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科网: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10 积分 | 72 页 | 22.71 M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0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 (2025 年) 编写单位: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建设专家委员会 2025 年 4 月 1 前 言 推进煤矿智能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及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是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 展的必由之路。2020 年 2 清了存在的问题,掌握了发展需求。基于调研结果,矿山智能化建设 专家委员会编制了《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系统梳理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总 结凝练了适用于不同条件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及运 行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煤矿智能化科技攻关方向与重点任务,展望 了未来发展目标愿景。 蓝皮书对于全面真实了解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现状、凝聚行业发 2 展共识、统一 展共识、统一思想和行动、引导科学发展、构建健康的煤矿智能化发 展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煤矿智能化建设场景复杂多样,技 术装备发展较快,并受调研和资料的局限性,蓝皮书难免存在疏漏与 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政策环境日益优化 ............... 1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 2025年3月 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 (2025 年) 版权声明 本蓝皮书版权属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和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 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蓝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 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绿色 与实践价值的体系化框架,为产业界提供可参考的行动坐标。 本蓝皮书作为双碳领域阶段性研究成果,虽经严谨编撰仍难免疏 漏,恳请各界不吝指正;文中数据皆引自政府官网、国际组织报告、 相关企业年报、官方公告等公开披露的信息,因统计口径差异或信息 更新延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尚祈各界同仁理解包涵。研究团队将持 续跟踪产业动态,滚动更新研究成果,通过蓝皮书版本迭代为双碳进 程注入持续动能。 2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2025年双碳目标下绿色甲醇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白皮书10 积分 | 22 页 | 13.20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模商用的理想成本仍有差距;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深化,但在电力系统中的多元价值仍待挖 掘。为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潜心攻关、精研产品、协同创新,共推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 变革。 储能领跑者联盟作为致力于深度赋能行业的平台,将在本次白皮书中全面展示碳中和背 景下的储能行业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不同储能技术在这个变革节点上的 发展,我们邀请了部分企业共同探讨未来储能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 深入研究 ……………………………………………56 致谢………………………………………………………………………………………………57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第一章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概况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招标方面,EESA数据库2024全年共计追踪到新型储能招标信息2465条,总规模达126.1GW/368.2GWh, 展现出国内储能市场持续增长的态势及广 2023-2024年储能EPC(LFP,0.5C)中标均价(元/Wh)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2] 中标均价含用户侧储能及构网型储能;均价按照项目能量规模加权平均计算。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回看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国央企集采规模普遍在5GWh左右,且鲜有突破10GWh的集采项 目,而2025年已发布的储能集采方案中,已有多个项目超10GWh,标志着储能市场需求愈加旺盛。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从低碳转型中获取赋能和增信。这些趋势 将引导园区未来的低碳发展 本白皮书提出了园区低碳发展战略框架,旨 在为园区搭建以政策规划为引导,管理机制 为统筹,产业、能源、循环经济为支撑,科 技创新、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为贯通的低 碳发展全景图。 本次白皮书搭建了园区低碳发展的评估框架, 初步了解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的状态。未来的 白皮书将继续完善评估框架,识别并鼓励在低 碳发展上有突出成就的园区。我们期待与中国 • • • • • • • • • • • • • •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 Impact 图 1-2. 中国园区低碳发展进程评估框架 本白皮书调研了全国 11 个省份的 32 个园区,由 于园区层面数据的透明度和可获得性较低,这是园 区低碳发展领域首份基于评估框架的达到如此样本 量的研究报告,也是第一个将低碳成效、管理规划 和社会绩效同时纳入较大样本观察的评估实践。 指标名称 低碳发展力 绿色供应认证 绿色金融实践 交流合作与 组织倡议 分数分布 影响力洞察 I 绿色之星 — 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 20 影响力洞察 I 中国园区低碳发展评估白皮书 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 展的有效途径 19。其中,绿色供应链管理与绿色设 计产品助推企业自身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保 风险,且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为企业增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2022 年,证监会发布的《碳金融产品标准》,明确碳金融的定义与范围, 碳金融产品谱系包括交易工具、融资工具和支持工具,是主流金融产品在碳市场 的映射。 来源:毕马威《2023 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 图 3《碳金融产品标准》下的碳金融的定义 3.1 碳市场融资工具 碳市场的融资工具可以为碳资产创造估值和变现的途径,帮助企业拓宽融资 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碳质押:碳质押是指以碳配额 机构确保数据透明可信, 国际组织推动跨国合作,公众与 NGO 强化社会监督,共同支撑碳市场运行并加 速低碳转型。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 16 来源:毕马威《2023 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 图 4 我国碳金融生态圈 角色一:政府及监管机构 政府及监管机构是碳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者与管理者,负责制定碳市场规则 (如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分配碳排放配额(通过免费发放或拍卖)、设定国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制造大国,更是面临国内经济结构转型 和全球产业结构重塑下加快全球布局 的双重挑战。如何利用工业自动化手段 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程度,更好的应 对这些风险和挑战,也成为很多企业领 导人的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本白皮书旨在分析关键趋 势和领先实践,为制造业企业成功实 现自动化转型提供建议和方向。首先我 们相信,受全球劳动力结构变化、颠覆 性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变化、中国市场 国产化替代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 及中国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行业有望在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台达数百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 系基本建成,有效带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三)工业互联网通用体系架构 2017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工信部指导下组织编写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其中指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 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 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 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通用体系架构如下所示: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2024重新思考关于AI的能源使用报告-ITIF可持续性 - 第 3 部分 - 部署和监测 / 。 数据创新中心 18 34. Victor Avelar 等人 , “人工智能中断 : 数据的挑战和指导 ” 中心设计 , “施耐德电气 , 白皮书 110 , 2.1 版。 访问 2023 年 12 月 1 日 , https: / / download. schneider - electric. com / files? p _ Doc _10 积分 | 22 页 | 536.52 KB | 5 月前3
共 16 条
- 1
- 2
