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全球量子科技产业 发展展望 2025 2025/03 量子科技年度系列报告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量子科技已从实验室的概念逐步演化为重构 全球科技与产业版图的战略变量。过去一年中,谷歌“Willow”量子处理器 和中国“祖冲之三号”芯片的相继亮相,不仅象征着量子计算从实验室变量 向“文明常量”的转变,也预示着全球科技竞争正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在 这一历史性节点上,量子计算、量子安全与量子传感三大领域的技术突破 这一历史性节点上,量子计算、量子安全与量子传感三大领域的技术突破 和融合发展,共同构筑起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支柱。 量子计算领域,美国依托深厚的芯片技术和算法创新,构建起硬件与 软件双重优势,而中国则以举国体制推动在超导、离子阱、量子网络等多 维度的技术差异化突破。双方不仅在技术层面展开激烈竞争,更在产业生 态与地缘战略中相互博弈,试图将量子优势转化为未来军事、安全与经济 领域的战略筹码。与此同时,量子安全领域正面临从单一的量子密钥分发 模式;而在量子传感领域,针对于各物理量的测量均已实现了跨越式进化, 即国际计量标准量子化,目前各项传感技术正从传统的单点应用向网络化 协同迈进。 本报告综合了从北美、欧洲、中国到亚太各区域的全球量子科技产业 发展现状与趋势,系统梳理了量子计算、量子安全与量子传感三大核心领 域的核心技术进展、产业融合以及政策布局情况,深入剖析了当前技术理 想与商业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挑战。报告不仅关注单独硬件的提升,更强调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案》的通知.........22 3.3 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意见的公告.... 26 3.4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科技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 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案,研究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落实“两重”、“两新”政策,稳住制造业就业规模。 持续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智能装备、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就业新空间。加大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 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6 — 企业等培育力度,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实施 智能+”行动,增强新兴技术创造就业效 应。 (二)推动消费新热点转化为就业新渠道。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发展新能源、循 环利用、节能环保、节水减污等产业,扩大绿色低碳复合型人才需求。加快文旅与科技及 相关产业融合,培育文化创意、电竞娱乐、冰雪经济、演艺、赛事等业态,结合落实过境 免签政策支持开展国际旅游服务,扩大文旅就业机会。布局培育便民生活圈、商品集散中 心、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国内外40家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实力很强。美国则主要分布着一些创业企业欧盟国 家的企业主要是与美国的创业企业合作。韩国企业数 量也不多但是持续投入研发,实力较强, 公众号粉网 真三中国粉体网1积华大技银研究 》国内18家固态电池企业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氧化物/聚合物 卫蓝新能源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态电池技术 产学研孵化企业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 有40余年固态电池产业研究经验,在多个固态锂电技 术领域实现“首次”突破。公司由中国工程院院土陈 儿三中国粉体网招体大级银行究 》 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氧化物/复 合物 清陶能源成立于2016年6月,由中科院院上、清华大 学教授南策文团队领创办的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 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固态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与 生产装备的研发生产建设国内第一条固态锂电池产 线。2024年,清陶能源第代光年固态电池成功应用 公众号粉限网 F中国粉体网超体大教馨扫究 》 于智已L6车型在工信部最新发布的 年产20GWh固态锂电池科技产业园及先进电池研究院 项日东莞赣锋年产10GWh固态电池及诸能总部项日 公众号粉# F中国粉体网1租大球摄研究 》 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氧化物 辉能科技作为全球首家大规模生产固态锂陶瓷电池的 公司现已拥有超过800项全球专利并已向全球汽 车制造商提供超过8000颗锂陶瓷电池样品,用于测试 和模组开发。2024年1月辉能科技在中国台湾桃园 设立了全球首家于兆级固态锂陶瓷电池工厂设计产10 积分 | 62 页 | 5.38 MB | 5 月前3
