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三季度合订本)...................................................................... 5 2.交通运输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的通 知................................................................................... 排放老旧船舶报 废更新,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支持内河客船 10 年以上、货船 15 年以上以及沿海客船 15 年以上、货船 20 年以上船龄的老旧船舶报废 更新。在报废基础上更新为燃油动力船舶或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的,根 据不同船舶类型按 1500—3200 元/总吨予以补贴;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 船舶,根据不同船舶类型按 1000—2200 元/总吨予以补贴;只提前报废 老旧营运船舶的,平均按 6 万元。各地区可结合实际自行确定新增不超过 6 个农机种类纳入补 贴范围,并按现有规定测算确定补贴标准。 (五)提高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推动城市公交 车电动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更新车龄 8 年及以 上的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平均每辆车补贴 6 万元。 (六)提高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发挥再贷款政策工具作用, 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对符合《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10 积分 | 359 页 | 4.49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源资源优化整合,提升综合运行效率。 探索在公共停车场、重卡换电站及其他有条件的场所建设光储充一 体化项目。布局智能充放电(V2G)示范应用,推动车、桩、网协同发展。 进一步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氢燃料动力电池交通工具在新片区的应用 规模,探索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二)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发展 以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产业为核心,前瞻布局钠离子电池、液 流电池等新兴领域,通过示范应用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升新型 高性能电极和新型电解质、复合集流体等关键材料及组件研发,提升锂 电池容量密度,降低储能成本。加强固态锂电池等新一代锂基电池关键 技术开发。 提升退役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回收和利用水平,加强电池一致性 管理等关键技术突破,健全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确保安全的前提 下,探索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 5.推动氢储能产业安全发展 重点布局电解水制氢装备。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电解水制氢技术,提 升质子交换 16.全力支持打造汽车“首位产业”。省财政统筹安排 20 亿元支持 汽车产业七个生态建设。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设立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 单个实验室每年度最高综合补助 3000 万元。重点围绕轻量化材料、车规 级芯片、下一代动力电池、新型充换电技术、智能驾驶体系等关键领域, 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最高可按研发和设备投入的 50%予以补助。支持 各市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予以补贴,每市每年度给予最 高 100010 积分 | 215 页 | 1.90 MB | 5 月前3
2025中国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白皮书���� 10 2.2.3 产业链下游 ������������������������������������� 11 2.3 中国 UWB 市场驱动力&需求度&市场机会分析 12 2.3.1 中国 UWB 市场驱动力模型 ������������������������ 12 2.3.2 中国 UWB 市场需求度模型 ������������������������ 14 3.1 蓝牙定位基本介绍 56 3.2 中国蓝牙定位产业链介绍 59 3.3 中国蓝牙定位市场驱动力&需求度&市场机会分析 59 3.4 中国蓝牙定位市场潜力分析 61 结束语 134 1 常见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介绍表 ��������������������������� 05 2 UWB 应用领域驱动力分析模型 �������������������������� 13 3 UWB 的 B 端市场需求模型 ����������������������������� 15 4 UWB 的 C 端市场需求模型10 积分 | 73 页 | 16.72 MB | 5 月前3
