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sco -教育行业:教师的AI能力框架工智能 知识、应用伦理原则和支持其职业发展的策略。 教学方法,以及专业学习中的AI应用。这些能力被划分为三个进 阶层次:获取、深化和创造。 The AI能力框架针对这一缺口,通过定义教师在AI时 代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来解决这一问题。 该框架基于保护教师权益、增强人类自主性和推动可 持续性的原则进行开发,并详细列出了五个维度下的 15项能力:以人为中心的心态、AI伦理、AI基础与应 用。 深远的影 响,特别是在教师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需的能力方面。教育中使 用AI引发了关于教师自主权和其判断如何及何时恰当地使用这 项技术的能力的基本问题。 教师迫切需要被赋能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伦理和 教育学维度。然而,截至2022年,仅有七个国家制定了针对 教师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或专业发展计划。 该出版物以教科文组织以前在该领域的工作为基础 , 如 教师、人工智能和教育的信 通技术能力框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3.2. 2 方面 2 : 人工智能的伦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积分 | 52 页 | 1.20 MB | 1 天前3
从原则到实践:在动态监管环境下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22 1.5 《医疗电子交换法案(HIPAA)》 ............................... 31 2. 如何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幻觉对数据隐私、安全和伦理的影响 ...... 36 2.1 国土安全部政策声明139-07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 ............ 37 2.2 联邦贸易委员会政策宣传与研究指导: .............. ©2025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版权所有 7 4.2 安全与隐私 ................................................ 61 4.3 鲁棒性、可控性和合乎伦理的人工智能实践 .................... 62 4.4 组织如何利用这些标准 ...................................... 63 4.5 负责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保障(数据管理) .............. 66 5. 持续监测与合规 ................................................ 68 6. 管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与伦理考量 ............................ 69 7. 结论:填补人工智能治理空白,实现负责任的未来 .................. 69 ©2025 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版权所有10 积分 | 72 页 | 1.37 MB | 6 月前3
华为:2025大模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研究报告、社会服 务与国际合作”四大导向,明确高等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 报告从技术、社会与教育三个维度深入审视机遇与挑战:在技术层面,算力、数据与算法的突破孕育创新红利, 但面临安全、伦理、偏差与治理等现实约束;在社会层面,发展契机与潜在风险并存;在教育层面,知识去中 心化、学习个性化的进程中,需要同步重塑价值导向与能力结构。基于深入分析,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走向 智能、高效、开 力+教育能力”的 能力谱系;在要素分析上,形成“五要素”框架:算力作为构建基石与场景适配关键,数据作为必备燃料与领 域属性特征,算法作为核心引擎与风险应对策略,开发工具作为全栈式工具矩阵,安全、伦理和隐私保护作为 有效保障。在技术路线上,构建“参考架构—智能体应用—标准体系”的完整技术路径,以“性能—成本—应用” 协同优化为抓手,支撑模型从训练、推理、部署、协同到应用增强的全链路落地。 具体路径,总结了九个重构方向:提供精 准适需的教育内容、实现个性灵活的教学方式、支持沉浸互动的学习体验、重塑教育主体的角色与能力、助力 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推动智能高效的教育治理、构建安全可信的伦理治理体系、配置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强化智能协同的科研创新。据此提出“统筹规划、分步建设、优选场景、协同发展”的教育大模型建设原则, 阐明基于通用大模型研发教育大模型的具体实践,倡导通过算力、数据、算法协同优化的工程创新来实现教育20 积分 | 132 页 | 7.86 MB | 1 天前3