雪迪龙、海康威视等智慧环保标杆案例底层技术提供 商 聚光科技、先河环保、 雪迪龙等 三川智慧、新天科技 华为,提供芯片搭建生态,例如边缘 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 EC-IOT ) 窄带蜂窝物联网技术( NB-IOT )等 北控、首创、碧水源等 云服务 通讯 服务 阿里云 ET 环境大脑,提供平台搭建 生态 工程 总包 施耐德、西门子等 …… …… 软件系统集成 商 首创系、和达科技、武汉中地、 青岛积成电子等 64 亿元,三家上市公司(聚光科技、雪迪龙和先河环 保) 2016 年环境监测设备的销售额共计 23.3 亿元,占全行业总销售额比例由 2015 年的 30.6% 提升至 36.4% • 随着国内环境监测仪器企业水平实力明显增强,目前行业竞争已由“分析仪器进口国内集成模式”转变为 “自动监测仪器和系统集成自主研发整装销售模式” • 三家上市公司各有所长,聚光科技为环境监测综合型企业,在气体自动监测系统、实验室监测设备占有 等方面积极实践;在城镇水务和水环境治理、新业务拓展、战略管控、资本技术双轮驱动、轻资 产模式五方面进行着内部调整。 16 北控水务:轻资产涉及金融和科技,但尚未涉足数字科技 市政水务 水环境综合治理 村镇 水务 工业 水务 海水 淡化 海外 业务 科技 服务 金融 服务 环卫 及固废 清洁 能源 唐山市海水淡化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宜兴市废水处理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环境保护城镇生10 积分 | 44 页 | 9.37 MB | 5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二、零碳园区 8. 南露天矿山智慧园区综合示范项目……………………………………………………… 19 9. 朗新集团绿色智慧产业园项目…………………………………………………………… 21 10. 凤翔科技园智能微电网项目 …………………………………………………………… 23 11. 天工开物氢电耦合零碳矿山智慧园区项目 …………………………………………… 25 12. 福清元洪投资区综合智慧零碳园区项目 棉船零碳乡村示范项目 ………………………………………………………………… 33 15. 新星零碳乡村示范项目 ………………………………………………………………… 35 四、零碳数据中心 16. 合盈数据(怀来)科技产业园项目 …………………………………………………… 39 五、零碳岛屿 17. 湄洲岛“零碳岛”综合示范项目 ……………………………………………………… 43 18. 宁德霞浦西洋岛“风光储”微电网示范项目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9 月,位于北京未来科技城,是集团 的科技创新平台、战略决策支持机构和高层次科技人才聚集基地。该研究院主要从事核能、火电、 太阳能及新能源等领域的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包括战略先导性技术、交叉前沿技术和共性关 键技术的研究,以及战略与技术经济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综合性业务,还下设了五家 子公司,旨在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 展展望 2025/02 全球量子计算产业 发展展望 2025/02 量子科技年度系列报告 2025 当人类文明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量子计算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科 学畅想,而是成为重塑全球科技版图的核心变量。2024年,谷歌"Willow" 量子处理器与中国"祖冲之三号"芯片的相继问世,标志着量子计算正式进 入中美双极竞速的新纪元。2025年,这场关乎未来技术主权的博弈将迎来 据采集策略,涵盖量子科技领域的多元数据源,包括全球量子产业 链中的核心企业公开数据、领先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成果、政策法 规解读、行业市场洞察及学术文献等。为确保数据的广泛代表性与 严谨性,我们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多轮验证与交叉比对,构建高质量 的实证数据集,以支持后续分析工作的科学性与精确性。 02 专家网络与深度访谈:通过建立涵盖不同领域的多层次专家网络, 本研究与量子科技领域的一线从业人员展开了深度对话。受访专家 对话。受访专家 包括知名量子科技企业的创始团队及技术负责人、行业协会的资深 顾问、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量子科学家等。访谈以结构化与非结 构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围绕技术路径、企业商业模式及未来发展 等关键议题展开,从而提炼具有高度前瞻性的洞见。 03 先进建模与数据量化分析:结合全球管理咨询领域的实践经验,研 究构建了多层次分析框架与量化模型,以揭示量子科技产业的动态 趋势和潜在价值。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配置容量的多样性,储能柜这种单柜小容量设计 可以更好地匹配不同项目的容量需求,且在后期项目扩容、减容或技改上,储能柜可以更好地应对。 图24 新能安AG256-125产品 资料来源:厦门新能安科技 中压接入(10kV)的大型工商业储能项目其容量通常容量高于5MWh,主流技术路线是以单体容 量在3MWh-5MWh的集装箱电池舱和PCS来适配高压并网需求。集装箱方案大容量项目中更具成本优 、甚至电芯5000次循环的长循环电 芯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势。15000次长循环电芯15年全生命周期收益率可以提高至少3%以上。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数据来源:厦门新能安科技 图25 15000次长循环电芯VS常规电芯SOH对比 其三,“监控-预警-保护”三位一体,在安全性层面实现全系统升级。储能系统安全性是其商业化 应用的关键。现有的安全技术通过电气保护、电芯级 越,能够耐受相角跳变,最大60°。当外网故障短时无法恢复时,储能可以从并网运行无缝转离网运 行,为内网提供稳定的电压和频率,当电网正常供电时,储能可以从离网转为并网运行。当电网大范 资料来源:协能科技 图26 主动均衡芯片设计 资料来源:协能科技 围停电时,储能可以作为零压黑启动电源,支持电网的重建。 从产品标准角度,目前还缺乏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的相关国标,制约了构网型储能的选型设计、测 试认证、并网审核和实际应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中化能源-李希仁: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 石化领域创新实践应用 2 科学至上 创新发展 2018年世界500强排名 98 国家4大石油公司之一 4 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 13A 能源、化工等五大事业部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化集团全资子公司 能源互联网转型先行者 10亿注册资本金 1年30+软著/专利 70%研发人员 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区块链 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5 3 中化能源科技发展工业互联网 中化工业互联网 致力于研究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将创新技术与传统行业应用相 结合,为能源业务创造新价值。