华为:2025智能世界的ICT岗位与技能白皮书54 64 70 71 71 94 111 126 139 156 171 智 能 世 界 的 I C T 岗 位 与 技 能 执行摘要 如今,AI正在从根本上重塑全球劳动力格局,革新岗位职能并催生出对新技能的迫切需求。这场 变革正在改变全球科技领域,同时也将深入影响金融、医疗、制造等行业。随着AI不断驱动竞争 日趋激烈,无法在经济环境中适应这一变革的组织将难以获得竞争优势。 的人才生态提供系统性支撑。 智 能 世 界 的 I C T 岗 位 与 技 能 02 重塑工作: 重大变革与新挑战 全球商业与技术格局正经历历史性变革。在AI快速崛起的推动下,组织竞争力与劳动力准备度的 核心要素已被重新定义。 AI 驱动型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企业正从“渐进式应用AI”全面转向“以AI重塑商业模式”⸺将AI 深度融入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服务及构建工作体系的核心环节。但这场AI驱动的革命也带来了前 性。 AI智能体 如果说2023年和2024年让全球各行业初识生成式AI,那么2025年便是“智能体之年”。这一 年,焦点开始转向智能体,IT软件、硬件及服务供应商纷纷加速推出最新的数字劳动力与劳动力 管理解决方案。然而,新解决方案的发布速度与数量,让许多组织望而生畏。当前市场上的智能 体解决方案形式多样,既有独立工具,也有嵌入式功能,令很多首席信息官(CIO)在选择解决 方案、快速转向新工作模式时持谨慎态度。10 积分 | 180 页 | 3.30 MB | 1 天前3
《平台化管理:数字时代企业转型升维之道》-读书笔记和持续创新的新生一代 , 《平台化管理》 期望带给广大读者数字时代平台化企 业的 由于人工智能 " 高歌猛进 " , 传统工作形式和工作方式不断被冲击 ; 由于操作 机器人的广泛运用 , 大量低端劳动力被自动化算法取代。 每天不分昼夜地 24 小时工作 , 每小时能够运送多达 12000 件左右的货物。 为什么读它? 组织微粒化 组织 " 微粒化 " 将臃肿的大组织微粒化分解成单个个体 数据可以为用户提供内心最渴望的定制化体验 , 商品都是 员工 数字时代 , 得益于就业市场数字技术的不断渗透 , 平台赋能 个体零成本创业 , 成为自由职业者的门槛越来越低。 员工日 动力逐渐转向自我驱动力。 未来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关系将发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完成自我理想。 数字时代管理的四大挑战之二 日益模糊化 : 从雇用关系到合作关系 , 到产销关系再到超级用户 , 传统商业社会原本清晰的边界都在逐步消失。 将个体智慧和思想融入数字技术中快速复制 , 通过 平台的力量影响更多个体 ; 分子分解 市场前沿探知市场脉络走向 ; . 平台化组织的使命是保护个体的内心自由 , 找到个体的自我驱动力 , 实现自我价值 ; 是保护组 织内个体的平等 , 从而达到组织整体利益的平衡 ; 原子聚合 ; 组织 重构 微粒与重构 品集市 , 进行应用和应用之间的连接、 平台和平台之间的嵌套10 积分 | 79 页 | 6.08 MB | 5 月前3
2025数字孪生与智能算法白皮书等场景。 高效建模与轻量化渲染。基于 3D Tiles 流式加载、ENU 坐标变换与 LRU 缓存技术, 实现大规模倾斜摄影模型的秒级加载,突破 Web 端性能瓶颈。 机理与数据双驱动。融合水动力模型、有限元分析等物理机理与 AI 算法(如 LSTM、 强化学习),将洪水预测误差降至 3%以下,推演效率提升 20 倍。 动态交互与智能决策。通过数字人、大语言模型(LLM)实现自然语言操控,支持应 数字孪生世界白皮书(2025) 1 一、数字孪生核心技术:智能算法的融合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的核心在于形成“物理机理为基、数据智能为翼”的复合技术体系。在 水利、制造、能源等领域,传统机理模型(如水动力模型、有限元分析)基于物理定律提 供可解释性强的基线预测,而智能算法(如 LSTM、随机森林、强化学习)通过海量数据 捕捉非线性关系,修正残差、优化参数,显著提升系统精度与响应速度。例如,某水利项 靠性。 B. 二维水动力 二维水动力学(2DHydrodynamics)是研究水体在二维空间(通常为水平平面)内运 动规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河流、湖泊、海洋近岸区域、洪水淹没区等场景的水流模拟与 分析。其核心是通过数学模型描述水流的速度、压力、水位等参数的时空变化,并求解控 制方程以预测水动力过程。 根据近地遥感和卫星数据可以得到场地的真实地形数据,根据二维水动力模型模型进 行场地的10 积分 | 180 页 | 16.97 MB | 5 月前3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2025年科学智能白皮书传感器(视觉、触觉、听觉等)实现环境 感知和自身状态监测。视觉感知依赖相机 与 LiDAR 进行物体识别和深度感知,触 觉传感器提供力反馈与纹理感知,听觉模 块通过语音识别处理声音信号。运动控制 方面,采用路径规划、动力学模型和协调 控制方法,确保高效任务执行。同时,柔 性 电 子 与 新 型 聚 合 物 材 料 可 提 升 感 知 精 度,并通过集成设计增强数据采集能力和 设备性能。 2.3.5 可信机制 拟现实、智能环境等多模态协同。神经机 制、神经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发展 趋势预示着脑机接口技术正式迈入智能增 强与认知重塑的新阶段。 3.3 前沿科学问题和突破路径 人脑作为大规模的复杂动力系统,其 网络化连接模式、动态时变特性和非线性 交互机制,构成了神经解码与编码技术实 现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核心挑战。 如何实现神经集群复杂功能的特异性 调控?针对兴奋性 / 抑制性神经元、感觉 挥着作用:图神经网络(GNN)的信息传播 和聚合过程可通过图论和图拉普拉斯算子的 谱分析来解释;将深度学习模型视作动力系 统,通过微分方程和稳定性理论分析循环神 经网络(RNN)的隐藏状态演化,不仅揭示 其长序列稳定性,也预示激活函数选择不当 时可能引起的梯度消失风险;动力系统中的 平衡点、吸引子和分岔理论进一步为神经网 络训练过程中的动态行为提供理论支撑,指 导更稳定高效的算法设计。20 积分 | 29 页 | 2.74 MB | 5 月前3
