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张璞):2024智慧电力通信网数智化转型探索与实践报告20 积分 | 22 页 | 2.29 MB | 4 月前3
维科网: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10 积分 | 72 页 | 22.71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和共享储能等创新业态,深刻 影响工业进程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德勤中国和远景智能携手 撰写了本报告。凭借我们在电力领域多 年的研究与实践,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未 来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 数”六大核心要素,并详细解析相关的 业务需求、关键数字技术与场景案例。 此外我们还针对新能源运营、储能、 电网、园区和碳管理这五类重点场景, 深入阐述智能物联系统在其中的支撑 新型能源体系将呈现多能耦合、多网协同、多元互动的高度复 杂形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给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 转向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 应体系,电、氢、热、气等多种能源网络的高效灵活转换、互 济互通将实现多种能源的灵活配置,极大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 率。另一方面,伴随能源系统的演进而涌现的新兴技术和新兴 市场机制将重新定义用能模式,能源网络与交通网络、算力网 络等跨行业 络等跨行业的融合,将催生车网互动、虚拟电厂、零碳算力中 心等新兴场景,引入跨领域主体深度参与能源互动,共同组成 朝气蓬勃的能源生态。 1.2 数字化战略深刻影响能源体系建设 高度复杂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更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保障 其有效运营。长久以来,数字化工具主要作为能源管理的辅助 工具,但随着能源系统的规模扩大和复杂性提升,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为能源体系运转的核心引擎。例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 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和共享储能等创新业态,深刻 影响工业进程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德勤中国和远景智能携手 撰写了本报告。凭借我们在电力领域多 年的研究与实践,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未 来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 数”六大核心要素,并详细解析相关的 业务需求、关键数字技术与场景案例。 此外我们还针对新能源运营、储能、 电网、园区和碳管理这五类重点场景, 深入阐述智能物联系统在其中的支撑 新型能源体系将呈现多能耦合、多网协同、多元互动的高度复 杂形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给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 转向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 应体系,电、氢、热、气等多种能源网络的高效灵活转换、互 济互通将实现多种能源的灵活配置,极大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 率。另一方面,伴随能源系统的演进而涌现的新兴技术和新兴 市场机制将重新定义用能模式,能源网络与交通网络、算力网 络等跨行业 络等跨行业的融合,将催生车网互动、虚拟电厂、零碳算力中 心等新兴场景,引入跨领域主体深度参与能源互动,共同组成 朝气蓬勃的能源生态。 1.2 数字化战略深刻影响能源体系建设 高度复杂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更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保障 其有效运营。长久以来,数字化工具主要作为能源管理的辅助 工具,但随着能源系统的规模扩大和复杂性提升,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为能源体系运转的核心引擎。例10 积分 | 42 页 | 9.14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与蓬勃的发展活力。尽管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内卷” 等严峻挑战,但行业内部的积极变 革从未停歇。这一年,储能行业正在从价格竞争逐步迈向价值竞争的新赛道,技术创新成果 斐然;这一年,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源网荷储、光储充一体化、微电网等项目层出不 穷,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各领域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行至中流,更需奋楫。新的一年,必将是中国储能产业应变思变、革故鼎新的一年。强 制配储落幕,储能行业发展如 ……………05 第二章 中国新型储能应用概况…………………………………………………………………06 2.1 应用场景分布…………………………………………………………………………07 2.2 源网侧储能……………………………………………………………………………07 2.3 用户侧储能……………………………………………………………………………12 第三章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17 5C)中标均价²(元/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图4 2023-2024年储能EPC(LFP,0.5C)中标均价(元/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2] 中标均价含用户侧储能及构网型储能;均价按照项目能量规模加权平均计算。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回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国央企集采规模普遍在5GWh左右,且鲜有突破10GWh的集采项 目,而2025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12国信证券PPT:人工智能推动算力需求爆发,电力设备迎来成长新赛道Analysis,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IT负载规模约为49GW,预计 2028年达到140GW,23-28年CAGR高达24%;其中,AI负载有望达到80-85GW,五年时间增长约20倍。AI革命背景下,全球主要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快速放量,美国四大云厂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超过3100亿美元,同比增长43%;国 内以字节跳动、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数据中心基建力度。 u 数据中心配套电力设备容量可达算力芯片的 算力芯片功耗提升带动机架功率密度持续提升,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为20.5kW,英伟达GB200 NVL72机柜功率已超120kW;根据维谛预测,2030年前后用于智算中心的GPU机柜峰值功率有望达到MW级。机柜功率 密度的快速提升对供配电设备效率、占地等方面提出空前要求,过去五年全球主要企业纷纷推出集成化与模块化产品,大幅节省占地面积、提升综合效率、缩短交付周期。HVDC方案起步于2007年前后,与UPS相比具有供电效率高、 压器组成,可实现高 压交流至低压直流/交流的电压变换及能量双向流动,在保持巴拿马电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部署灵活性,最高直流输出电压已达1000V。