中化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目前正在科研、市场等领域不断证明自己的独特价值。 I. 2018年5月,中化能源科技入选中科院、中国自动化学会先进 制造业发展联盟会员单位,获得“智能制造先进解决方案单位”、 方案单位”、 “智能制造优秀项目案例”奖项。 II. 2018年7月,中化能源科技首登2018上半年中国B2B行业百强榜。 III. 2018年8月,中化能源科技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制造业与互 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IV. 同月,由工信部中国信通院批准,中化能源科技成为“工业云工 作组”成员,该月还正式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 V. 2018年11月,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组石化10 积分 | 20 页 | 5.26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盈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 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创东智科技有限公司、罗克韦尔自动 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 司、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陕西能碳宝科技有限公司、中化能科碳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湖州新 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上海智洋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建谊集 团、鲲鹏智慧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徐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 工汉云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 司、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海华壹科技、中电科普天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天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1 前 言 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项跨领域、多维度的系统工程,涵盖战 略规划、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等多重挑战。自国家双碳战 略实施以来,政产学研各界积极探索实践,但整体进展滞后于预期, 和惩处 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等内容,为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先进适用性双碳技术得到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创新机制持续完善。为进一步 推动和落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先进低碳技术宣传推 广应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制定了《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 明确征集和推广 5 大重点方向 16 类低碳技术,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业等 重点领域降碳、储碳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前 言 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工程前沿代表工程科技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今时代,世界 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演进,人类社 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前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已成为各国的共 同选择。 为研判工程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 性、咨询性学术机构,自 性、咨询性学术机构,自 2017 年起开展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项目,每年研判并发布全球近百项工程研究前 沿和工程开发前沿,以期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工程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度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项目依托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及中国工程院《工程》系列期刊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专家研判为核心,遵从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数据挖掘与专家论证相佐证、 工程研究前沿与工程开发前沿并重的原则,凝练获得 领域工程研究前沿和工程开发前沿概况,并对重点前沿进行详细解读。 工程前沿研判是一项复杂且有挑战性的工作。八年来,项目研究聚焦全球工程科技发展的热点和难点, 将前沿研究、学术论坛与期刊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逐步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研究路径。工程前沿 研究得到了来自我国工程科技界各领域、各机构近千位院士和专家的支持,在此向所有指导工程前沿研究 的院士、参与工程前沿研究的专家表示感谢! 第一章 研究方法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共 37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