2025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高工咨询上游零部件主要代表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整理 一、减速器 减速器是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的中间机构,具有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按照控 制精度划分,减速器可分为一般传动减速器和精密减速器。一般传动减速器控制精度低,可 满足机械设备基本的动力传动需求。精密减速器回程间隙小、精度较高、使用寿命长,更加 可靠稳定,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高端领域。精密减速器种类较多,主流的包括谐波减 三、力传感器 力传感器(Force sensor)是将力的量值转换为相关电信号的器件。力是引起物质运动 变化的直接原因。力传感器能检测张力、拉力、压力、重量、扭矩、内应力和应变等力学量, 在动力设备、工程机械、各类工作母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核心部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需要高度感知和适应环境变化的 交互场景中。在这些场景中,机器人不仅要具备 类似于人手结构的设备,例如:三指夹 爪、四指夹爪等,也有平行二指这类偏机械性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夹爪一般通过末端的 连接装置与机械臂末端关节的连接面板相结合,前端夹片或钳口在气压、液压、电驱等动力 的驱使下,会对物体施加一定夹持力,使物体能够被机械臂控制,进而实现抓取、放置、拧 紧等操作。 随着夹爪的各类应用不断深入,各个行业的场景定制化开发,以及应用缺陷上的持续迭 代和优化,夹爪种类逐渐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20 积分 | 134 页 | 6.49 MB | 13 天前3
2025年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聚焦鸿蒙应用开发场景的智能化研发助手 6.5 华为智驾 AI 算力平台,保障智驾业务 6.6 新疆某油田基于大模型构建统一知识库 6.7 云原生技术赋能香港智慧医疗,构建高效服务新生态 6.8 软通动力携手同济大学打造云原生本研一体化教务系统 7 凝聚产业力量,共建产业联盟, 共促软件产业新发展,加速数字中国建设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 01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01 高性能计算资源,加速创新应用的开发。算力数据适 配通过动态分配计算资源、优化数据流动路径,实现算力、算法与数据的高效协同。随着异构计算与智能调度技术的 突破,算力正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催生更多高精度决策支持系统,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应用系 统适配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协议,将实现跨平台、跨领域的数字系统互联互通,加速产业互联网向消费互联网的价值渗 透,催生个性化、场景化的智能服务新业态,重塑数字时代的产业价值网络。 导未来十年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应用智能化发展趋势 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 04 数据联接将深刻影响各行业的转型路径与应用安全的保障体系。进入数字化时代,数据以其独特属性成为继土地、 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驱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第五大核心生产力要素。数据联接不仅加速了应用全生命周期智 能化的进程,更实现了跨领域的数据融合、分析及应用。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系统互通、数据共享将构建新的数字20 积分 | 59 页 | 8.39 MB | 4 月前3
低空经济无人机采购投标方案无人机定期维护................................................234 一、机体、机翼和水平尾翼的连接是否紧密 ....... 234 二、检查飞机的动力...............................................234 三 、检查飞机的电子设备 .................................. 站、 所需的指挥与管制链路以及批准的型号设计规定的任 何其 他部件组成的系统。 20 无人机系统 任务载荷系统 传感器系统 摄像系统 其他 监控系统 辅助设备 飞行系统 机体 动力系统 导航系统 通讯系统 飞机控制系统 数据处理中心 起飞 / 着陆系统 遥控系统 地面控制系统 20 2.无人机应用领域 在军事领域方面:无人机有着广泛地应用。当前,国内 进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促进传统保全服务商 的智慧升 级,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一)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1.无人机硬件将继续提升 31 无人机需要充足的动力源。更好的电池—— 改进的能源 管理可延长滞空时间。高效的动力系统允许更大的有效载 荷。究人员正在努力通过探索一系列创新技术来满足这些需 求,未来预期将有以下新技术: (1)太阳能电池板在飞行期间为电池充电; 31100 积分 | 531 页 | 2.81 MB | 4 月前3
共 59 条
-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