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人类社会正进入数据要素化发展新阶段 10 > 11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发展研究报告 化的数据标注与合成技术正成为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成为高质量数据集的关键核心技术。第二个方向是向深度拓展,即从公域 数据领域向私域数据领域拓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全球可供大模型训练的公域数据即将耗尽,而原先由于涉 隐涉密(国家机密、企业秘密、个人隐私)而被尘封的海量私域数据,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高价值数据集的重要数据源。传统 》 (DGA) 《数据法案》 (Data Act) 《 数 字 市 场 法 案 》 (DMA) 《 数 字 服 务 法 案 》 (DSA) 美国 加州隐私法 (CCPA) 金融领域的《格雷姆-里奇= 比利雷法》(GLBA) 《健康保险流通和责任法》 (HIPPAA)等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 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 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 通过研究对比发现,美国在 联邦层面上一直没有数据安 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 立法,只在个别州和金融、 健康、信用、视频、教育、 证券、未成年人、通信、计 算机、贸易、消费者保护等 11个领域出台了隐私保护 相关法律,这种相对宽松的 数据流通法规环境,催生出 了几种不同的数据基础设施 建设和运营模式。 数据基础设施类别 平台公司数据流通平台 专业公司数据分析平台 经纪商数据交易平台0 积分 | 39 页 | 6.07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三季度合订本)(一)优化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方式。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 备更新专项资金加大对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在工业、环境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回收循环利用 的基础上,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 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并结合实际动态调整。统筹考虑不同领 域特点,降低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申报门槛,不再设置“项目总投资不 低于 1 亿 (九)条涉及的支持资金按照总体 9:1 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 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 85%、90%、95%。各省级财政根据中 央资金分配情况按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各地区要严格执行本通知明确的 相关领域支持标准,其他领域支持标准由各地区结合实际合理制定,确 保资金投向符合政策要求,确保真金白银优惠直达消费者。若某地区用 完中央下达资金额度,则超出部分由该地区通过地方资金支持,中央不 再负担。截至 2024 特别国债资金及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要求,压实各方 责任,细化操作流程。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按职责分工 细化相关领域补贴标准和实施细则,组织各地区落实好老旧营运车船更 新、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汽车报废更新 和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各省级 人民政府要制10 积分 | 359 页 | 4.49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二季度合订本)....................29 1.关于组织开展浦东新区 2024 年第一批光伏发电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 29 2.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的通 知........................................................................ .................74 1.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江市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74 2.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108 1.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湖北省推动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方 案》的通知................................................................................10 积分 | 234 页 | 2.05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四季度合订本)................................................................................... 78 1.安徽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78 2.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1.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面向氢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大需求, 聚焦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兼顾氢能关联 技术,支持氢能企业及机构开展基础前瞻和关键共性技术自主研发, 促进氢能领域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支持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 技术的战略储备应用基础研究(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2.支持强链工程实施。鼓励领军企业牵头,围绕氢能产业链关键 环节,遴选研发合作单位和团队,组建产学研协同、上下游衔接的创 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氢能领域创新主体在京组建国家 级、市级氢能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 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强化产学研合作,按国家和北京市相关规定给 予资金支持(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 化局)。 二、支持技术装备产业化 ` EESIATEL:010-58460051EMAIL:eesia@eesia.cn 4.支持产业筑基工程实施。鼓励氢能领域重点企业参与“筑基工10 积分 | 159 页 | 2.13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进一步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氢燃料动力电池交通工具在新片区的应用 规模,探索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二)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发展 以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产业为核心,前瞻布局钠离子电池、液 流电池等新兴领域,通过示范应用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升新型 储能的系统集成和专业化、数字化综合服务能力,构建“2+X”的产业发 展格局。 4.推动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高端发展 重点依托优质企业,扩大储能电池终端产品产业规模。积极布局高 氢储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持续攻关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部件。重点攻关燃料电池中催化剂、 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关键材料,提升电堆设计及系统集成的工艺技术水 平,加强电堆长寿命技术攻关。 6.战略布局其他新型储能领域 提前做好战略性、前瞻性新型储能产业布局,积极招引钠离子电池、 液流电池企业,支持其在新片区开展相关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和项目应 用。探索布局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及超导储能等产业。 展电站设计、建设、 安装、竣工验收。主要设备应通过具有相应资质机构的检测认证,涉网 设备应符合电网安全运行技术要求,杜绝配置储能质量差、利用效率低 等问题。在国家及本市未明确的储能项目建设开发领域,根据新片区实 际,探索制定相关标准规范。 (四)支持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化运营 13.鼓励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战略引领和前瞻布局的新型储能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新增 投资的 10%比例给予支持,支持金额不超过10 积分 | 215 页 | 1.90 MB | 5 月前3
2025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指南1.0设实践方法论。本文从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概念内涵及政策要求 出发,明确建设目标、建设维度等总体视图,并从统筹管理一体化、 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等九个维度梳理行业先进实践经验。 结合大模型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最新应用实践,本文进一步分析政务大 模型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一体化政务 大数据体系的发展态势进行研判和展望。 目 录 一、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总体概述... 化协同治理新模式。伴随着各地方数据管理部门的陆续成立,政务数 据共享协调机制日益完善,各部门以数据为纽带紧密推进组织协作, 大幅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并在疫情防控、卫健、公安、 交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大数据助力应急管理、促进履职能力建设方面 的潜在价值。国家层面亦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建设,构 建起覆盖国务院部门、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据共 享交换体系。随 到的数据实时计算需求、容灾备份需求及共性平台工具建设需求,推 进不同算力集群的分类建设与规划。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不断发展, 未来或将智能算力纳入统筹管理范畴,赋能智能数据治理推进大模型 在政务领域的场景化应用。 22 图 8 技术演进路线示意 图 9 数据算力协同建设 (2)前瞻推进存算支撑能力迭代演进 政府侧的技术演进路线基本与整体技术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如图 8),随着政务云建10 积分 | 54 页 | 2.39 MB | 5 月前3
电力市场化改革全景图:寻找系统成本最优解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需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 2020/11 中国投资协会和落基山研究 所 《零碳中国•绿色投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 标的投资机遇》 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术和储能技术等七个领域可撬动 投资70万亿元。 2021/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 “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 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 按报告口径计算,未来三十年内我国在《绿色产业目录》确定的211个领域内将产生 487万亿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 2022/4 能源基金会 《聚焦稳增长:绿色投资支撑绿色复苏》 到2050年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达140万亿元。 2022/5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 /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60年,我国新增气候领域投资需求规模将达约139万 亿元,年均约为3.5万亿元。 2022/11 2022/11 中研普华研究院 《2022-2027年中国碳中和产业调研与投资 分析报告》 未来30年,中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能源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达 到100万亿元。 2023/5 IMF副总裁朱民及其团队 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 到2050年,中国碳中和累计投资规模约为180万亿元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落基山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红杉中10 积分 | 41 页 | 2.27 MB | 5 月前3
【政策文件】工信部《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相关要求的衔接统 一。鼓励工业企业和园区依据业务需求开发模型组件。 能效对标模型。实现对主要产品、设备的能效对标。模型设 计应对照国家现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设备能效标准,以及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重点用能产品设备 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等要求。 企业碳排放核算模型。实现对工业企业碳排放量进行核算与 分析。模型设计应根据应用场景,符合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10 积分 | 7 页 | 169.17 KB | 5 月前3
共 8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