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 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2025年6月 伴随工业4.0的蓬勃发展和生成式AI领 域的技术颠覆,全球智能制造和工业自 动化行业变革提速。麦肯锡从自动化延 展性、自我组织、数据分析、数字化技术 栈、数字化工人、生态融合和商业模式 七个维度分析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我们认为,到2030年,中国、日韩和西欧 等先进制造市场有望率先实现自动化革 命。这些市场中的领先企业,将通过多 和软件驱动、AI高度赋能的生产环境。 届时,高价值且可延展的自动化技术将 全面应用于端到端业务流程,智能工厂 具备完全集成的IT/OT技术栈,无处不 在的高阶数据分析成为新常态,基于标 准化解决方案的半开放式平台生态应用 普遍,数字化集成和AI赋能的人机结合 运营模式全面实现,大幅提升制造行业 生产效率。 中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 发展。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 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 和全球产业结构重塑下加快全球布局 的双重挑战。如何利用工业自动化手段 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更好的应 对这些风险和挑战,也成为很多企业领 导人的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本白皮书旨在分析关键趋 势和领先实践,为制造业企业成功实 现自动化转型提供建议和方向。首先我 们相信,受全球劳动力结构变化、颠覆 性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变化、中国市场 国产化替代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 及中国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行业有望在 2030年进入高增长时代。其次,“平台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工煤矿、露天煤矿开展智能化建设可参考图 1 所示技术架构。 4 图 1 智能化建设参考技术架构 (一)井工煤矿智能化总体设计 1.总体技术要求 井工煤矿应建设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围绕监测实时化、控 制自动化、安全本质化、管理信息化、业务协同化、知识模型化、 决策智能化的目标进行相应的业务模块应用设计,实现煤矿地质 勘探、巷道掘进、煤炭开采、主辅运输、通风、排水、供液、供 电、安全防控、经营管理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与智能联动控 掘系统高可靠—感知系统全覆盖—保障系统高适应”的思路,自下 而上逐步实现智能化改造。 生产煤矿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可以分为三步进行:首先,根据 煤矿实际情况与建设需求,对具体业务系统进行技术与装备升级, 提高单个设备、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并逐步实现核心装备 控制系统国产化安全可信、自主可控;其次,开展网络平台、数据 中心等升级改造,汇聚生产工艺、环境过程信息等;最后,通过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相关业务智能工作流,再进行系统的整体集 22239—2019 、 GB/T 30976.1— 2014、GB/T 30976.2—2014 等标准,能够实现从角色到用户、从 系统到功能模块等访问权限的统一认证,对于监测监控系统、传 感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软件系统等应用平台,各业务系统之 间既要满足按需访问、又实现安全隔离,满足信息安全要求。 4.系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鼓励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的应用拆分为多个共享服务和 独立业务服务,0 积分 | 50 页 | 176.51 KB | 5 月前3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办法(试行)【2023】智能化煤矿应建设统一的智能化运算平台,具备数据汇聚 存储、计算、治理、分析、服务的功能,具备数据共享、多源 数据融合、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运维、决策分析管理、故 障联动报警、信息引导发布等功能。能够实现各自动化、智能 化子系统集中操作、集中监控和统一调度,为安全生产、动态 监控、经营决策等提供多维数据支持。 按表 3-1 评分,总分为 100 分。按照检查存在不符合要求的 项目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 1 处扣 5 分。 ③ 使用云平台构建算力中心。基于开源云平台框架, 统一运营运维,版本持续迭代演进,可持续同步公有 云创新能力,具备软件定义网络能力,提供软 SDN 网络实现网络自动化及云平台网络大规模扩展能力。 10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扣 10 分。 ④ 采用符合 ITIL 规范的 IT 管理方案设计数据中心。 5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 要求或功能扣 5 分。 10 查现场和资料。不 符合要求或 功 能 的 1 处 扣 2 分。 合计:得分+加分= 3.掘进系统 巷道掘进应采用掘进、支护、运输“三位一体”高效快速掘进 技术体系,实现全机械自动化作业,具备快速掘进能力;煤层 条件适宜的掘进工作面,应优先采用掘、支、锚、运、破碎一 体化成套技术与装备,通过掘进工作面远程集控平台,实现基 于感知信息对掘进工作面进行远程集中控制。 按表 3-30 积分 | 33 页 | 80.05 K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产工作的意见》,在“严格矿山安全生产准入”“推进矿山转型升 级”“强化组织实施”三部分 6 次提及矿山智能化工作,明确要求 “推动中小型矿山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大型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 造,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 能化标杆矿山”“推进矿山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和机器人研发及应 用”“统筹资金渠道,加强智能化矿山建设等经费保障”。为深入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 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正逐步 11 重塑传统煤矿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将智能化建设与安全生产全要素的 深度融合,构建形成“感知-预警-决策-控制”的全链条防控体系。 通过协同智能监测系统、自动化装备、数字化平台,有效推动煤矿安 全管理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预防,大幅提升了风险识别能力和本质安 全水平。 