问答 操作 4 具身智能的核心目标 5 具身智能的核心要素 具身载体(Agent) 具身模型(Model) 物理 载体 相比具身载体的日趋成熟,具身模型的算法研究方兴未艾、挑战众多 现状 6 具身模型应该考虑哪些能力? n 技能泛化、真实交互、本体扩展 Skill (技能泛化) Reality (真实交互) Embodiment (本体扩展) Adapted from Jim Fan’s talk 7 具身模型的几种类型 大小脑协同 端到端 8 具身模型的最新进展:代表性新工作20 积分 | 37 页 | 4.24 MB | 1 天前3
2025年具身智能产业链分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商业化探索头豹研究院 2025年具身智能产业链分析 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商业化探索 概览标签: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2025 Embodied Intelligence Industry Chain 2025年の具身知能産業チェーン 市场研读 | 2023/11 www.leadleo.com 400-072-5588 2 01 具身智能产业链上游: ◆ 具身智能上游芯片方面,其所需芯片种类 视觉传感器、惯性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迈 向具身智能的关键传感器。这类传感器不 仅价值量较高,且与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 仿生化和高自由度等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 自动驾驶载具传感器方面,智能驾驶系统、 智能座舱系统、智能动力系统所需的传感 器数量,随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而增加。 02 具身智能产业链中游: ◆ 具身智能的载体不一定是人形机器人,可 以是任意形态的机器人,也可以是自动驾 驶载具,其均具备具身和智能两种属性; 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人形机 器人四大类,从具身智能的本质——通过 物理实体与环境的持续互动实现智能涌现 来看,人形机器人是其最佳载体; ◆ 自动驾驶载具为具身智能的物理载体之一, 其可大致分为汽车类和低空飞行类,两者 均通过“感知-决策-控制”闭环实现场景适 配,具身智能的强弱直接取决于对各自运 行场景的动态响应与任务完成能力。 ◼ 研究背景 202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具 身智能纳入未来产业培育计划,标志20 积分 | 16 页 | 5.39 MB | 1 天前3
共 43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