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规划方案(134页 Word)针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业务处理,输出处理结果,如: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核发放、隐患排查与治理等。 5.1.2.1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库 生产经营企业数据管理按照化工企业和煤炭企业建设,实现一企一档数据要求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 息、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相关资质证书、安全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管检查记录等信息。其中,化工企业数据包括的信 息如图: 安监局平台管理所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企业的企业数据信息,企业终端只维护本企业的数据信息,每次数据 学习,提高类似事故的预防处置能力。 5.1.2.3企业作业票证管理系统 作业票证管理是指在工程中进行作业的书面依据。包括作业票编号、作业任务、作业顺序、发令人、受令 人、作业人、监护人、作业时间等内容。 生产经营化工企业的八大作业票证管理主要是对企业所有的作业票证进行有效管理。系统内置八大作业票证 模板,企业根据需要可以自行修定作业票证的安全措施具体内容。但所有八大作业需要在系统内打印作业票证后 方可动工。需要 建立综合监管系统,加强对实现对建设、交通、消防、施工等项目的信息管理。建立短信群发系统,相关活 动、宣传口号等可以群发给各公司的企业负责人。 5.1.2.14GIS多业务应用 让用户直观的查看某个区域的化工企业分布情况,查看符合一定条件的化工、煤炭生产企业的分布情况,定 位某一个指定的企业的位置,查看该企业信息。 5.1.2.14.1功能描述 安监局用户在系统平台上实现地图的功能,包括:将地图放大20 积分 | 69 页 | 7.59 MB | 13 天前3
智慧化工园区(一期)设计方案(552页 WORD)特色园区情况 我国的化工园区建设相对较晚,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特别是加入 WTO 以 后,化工行业在环境保护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以及在国家和 地方的许多扶持政策下,我国化工企业向集团化、大型化转化,形成了许多化 学工业集中区。具有自身特色的化工园区包括:上海化工园区、南京化工园区、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镇江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化工区、南通 开发区化工区 材料产业的集群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作为第四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 示范基地”,中国化工新材料(XX)园区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 得到工信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中国化工新材料(XX)园区现有入驻化工企业 36 家,累计吸引外资超过 1 4 亿美元,其中,投产企业 29 家(试生产 2 家)。2014 年,全区规模以上化工 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382.87 亿元,出口交货值 17.94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中国化工新材料(XX)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如下所示。 图 现状分析-4 中国化工新材料(XX)园区循环经济模式 24 2.3.3.3 园区形势 1. 安全形势 化工园区目前 36 家化工企业均有自建安全生产自动化 DCS 控制系统,对 于毒性气体重大危险源、爆炸品重大危险源、易燃气体重大危险源以及其他类 重大危险源设置有各类传感器和视频探测器进行监测。但是大部分重大危险源 的视50 积分 | 788 页 | 49.27 MB | 1 天前3
智慧安全生产监督监控系统解决方案DVR 中。 系统的切换不涉及到存储录 像,因此可以达到系统之间的平稳过渡和切换。 2、系统建设内容 建设一套市级县级的二级监控联网系统,用于管理本地区的油田、石油企业、 化工企业、加油站等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将接入上千个点的数字化 图像进行管理,本项目将接入约 3000 多个点的数字化图像监控联网。 搭建一套综合视频管理系统,解决复杂的协议问题,实现统一标准化平台10 积分 | 84 页 | 1.86 MB | 6 月前3
社区智慧消防建设方案(海康威视)展览馆、博物馆以及重要的文物古建筑; (7)粮、棉、木材、百货等物资集中 的大型仓库、堆场; (8)发电厂(站)、地区供电系统变电站; (9)城市燃气、燃气 供应厂(站)、大中型油库、危险品库、石油化工企业等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 和销售单位; (10)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以及其他大型工程的施工现场; (11)其 他重要场所和工业企业。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 2.1 城市消防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20 积分 | 80 页 | 7.30 MB | 4 月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1100 万吨(部分项目含远 期产能)。 5.2.4 电气化改造技术 力供应主要来自可再生能源,所以采用电驱动替代 蒸汽驱动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同时提高系 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石化化工企业进一步提高终端电气化率面临着 技术和装备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现有系统 改造投资高等挑战,尤其是相关技术和装备尚不成 熟, 如电裂解炉、电加热炉、电蒸汽锅炉、微电 网、 电力储能、电催化及电解等技术, 煤制合成氨应用该项技术,预计单位产品碳排 放因 子能够降低到 1.2 吨 CO2/ 吨产品。当前绿氢 耦合技 术还存在绿氢与煤化工技术的匹配问题较 难、绿氢 制备成本高等问题, 煤化工企业改造难 度大, 主动 融合发展意愿不强。 82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 第 6 章 煤化工行业碳中和技术展望 ① 绿氢取代水煤气变换技术 原料气变换是煤化工中的重要排放过程,降低 特别是在低成本电解水制氢、氢气安全高效储运等关键技术领域进行突破利用,打通“ — — — 研发 中试 应用 — ” 产业化 市场化 关键节点。支持煤化工项目(包括存量项目)实施绿氢替代,新建煤化工企业可优先取得 与用氢负荷相匹配的新能源建设规模,扩大绿氢在煤化工项目替代比例,推进煤化工 + 绿氢、煤化工 + 绿电 一体化发展,对煤化工绿氢、绿电替代项目在用地等要素指标上予以支持和倾斜。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19 天前3
共 5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