1.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管控水平。通过 构建“全域感知-智能决 面单人简约规划截割采煤”模式,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超过 15%; 陕煤集团小保当公司建成了 450 米超长工作面高效生产新模式,实现 了“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的井上智能监控+“跟机普适协 同控制”的井下自动化执行,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由 12 人减少至 3 人;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 10m 超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搭建了“采−支 −运”一体化智能协同作业控制系统及多源系统集成与数据融合分析 平台,形成了“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雪迪龙、海康威视等智慧环保标杆案例造商到环境数据服 务提供商再到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商进行转变,抢抓市场,推动了业绩的大幅提升。 23 力合科技 • 是一家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以自主研发生产的环境检测仪器为核心,采用自动化控制与系统集 成技术,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服务; • 2017 年营收 3.7 亿元,增长 37% ,净利润 7760 万元,增长 102% ,应收账款 1.6 亿元,经营活动产生 的净现金流 网、大数据平台开发和运营,致力于提高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为用户搭建 大数据平台及数据分析服务 ,实现万物互联、智慧决策, 2016 年主营业务收入 4 亿元; • 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智能化 控制系统开发与技术服务、大数据分析服务、工业节能改造服务、智能仪表开发和销售、机电工程安装、 国际贸易等。 • 作为国内水务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 控制、传输、存储、 门禁、防盗报警等) 38 海康威视核心能力等 核心能力:聚焦在视频技术 • 是一家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一开始是从监控角度切入,然后做视频技术的一些拓展应用,比如工业自动化中的机器视觉、自动驾驶。进入移动互联网 时代,我们针对家庭、个人、小微企业客户开发了主打安全智能的民用品牌“萤石”。这些年就做一件事情——深耕视频技术、做好产品和服务。目前其他业务的规模比较 小,但未来发展还是会很不错的。10 积分 | 44 页 | 9.37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国外典型电力平衡市场的 运作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电网技术,2018,42(11):3520- 3528 16. 刘秋华,姜亚熙,张正延,等.德国与英国电力市场平衡机制对比 分析及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4,48(14):8-15. 17.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 [2024.10.14]. 《中国工程科学》|李 政等:“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发展策略研究. 取读于https://lce 张正延,等.德国与英国电力市场平衡机制对比 分析及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4,48(14):8-15. 引自王兴, 宋永华,徐贵光 . 英国新电力市场模式中的平衡调度机制[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12):4-8. 23. 刘秋华,姜亚熙,张正延,等.德国与英国电力市场平衡机制对比 分析及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4,48(14):8-15. 24. 刘秋华,姜亚熙,张正延 德国与英国电力市场平衡机制对比 分析及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4,48(14):8-15. 25. 刘秋华,姜亚熙,张正延,等.德国与英国电力市场平衡机制对比 分析及启示[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4,48(14):8-15. 26. 刘秋华, 姜亚熙, 张正延,等. 德国与英国电力市场平衡机制对比 分析及启示[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4, 48(14): 8-15. 27. 刘秋华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统间的深度互联与数据共享,确保信息流的无 缝衔接与高效传输,进而全面提升储能EMS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稳定性。 (2)EMS技术发展趋势 趋势一,智能化与自动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储能 EMS 将向智能 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EMS 能够自动学习和优化储能系统的运 行策略,实现更加精准的预测和控制。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储能系统 的充放电需求、电池寿命、故障发生概率等,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系统的 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同时,EMS 将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对储能设备的远程监控、诊断和维 护,通过自动化的运维流程,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确保储能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趋势二,集成化与标准化。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BMS与EMS融合进一步深化,产品趋向 集成化、标准化,本地管理功能进一步 区块链技术通过构建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和自动化流程,为解决上述挑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 首先,区块链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追溯性。通过将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数据(如健康状 态、充放电次数、温度、充放功率等)实时上链存储,企业可形成不可篡改的数据链。