华为:2025智能世界的ICT岗位与技能白皮书AI不仅创造了新岗位,更对几乎所有ICT岗位进行了深刻变革。在安全领域,岗位职能正从人工监 控转向统筹AI驱动的威胁检测与自动化响应;数据领域工程师的工作重心从数据处理转向管理AI 驱动的分析流程,并确保伦理治理合规;软件工程师则专注于整合AI能力、管理AI辅助编码工 具。这种全方位的AI融合要求从业者掌握新型复合技能⸺既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又需通晓AI知 识,还要具备管理人机协作的能力。此外,各领 域技术人员还应密切关注开源生态在AI时代带来 的新机遇。 IDC认为,组织应通过主动应对技能缺口、革新学习战略并培育“持续适应文化”的组织来释放AI 的潜力,将技术专长与创造力、同理心、伦理判断力等以人为本的技能相结合,以此应对智能时 代的复杂性。如今,企业、教育机构与政府等各方应协同努力,共同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变化、把 握AI时代发展机遇的ICT技术人才,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态提供系统性支撑。 动力规模。近四分之三(73%)的全球受访者预计,岗位中的AI应用将催生对额外员工的需求, 其中29%的受访者预计员工数量将“显著”增加。这一现象源于多个因素: ·新型岗位需求出现:例如AI训练工程师、提示词工程师、模型审核员和伦理监督人员等; ·在人机协同的混合工作环境中,需要员工负责智能系统的集成、治理与协作工作; ·AI推动运营与客户服务规模扩大,这通常会产生新的流程管理及监督需求。 这些调查结果证实,AI正从根本上重新定义10 积分 | 180 页 | 3.30 MB | 1 天前3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2025年科学智能白皮书环境科学 3. 生态科学 第七章 工程科学 1. 通信 2. 遥感 3. 微电子 4. 空间信息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 1. 社会科学 2. 人文科学 3. AI 伦理治理 第九章 展望与政策 1. 未来挑战与研究方向 2. 政策框架 目录 3 4 5 12 13 14 15 18 18 19 20 21 24 25 26 保障具身智能的可靠性。重点研究风险感 知与价值对齐技术,使智能体的行为符合 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观。针对医疗、通信、 娱乐等领域的应用,需加强安全防护机制, 防范数据隐私泄露、恶意操控和未经授权 访问等风险。同时,法律与伦理层面需要 完善法规框架,以应对数据所有权、责任 追究等问题,防止技术滥用带来的伦理困 境。 2.3.6 具身智能评估 当前的具身智能评估体系尚不完善, 缺乏统一基准,难以全面衡量智能体的控 2.3.4 伦理与隐私风险 训练涉及患者影像 / 基因等敏感数据, 存在隐私泄露风险。需明确 AI 误诊责任, 解决资源匮乏地区技术公平性,避免加剧医 疗不平等 4。临床部署需平衡知情同意、医 生培训与系统公平性。 突破路径:采用联邦学习 4+ 差分隐私 + 同态加密构建保护体系。制定全球 AI 医学 伦理准则,优先选择符合 HIPAA 法案的本 地化部署 14,通过伦理培训增强信任。20 积分 | 29 页 | 2.74 MB | 5 月前3
AI跃迁派:2025年DeepSeek零基础完全指南个人开发者通过 DeepSeekAPI,3 天开发出月入 10 万的智能客服系统 ⚫ 分布式经济: 非洲初创团队基于开源模型开发农业咨询 AI,成本仅为 GPT-4 方案的 1/20 4.伦理与挑战 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需警惕风险: ①数字鸿沟 ⚫ 技术垄断:掌握提示词工程的人群收入差距扩大 3 倍 ⚫ 解决方案:政府推出“全民 AI 素养提升计划”,覆盖 5000 原生经济”,重构传统产业逻辑: 底层逻辑转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资源占有转向智能连接密度——即与 AI 系统协同的 深度与广度 3.文明挑战:智能时代的生存法则 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伦理与技术挑战: ①认知危机 ⚫ 思维退化:调查显示重度 AI 依赖者抽象推理能力下降 27% ⚫ 创新悖论:AI 辅助的专利申请量激增,但颠覆性创新占比下降 15% ⚫ 解决方案:推行“人机分工认证”,强制保留 时代保持竞争优势,需掌握三大核心能力: ①元认知能力 ⚫ 批判性思维:能识别 AI 建议中的逻辑漏洞(如发现商业方案中的“合成数据偏 差”) ⚫ 价值判断:在 AI 提供的 100 种方案中选择最符合伦理的路径 ②智能协作力 ⚫ 混合智能:医生结合 AI 诊断与临床经验,使误诊率降低至 0.8% ⚫ 跨域整合:将 AI 工具与行业经验结合,如老匠人用 DeepSeek 设计非遗数字化方10 积分 | 21 页 | 1.01 MB | 6 月前3
具身智能标准化研究与评测方法探索原则与关键指标,探讨了典型评测方法与平台实践。尽管初步标准框架已形 成,但在多模态交互、群体智能等方面仍缺乏系统标准,评测工具亦亟待升级。 未来应完善分领域标准、建设权威评测平台、加快国际接轨,并同步推进伦理法 律规范,推动具身智能生态规范发展。 Abstract: Embodied intelligence,as a new paradigm integra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nch),涵盖五大类真实场景测试场;在产业生 态层面,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建成“麒麟”训练场,实 现“数据—模型—训练”的闭环迭代。但当前具身智 能发展仍面临硬件“非标化” “高成本”的高门槛、多模 态融合算法效率仍偏低、伦理责任界定模糊等挑战。 本文通过解析具身智能“技术演进—标准构建—评测 验证”协同发展机制,结合产业研报最新研究,以期与 产业专家共同探索解决具身智能标准化研究与评测 方法。 1 国内外标准化研究现状分析 当前具身智能领域存在标准规范缺失、软硬件平台碎 片化等问题,亟需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以引领产业健 康发展 [8]。该报告强调缺乏统一的操作系统和标准化 开发工具链、硬件耐用性和能效有待提升、技术评测 和安全伦理标准空白等因素,制约了具身智能的规模 化应用。 在国家层面,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 系建设指南(2024 版)》将具身智能列为人工智能关键 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9]。该指南提出制定多10 积分 | 7 页 | 1.41 MB | 1 天前3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球产业政策特点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已经成为全球科技 和产业竞争的新高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从促进多方协同、加大研 发投入、完善产业生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关注伦理 安全等维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本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提供强力支持。 