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四季度合订本)为贯彻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落 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氢能产业 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工作部署,把握氢能产业发展的关 键窗口期与机遇期,加快培育和发展北京市氢能产业,特制定以下措 施。 一、支持科技研发创新 1.支持基础共性技术研究。面向氢能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大需求, 聚焦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兼顾氢能关联 录,并优先推荐进入本市首台(套)产品目录评审程序,对于推荐目 录内技术在京的前三台(套)应用项目,按照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相关 政策规定给予支持(市发展改革委)。 三、支持产业创新发展 8.支持企业孵化培育。鼓励建设和培育氢能领域专业孵化器,开 展高水平的创业辅导、早期投资、资源对接等专业化服务。符合标杆 型孵化器条件的,按照孵化器建设发展情况分类给予不超过 2000 万 元资金支持;支持和推荐符合条件的孵化器申报市级和国家级孵化器 孵化器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EESIATEL:010-58460051EMAIL:eesia@eesia.cn 9.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推动氢能领域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加大统筹协调与培育扶持力度,强化市区协同开展全面精准服务,对 获评“专精特新”的企业给予区级分档资金奖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各区政府)。鼓励氢能领域研发设计、中试集成、测试验证等产业支 撑平台面向10 积分 | 159 页 | 2.13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面向新型储能系统集成、检测认证、智能运维、安全预警、共性技 术研发、金融服务等需求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第三方服务产业高地。 8.健全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结合新片区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培育一批技术中心和 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研发资源,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设备制造、应用 布局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加速实现技术产品更新迭代。 (三)加强新型储能项目管理 9.规范备案管理 独立储能项 持。 (三)本方案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负 责解释。 江苏省 1.关于公开征求《连云港市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 求意见稿)》 修改意见的通知 为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 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市工信局起草了《连云港市支持新型储能产业 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现针对行动方案内容、是否违 反公平竞争审查 新型储能产业是加快制造强市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 础环节,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为了抢抓新一轮产 业发展机遇,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我市新型储能产 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措施。 一、培育壮大产业规模 (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支持现有企业围绕新型储能产业链在本 市增资扩产,重点招引新型储能领域制造业企业。对储能电池、电池管 理系统10 积分 | 215 页 | 1.90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二季度合订本)挂帅”,力争到 2027 年年均向社会开放 20 个应用场景。(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数据局、各区政府) (十二)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加快高水平智能工厂建设,到 2027 年培育不少于 20 家标杆性智能工厂、300 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加快推动 全市规上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开展智能工厂评估诊断,结合六大重点 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不同特点,一业一策、分级分类、有序推进智能工 生产网络化、 能源低碳化和生产洁净化实施工艺升级和设备提标改造,到 2027 年累计 培育 500 家绿色工厂。支持产业园区运用技术数字技术推动设施共建共 享、能源智慧管控、资源循环利用,加快分布式光伏、多元储能、高效 热泵、余热余压、绿色微电网等能源智慧管控系统建设,力争到 2027 年累计培育 30 家绿色园区。持续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符合条 件的项目给予核定项目投资 20%,最高 造,推广应用无损检 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探索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开展 高端再制造业务。加快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产品设备残余寿命评估技 术研发,有序推进产品设备及关键部件梯次利用。培育壮大再生资源综 合利用企业,实现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能力达到 5 万吨/年以上。发展 设备二手市场,建立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推动二手设备交易平台 规范建设和运营。(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市10 积分 | 234 页 | 2.05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三季度合订本)作、科技金 融、补贴奖励等项目不纳入限项查重范围。为鼓励有一定基础的项目申 报单位加大研发力度,企业集团、转制院所和整编制引进的国家级科研 院所、北沪深三市上市公司、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领军(培育)企业 不限项。 (六)不予受理的项目 1.不符合申报指南的项目。 2.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时申请 2 项及以上本专项项目。 3.根据《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部令第 19 的人员或单位,作为项目负责人或第一承担单位申请的项目。 (七)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 1.前期科研成果已获得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目前具有较好 研究工作基础的项目。 2.项目第一承担单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科技领军(培育) 企业、技术领先型企业或者“瞪羚”企业。 3.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具有完备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研发投入核算 体系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较高;具有 明确的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 报材料 原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以及申报单位是否符合支持条件,申报 项目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支持条件、是否按规定提供申报材料、项目建 设要件是否齐全等。当年被列入数字辽宁工程、万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工 程、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项目库等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优 先支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 目、申报单位被依法列入失信主体名单、当年已获得省级各类财政资金10 积分 | 359 页 | 4.49 MB | 5 月前3
2025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意义重大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提出并开始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一举奠定了 美国在传输网络、根服务器、IPV4协议等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培育出了微软、英特尔、谷歌、脸书、亚马逊、苹果、特斯拉 等一大批信息技术跨国企业,并推动全球经济高速增长了30多年。当前,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将成为引领下一个30年经 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国通过 家和地区的“朋友圈”,将不断增强在数据交 换交易协议和标准等软基础设施制定的话语权,掌握适度超前的通信网络和算力等硬基础设施研发的主动权,进而引领数据新 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爆发,为我国培育出一大批新的全球型数据企业,并推动下一个30年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下一个3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电力、通信、铁路等是工业时代的国家战略资源,必须牢牢掌控在国家手中。这些国家战略资源均具有网络状、跨区域 纪服务提供商、清算所、身份提供者、应用商店提供商、词汇 表提供商等多种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数据存储、交易和结算、参与者身份信息管理、数据处理、数据集描述等方面的专业服 务,建立数据供需方交易信任,培育数据流通生态;在应用层面,先后规划了工业制造、绿色协议、交通运输、医疗健康、 金融、能源、农业、公共行政、技能等18个重点建设领域,分别构建欧洲共同数据空间,并率先启动了欧洲健康共同数据空 间建0 积分 | 39 页 | 6.07 MB | 5 月前3
2025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指南1.0每一类数据资源的应用场景,对数据开展登记、授权及共享存证;为 满足不同部门间数据可用不可见的需求,平台侧引入多方安全计算、 TEE 等隐私计算技术,依托数据管理部门的算法库、模型库等第三方 计算资源,推进数据的调度与统一运算,为培育新场景提供安全保障。 (3)打造全链条数据开发服务能力 在推进数据开发过程中,主要包括场景调研、应用开发和应用评 价三个阶段。在场景调研阶段,多由数据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定场景” 和“理需求”10 积分 | 54 页 | 2.39 MB | 5 月前3
共 6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