金融机构可基 于链上数据评估资产价值,从而为中小运营商提供融资支持。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还 通过可信数据积累降低了金融风险。 其次,智能合约推动业务流程自动化。在虚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和精准营销模式;建立智能家电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等。 2.家具行业:应用家具设计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展数字化仿真设计;建设板材、户型、 设计方案等数据库;实施自动分拣、输送等智能化立体库改造等。 3.五金制品行业:应用自动化多工位金属加工设备、智能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 数控机床等装备改造车间产线。 4.造纸行业:开展制浆造纸“哑”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能源及排放监测系统数字化 改造,仓储立体库等数字化改造。 涤剂生产线、香料产品合成工艺升级改造,建设质量追溯系统等。 6.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建设金属料件自动化切割、弯曲、焊接、电泳生产线和塑 料、金属零部件自动化喷涂、烘干生产线。 7.皮革行业:应用 3D 设计、虚拟仿真设计等数字化设计工具;开展制革转鼓、进配料 等关键设备数字化改造;建立节能减排智能监测控制系统等。 8.塑料制品行业:应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工业操作系统改造生产线;开展废液循环技 术和节水设备改造;建设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等。 术和节水设备改造;建设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等。 9.电池行业:电极制造和电极卷绕或叠片等关键工序采用自动化、节能环保设备;建 设有害物质检测、短路测试、内阻测试等数字化检测系统。 10.照明行业:建设照明产品大数据平台;开展照明产品生产自动化装备的技术改造; 开发具备远程升级等在线服务功能的智能产品等。 (二)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行动 1.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鼓励家电、家具等行业建设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构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2022.06 2023.03 2022.03 2023.02 2024.07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 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 适应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能源 基础设施发展要求,建设智能调度 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 同互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 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及智能化升 级,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撑 保障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 于不同行业之间碳核算方法的差异性、碳数据采集的复杂性等 因素,当前碳资产的核算、流转、履约等环节中大量依靠人 力,过程中存在计算失误、数据篡改等风险,也是碳资产的可 信度成为碳市场运行中的痛点。未来有望以自动化的数据采 集、核算、报送取代人工,结合交叉验证等手段确保数据真实 准确,同时提升交易效率。 15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 | 正当其时——数智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2 交易数据、气象数据、发电站输出以及需求趋势等,预测未来 的电力价格。这种精准的预测能力帮助发电企业制定更有效的 交易策略,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自动化电力交易 场景,通过实时监控电力市场和预测需求,AI系统可以自主决 策,快速执行交易,确保在最优价格点卖出或买入电力。这样 的自动化交易系统提高了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的响应速度,优化 交易效率。 未来,电力AI大模型将不断向场站设计建设、设备控制、经 营管理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 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2022.06 2023.03 2022.03 2023.02 2024.07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 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 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 适应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能源 基础设施发展要求,建设智能调度 体系,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 同互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 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及智能化升 级,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撑 保障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 于不同行业之间碳核算方法的差异性、碳数据采集的复杂性等 因素,当前碳资产的核算、流转、履约等环节中大量依靠人 力,过程中存在计算失误、数据篡改等风险,也是碳资产的可 信度成为碳市场运行中的痛点。未来有望以自动化的数据采 集、核算、报送取代人工,结合交叉验证等手段确保数据真实 准确,同时提升交易效率。 15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 | 正当其时——数智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2 交易数据、气象数据、发电站输出以及需求趋势等,预测未来 的电力价格。这种精准的预测能力帮助发电企业制定更有效的 交易策略,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自动化电力交易 场景,通过实时监控电力市场和预测需求,AI系统可以自主决 策,快速执行交易,确保在最优价格点卖出或买入电力。这样 的自动化交易系统提高了发电企业参与市场的响应速度,优化 交易效率。 未来,电力AI大模型将不断向场站设计建设、设备控制、经 营管理10 积分 | 42 页 | 9.14 MB | 5 月前3
共 26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