15 以中国、欧美、日韩地区为例,各国政府在技术创新与研究支持 方面,集中资源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 (AMPP)机器人技术发展(2023 年)》 2023 年 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资金援助、技术创新、 标准化工作和国际合作等资源 欧洲 《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 则》 2022 年 通过制定有效的伦理指导框架、成立欧盟统一 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监管机构、明确损 害赔偿的严格责任、建立适用于智能机器人的 强制保险制度、建立赔偿基金、为复杂自动化 机器人创设“电子人”的法律地位等内容 18 人形机器人将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为人类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支 持,进一步推动社会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进程。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涉及技术创 新、市场需求、标准化和伦理安全等方面。因此,全球各国、各地区 以及行业企业需加强协作,推动跨界融合,解决技术与市场的问题, 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1.3 产业链分析 2.1.3.1 总体情况 人形机器人上游10 积分 | 89 页 | 3.98 MB | 5 月前3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24版)全球产业政策特点 人形机器人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已经成为全球科技 和产业竞争的新高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从促进多方协同、加大研 发投入、完善产业生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关注伦理 安全等维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本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提供强力支持。 15 以中国、欧美、日韩地区为例,各国政府在技术创新与研究支持 方面,集中资源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机 (AMPP)机器人技术发展(2023 年)》 2023 年 为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资金援助、技术创新、 标准化工作和国际合作等资源 欧洲 《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 则》 2022 年 通过制定有效的伦理指导框架、成立欧盟统一 的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监管机构、明确损 害赔偿的严格责任、建立适用于智能机器人的 强制保险制度、建立赔偿基金、为复杂自动化 机器人创设“电子人”的法律地位等内容 18 人形机器人将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为人类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支 持,进一步推动社会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自动化进程。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涉及技术创 新、市场需求、标准化和伦理安全等方面。因此,全球各国、各地区 以及行业企业需加强协作,推动跨界融合,解决技术与市场的问题, 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1.3 产业链分析 2.1.3.1 总体情况 人形机器人上游0 积分 | 93 页 | 3.74 MB | 5 月前3
大模型时代的AI教育:思考与实践2024实现效率和创意质量的双重提升 3. 创造新职业 • 提示词工程师、大模型数据工程师、大模型应用开发工程师、AI架构师等 • AIGC设计师、AI产品经理、AI游戏策划、AI安全专家、AI伦理与法规专家 从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角度来看,人数很少的公司可能做出影响世界的产品 1. 从人机协作(AI作为Copilot) 2. Agent数字员工和人类员工共同工作 3. 以AI 学术前沿 | 独立科研 | 行业引领 AI+学科 各学科(非人工智能专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的课程 AI通识教育 面向院校所有学生、教师和教职工 基础概念 | 技术认知 | 伦理思考 | 社会影响 | 应用场景 | 未来趋势 02 对AI教育的思考:AI如何赋能教育 方式 1. AI赋能学习 • 个性化学习系统 • 智能AI助教 • AI驱动的内容生成 课程内容优化 • 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和协作教学支持 3. AI赋能评价 • 基于生成式AI的多元评价系统 • 数据驱动决策 挑战和风险 1. 法律、隐私与信息安全 2. 伦理与学术诚信 3. 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 4. 教师角色与职业转型 5. 教育公平与数字鸿沟 6. 组织转型与系统适应 应对措施 1. 加强信息安全 • 建立安全分类框架,制定安全保护政策,进行安全培训10 积分 | 36 页 | 4.04 MB | 6 月前3
共 10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