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区块链 可信数据空间 数场 数联网 数据元件 第六章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发展趋势 68 全球将形成三种数据基础设施主流技术路线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向“一空间(场或网)四技术”方向收敛 数据基础设施将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数据平权” 05 07 07 08 09 13 21 33 33 34 35 37 37 39 46 50 54 58 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2024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办 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意见》,提出“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 利用方式向共享汇聚和应用服务能力并重的方向转变。”“研究制订数据基础设施标准规范,推动设施互联、 能力互通,推动构建协同高效的国家公共数据服务能力体系。”2024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 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国家数据 源的需求陡增。据京数智科技研究成 果,预计到2028年全球可流通数据将完全耗尽。数据生产方式将从互联网上采集结构化数据的传统方式向数据资源的广度 和深度两个方向拓展:第一个方向是向广度拓展,即从互联网爬取数据向物联网自动生成数据的方向拓展。各种可穿戴设 备、智能家电、道路监控设备、工业互联网自动感应装置等生成的多模态非结构化数据,正成为当前数据来源的主流,专业 数据生产方式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是数据要素化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0 积分 | 39 页 | 6.07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三季度合订本)..............................................................69 1. 关于组织开展 2024 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智造强省方向)申报工作的通知69 上海市.................................................................................... 专题一、低碳能源 方向 1.高效低成本绿色制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方向 2.LNG 冷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专题二、负碳及碳中和 方向 3.零碳/负碳型生物质气化合成绿色甲醇技术研究与示范应 用。 专题三、减污协同降碳 方向 4.固废绿色低碳清洁高效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突破。 专题四、集成应用示范 方向 5.低碳零碳校园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 方向 6. 低碳零碳工业产业园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 低碳零碳工业产业园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 方向 7.零碳港区关键技术攻关及示范。 具体研究内容和指标等见附件。 二、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申报单位及申报人 第一申报单位须为天津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机构, 同时符合项目申报指南中要求的申报单位性质。 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牵头申报的,必须联合我市企业共同申报。 填写申报书时,有高等学校参与的,须填写到学院或部室(申报及 立项过程中要求单位盖章的,必须使用学校公章)。10 积分 | 359 页 | 4.49 MB | 5 月前3
2025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指南1.0全保障一体化等 9 个维度归纳各地方、各行业政务数据一体化建设与 管理总体能力,并从组织机制、平台工具、运营管理、应用创新、安 全管理五类发展要素出发提炼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过程中 的核心发展方向,以五大能力成熟度等级为参考基线,助力各地方、 各行业结合当前发展阶段递次推进信息化项目一体化整合管理。 图 1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总体视图 (一)建设目标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如下建设目标: 地方政府侧数据组织管理团队主要分为决策层、数据管理层、运 营保障层和服务层这四类角色。在决策方面,主要由地方人民政府或 各行业部门行政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拟定本地区数字政府、数字经 济相关建设规划,引领确立本地区宏观发展方向,随着国家数据局的 成立,各地方均成立了数据统筹管理部门,负责牵头本地区政务数据、 数据要素总体规划(见表 2)。在数据管理方面,主要由数据管理部 门相关角色组成,负责本地区、本行业数据相关顶层规划设计、推进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政府侧的管理重点亦逐步由引入新 技术向创新业务方向逐步发展。各地区、各行业均建立了政务数据共 享开放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采用量化指标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对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围绕政务数据资源质量、共 14 享交换程度、应用支撑能力等方面推进绩效评估工作,一方面推进前 期的数据绩效考核工作逐步向着共享监督、异议核实的方向转变,另 一方面通过将评估结果与激励措施相结合持续助力数据质量提升。10 积分 | 54 页 | 2.39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二季度合订本)(1)申报单位为大东区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或机构。 (2)创新载体通过上级部门认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由科 技部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计量测试平台由市场监督部门认定。 (3)创新载体服务方向为氢能领域。 (4)按照沈阳市、大东区当年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算标准确定补 贴基数。 3.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或多证合一营业 执照(复印件),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融机构研究制 定适合氢能企业的创新型信贷产品。鼓励证券机构发行面向氢能产业领 域专项债券,鼓励地方金融机构为氢能领域小微企业提供银行信贷和担 保支持等金融服务。 2.支持方式 针对氢能产业方向对符合支持标准的融资活动给予支持。 3.责任部门 区财政(金融)局 (十五)支持人才队伍建设 1.支持标准 对氢能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引进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人 才补贴、项目启动经 支持全省惠民流通项目建设,统筹省预算内投资 4000 万元,对 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补短促融项目、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项目给予一定投 资补助。(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30.将现代物流业作为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安排 3000 万元左右资金,支持 10 个左右符合条件的现代物流项目建设。(牵 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31.对国家、省确定的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冷链物流等重大物流 基础设施10 积分 | 234 页 | 2.05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 112 4.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 惠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 展资金(支持应用方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126 5.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为加强新型储能在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支撑 作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新片区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发 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储能产业创新高地和示范应用基地,抢占绿 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和未来能源发展新方向,结合新片区实际,制定本实 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 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下简称“两化”改造),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智造创 新强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 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推进“两化” 改造提质提效为主要抓手,全面推动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为核心的技 术改造,培育一批以未来工厂、绿色工厂为标杆的新智造绿色企业群体, 不断提高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智造10 积分 | 215 页 | 1.90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四季度合订本)委、中关村管 委会)。 六、支持标准体系建设 16.支持标准制修订。支持建立符合本市氢能科技和产业发展需 要的标准体系,将氢能产业领域重点标准规范纳入我市重点发展的技 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对重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 准、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根据评审结果给予资金补助(市经济和 ` EESIATEL:010-58460051EMAIL:eesia@eesia.cn 信 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 生产力,制定支持政策: 一、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本政策统筹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 持我市新能源产业四大赛道方向,主要包括“清洁能源电力、氢能、 储能、低碳氢氨醇”等领域。适用于已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从事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民办非企业等机构。 二、重点支持内容 气候变化、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低碳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主要用于推进市、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结构优 化以及节能低碳重点工作,支持体现节能降碳发展方向的项目。对于 纳入市节能减排专项补贴计划需新区财政配套的项目优先支持。 第三条(资金来源) 专项资金由区级财政预算专项安排。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为: (一)上级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 (二)区级财政预算资金;10 积分 | 159 页 | 2.13 MB | 5 月前3
电力市场化改革全景图:寻找系统成本最优解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股票报告网 (1)用电量增速的不确定性。 (2)经济增速预期和货币政策导致市场风格波动较大。 (3)新能源和储能等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4)电力市场化方向确定,但推进节奏难以确定。 7. 风险提示 3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股票报告网 分析师声明 吴 杰、傅逸帆 本人具有10 积分 | 41 页 | 2.27 MB | 5 月前3
共 7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