大型数据中心装机容量往往超过20MVA,而公共配网往往面临容量不足的问题,未来发供电 自建有望成为主流方式,进一步带动110/220kV电力设备需求。 u 服务器电源单位价值量大幅提升,英伟达B系列产品带动铜连接和BBU应用 服务器电源(AC/D10 积分 | 42 页 | 2.55 MB | 19 分钟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示批示,为做好新时代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 年 9 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 产工作的意见》,在“严格矿山安全生产准入”“推进矿山转型升 级”“强化组织实施”三部分 6 次提及矿山智能化工作,明确要求 “推动中小型矿山机械化升级改造和大型矿山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 造,加快灾害严重、高海拔等矿山智能化建设,打造一批自动化、智 能化标杆 点任务。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能源领域 5G 应用实施方案》,在智能煤矿板块提出建设煤矿井上井下 5G 网络基 础系统,搭建智能化煤矿融合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处理中 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云-边-端”的矿山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 17 部门 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研制矿山机 一是推进国家首批智能化煤矿示范工程建设。各大煤炭企业集团 坚持试点探路、典型引路、经验复制的原则,加快推进智能化示范煤 矿建设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 2025 年 3 月,已建成国家级示范煤 矿 66 处、省级(央企级)示范煤矿 200 余处。单矿建设方面,形成 了包括采掘机运通、经营管理、井下地面全流程智能化的大型现代化 煤矿智能化建设模式,智能防灾系统优先、其他系统同步建设的灾害 严重煤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尔英福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陕西能碳宝科技有限公司、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湖州新 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上海智洋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谊集 团、鲲鹏智慧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 司、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华壹科技、中电科普天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天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跟踪政策动向与技术创新方向,提炼规律性认知,构建兼具理论深度 与实践价值的体系化框架,为产业界提供可参考的行动坐标。 本蓝皮书作为双碳领域阶段性研究成果,虽经严谨编撰仍难免疏 漏,恳请各界不吝指正;文中数据皆引自政府官网、国际组织报告、 相关企业年报、官方公告等公开披露的信息,因统计口径差异或信息 更新延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尚祈各界同仁理解包涵。研究团队将持 续跟踪产业动态,滚动更新研究成果,通过蓝皮书版本迭代为双碳进 构建本土化供应链并创造 1.8 万个高技能岗位;德国实施《国家氢能战略 2.0》, 将 2030 年电解氢目标从 10GW 上调至 15GW,投入 150 亿欧元建设输氢管网并启 动全球首个工业级“绿氢期货”市场;日本通过《蓝色能源法案》加速漂浮式海 上风电商业化,2024 年投运全球最大 16MW 样机并设立 20 亿美元专项基金突破 叶片材料技术,目标 2035 年装机达 30GW;中国则以“沙戈荒”大基地、深远海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V7,此芯片集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与加 密通信功能于一体,有物理不可克隆等技术,且轻量、低功耗。 • 硅臻研发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芯片“QRNG-10”,2024年向信息安全终端企业完成首批 10K级出货,该芯片尺寸仅4×4mm,采用QFN封装形式。 量子随机数发生器 • 哈佛大学展示了一个由基于纳米光子金刚石腔中硅空位色心的多量子比特寄存器组成双节 点量子网络,并与电信光纤网络集成。 • 办 公 室 ( O f f i c e o f Strategic Capital)将帮助保护该 部门的供应链,并促进尖端技术的 在岸生产,包括微芯片和量子。 图表 美国在2024年颁发的国家级量子政策与重点量子项目 第二章 北美量子科技产业发展概况 光子盒研究院 QUANTUMCHINA | 2025.2 政策:政策先行,生态构建 23 领域 政策名称(中文) 政策名称(原文) 发布机构 防部签署谅解备 忘录 Advancing Quantum Research – DOE Inks MOU with Department of Defense 美国能源部、 美国国防高 级研究计划 局 美国能源部(DOE)和国防高级研 究计划局(DARPA)签署了一份谅 解备忘录(MOU),以协调在量子计 算方面的努力。谅解备忘录建立了 一个框架,用于规划和协调与量子 计算相关的未来研究、开发、工程、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台达数百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 系基本建成,有效带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三)工业互联网通用体系架构 2017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组织编写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其中指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 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 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 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通用体系架构如下所示: 边缘层通过各类通信手段实现对各类设备、传感器、PLC、 控制系统等的海量数据采集,依托协议转换实现多源异构数据 的标准化,利用边缘计算实现底层数据的汇聚处理。基础设施 层以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云资源的方式提供可弹性调度 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并对云资源进行统一编排,智能监 控和优化资源分配,同时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平台层 提供工业数据管理能力,将技术、知识、经验等资源固化为可 移植、可复用的工业微服务组件,构建应用开发环境,实现工 能源化工行业已开展初步应用,实现能源化工、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技术交叉系统性突破,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面向能源化 工行业的解决方案,构建新型工业应用,加速核心技术创新。 国内外工业软件巨头已依托平台开展全链条工业软件云化重构, 加快上云迁移,变革型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并持续向高价值场 景适配验证。数据集成能力进一步加强,工业互联网集成技术 向更深层次的模型集成和更广范围的数据主线演进,为数据和 模型融合决策提供底座支撑,使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成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共 52 条
-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